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1-2-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98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康与适交游。* K1 A: ]8 a* [ d! ]
适曰:“君知当代乎”?
+ J" l* s: i# ]3 l+ P2 D- u曰:“知,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1 .过去那个时代。2.目前这个时代。3 .指在位皇帝的朝代。4 .指在位的皇帝。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其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在中国,当代应该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现在的这个时期。”6 I9 r, N/ J5 u# I* A6 ~
曰:“君知之详,君知帖学乎?”
9 y- H! r! `+ U" P% U+ o' U$ A曰:“知,帖学的详细释义有:1.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2.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覩,即唐人钩本,已等凤毛矣…… 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从书法艺术角度说,帖学是指崇尚历代法帖的书法流派,以区别于碑学。归纳起来,其概念可以扼要地概括为三种:一、学晋(人之帖)。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篇首句即说:“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似以“帖学”为学晋人之帖,故后面又说:“故今日所传诸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精神犹不待论。……流败既甚,师帖者绝不见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754-755页)二、写晋唐以来行草、小楷。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帖学”一节标明“以晋唐行草小楷为主”的副题,实际上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沙老又把它分为两种类型:在二王范围内(实际上也包含唐、宋、元、明,因此张照这位学董出身的也得以列入);在二王以外另辟蹊径的。但不包括从北碑中化出行草写法的书家如康有为、赵之谦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沙老把学颜的单列一门,因此这里的“晋唐”是没有颜真卿的“晋唐”。(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6月,第44-52、67页)康有为有“卑唐”之论,在各篇的论述中,也常常把宋、元、明连带批评,当他在《体系第十三》说“近世人尊唐、宋、元、明书,甚至父、兄之教,师友所讲,临摹偁引,皆在于是。故终身盘旋,不能出唐、宋人肘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822页)这种话时,人们不免会把它和他的“碑学乘帖学之微,入缵大统”联系起来,所以在一般人眼里,康氏的“帖学”概念,有时候也等同于“晋唐行草”。和“碑学”概念的作用一样,康氏的“帖学”概念也不那么严谨。三、学阁帖、甚至主要指学赵、董。马宗霍说:“帖学自宋至明,皆所宗尚。”下文并特别指出清帝重阁帖的史实;又说:“宗赵宗董,固自有殊,其为帖学则一也。……至若帖学不囿于赵、董,而能上窥钟、王,下掩苏、米……斯则所谓豪杰之士,固将移俗而不移于俗者,盖亦有人,自当别论。”(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新1版,第192-193页)”
6 ]" H: H$ j+ x% D2 |. q: z曰:“君知之较详,君知经典乎?”
: z* D7 M8 |# X3 P* m; b" C曰:“知,经典指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详细解释有三种,1.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汉书·孙宝传》:“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於经典,两不相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祭祀之理,制於圣人,载於经典。”2.指宗教典籍。《法华经·序品》:“又覩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唐 白居易 《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佛涅盘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且说如今三教经典,都是教人为善的。”3.权威著作;具有权威性的。丁玲 《杜晚香》:“ 杜晚香 没有引经据典,但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名言哲理,都融合在她的朴素的讲话里了。”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箱子里都是袖珍本的经典文学作品。””1 d7 w) N4 R. f% S- E
曰:“君知之甚详,君知巅峰乎?”
5 n' d& x) X8 I0 P# \6 r" K! |6 F7 j曰:“知,巅峰指顶峰或事物发展的最高峰。”/ h5 v' F6 a" S1 z6 E k. `0 R) M
曰:“君知之极详,君知当代书法乎?”% O2 X" v9 h; s; X1 F
曰:“知,吾亦其一,众皆曰吾书大善。”
" O1 I( d1 `4 y9 ^: Z' M曰:“惭,吾未闻也。”" P, E0 x- [+ ?2 _* W/ Q# R
曰:““当代书家写二王,几人能过大通堂?””
D# T( _' ?0 s, m# \# ?' v曰:“君默、白蕉书比君书如何?”
1 C8 ?/ X* o0 z b曰:“相去远,“如果说近三十年“书法热”,带来新一轮“帖学”复兴的话,那么成忠康,则可能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技法成熟,面目多样,深入传统,而常常令人感受到新意,是最难能可贵的。”是曰相去远。”
" O4 W/ e; M, ?. G7 Z8 b% _曰:“元白、开翁书比君书如何?”
; I8 W6 l- m. P6 m5 a曰:“相去远,“成忠康最值得令人关注的,是他对于帖学传统融会贯通的能力。他学古人可以说既师其迹又师其意,继承了传统帖派书法的遗传基因。大通堂下笔洋洋洒洒,摇曳多姿,精神流露处,古淡典雅,尽显风流。嘿嘿,不信今时无古贤。”故相去远甚。”
- ^/ b# V% h8 A9 h( i. t/ M曰:“吾书比之君书如何?”. ]0 k9 c4 c3 x) A2 \
曰:““成忠康,算得上学院派书法教育的杰出代表。他把帖学作为一个系统,深入进行挖掘。他很年轻,很刻苦,也很谦虚。但是他的创作,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把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与现代的构成、水墨和流行有机结合,既古典,又现代,既有传承,又有新意,以古为新,与古为徒,已经初具个人面目。大通堂的字,贵在精熟,熟而不俗,熟中求生。妙在气息,能够致虚,虚而不浮。高出时人多矣!置诸古往今来百家《兰亭》,亦毫不逊色!”君书比吾书相去远。”5 C2 e* C1 o' V* o3 K- Q5 ]2 L
曰:“吾甚惭。”. t# l) N7 z, f# d
曰:““世人但学兰亭面,成忠康的草书《兰亭》,可以说与我们习见的种种版本,在风格上都已拉开了距离。自立面目难啊,大通堂做到了。遗貌取神更难,大通堂也做到了。”是故相去远。”8 N$ E: `9 I. o4 ?3 Q
曰:“吾大惭,后生可畏,实吾人之所不及也,吾请辞“当代草圣”之美誉,弃“草圣平生”之闲章,拜君学书如何?”1 O) y; L8 Q! N4 w7 C* ?/ g
曰:“善哉,吾为“当代帖学的经典和巅峰”,汝跟吾学,必能上“溜光大道”,开辟第二座当代帖学的经典和巅峰是也!”
/ P. ~5 Q3 y5 P; o曰:“然。”# x- T, d, i7 K+ r6 ]" ?
& f( _$ B/ o8 ?2 E, x
' j2 U% W% f1 P/ L; c! V此成忠康为陈忠康之谐音
9 D W- V" d" I4 Q文中双引号部分文字为某网罗评手之言论0 g8 | z h" s( w" L$ c
可在中国书法超市搜索“陈忠康”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