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0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才气 底气 名气 正气9 c: ^* z" }3 z+ R
/ T/ E: X8 A# v7 e* a5 [
3 B, L7 K, O* @& N, x——对书法家、批评家成名因素的综合分析
4 U7 w3 z8 Q; V: q/ L' F; O2 a0 A9 l7 ]
* q& m3 r# N# I5 E: X9 [; _! ~ o# M$ a: a" x
傅德锋
% J' G0 U" D6 o) a9 j0 p' B9 W' k1 h' I A/ n
) u! T% f A; O; B* u% H, V
3 ~" c7 Y1 O) w0 }+ r1 e
8 i/ h% q: v5 T' X% r( C' j, _. a- B2 D% }: o
从事书法艺术研究,对书法人有着很高的要求,从事创作如此,从事理论批评亦如此。人人都可以爱好书法,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在书法方面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尤其是对于从事书法理论批评者而言,我认为以下“四气”:才气、底气、名气、正气的有无大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在这方面有所造就。9 `/ q# l1 K7 D# C2 R
" N- q/ f, S! i+ u( ]/ k
6 v0 E! V3 q2 h2 d0 U8 G) }/ B- b9 A' p# ]: b* T5 m7 g
/ q' n3 {/ M/ B g
# d$ l9 }- q9 w' d0 T; X0 y& [% Y4 c4 \4 V
. l/ H+ `: g# Q# Z: P) l" }0 x4 j1 o; t1 }; f. [+ ]: R
首先说才气。一个人才气的有无和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分”。天分是与生俱来的,不可勉强。天分高的人,对艺术比较敏感,接受他人的教诲与指点几乎不打折扣。二是后天的培养和历炼,不是有名人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话嘛。一个人即使天分再高,也必须在名师的指教下勤学苦练,方能有成。从诗家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到书家之张芝、二王父子、张旭怀素、颜柳欧赵以及文墨双栖的欧阳修、苏轼,莫不如此。* H4 x1 m c% @% m9 w1 o$ @
, Y1 u& L/ v1 R1 E' m1 R
. ^2 e* f2 u% k. H+ E
; f g" P9 T7 t+ C) M! m p [
' K& A- h- l* x' g1 a6 Q& _- t; p& Q# q g6 N" M1 u( ^" \" L1 O
& w! k( X( C2 ^+ ~" ]6 W* K2 K9 u3 D; X
9 p, s3 H4 p+ @
有的人天分很高,又特别勤奋,故能取得大成就。有的人天分一般,但其刻苦程度异于他人,常常“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故亦能以勤补拙,成就斐然。如果天分既差,又不勤勉,只是耍口头上的功夫,则终其一生也难有一技之长。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天分太差,虽然也算刻苦勤勉,但方法失当,往往也是事不遂愿。有的人在学习书法上,临摹能力强,创作能力也强,数年或十数年所取得的成绩,一般人毕其一生也很难达到。搞书法评论也是如此,才气大的人很快就会在社会上打出影响,才气差的人,则积几十年之功也成绩平平。8 Y; R9 {' J* X6 k
: t. W/ E; [2 k! Y$ K* G6 b7 F( T6 Q
' u3 P4 s' c. r* W: A! u
- j. _9 ]' x0 o
" C6 m, d' \1 |5 ]1 S7 V3 D9 i0 d; K) Q" p' b2 @- G* p; M
( X' f; j9 U; a9 i; B" c6 I4 Q0 L4 g& K B5 |9 b5 u* B
9 }1 v, k. j. |" g5 S0 y+ Y$ |+ B/ I ]才气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来不得半点虚假,是先天禀赋和后天修养的综合结果。那种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做法绝不是才气的体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有丘壑,下笔自然不俗”,即是这个道理。有才气的人,或出口成章,或下笔成文,语言平实中透着华美,文章淳朴中见出深刻。作书则古意洋洋而真趣时现,为常人不及。
2 ?4 T/ G" S- r/ b( a9 ~: Y" s* T1 O! Y
: l% C7 U A" j
8 o9 b; Y/ T! k
! ]* J6 X+ ?7 X; N# ~: x& K
# q9 X; r; f$ P; ?! [7 G+ l
6 r2 C" P% E, y; R% S( M" f# A7 {; X
8 V/ v; K8 R4 n/ F# N底气是指一个人的综合实力。这种综合实力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学术方面的修养,所谓艺高胆大,只有思想敏锐,胸罗万有,文笔老道,才华横溢,才能够有底气。二是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等等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有底气。特别对于一个经济上无法独立的人来说,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很难独立,人格上的不独立,也就很难有足够的底气。如果一个人在这两方面都同时具备,就会有足够的底气。% F0 p' [% ^5 M7 u( Q
/ p, `6 t5 [; v# b
* s* f8 I# \, W# E5 X1 @
# X1 f8 \% t* @7 x
1 X4 }2 E9 ~, {! E/ m/ I& D5 E5 H
* k! p& U& x5 ^2 s+ C8 @# Z7 X$ i, F0 A0 \' B5 ?
