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为什么没告张俊东?
文/徐庆举
9 {% t$ x# g D
备受国人关注的范曾告郭庆祥案终于有了结果,法院一审判范曾胜诉,要求郭庆祥公开向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结果一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尤其是艺术界人士纷纷表态,认为如此判决,今后谁还敢进行艺术批评?郭庆祥本人当然也不服,表示会上诉。
& e/ Y9 [# ~; H+ B) L9 E) P抛开这些不谈,一直以来对范郭官司十分关注的我,此时此刻,最想说的就是:范曾为什么没告张俊东?
! c1 w5 K1 q# P1 X7 p1 N
张俊东何许人也?此乃近年出现在国内艺术评论界一位青年才俊。就在郭庆祥在《文汇报》上刊登那篇给他招来官司的文章之前,张俊东就以一篇《范曾是几流画家?投资须谨慎》的博文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篇文章被国内许多权威艺术网站转载,并于去年5月份被《文汇报》转载。这是我最早看到的公开对范曾的书画艺术进行剖析并观点鲜明指出其不足的评论文章。作者认为:“经认真对比分析,(范曾)不要说与20世纪公认的绘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这些人相比有很大差距,就算和当代在世画人物的李世南、吴悦石、王子武、吴山明,包括画工笔人物的何家英相比,都没法比。范曾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画家,却被自己和一些媒体包装成当代书画大师,真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此言不可谓不“严重”。对范曾这样一位非常有影响的大画家来说,做出如此直接的评价,作者的胆量也是够大的。不过,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张俊东为自己的观点作了三点阐述:衡量是不是中国画大师基本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标准是雅俗共赏。第二个标准是承前启后。第三个标准是过书法关。张俊东从这三个标准出发逐一剖析了范曾的不足,然后得出上面的结论。我注意了大量网友的跟贴,持赞赏态度的居多,认为文章分析得在理。
- Q8 G8 d: {) ^/ z7 e后来,听说因为《文汇报》刊登了批评范曾的文章,让范先生很不高兴,连作者带报社都告了,我立马想到了张俊东,估计他也在被告之列。但出乎意料的是,范曾并没有告他。是因为范先生没有看到这篇文章?还是因为范先生认为张俊东的文章属于正常的艺术评论范畴?我注意到,范曾告郭庆祥是认为郭的文章“主观武断,横加指责,使用诲辱、诋毁、刻薄的语言,直接攻击原告的人品、艺术才能、作画方法、创作意图、作品价格”,“侮辱原告人格”,“已构成了对原告名誉权的严重侵害”。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范曾告郭庆祥的核心就是认为郭文侮辱了他的人格。我将郭庆祥的文章和张俊东的文章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张俊东的文章偏重对作品的评价,而郭庆祥的文章偏重对人的评价。而这两篇文章在范曾那里得到的反馈也耐人寻味,张俊东的文章指名点姓评论范曾的作品并下了“三流画家”的结论,范先生没有说话,而郭庆东没有点名的文章却让范先生对号入座,非要告他不可。
! f6 v4 C6 X' C7 D- r# k/ E% K. |范郭官司公诸于众后,引起社会热议,占主导的声音是范曾不该告郭庆祥,郭庆祥有正常的进行艺术批评的权利,并由此引发了关于艺术批评的讨论。张俊东也就此写了《从范曾状告郭庆祥反思当代书画批评》《范曾冤枉?还是中国画固有的流弊?》两篇很有份量的文章,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一位青年艺术评论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H1 F0 ?) _( U: `, R" ?! z1 S
就在范郭的官司一审结果出来之后,我与张俊东通了电话。当我问他:“你想过没有,范曾为什么没有告你呢?”张俊东笑了,他说:“我的文章结尾处有一句话:对艺不对人,并无恶意。可能范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吧。再说我与范先生并不认识,郭庆祥与范曾却曾有过交情。虽然我和郭先生都写文章涉及到范先生,对范先生而言,感受却不同。”
- q/ ?9 ?$ Y8 ^0 J本文无意评判范郭官司的谁是谁非,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我想说的是,这场官司的最大意义是引发了如何进行艺术批评和如何对待艺术批评的思考。前者是批评者的事,后者则涉及被批评者。批评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度的把握不同,被批评者接受时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