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807|回复: 5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http://www.ichingstudy.net/webpage/lunwen5.htm
  
  住宅风水实践探索
陕西咸阳 成柏林
作者在研究《周易》的基础上,运用住宅风水与玄空风水学的实践与体悟,具体总结了
宅院建筑布局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从居室方位预测夫妇患病之原因,从孩子的外伤推断
父母的健康状况,从小外伤或多次外伤来辨识罹患恶疾的先兆。凶位居室易造成夫妇离
异,居室布局不合理易会影响到人的事业前途,建筑布局不合理易酿成水灾事故,以及不
合理建筑会带来不良信息等等。作者通过种种实例论证了住房风水学对人生活、工作有
着重要影响。

简谈《易》
吉林白河 金承九
《周易》是阴阳学说,它把阴阳升举到生化万物之总钢的地位,把阴阳之道作为世界万
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法测。《系辞传》中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运行于天
地之中,与天地共生存。宇宙有天地,易则有乾坤。乾是实而主动,坤是虚而主静,动静翕
辟。"夫易广矣,大矣"。"易无体,易无思也,无为也",不为而为,自然而然。乾坤的运动
产生易,易也就生存于乾坤之中,"夫易开物成务","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易之道永不
灭,永不息。子回:"易其至矣乎!"
简论气功、《周易》和中医学的同源及异同
四川成都 孙怀瑶
人们都知道中医学是一门能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疾苦的科学。然而对气功、《周易》两
门科学,则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有的甚至认为是迷信。我认为《周易》、气功也是科学的,因
为气功、周易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都出自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对宇宙演变、形成,尽管各家说法不全一样,但道理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不
同之处在于各自的使用和修练方法。
浅谈随机函数及《易经》服务应用实践的精髓
山西运城 桑振清
作者认为易学是一部全息玄机学,数术百家的应用方法,无不与随机函数有关。随机
函数也是调动灵感思维的重要手段,并举例加以证明。随机函数,实际上是演绎全息法
测。在实际生活中,随机函数的应用率相当高。因此,把古老的易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是一件造福于人类的事情。
易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黑龙江哈尔滨 秦伦诗
《周易》是我国最有权威的古老著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大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统摄性的两大命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是易
之道的根本规律。《周易》被人们运用为占筮工具,用哲理的表现形式来索求万事万物的
变化,把变化的状态和过程揭示出来。我们广大的易经爱好者必须立足现实,开创未来,
充分发扬《周易》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与感知信息
福建漳州 林炎根
"邵康节在观赏梅花,忽然看见两只麻雀争着一个枝上落,结果落在地上,邵康节感到
心中一动,于是起了一卦得到泽火革变泽山咸。根据卦象推,明晚当有少女折花。园丁不
知而驱逐,结果少女受惊落在地上,伤了大脚,但没什么大危险,第二天果应。"这种"心中
一动"就是感知信息。感知信息只有通过易卜才能揭示人们需要的信息,否则是垃圾信
息。大地生感知信息的所有兆头都是易卜的起卦信息,兆头是起卦的源头,也是感知信息
的形象。细心观察,松驰身心,有助于发挥感知信息。本文认为只有用感知信息进行科学
的预测,才能达到最佳的预知效果。
中天八卦
河南雎县 郭金瑜
文章认为:《易》发展数千年来,始终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更难说清"她"究竟能蕴含
多少"量",只能说"易大精深"、"易变无穷"。有些易学家推测八卦还应该有另一半的存
在,但很难用理论和实践检验。作者接着从先天太极图、周子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纳支方
法上、河图洛书上、成卦方式上以及事发应验程度上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八卦还应该有另一
