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49|回复: 0

良渚卞家山遗址抢救性发掘暂停 墓葬密集度罕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经过1个多月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良渚文化卞家山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省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惊奇地发现,仅仅1000多平方米的范围中,就藏有良渚文化时期墓葬32座。其中,最密集的一块地,180平方米有墓葬20多座,墓葬如此密集在良渚文化中实属罕见。
  每8平方米就有一座墓
  据考古队领队省考古所专家赵晔介绍,这些墓地是用泥土人工堆积而成,墓的规格不大,属于平民小墓。在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某处180平方米范围内,就有墓葬20多座,平均8平方米就有一座墓,墓葬如此密集在良渚文化中罕见。
  考古人员说,以往发掘的墓葬,通常是南北向,且头部朝南。而此次墓葬,却多数头朝北。其中,一座编号为28号的墓葬更为特别,为东西向横葬,这在良渚文化中也非常罕见。
  出土器物300多件
  在清理墓葬时,有几座墓的葬具痕迹很明显,还有清晰可辨的人骨架形状,有合葬、二次葬等不同方式。每座墓葬清理出来的随葬器物差别都不大,一座大约有10多件,主要有三种器物,陶器包括陶鼎、陶豆、陶罐和纺轮等,石器则有石钺、石锛、石犁等,玉器是锥形饰、坠饰、手镯等。
  由于这些陪葬品常年深藏地下,因此,出土时器物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即使有点小破损的也基本能修复。有些木质外表的漆片,出土时大红的色彩仍然十分鲜艳。
  研究葬俗有重要史料
  赵晔说,根据出土的器物推测,墓葬是良渚文化中期偏早至晚期,时间跨度长达五六百年,迄今已有四千年以上。此次发掘成果,为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期葬俗提供了新的宝贵的实物史料,对深入研究良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省考古所和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曾于去年和前年联合对卞家山遗址进行过二次发掘,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还出土过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木器和房屋模型等器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