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412|回复: 4

孔府糕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孔府糕点,也象孔府宴一样,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风味糕点。特别是明、清两代,孔府糕点要比当时北京市面上在售的名点好得多。孔府的糕点讲究现烤现吃、求其色、香、形具佳。
  孔府糕点分外用、内用两大类。外用糕点主要用于进贡、馈赠、恩赏。进贡的孔府糕点,以“枣煎饼”和缠手稣“为主。”枣煎饼“是选用上好红枣、芝麻、小米精工制成,用:金属”长方听“密封,外加装饰。其特点是香甜酥脆。”缠香酥“的特色是制作精巧,形薄如纸,香脆可口。
  按照定例或遇有喜庆大典,孔府每年几次向皇宫进贡的贡物和贺礼中,就常有孔府糕点。清光绪二十年,”衍圣公“孔令贻同他的母亲、妻子进宫祝贺慈禧六十寿辰时,曾进早膳两桌,内中有孔府糕点,亲自召见,并赏了很多东西。
  孔府内用糕点又分应时糕点、常年糕点、到门糕点、宴席糕点、节用糕点等。
  应时糕点有桂花饼、藤花饼、荷花饼、菊花饼、薄荷饼等,是在各种花卉盛开的季节精工制作的。如桂花饼,在桂花喷香时,采集花瓣处理后,配以青红丝等为馅,用上好的豆粉、蛋精为皮、候火过油即成。外酥脆 ,内香软,桂花鲜艳如故,令人赏心悦目。应时糕点还有春秋时令的萝卜饼,夏令的绿豆糕、栗子糕、凉糕,冬令的小水晶包、豆沙包、火腿烧饼。这类糕点,根据季节变化而随时制作。如绿豆糕点、解暑清心,凉爽可口,和适宜夏季食用,绿豆糕点是将绿豆煮后去皮,配以各种解暑清凉的佐料,最后用各种水果形的特制模具造型而成的。
  常年糕点有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麻团、黄糕(各式蛋糕)等。
  到门糕点,顾名思义,即客人到门之后,宴席之前上的糕点,有”梢梅“、”一口蛊“、”棉花桃“等。这类糕点以制作精巧,形象逼真,色彩优美著称。
  节用糕点有各种馅的元宵和火腿、冬菜、海米馅的月饼,尤以孔府”巧果“为最佳。它品种繁多造型优美、工艺精细。巧果糕点是用传统的模具制成的。它的花色图案十分丰富:有吉祥的孔雀、展翅的小鸟、小石榴、小花篮、仙桃、金鱼、寿字、福字等,每块糕点图案精巧美观,形象逼真动人,不仅味美可口,又可观赏,十分惹人喜爱。
  更为有趣的是,孔府各式各样的糕点,都配以各式各样的汤。如绿豆糕配山楂汤,各类酥糕点,配有桂圆汤、莲子汤、百合汤、杏仁羹、火腿烧饼、鱼翅饺子,则配有紫菜汤、口蘑汤、银耳汤等。
  孔府糕点虽然历史悠久、味美色佳,但是解放前,只有皇帝、孔府主人和少数亲朋们才能享用。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为中外旅客服务,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这一技艺的发展,原孔府的老厨师正抓紧传授技艺培养人才,已恢复了部分品种的生产,使来曲阜游览的中外游客都能品尝到孔府糕点。凡吃到各种精美的糕点的旅客,无不交口称赞。

发表于 2005-3-2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府糕点

啊 先生太能馋人了 小鹤刚才晚饭吃得不爽 先生的孔府糕点让我‘垂涎八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府糕点