半的存在。

《易经》卦爻与环境建筑学
福建福州 董得锦
作者认为在自然法则中包含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诸如河洛之数、运数、卦数、大衍
之数、动数、静数、天数、地数等,这些易数理经常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居住、搬迁、改造以及
环境建筑工程,要求达到得地、得利、得时的"天人合一"善境,就必须充分应用易法天文学
中的"三元玄空"的功能。文章对所谓卦的"子能"(即生命能)进行论述,并以个从事20年
研究实践的实例为证。作者认为违章兴建的建筑物,不仅违背井卦的建筑哲理,实际上也
是环境建筑学中所禁忌的"穿、割、箭、?quot;四凶象的典型。《易经》64卦对现代环境建筑学
有密切关系和指导意义,此文只以"乾、井、泰、否"五卦为例,阐述了个人的研究。
《周易》八卦的诊病应用
广东徐闻 蒋文华
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来自古老的《周易》。八卦是《周易》阴阳五行、气机升降出入、生
克制化的全息理论,运用八卦诊断疾病,有简、便、验、廉的优点。如一蔡姓妇女为其夫的
病情摇卦,得《小过》。作者据卦推断,得知其夫运气很差,五脏之阳精均受损害,病在血
液,有癌症之象。经医院检查,病者果患白血病。
综论我国古代预测学术的政治决策作用
江苏南京 谢金良 福建师大
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古代政治决策思想尤与各种预测学术密切相关,
诸如原始占卜术、《周易》学说、术数学说,等等。由于这些预测学说向来号称具有特殊决
策功能,而且历来为统治者所青睐,所以在中国古代政治决策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如
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古代预测学术的政治决策作用,无疑应是当今学术界亟须解决的
主要问题之一。有鉴于斯,本文拟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该问题作些粗浅的理解和探讨:一、
原始占卜术对上古政治决策的左右;二、《周易》原理在政治决策中的功用;三、易学术数的
发展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易经》与《茶经》
广东广州 谢 晔 林 磊
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学,所著《茶经》是茶叶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陆羽本是
弃儿,他的姓、名、字都是其收养者智积禅师取的,即智公以《易》演卦,得《渐》之《蹇》,其上
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为"陆",取名"羽",字"鸿渐"。关于陆羽
与《易经》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他的生平事迹与《易经》中的《渐》《蹇》两卦的关系,对《茶
经》与《易经》的关系只作简论。本文经过分析和考究后发现:陆羽的一生跟这两个卦有着
莫大的关联,其一生重大的遭遇事迹都浓缩在这两个卦中,这两个卦就是其一生的重要历
史写照;茶文化的根,就在《易经》。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能重视《茶》《易》之
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思想体系。
《易经》、"心经"与"神经"
中国台湾 谢瑞乡
"心经"和"神经"是人体的思维和感知器官,是脑部及全身活动的枢纽核心。《易经》
包含宇宙万物的动静和消长的无穷哲理。"易经"、"心经"和"神经",三者融会贯通,易于
神通智慧,化解"心灵"杂志,此乃天下之福祉。
《周易》的道德伦理之初探
韩国 释无阿
论文从道德本源、个人伦理,、家庭伦理、政治伦理等方面,对《周易》的道德伦理作了
探讨。作者认为:
《周易》的道德规范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人的道德行为效法自然规律,如阴阳的调和、
万物产生的过程,自然规律又是抽象的、复杂的,因此,很容易理解到道德的抽象性。这种
道德观,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都带着天命的观念。
《周易》原来对女性的看法是正确的,它认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女人与男人一样,立于
天地之间,支撑着一半的天空,这是《周易》的男女观与家庭伦理的基础,《坤·彖传》曰:"至
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但是当后人对《周易》进行阐释的时
候,否定了男女两性平等的地位,这是以后男尊女卑的根源。
《周易》的政治伦理对变革持十分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对变革十分胆怯。这种情况下
