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淳古堂 于 2012-2-18 03:16 编辑
3 \* [: a Q5 \' L- s
! d2 B5 A2 O: ]$ @9 E* L 从廊公庙到辉县 (辉县境内有瑰丽山峦)手稿------凡瓮题 壬辰正月二十二于琪中画廊漫笔(未经张光泽审阅稿) 跋一:本与朋友之间聊天,不接渐入佳境,虽不为放浪形骸亦不失为一种心绪释然也。胜利君子观阵助兴视为文人唱和也。 湛一又记于二十三日晨起。
从廊公庙到辉县之命名: 公元2012 年(壬辰)正月二十二日有吾老朋友张广泽(君为新乡电视台老物件栏目首席专家,可鉴其在古玩鉴定方面造诣非凡)过访新乡古玩城之琪中画廊,久未相见平素亦是:相见无事不来忽忆之挚友,见面不免寒暄一番逐渐做了一番谈话,继而午间吃酒离去,本是平常小事不值一提,转回画廊闲暇无事之际想将上午的一些感触梳理一番,即取一名字:从廊公庙到辉县为课题,实则上午有辉县张胜利在场助兴甚好,且谈话课题不知不觉渐入佳境………且有了这类句子并起名此文以作资念耳。 廊公庙观点为—————-------廊君 辉县取要到光辉之境地曰--------辉士 中国书法因为起名为“书法”,一个法字使众多的搞书法的的人从中讨生活且过的很富裕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存在当下意义。且与这个法字关联极大…………. 辉士:中国书法整体应以一个“泛书法”来评之较为合适所(前日与应钟书艺诸友聚会泛书法一词首次提出)所谓:兰亭,祭侄稿----诸实义经典,然在中国书法评判中是取一个点而已,非真正具有全部意义,何故?古玩素云:-----(指廊君)鉴定中取历史上某一点为参照,更进而要说明的是其文化还原。应称为还原文化。书法则不然,其认为兰亭,祭侄稿---(指各家名帖)为参照点和追逐点,亦非在还原方面具有绝对意义,真正的书法本义是应有两个方面的的问题,一则追慕古典以此为参照应称为参照点,二则在还原这段文化文化的同时并未能将书法的本源意义全盘深入的解读。这一点我想两者是不同的。 廊君:中国书法在法度上作为参照系在还原问题上以此为止境的境况在大多数,从两个方面讲,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即是最优秀的的书家不被社会认可,市场认可都是死路一条,且面临深渊走到前面被掉下深壑摔死的。要想被社会认可就必须要两者兼顾。 辉士:从艺术角度讲,真正的艺术品必须要留下来,不理论经历多少艰难曲折最后终就要被社会承认,其实与市场无大关系,文化的永恒定格是价值。如我有一学生张新发在近几年的学习中眼界极高,写出来的东西在审美体验中诠释的很有高度,(昨天在QQ空间里我看到了其学习的作品很感震惊)从其作品中能够反映出他所学取,关注的东西是高起点的,其拓展的空间应会很有前景和高价值,其实我本人还以为:这么多年来学习我领他的路子是对的,其知识的叠加加以淡泊的心态是会在今后他应取得的地位(指 文化品位的追求)应是成正比的。 廊君:现代艺术是没有什么标准的,画家能够生活的好就是当下义…….. 辉士:愚以为此话不然,如廊君在古玩鉴定追求之中还是要一最具有艺术品位的标准作为之高境地,也同样会成为收藏家追逐的最终目标的。这一点说明文化是干净的,传世不需要渣滓,伪文化伪学问的东西终究不会达到经典的高度! 廊君:日本人称“书道”中国人称“书法”皆因一个法字所以日本人十分羡慕中国书法人的书法(这一点我存疑……. 辉士:愚以为:日本书法不见得比中国人差多少,几乎无可比性日本书法用中国汉字是外在现象,不过日本人的书法环境(承载母体)远不如中国得天独厚,这方面有历史的原因,语言环境人文哲学诸方面的问题,这些需要想清楚,余以为:文化二字本身是上层建筑紧丝入扣的东西,我给他定位是软环境定义下的产物,更是书法精神所能表面泛化出以外的表达方式。