, e5 { M$ a8 i0 G' J9 ^0 l' r7 Q) z
0 V$ G7 A% \; e) C2 m一个人要从事理论批评工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是很难胜任的,什么叫“文化”?知识是“文”,思想是“化”,思想要靠知识来浇灌涵养,知识需要思想来提炼升华,开发利用。文而能化,是之为文化。只有具备丰厚全面的学养和犀利深刻的思想,才能对书法的方方面面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把握能力,文字清新可读,认识深刻到位,措辞进退有据,评述客观公允。
, p7 i: P' E: w8 u. Y ~% r3 c |. Q
4 [6 } k& H. K1 V, a( Z w
e# F5 @7 X6 s P$ q8 Q- b. ^8 d4 ?5 U+ Y ?& U
. m+ O1 F2 j; K7 @: J1 M- Y( K. a# J7 b+ u$ T2 V
& L. b* O9 K# X0 r$ ?
" p# p L V: G \6 | V就学习书法而言,临摹功夫好,综合素养高的人,在创作上就显得比较有底气,书写内容无需借助《书家必携》之类,即可信手拈来,呼之即出。准备参展作品,也无需太过于苦思冥想煞费苦心,也不必三件五件十件八件地去反复制作多次投稿。他只需在考虑成熟后,一挥而就,仅一两件足矣!这就是一种自信和有底气的表现。没有底气的人,就只好或者临时积稿如山,反复创作从中挑选,投稿很多件以增加“入选几率”。事实上,这种东西,明眼人一看便知。都是一个档次一个水平一种急功近利心态,多亦无用。九届国展的“一人投稿五十六件”作品现象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1 y3 {8 O0 m0 _
7 x7 i& C! R: [( d, i* O1 F3 Q" d6 Z7 z0 I* C! k, D( |
- c$ ], B: l1 _5 V0 |8 H
9 R3 m( V' M4 A1 N0 C0 {: X, q6 V3 _ F' a
2 U( Q2 a" J& V* F
0 b& O% g8 z1 E6 M4 C. u9 T3 k
0 a/ y6 M! ~8 z# q+ e8 r) H底气不足,写评论文章也会勉为其难。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以一己之好恶而妄下定语,或者有意玩点小聪明,故意制造一些噱头,最终不过是滞带小家子气,贻笑大方;底气足者,则可游刃有余,运用自如,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可以高屋建瓴,言之有物。在纵横捭阖中见出过人的睿智和闪光的思想,给作者以建议和提醒,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 U- x+ {: f0 ]; |
0 q0 f+ I% O! L. `3 K5 ?* h. `8 d- u Q% }8 c
& [, n% h, o7 d: ^0 z+ }
+ D* i" l2 I, s! n
; m" p! r+ g8 d
) {1 i( z# D5 j/ v) a5 b5 T% Q# R6 E
5 n* \' Z8 I: m% m4 b
再说名气。一个人名气的大小决定着受社会的关注程度的强弱高低。君不见那些党政要员、明星大腕和社会名流贤达,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人们关注。而一个毫无名气的人对他人或艺术说三道四,最终因为“人微言轻”而无济于事。作品写得再好,没有相应的名气,也很难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这就无怪乎人们都要想方设法出名了,名人说话就有分量。名和利是紧密相连的,名成而实至,实至而名归,自古而然。一个人要成名,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是偶然当中含有必然,必然当中含有偶然。但名气的大小有无,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大小。就书法界而言,有的人依靠自己的丰厚的学养和艺术成就成名于书坛,努力的方向正确,采取的方法适当,加上勤勉刻苦,坚持不懈,成名不过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的人拥有好的家庭出身,占据各种社会优势,无需十分努力,也可以成名成家,虽有一定的偶然成分在里面,但其出身和优势实质上是反映出一种必然。
6 `% ~9 Y. |) q% `* y, v
5 ^" K8 Z. v" k9 t4 \2 Q) s! F* [4 O# V' _9 T+ b G% g
. k. F* P& m" C% b7 p. v3 X. S2 {% i) [. [/ X, v7 V* n$ W( O$ H) I5 F
; H( A# A- H9 ~1 K0 Q
, w7 X- F3 V7 G' L# o8 k- ?+ x5 t# G2 O9 F8 n; o
1 [) j* R8 d9 R4 D" Q$ n7 q
名气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成名需要具备很多前提条件,这里面更需要方法和策略。有的人无法通过协会(体制)和报刊(话语权)成名,但他通过网络(人气)也可以出名。书法网络作为新兴媒体,里面能够写点文字的人固然不在少数,但最终真正有所成就而获得一定名气的还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其中之原因,不外乎才气和底气的局限。+ {, |2 |8 z M! q# a3 M
- Z$ x) s) v- B% ^
: ~0 y; W" y: D* n" \6 o7 y. a