它主张变革不能过分,应该考虑新旧两方面的利益,变革一定要明察事理,和顺人心,免得
只考虑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周易》强调自上而下,不允许来自下面的变革,这现象不止
存在于政治方面,《周易》的各方面的理论都从统治阶级立场考虑。理论上一般老百姓事
君像事父一样,但是到了最后也肯定变革,肯定改朝换代。这样《周易》的政治伦理具有某
种矛盾性。正是因为有这样矛盾的伦理,才会有中国政治上的改朝换代。
《易》象与现代符号学
江苏南京 韩凤鸣
《易》将宇宙万物概括为象与数,恩格斯等现代哲学家也认为数与象是事物的两个最
基本特征。现代符号学把一切文化形式概括为符号。本文认为万事万物之间一脉相联系
承的根本的东西是用抽象的形而上的符号表述的。这种符号有它的完整的规定性,可编
辑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易》完成了这个工作,形成了最高的抽象。现代符号学的理
论特征与《易》象本质特征相通,但其抽象历程却刚刚起步,其抽象能力十分有限。现代符
号学应从《易》象中汲取最高抽象的智慧。
八卦与DNA
湖北武汉 鲁扬才
1、八卦周而复始的演化规则,揭示了人体DNA周而复始自然组合的必然规律,人们
对八卦的揭示和破译为人体奥秘的揭示提供了一把钥匙。2、数的排列、人体DNA密码可
以反映人的健康素质:受孕时父母所在的时空位置会影响下一代DNA接受和承受宇宙场
能的能力;受孕时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DNA密码的组合形成;人的社会生活、饮食也会影
响人体DNA的组织形成。3、配合八卦,结合数的运转规律,可以改变人类基因密码。寻
找有利地理位置,加强体内基因的转化;择食而食,促使先天薄弱的DNA成熟;养生运动
是人类改变DNA的有效途径;借助天时、地利、人和,通过数与场的转换机能加速人体修
炼进程。
易与变
北京 詹宇国
"易"是中国传统哲学指称变化的术语,"变"是西方哲学指称变化,生成且与表征静
止、永恒的"存在"相对立意义上的用语。易与变的比较,能够说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来
源,也奠定了二者互为补充的基础。
《周易》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
的学说,西方哲学总体上则把变化当作一种暂时的现象,极力寻求变化背后不变的实体,
这与《周易》的整体思维观截然不同。《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柏格森哲学关于
变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可以与《易》的三义互为补充,如在关于变化的真实性,变化的原因以
及关于如何认识变化方面。同时,柏格森的哲学既强调"变易",又强调"简易",二者都含
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
柏格森"变"的哲学与《周易》变易的思想最终在生成,演化,创造,开放性等方面融在
一起,并且共同指向"和合"或"和谐",这有望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出生时间的意义
湖南长沙 靳九成 彭再全 杨卉 庞仪琴
依生物进化论、天人观、时间生物学、现代医学分析了环境稳态下胎儿出生时间的意
义。提出:(1)出生动因来自胎儿;(2)胎儿出生时间应定为其娩出后建立首次自主呼吸之
时,用医用历四柱干支表示,称为医用历出生时间;D)胎儿出生择时,自然顺产胎儿的医
用历出生时间与其先天阴阳五行模型有一定的对应性,因而也与其先天秉性有一定的对
应性;对难产、引产、择期产新生儿则难有这种对应性;(4)提出人体自由运动节律出生启
动假说;(5)所有新生儿的自由运动节律都要受天体感应切节律的整合,影响其后天秉性,
整合效应与医用历出生时间有关,并随岁月变化;(6)医用历出生时间有518400种,代表
着 518400个生命模型。
论证上古图象文化易学历史
内蒙古呼盟 鲍寿康
本文试图借助《周易》的记载和几幅与河图、洛书相关的《易》图,来论证上古图象文化
易学历史。全文分成三部分:一。四象《易》图易学;二、先天图易合八卦挂图;三、《周易》学
术文化史。文末附有手制《易》图七幅:图一、《洛书》规范图;图二、洛书复圆《易》图注解;
图三、《河图》规范图;图四、洛书、河图合图注解图;图五、《太极图》规范围;图六、洛书、河
图、太极图合图注解图;图七、《太极》四象《乾坤八卦挂图》八卦相错注解图。

易学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广东深圳 蔡名宏
一个书法作者想创作出书法佳作必须精研书法用笔的技法。作者从历代中国书法大
师的精湛书论中悟出真道:易理太极宁静致动之论,正如太拳之起势,当先心静体松,以意
导体,展开脚手,一动无不动,产生以阴阳运化、虚实攻守、刚柔相济种种之架势。文章强
调,学书法不仅是要认真苦练书法,还应学习易道之理,注意个人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博爱之心,要有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涉趣与熏陶,社会的多层阅历