所以我认为:中国书法历来是古文化发展脉络中的泛化性质的记录,包括文字类的进程表亦是如此,这一点是存在不足或称为不完美的,而崇尚经典风格面目接近经典应定位是范性作用(定义)。如同我们在古玩中了解陶瓷器皿制作一样是范文化的的众多小构成而集合为中国书法的泛作用,这样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不利,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社会的车轮是不论任何因素的阻挡也要向前进的,就像日历每天都要翻下一页,而崭新的一页已经到了因特网时代,我们如果一直抱着经典为参照点虽不认为错,但无疑是会滞碍我们对书法艺术及艺术本源的研究。就近几十年中国书法热的过程所显示的是泛文化的现象,也就是说并没有先前有真正实质性的突破。就其一点论:网上的议论是任何人都主档不了的,现在的媒体传播,文献的保存,世界大文化的融合,都需要我们做大文的思考和书法本源的拷问,绝不能够像以前一样封锁禁锢,当代有当代性的特征与发展的特质。 廊君:如果不守书法之法是文化的倒退的现象,我们当下有这种观点的人极多,社会就不会承认,其它任何一些所谓的的谈(指理论)的好,写的另类的面目都将不到会被社会承认。这样的作者必定要穷困潦倒一辈子。 辉士:听到这里我忽有一种想法:被社会承认就是被历史承认了么?即便是现在的现象按照时空计可以写进历史,而文化的历史到史学家眼里是要被还原现象修正理论的东西,只要对文化相悖的或无说服力的,将来也必然会被历史淘汰;更何况当今的书家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比比皆是,淘汰概率相当高且严重。历史的无情或以史为鉴则必然会是极其公正的评判。 说到这里真正意义下的艺术就像从廊公庙到辉县一样,假如我们要到辉县(狭义称光辉之境地)恪守公庙的观念,文化诠释势必不能与一直奔向或永远走不到的辉县一样,即便是被掉下深渊被淹死,其意义要高于以经典为参照点的观念要更有意义。何况: 一:本源意义上挖掘作品会将一个面目留下来的。借助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媒体,好的东西,具有现代性的追求和本源基础点上的探索应是有意义的,必定传下来的是澄明的文化。 二:当其欲尽挑一切毛病的时候,且挑剔的十分认真时,其中所存在的个性与共性必然是在掌控于心的。否则其挑剔的毛病不会有高度和深度的。 三:本源意义上的研究绝非排除历史上的好的东西,对经典的认可,对此研究的如果没有高度或滞碍或抽脱不出意识的樊篱,势必不能开阔更好的视阈。如此推论:即使是照泛泛书法方面的研究亦不可能有长足的进展。无非是功夫的渐进而已,因为从廊公庙到辉县距离仅仅二十余公里(实际物理距离)是不能走快的,更何况到了辉县还有崇山峻岭要进取攀登呢?而目标和距离不成正比只能在艺术现象中。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从廊公庙到辉县境内有南太行风景瑰丽如人心,如做艺术,天理一斑也。 凡瓮札记 壬辰正月二十二 后记:昨日余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从廊公庙到辉县”,说的是如何理解书法,其涵盖了对当下的书法进程研究的诸多问题其一的提示,不是做书法艺术研究的人是不会懂的这个课题的深度的。张君胜利颇具眼界当时他说要这篇文章的手稿,如是因缘即是德缘矣。真想将这篇文章留下来以为吾人生追求旅途上的一个驿站,这一点不可有以太大的置疑,只要东西好就会有其生存的空间,今后不论谁得到它都将是一个因缘以外的学术。 凡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