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30|回复: 0

浙江、“浙派”与中国画坛的“浙江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浙江、“浙派”与中国画坛的“浙江现象”
任道斌 2004-5-15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近日在“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成立之际,专门撰写了一篇贺文。文章以史学的方式,特别是以当代美术史见证人的立场阐述了“浙派”之所以成为“浙派”的理由,值得一读。——编者
   
  两浙大地,山川锦绣,风光如画。其地无流沙,无冻土;北邻波光粼粼的太湖,东界浩瀚无边的大海,南峙雄奇秀丽的雁荡山,西有风烟俱净的新安江。天台石梁飞瀑,喷珠泻玉,气韵生动;富春逶迤群峰,草木华滋,山峦浑厚;宁绍平原一望无垠,绿野如砥;嘉湖大地河湖纵横,桑竹遍野;仙居丽水,山清水秀,烟云飘渺;金华兰溪,曲江如练,渔舟晚唱;钱江潮排山倒海,动魂惊心;大运河平流千里,缓如摇篮。省会杭州更是山不高而起伏,水不深而清灵,拥西湖明珠,透冠东南。全省四季分明,春含
氵蒙之雨,夏照炎炎之阳,秋多爽爽之风,冬有霏霏之雪。奇幻的气候,气姿的山川,形成了物产的丰富,水产、疏果、稻米等成为两浙人民富有智慧的营养;四季不同的环境促成了人们思维的活跃。故而浙地不仅可观可望、可游可居,而且浙人智慧出众,刻苦勤劳,历史上两浙多国税,多进士,就是很好的明证。
    山川如画必钟灵毓秀,物阜民丰必艺文典雅。美丽富饶的浙江,还有着悠久的美术发展史。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在器物上刻下了古朴的动物图;而在五千年前,良渚人已经能制造精美的玉器饰物;东晋时,王羲之在绍兴的茂林修竹间写下了潇洒宕荡的《兰亭序》;元代时,黄公望在富阳春江沙渚畔画出萧散平和的《富春山居图》。就画家而言,浙江名流辈出,三国时“佛画之祖”曹不兴,唐代画僧梵隆,宋朝的刘李马厦,元朝的赵子昂、钱选、王蒙、吴镇,明代的戴进、徐渭、陈洪绶,清代的金农、赵之谦、任伯年,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莫不在两浙大地上为中国绘画史留下经典之作。浙江人的热爱美术,还体现在收藏风气的不绝。明代的金华宋濂、嘉兴项子京,清代的钱塘高士奇、吴兴庞莱臣,近代的龙游余绍宋、南浔张葱玉,皆是彪炳史册的收藏家。不仅如此,近代以来,仅杭州孤山一隅,就孕育了蜚声中外的金石书画团体“西泠印社”和中国第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曾名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今名中国美术学院)。如此深厚的人文积淀,自然使浙江绘画之树,独秀于中国美术之林。
    而且,早在五百年前的明代,艺坛就有“浙派”之称。明人陆深还在《春风堂随笔》中,称当时“浙派”的代表人物戴进为明朝“第一画手”。到了明末,美术大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指出,“浙派”的声名显赫,不仅在于浙江有为数众多的画家,还在于形成了独特的画风。据日本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铃木敬教授《明代“浙派”绘画研究》,当时“浙派”的成分,已不局限于浙籍画家,还包括受“浙派”风格影响的画家,以及流寓浙江的画家。从这个意义上看,“浙派”的影响已超越了地理的范畴。正如上海大学徐建融教授所说,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其主要骨干和挂帅人物依然是“浙派”,像任熊、蒲华、赵之谦、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王震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浙江绘画的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后改名浙江美术学院)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宋忠元等中青年教师为代表的人物画家,弘扬国画优良传统,兼汲西画有益养分,深入社会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创作了《两个羊羔》、《粒粒皆辛苦》等形神俱美的优秀作品,使一时颓衰的中国画面目为之一新,成为社会主义时代文艺“百花齐放”的象征之一,被世人称为“浙派人物画”而载入美术发展史册。
    “文革”浩劫之后,以李子侯、吴永良、黄发榜、吴山明、刘国辉、冯远、唐勇力、吴宪生等为代表的学院派人物画家,继承发展“浙派人物画”与时俱进的学风,立足传统,不断创新,讴歌中华民族的振兴,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既促进学院中国画系的山水、花鸟、书法与篆刻专业的共同繁荣,又拉动了浙江绘画与美术的整体发展。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上,浙江荣获的奖牌位居全国之冠,成为名副其实的美术大省。
    2002年,为振兴中国画,弘扬民族文化,全国政协又首推浙江十大画家赴京办展,为各省市繁荣民族文化树立了榜样;2003年金秋,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分别在西子湖畔举行校庆、社庆活动,来自海内外的美术家们汇聚杭州,抚今追昔,谈艺论文,为中国书画永葆艺术青春而展开学术研讨;今年,第十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展场将设立在杭州,中国美院首届国画创作与研究博士生将集体展示学术成果。浙江的美术发展,已与浙江私有经济、外贸经济、环境保护的发展一样引人瞩目,被称作中国画坛的“浙江现象”。
    中国画坛的“浙江现象”,不仅在于浙江中国书画创作的繁荣,还在于浙江中国书画理论研究的兴盛,学风的科学与扎实。浙江著名的书画家大多有中国美术学院或西泠印社的学术背景,或为学者、教授出身,就是明证。他们酷爱浙江大地,酷爱浙派优秀传统,酷爱现实生活,以笔以墨抒写对浙江的情有独钟,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并借此赤子之心,报答祖国母亲与炎黄祖宗。
    创作与学术研究的繁荣,自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因素。浙江的美术界也不例外,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为了繁荣浙江书画的发展,美术界与社会知名人士在杭州发起成立了“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热爱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胡庆余堂慨然予以资助;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教授和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的“浙派人物画家”宋忠元教授,不辞辛劳,总负其责。晚辈如我,十分感动,乃写此文,谨表祝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