与广博的见识学问。通于此道,而明乎传统书法之理,常习传统书法而有益身心,以能融
易道书道于生活,必能健康长寿。作者以为传统书法墨迹具有阴阳能量气息,产生奇特的
"静态气场能",可益人身心,是称"墨宝"。
基因图谱与《易经》64卦的联想
香港 蔡金太
基因图谱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科学贡献,同时也表明人类生命具
有千差万别的先天因素,而且具有终身意义;先天基因不仅是生理概念的生物基因,也具
有非生理概念的生物基因;人类的生态演化过程是逐步从低级到高级的生命过程。基因
图谱从生物分子结构的微观世界揭示了人体生命之谜,作者认为64卦则是早已从宇宙起
源的宏观世界揭开了人体生命的奥秘,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先民创造干支纪时实
际是负载"天人合一"信息的特殊编码。作者以此论据提出"终身卦"术数方法,即将年月
日时每一组干支所表示的先天数之和看做取用起卦的"实数"。作者以为"终身卦"是最经
济实惠的"先天基因"资料卡,不仅包含先天病因信息,也包含诸多方面的信息。
《周易》、太极代数与直觉思维
北京 谭晓春
太极代数源于《周易》。太极代数的二分法源于《周易·系辞》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数的二进制表示法也依照易卦阴阳两爻的二值逻辑。《易》中太
极概念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最广义理解的"系统"概念。太极代数通过层层定性的方法达到
适当的定量化,能够使许多不严谨,缺少量化的领域(如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有可能加
强定量化,从而更为科学化。太极代数逐步逼近的终点并不是绝对的精确,太极代数从本
质上说是一种模糊数学。运用太极代数进行思维与判断,比"直觉思维"更科学、更可靠。

传承易道,倡明古学
内蒙古 澄 通
《易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遗产的。当初是以占筮基本形式出现的,并很快从贵族阶
层流传到民间。到战国以后诞生了《易传》,《易传》便具备了哲学的思想体系。汉代象数
之学大兴,才有了所谓"易学"。汉代学者受当时天文历法学术成果的启发,并吸取了阴阳
家的理论,把天干、地支、五行引人《易》的研究,创立了新说,以解说天地人之变化,把《易》
的应用引向更广泛的领域。北宋的义理派大力发挥太极学说,创立了理学与图书学派,使
易学应用通过符号数字模式更为简明。这些成果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有如一座
宝库,妙不可言地吸引着全人类。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海内外易学专家、学者努力开拓,使
易学日益科学化。学术界普遍认为,易学的价值达到无所不包的程度,通过易学这一巨大
系统的研究,可探索宇宙人生之必变、应变、不变的大原理,阐明人生之知变、应变、适变的
大法则。
易学与军事
河南漯河 黎 光
《易经》64卦中诸如《坤》卦、《蒙》卦、《需》卦、《师》卦……都有军事方面的论述,它们在
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如姜子牙、孙武、韩信、诸葛亮、刘伯温等的军事生涯中都
有历史的杰作和发挥。作者认为,"我国军事宝库中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就是在
《周易》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周易》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
此、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得两部著作充满了极强的辩证哲理"。文中对易
学应用于军事预测做了实验,作者期望《周易》这部世界宝典能在各类学术范围内发挥更
广阔、更深远的贡献。

调侯唯物规律
广东广州 黎石国
调候是易学分支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即四柱的延伸是通过调候格局来完成的某种规
律,以合乎自然之季节为原则,合乎自然现象来论断,如冬季寒冷须火温暖,炎夏燥热须水
滋润。作者提出论断这些必须综合出生、成长区域来看,分清炎热地带及寒湿地带才能掌
握实情。同一生辰,发展结果之所以不同,文章从唯物的规律具体阐述了各种自然现象与
调候格局的关系。以传统之论点,喜火者宜住南方,喜水者直住北方,再加上调候原则及
心脏、体质、住宅、生活习惯等,对真正完整的理论提出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易经》与社会环境
中国台湾 篮山云
《易经》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一本书。所谓"经",即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哲理。易之古