8 `1 s8 J' `1 b, P/ \; _0 D: T+ D) O$ o' a0 v4 K
& q% F6 @5 S) \4 b! f
: v- F" t$ Z& {$ f
: z( r. _. |/ W! E O
7 X2 k2 t, Z; x1 @7 O8 f, I一个书法人从寂寂无名到暂露头角,小有名气,再到叱咤风云,名声显赫,其中有很多玄机奥妙。不仅要手里的活要做得好,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运作能力。搞创作的要不断有好作品问世,还要不断地在国字号展览上入展获奖。更要不断地出书、办展、登报、上镜,仅具备前者,很难迅速引起社会关注,难以成名;仅具备后者,则大多昙花一现,行之不远。搞评论的则不仅需要不断有文章发表,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要在几乎所有的主流专业媒体上都要发表文章,而且文章还要有力度、看点,要能形成轰动效应,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以前没有书法网络,你只需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就可以了,现在有了网络,很多人不订报刊,只看网站,这就有了盲点,所以现在的新生代书评家,基本上都是报刊和网络二者兼顾。由于历史的原因,报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较易得到主流圈的认可,缺点是普及性目前已经不及网络。但网络普及性强,传播速度快,但受主流圈的认可程度则远不及报刊。所以有的人尽管在网络上很火,一直之间也很难真正进入人们公认的主流圈。再者说了,高端的专家学者本身就牢牢控制着当下书坛的话语权,他们有自己固定的平台和阵地,无需主动在网络上抛头露面,即有人把他们当作热门话题说事。因此,网络更多地是“草根”艺术家的平台和阵营,也为写手据此成名有了可能。但现在报刊事实上也会关注新人,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人才的新陈代谢,乃是必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占据“不倒的江山”,真正有才气、底气,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在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有良知的报刊编辑应该不会对好作品好文章视而不见。
2 g3 B ^2 U- c0 k* B; H8 c; Q4 D; `% [) I
C/ {- \2 ?0 P2 v/ X: x ]$ U5 D( K
; U7 W" i$ n: K) X8 }( {# J1 y) R
9 W" \5 m: `" C7 i) W* e
A( `# `4 L3 E0 b* Y; B1 d5 f. ^) T) G4 L" T" r3 z
- b3 X2 Y* M3 z/ K2 `7 V: a% C+ x最后来说说正气。所谓正气,我的理解就是正大气象,光明磊落。一个人品行修养的好坏和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担当的有无,决定着他是否具有正气。作为一个批评家,正气极为重要。正气是一个人品行、学养、良知、思想认识水平和处世方式的综合体现,一个缺乏正气的人不可能成为好的批评家,有正气的人面对邪恶、丑陋、歪风,能够针锋相对,坚决予以抨击和抵制。而对好的、积极向上的,会正面肯定,给予赞赏和鼓舞。一个人要是首鼠两端,缺乏立场原则,是很难担当批评家的历史使命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以批评的名义获取一点自我生存的利益投机者而已!有正气的人还大多懂得水满则溢,功成身退的道理。物极必反,自然之理,最荣耀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欲望无尽,则烦恼不止,最后甚至一败涂地,也并非绝无可能。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成功人士还要懂得回馈社会,关爱众生,一生做个市侩气十足的守财奴,必然为人们所不屑。# \% \( D1 u+ S
* V& M4 {& H6 h) Z7 \
. W" |. q# h4 e! O6 N) b% v' ]* ?$ X g3 l
. j) B7 O5 W# W
! d2 z# ]4 {/ t& P
因此说,才气、底气、名气、正气作为一个艺术家形成自我“气场”的根本要素,这四种因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不可缺一。如果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成名立足,就必须在这“四气”上下功夫。才华横溢而底气十足,名望日隆而一身正气,应该是中国的知识阶层当中大部分人所向往的。而真正的智者,则既不欺人,亦不自欺,得不足喜,失何足忧。坦荡行事,耿直做人。这对当下的书人而言,也许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但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追求的人,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也大多会最终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9 |! z0 K/ \. a4 ]
【原载《书法导报》2011年8月10日关注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