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72|回复: 0

[转帖]忆朴老与中原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洛阳佛协
  惊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于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五时安祥示寂,洛阳佛协同仁及白马寺两序大众悲恸不已,无比震悼。赵朴老一生为佛教事业不惜两眉托地,忆想朴老对河南佛教的关心支持,使我们更加悲痛,亦更加怀念他老人家。
  朴老一向对中原佛教怀着深厚的感情,尤为关心河南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19号文件下发后,原白马寺方丈海法法师多次上访要求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朴老的大力支持下 ,1984年4月15日白马寺终于从文管所手里移交僧人管理。白马寺移交僧人管理后,曾一度出现混乱现象,1986年朴老建议国务院宗教局、中国佛协、河南省宗教局、洛阳市统战部组织联合工作组进驻白马寺,半年时间使白马寺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1987年,朴老为白马寺书写寺额。1990年又为河南第一比丘尼道场题写了“齐云塔院”寺额。
  为了河南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存在的佛教活动场所开放过少的问题,1992年4月朴老亲赴河南视察工作。4月12日下午在视察白马寺时,受到海法法师的亲切接待,朴老对白马寺的变化、管理非常满意,并对同江总书记有一席谈的印忠师给以开示和鼓励:要他发扬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庄严国土,大而言之,是要把三千大世界庄严起来,小而言之,就是要把你自己所在的白马寺、洛阳市、进而到河南省、全国净化起来,使其文明昌盛,并殷切地叮瞩他:要好好地研习佛教教义,管好寺院,担负起弘扬佛教正法的重任。谈话结束后,海法法师请朴老为白马寺题字。望着窗外古老的建筑,中国怫教两千年的历史仿佛历历在目,朴老思绪万千,沉吟片刻,挥笔写下了二首五言诗句:“四海重一马,千秋护两坟,若教梼杌在,应记楚桑门。”及“携将一片心,来参第一寺;为乞二千年,出现无上士。”
  1993年,白马寺举行建寺1925周年纪念法会,朴老亲自题写了“洛阳白马寺建寺一千九百二十五周年纪念”和一首调寄“洛阳春”词:
  洛阳白马雄千古,天下伽蓝祖,云驰风卷几沧桑,终不改,朝宗处。
  今日神州鹏举,更庄严佛土,伫看万国集良朋,遍世界,飞花雨。
  此外,朴老又以个人名义捐赠白马寺一套《玄奘法师全集》。
  千年古刹相国寺能够归还僧人管理,全赖他老人家的多方奔走及大力呼吁。位于古都开封市中心的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公元555年),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刹。这座寺院与日本佛教界,特别是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有著特殊的关系。大相国寺在历史上几经沧桑,几度兴衰。尤其是清末民初,寺院被占,僧人被逐,逐渐变成一座摊市,佛教安祥、宁静的气氛完全淹没在高声叫卖的嘈杂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为文化部门占用。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和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相国寺的命运牵动着众多海内外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心,还其本来面目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时任河南省怫教协会会长的净严老法师多次上书,多方呼吁,要求相国寺归还僧人管理。日本相国寺也多次派团到相国寺进行友好访问,并提出两寺结为友好寺院的请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这种正常、合理的宗教愿望与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赵朴老深感大相国寺能否归还佛教界是关系到宗教政策落实与维护佛教界自身权益的大事。于是,他老亲自在全国政协各种会议及其它公开场合反复谈及大相国寺的落实政策问题,并多次上书中共中央、国务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1991年6月19日,当赵朴老听到相国寺天王殿内佛像被砸毁拆除,已故河南佛教协会会长、百岁高僧净老法师在圆寂一周年,仍不被获准在相国寺内举行一周年示寂回向法会的消息后,痛心疾首,当即上书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人,发出“救救河南佛教”的呼吁。赵朴老的呼吁惊动了***总书记,江总书记亲笔批示,立即派中央联合调查组赴河南调查情况,解决问题。翌年3月,大相国寺终于被批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当朴老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万分,不顾年迈体弱,两次赴河南视察,主持了大相国寺自1927年冯玉祥派兵占寺逐僧之后的首次大型佛事活动——净老法师示寂回向法会。朴老满怀深情地告慰常寂光中的净老,他说:“在中央和省、市领导关怀过问下,相国寺的管理体制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净严法师的夙愿得以实现,法师在常寂光中一定会为之欣慰。”
  释源祖庭白马寺及千年古刹相国寺得以从文化部门归还僧人管理,古刹重光,宗风再振,朴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朴老在河南长达半月的视察工作中,两次与河南省委及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等市的统战、宗教干部及佛教界代表人士进行了长时间的座谈,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河南佛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朴老的圆寂,可谓人天眼灭,鹤林含悲,是佛教界无法弥补的一大损失。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为弘扬正法,振兴中原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勇猛精进,以报朴老于常寂光中。
摘自《洛阳佛教》2000年第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