字,即是以日、月合成之字。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日象征阳,月象征阴。天地之间,
上有日月星辰、风霜雨露,下有人类万物。宇宙中的生命科学,就是《易经》"求其中和"的
"中庸之道"。作者以此论点阐释人生修养(包括健身),如果人人都能懂得这个易学大道
理,就会出现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社会环
境。堪舆学也是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在作者看来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列举了三
个实例加以论述。文章指出,"我们研究学术是无形的,但是吾人努力经营则是有形的,以
无形的力量辅助有形的努力,就象先后天八卦一样,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有虚有实,有实
有虚,如此如此才能达到中和中庸之妙也?quot;
三元论的原理阐释
中国台湾 篮振清
三元者,上中下元也。由《易》之河洛演绎而来,是后天八卦的运用。每元60年,三元
即180年。上元分别由一白坎,二黑坤,三碧震管运;中元由四绿巽,五黄土,六白乾管运;
下元则由七赤兑,八白艮,九紫离管运。此为三元之九星分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此不可
不知之基本原理。什么年代,由何星管运,此星即为最强之吉星。近代的一个循环,上元
始于清同治三年,中元始于1924年,下元即自1984至2004年。目前为七赤兑金主运,所
以最佳方位为西?quot;庚酉辛"。但是也非随时可用"兑位",仍须"挨星辨位",配以月、日吉
课。当然,选择"吉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作者认为,学习《易经》及相关哲学,除
了对《周易》经传384爻的认识之外,应该找机会,逐步探讨实际应用的相关学术,才能达
到体用合一。五术之学基础就是《易经》。
援《易》论医利弊辨
江苏南京 薛公忱
援《易》论医始自先秦医学,至今盛行未息。如何评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前贤和今
人都有不少议论,但多偏于肯定和赞赏。纵观医易会通史,利弊并存。其一,在天人关系
上,以八卦表示八方和四立、二至、二分,构成时空框架,以十二消息卦表示一年阴阳消长,
从而揭示天地自然对人体的影响。这一用卦方法源于五行、五方、五时,但比较细致形象,
却易为后世巫术所利用。其二,受"太极"概念启发,探索人的生命根命,促进了有关养生
理论、方药的创制,但将"太极"落实于具体器官"命门"等,失诸机械对立,有的理论不符合
生理实际。其三,将生理器官与八卦六十四卦对应,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器官之间的
互补、互根关系,但失之牵强附会,如乾首、坤腹、坎耳、离目、兑口、巽股、艮手、震足等,难
以自圆其说。其四,以坎(水)、离(火)、既济、未济、泰、否等卦理,推断病因、病机,有其合
理性,但失之笼统,缺乏深入研究和把握。其五,由易理联想到治则治法,如受"天行健"启
发,悟出治泄泻不止之法,由震卦体悟解荷叶的治病作用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上或许有
效,但难以说清其与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于以八卦、六十四卦诊断疾病进行预测,已
无异于巫术。总之,《易》之于医,有促进,亦有阻碍。
论"是故易者,象也"
重庆 霍斐然
易学是以卦象为主,易辞是卦象之意的事例说明,卦象是古人用以描绘世界,反映事
物的思维工具。象,有大象有小象,有物象有意象,有时间之象,有空间之象,众象纷呈,所
见即象,八卦类之,化繁为简,谓之卦象,"八卦以象告",此之谓也。"八卦定吉凶","八卦
而小成",一个"十有八变"而所成之卦二八种变化排列可成"小成图",以此为天盘,文王八
卦方位为地盘,刚柔相堆而生变化之妙,可释《易林》之辞。
论《周易》的损益之道
吉林抚松 鞠 曦
《周易》损益之道,是孔子研究《周易》所形成的重要思想。"要之以上下"在损益之道
中的具体内容是孔子以《说卦传》的形式载明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学者没能对损益之道进
行深人研究,因而对孔子的思想体系的理解多有误解。秦汉以来,甚至陷人了象数学解释
《说卦传》的误区。
在对《说卦传》的解读基础上,认真研究《周易》,我们发现,损益之道与《周易》思想体
系具有统一性。损益之道的推定序列是由"乾坤三索"的顺逆三索形成的,表现为以下两
个逻辑形式:
损之道:《恒》、《既济》、《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益之道:《咸》、《未济》、《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对损益之道的推定表明,"要之以上下"是以《说卦传》"乾坤三索"的上下顺逆的形式
