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204|回复: 0

自觉与自省——曲庆伟书法创作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曲庆伟 自省 高远

原文地址:曲庆伟:自觉与自省作者:轩诗东
自觉与自省
——曲庆伟书法创作随想
■ 张瑞田
我是先认识曲庆伟之人,再认识曲庆伟之书的。曲庆伟质朴之精神,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戴一副普通的眼镜,穿着清素、整洁的服装——这种服装似乎是中学教师习惯性的选择。显然,曲庆伟不是一个奢狂的物质主义者和消费主义者,他把心思放在文化陈迹的深处,悄无声息恋爱历史与艺术的力量,以使自己身处边鄙的孤独灵魂能够走远一些、再走远一些——所谓的梦想,所谓的超越,所谓的达观,就全在其中了。
曲庆伟在东北延寿县执掌教鞭,敬惜字纸,业余染翰,在书法研习与创作上见解深刻,格调高致,略展青年才俊之风采。用书法评论的流行语词来说,曲庆伟四体皆能。但,曲氏楷书、行草书似乎更能体现这位青年书法家的艺术才华。或者说,曲庆伟在楷书、行草书中倾注了更多的个人思考与艺术探索。
曲庆伟是“70后”的青年书法家,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显然与以往的书法家存在着文化素养、技术训练、社会经历的显著差异。而这种由历史造成的差异,又使不同时期的书法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品质和风格。书法界有重老重名重官的腐俗价值判断的习性,疏于对“70后”书法创作群体的关注和研究,因此也就缺乏对当下青年书法创作的真正理解。
在曲庆伟的创作实践里,我们可以真切认识到“70后”青年书法家们的价值取向——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以技巧为上、传统为核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征。曲庆伟规范的书法学习,使他的艺术视野呈现开放的态势,以书法史的整体层面为依托,追寻与自己共鸣的古代书法家和传统的书法作品。认识的开阔,选择的精微,贯通了曲庆伟的艺术血脉,因此,在有张有弛的学习过程中,他常常深入到某一断代、某一流派、某一书家的精髓之处,最大限度承袭民族文化遗产中优秀的那一部分,有效地化入化出。唐楷,这是曲庆伟学书之根本。他在合理破解褚遂良、欧阳询楷书之谜后,又将张黑女等北碑笔意予以杂糅,试图找到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生命情感的笔墨形式。这种艺术探索与创造并不是曲庆伟的独创。“70后”书法创作群体因其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勇气和能力进行艺术挑战。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观——如弗里弗斯向山顶推石头一样,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进取,其中的悲壮与艺术求索的决绝有相通之处。yishujia.findart.com.cn
书法研究的深入与强化,对于端正当代书法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促进了我们对书法艺术的正确理解。二王书法在历史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政治人物的喜好固然是维护二王书法权威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二王书法艺术表现的丰富性、精确性,达到了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成为高峻、壮阔的艺术丰碑。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变革,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法艺术的评价、判断。非文化因素一度左右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导致价值观的低俗和人的精神萎靡。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书法的文化本原和艺术特性被重新评估、认识,从美学意义上审视书法成为书法欣赏与创作的不二法门。曲庆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幸福成长,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艺术目光投到六朝,视二王书迹为神明,有的放矢地开始了自己艺术之旅。曲庆伟的选择明智而正确,他谙熟古人“取法手上,得乎其中”的训导,从书法学习的第一天,便有意识地追寻艺术的高远。艺术的高远,其实就是人生的高远。曲庆伟走向艺术的开始,就意味着他在书法创作上出色表现——理解古人,不仅仅理解古人的书迹,还要感受古人的情感,学习书法,不仅仅学习书迹的形质,还要学习书迹的灵魂。yishujia.findart.com.cn
“70后”书法创作群体的平民意识和艺术理想,在曲庆伟身上得到具体的体现。“70后”书法创作群体的成熟,是中国书法意识自觉与自省,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文章来源:美术报 2006-8-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