我喜欢吃糯米做的各种糕点,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府糕点

                                  食糕须作姑苏行

    糕是我国著名食品之一,许多地方均有生产。但是,如果论制作工艺之精,品种之多,味道之佳,恐怕非苏州而莫属了。 我国食糕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先秦,就有类似米糕的品种了,名叫“饵”,也可叫粢 ( 多解作饼)。《周礼》、《礼记》、《楚辞》中均有记载。到了北魏,又出现叫“火壹 ”的类似年糕的品种,制法已较复杂(见《齐民要术》)。后来,由于在正月里食糕寓意着“年年高”,在重阳食糕象征“长寿”,糕的品种便愈加丰富了。这在古代的烹饪著作及笔记中多有反映。 如隋谢讽《食经》中记有“紫龙糕”、“花折鹅糕”,唐韦巨源 《食单》中收有“水晶龙凤糕”,五代陶谷《清异录》中所记后周一糕店中所卖的著名品种有“满天星”、“糁拌”、“花截肚”、“大小虹桥”、“木密金毛面”等。其中,“满天星”是用“金米”,即粘小米做成的,“糁拌”中夹“枣豆”,“花截肚”的里面做“有花”,“木密金毛面”在糕上嵌有枣子及用面做成的“狮子”,足见当时制糕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宋时,糕的名品更多,不下数十种。如《武林旧事·卷六·糕》中,就收录了临安市场上出售的“糖糕”、“蜜糕”、“栗糕”、“粟糕”、“麦糕”、“豆糕”、“花糕”、“糍糕”、“雪糕”、“小甄糕”、“蜂糖糕”、“线糕”、“乳糕”、“社糕”、“重阳糕”等近二十个品种,真可谓洋洋大观了。
    关于苏州的糕点,唐时已很有名。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诗中屡屡提到苏州的“粽子”等。宋时,据范成大《吴郡志·卷二·风俗》载,苏州每一节日均有节食,如上元的糖团 , 重午的角黍(棕子)、水团 ,重九的花糕等等。明清之时,苏州的糕品种更趋多样。明初,苏州人韩奕在《易牙遗意》中收了二十多种江南名点,其中就有“松糕”、“五香糕”、“生糖糕”、“裹糕”等。其中,“五香糕”制法如下:“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实干一分,人参、茯苓总一分,磨板细筛过.用白沙糖、茴香、薄荷滚汤拌匀,上甑蒸。”确是很精致的。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收进了苏州的“软香糕”、 “三层玉带糕”等。“三层玉带糕”以纯糯粉作糕,分作三层,一层粉,一层猪油、白糖,夹好蒸之,蒸熟切开。”风味当是很佳美的。此外,苏州人顾铁卿在《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均记述了不少苏州糕点,如“掌腰糕”、“乌米糕”、“薄荷糕”、 “重阳糕”“糖年糕”、“拉糕”、“扁豆糕”、“蜜橙糕”、“米丰糕” 等等。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苏州厨师的刻意求工,苏州的糕进一步得到发展,犹如风姿绰约的鲜花,开放在烹饪艺术的园地之中。
    如今,苏州糕的第一个特点是品种多,有好几十种。著名的有松子黄干糕、松子薄荷糕、五香大麻糕、枣泥松仁糕、五色荤油大方糕、九层糕、卷花糕、椒盐桃麻糕、绿豆糕、蛋黄、赤豆猪油松糕、蜜糕、脂油年糕、桂花糖年糕、粢饭糕、豇豆糕等等。 其第二个特点是造型美观、色彩雅丽、气味芳香、味道佳美。据有关同志介绍,苏州的糕点师能“用糕粉做出种种花卉瓜果、鸟兽虫鱼、山水风景以及人物形象,或点缀于糕上,或罗列于盘中,或映现于镜框内”,真是妙不可言。苏州糕点重视色彩,但多用天然色素,如红曲汁、小麦叶汁、青草汁、鸡蛋黄、玫瑰南瓜、饴糖等。在香味上,也多取用桂花、玫瑰、薄荷、麻油、食用香精。在口味上,以甜为主,还有椒盐、咸等。 苏州糕在用米粉上也很讲究,尤其注重糯米粉与粳米粉的配比变化,这样,不同的糕口感就不同,或软或松,或粘或韧,又有一番情趣了。 一九八二年,苏州在北京开了糕团店。客居京华的苏州人不必说了,就连许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争相购买。不少人评价道:食糕还须姑苏行!这话是自有其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府糕点

雨版版和羽版版,真会馋人!!
我好饿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