与内容作为其"要"的价值承诺的。由此可见,"损下益上"与"损上益下"的承诺与推定的
统一性。
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看易学原理
中国台湾 魏元珪
综观《周易》卦象、卦义是一个密切相联系的贯穿系统,确认宇宙与自然之运行有其整
体性、联系性与不可分割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控制与协同的功能。太极、八卦、河图、洛
书乃时空统一论与整体观,八卦定位是宇宙空间关系的缩影。而《易》则为宇宙运动的根
本法则,"不易"则为宇宙存有的重要表现形式,太极与八卦代表宇宙的全息律与宇宙发生
学之哲理推衍。宇宙、自然、四时之变皆传出不同的信息,《易》卦象及卦爻辞,即是传达此
信息之表征。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江苏南京 魏仕庆
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目前也有人提出《易传》乃道家系统所作。作者通过
《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圣人"和"君子"概念的考察,并从《易传》作者所述及的"圣
人"与《易经》、"君子"与《易经》之间的关系中来把握该文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新内
涵。揭示出《易传》中"圣人"、"君子"与儒家所称颂的"圣人"、"君子"的联系和同一性,重
新认识《易传》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文章以道家始祖老子的"圣人"和"君子"之概念与
儒家截然不同的一面对否定历史定论之说再否定。

圆丘参破三合初解
中国台湾 陈子斌
研究河洛八卦,首重观念在实验中落实。
一、河洛间互辅在零、壹同位。(太极:阴阳壁合。)
二、不探圆丘基础逻辑必然打不开八卦众妙之门!
三、阴阳壁合,则数象平衡。(对叠)(取1,2,3,4,5,6,六个数字分阴阳引证)
以合数21引证:
"易数为理",思维兼省悟:
一、阴阳平衡:等位比值之运动法。
二、数字不是数字是标竿。
三、标竿不是标竿,是比值。比值不是比值,是律作。
四、等位比值居间无量。破合随缘。
五、非等值之量,惟运动可得平衡。
六、若能造成共同之太极数,即可参破。契合随缘而用。
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

八卦破译
河南洛阳 任炳潭
作者认为,《周易》是对《八卦》最有权威的破译,但无论是《周易》,还是后来历代试图
破译《八卦》的学者,都没有对《八卦》的诞生进行过探讨。
作者曾对《洛书》与《河图》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它们揭示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尤其是太阳运动的变化规律。而《八卦》产生于《洛书》与《河图》之后,更吸收了其中的成
果。通过研究,作者发现在阴阳四象图上把东北、东南、西北各区按南为阳、北为阴的规律
再分为解成八方阴阳图。如果把阴阳四象图和八方阴阳图迭加在一起,或将日出图、日轨
图和八方阴阳图套合在一起,便得到一幅《八卦》本图,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
卦名是上古时代的一幅地理气候图。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地理气候"全书",它把大自然
的变化关系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至今仍有其价值。
住宅风水实践探索
陕西咸阳 成柏林
作者在研究《周易》的基础上,运用住宅风水与玄空风水学的实践与体悟,具体总结了
宅院建筑布局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从居室方位预测夫妇患病之原因,从孩子的外伤推断
父母的健康状况,从小外伤或多次外伤来辨识罹患恶疾的先兆。凶位居室易造成夫妇离
异,居室布局不合理易会影响到人的事业前途,建筑布局不合理易酿成水灾事故,以及不
合理建筑会带来不良信息等等。作者通过种种实例论证了住房风水学对人生活、工作有
着重要影响。

简谈《易》
吉林白河 金承九
《周易》是阴阳学说,它把阴阳升举到生化万物之总钢的地位,把阴阳之道作为世界万
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法测。《系辞传》中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运行于天
地之中,与天地共生存。宇宙有天地,易则有乾坤。乾是实而主动,坤是虚而主静,动静翕
辟。"夫易广矣,大矣"。"易无体,易无思也,无为也",不为而为,自然而然。乾坤的运动
产生易,易也就生存于乾坤之中,"夫易开物成务","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易之道永不
灭,永不息。子回:"易其至矣乎!"
简论气功、《周易》和中医学的同源及异同
四川成都 孙怀瑶
人们都知道中医学是一门能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疾苦的科学。然而对气功、《周易》两
门科学,则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有的甚至认为是迷信。我认为《周易》、气功也是科学的,因
为气功、周易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都出自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对宇宙演变、形成,尽管各家说法不全一样,但道理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不
同之处在于各自的使用和修练方法。
浅谈随机函数及《易经》服务应用实践的精髓
山西运城 桑振清
作者认为易学是一部全息玄机学,数术百家的应用方法,无不与随机函数有关。随机
函数也是调动灵感思维的重要手段,并举例加以证明。随机函数,实际上是演绎全息法
测。在实际生活中,随机函数的应用率相当高。因此,把古老的易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是一件造福于人类的事情。
易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黑龙江哈尔滨 秦伦诗
《周易》是我国最有权威的古老著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大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统摄性的两大命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是易
之道的根本规律。《周易》被人们运用为占筮工具,用哲理的表现形式来索求万事万物的
变化,把变化的状态和过程揭示出来。我们广大的易经爱好者必须立足现实,开创未来,
充分发扬《周易》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与感知信息
福建漳州 林炎根
"邵康节在观赏梅花,忽然看见两只麻雀争着一个枝上落,结果落在地上,邵康节感到
心中一动,于是起了一卦得到泽火革变泽山咸。根据卦象推,明晚当有少女折花。园丁不
知而驱逐,结果少女受惊落在地上,伤了大脚,但没什么大危险,第二天果应。"这种"心中
一动"就是感知信息。感知信息只有通过易卜才能揭示人们需要的信息,否则是垃圾信
息。大地生感知信息的所有兆头都是易卜的起卦信息,兆头是起卦的源头,也是感知信息
的形象。细心观察,松驰身心,有助于发挥感知信息。本文认为只有用感知信息进行科学
的预测,才能达到最佳的预知效果。
中天八卦
河南雎县 郭金瑜
文章认为:《易》发展数千年来,始终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更难说清"她"究竟能蕴含
多少"量",只能说"易大精深"、"易变无穷"。有些易学家推测八卦还应该有另一半的存
在,但很难用理论和实践检验。作者接着从先天太极图、周子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纳支方
法上、河图洛书上、成卦方式上以及事发应验程度上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八卦还应该有另一
半的存在。
http://www.ichingstudy.net/webpage/lunwen5.htm
 楼主| 发表于 2003-8-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http://www.ichingstudy.net/webpage/web2.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8-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2002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目录   
  
易学特点 李书有 伍玲玲
衍易理以成章 张善文
易道:神圆知方 倪 南
“易”道广大之所在 江信奎
全球化浪潮与中国易学思想 唐明邦
从思维方法看易经文化在21世纪的贡献 赵玲玲
《易经》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霍双印
周易宇宙代数学 张 今
论易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杨 展
《经》与《传》和认识与见解 杨 展
阴阳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蓝允恭
论周易文化对人类的影响 胡力人
论“天人合一” 曲黎敏
整体和谐体现自我的价值观 朱启经
濮阳伏羲墓中的龙虎陪葬与八卦中的二元文化 张满飚
“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 刘衷魁
《周易》对人性的认定与治国理念 陈德述
周易古经正名 谭大樑
《乾坤衍》三题 耿成鹏
从“发展的单爻变”分析《坤》的卦辞 朱启经 赖德芳
论《易经》(卦)爻辞的系辞原理 朱启经 关恒昭
论易经的“马” 朱启经 周晓红
恢复周易《林卦》的历史面目 丁润生
《周易·需卦》解析 章秋农
八卦相错 数往知来 王明尧
“龙战于野”解 马新钦
易经卦序编排方法解秘 高洪杰
破解今本《易经》卦序之迷 汪双六
《伊川易传》在程颐思想中的地位 李书有 伍玲玲
邵雍的修养功夫与生命境界 张其成
程子易传与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 张廷荣
程颐易学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蔡方鹿
《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紫竹公
程颐的辩证法思想及与治《易》的关系 曹福敬
论《伊川易传》价值与得失 黄忠天
《易经》的启示与在涪陵的传承 冉光海
论“涪陵学派”的形成、特点及深远影响 李良品 谭清宣
涪陵易学初探 吴朝弟
隐者治易 雷 惠
涪陵北岩-在宋代易理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马培汶
从古人诗作之中看涪州的易学文化 黄节厚
白鹤梁唐代石鱼与周易文化 黄秀陵
无极颂 还原子
李退溪对儒家经典周易的继承发展及对东方文化的影响
贾顺先
乾坤坎离(天地水火)的卦象对一生得失成败的启示(纲要)
汪忠长
《易经与全球科学文化》(论文摘要) 吴爱灵 徐凯地
浅析《易经》的全息性 刘惠天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李 娓
浅谈乾坤两卦德与青少年基本品格教育 蔡曜光
大易乃为人才谋 郑正国
科易本相通-计算机与用易预测 覃禹茗
病科学 李毅军
从系统科学析阴阳 向 中
《周易·颐》的气功养生探讨 朱启经
调心、祛病强身呼吸疗法 赵少阳
《周易》与性哲学 朱启经
四柱中有人体疾病的信息标志 尤玄机
《医易义》“意”“一” 吴爱灵 徐凯地
四柱干支预测疾病症初探 白宝全
运用易经解除病痛 巫辅师
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机制 朱启经
《三十六计的卦爻结构分析》 朱启经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应用 缪林澍
中国建筑文化的深层理念 余卓群
太极的象数之渊 霍斐然
简论古代阳宅风水与现代环境学的关系 戴佐清
阴阳五行与点穴 陈泉璋
《易经》与生活环境 罗少波
风水、地理、环境在生活中的应用 陈财源
公历日辰的干支速算心法 唐吉攸
十二消息卦规则的研究与举例 朱启经
成功的基础 李顺祥
时间起卦法 赵桂连
《周易》革卦中的武王伐纣日期 黄荣武
全方位为人类服务的中国周易预测术 刘国强
铁版数考刻分析研究 刘庆伟
《易经》与应用 罗少波
学《易》积得 吴朝弟
从易经类型学看安徒生童话与华德狄斯耐中小美人鱼的
变形比较研究 张文政
周易美学与中国山水画写生造意 高圣贤
谯定与谯学 雷 惠
易学是中国的传统哲学 李友仁
《中庸》是整体 中道有层次 丁润生
试论周易之法 卢忠诚
三易首卦与戒定慧 李 娓
论《周易》易占第二原理 朱启经 王小容
广义圆环论易经与易经的结构分析 范光柱
论命理学的改良及其重大社会价值的开发 陈炫析
图书馆工作与太极思维初探 罗少文
金庸小说与《周易》 丁世忠
四正四中和论 滕贤作
小城图理法初探 李灵江
揭开“五行学说”的奥秘 胡会平
从五行生克与朝代更替探讨 陈传谕
周易管理学将带动全球管理升级 田易生
命运风水关系 邱全新
宅局立向与水法之至要 陈柏基
略论地理宅局立向与水法关系 陈柏基
周易经破解人类寿命之谜 萧贺元
从互联网看西方“网络易经”的发展现状 黄德鲁
浅谈“上善若水”的企业文化 王朝治
易学预测与现代预测的比较研究 张志春
特色诊疗新技术-人体生辰五行与疾病 王华泉 李泰佰
易数探玄机 潘汝汮
灾祸频临话“玄空” 潘汝汮
测字理论在起名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齐运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9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绝对是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诗 文 颂 歌   
    《尚书.顾命》孔安国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以作〈易〉。”    
    《周易.系辞下》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道。”    
    矛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1928年]“伏羲是中国“可靠”古籍所载的一个最早的皇帝。”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当前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         
    1997年6月26日,朱熔基参观太昊陵,题“羲皇故都”。        
    著名学者荣格在英文版《易经》再版序中说“时间人类的唯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用中国易学治理国家起了富国强兵的效应。为此,明确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的组阁原则。         
http://www.face21cn.com/websamba/fuxi/index.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论文摘要

到哪里才能找到论文的详细内容?请告:
95jason@sina.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