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0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专访胡抗美
. s7 G- E5 K ?$ p8 A
- r3 }0 k* h1 }7 H; h4 M% r) A0 w9 A8 @; I
' ?' n0 X% f V J" [0 k8 C& f
E) K' L7 _* I3 e* t0 W/ R地 点:北京胡抗美先生寓所" D/ I0 ]. o) @. D1 Y& u
受访人:胡抗美(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8 D5 E' S, ?4 P
访谈人:傅德锋(书评家、多家书画媒体专栏作家)( L6 |. b5 _. Y
6 B& I E# W! \+ d. w% t
4 M8 W9 n- @, U9 {$ z
; R3 n! i% j( L9 R
( A N( d9 W# b% ^
0 L, q! h, ~6 X8 i
$ E) A7 O% K i/ E2 j0 z0 ~: ^2 z1 z6 h0 t, m9 b5 e
* F% O! D1 ]! t& e: B, ?- {, G8 C' M
3 [! r8 }0 m" e2 k W
5 \; v+ s9 N. }( |$ T2 K; ?- p9 ?" m' E) H
( I Y( m8 N# z+ S- y
4 l1 c7 G$ l9 s, ]% d, |. g( N
2 t* ]1 E9 X5 Z4 I$ m. a# J. P! r8 } I: e! l
) }" A6 g5 m9 E& |$ H
0 V* I/ l# k; }; Z4 Y8 d胡抗美先生近照
- X8 `$ g, E m0 w5 z+ A# R: k
% r- [+ `: r# ^- y( g
6 q" ?" \& g+ i' V傅德锋: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之前,我在鄂尔多斯参加“首届中国西部散文节”的时候,拜托吕金光兄向您代为说明我的情况,待收到您的手机信息后,我为您的平易近人感叹不已!您是我初到北京接触到的第一位我心目中的书法名家,又是草书研究方面的专家,您的很多书法理论文章我都仔细拜读过,从中获益不少。这次能和您面对面请教一些书法问题,真是莫大的荣幸。
; w2 o4 o" g$ K6 l! n8 S4 g
8 k, K# _! c/ \+ ^% ?. ~: a: v! ?9 P" |) G- W0 b
4 o9 m) H. D2 x7 w' I$ t
( h( J# m% l$ Y7 y$ v x; P8 r5 _胡抗美:不客气。金光之前向我做了介绍,说你做学问写文章非常勤奋,在专业报刊发表了大量的书评文章,我也看到一些,有一定印象。特别是你写我的那一篇,文字功夫好,评论比较中肯到位。今天你来我很欢迎,我们随便聊聊吧!我还给你准备了几本我的作品集和一幅书法作品,你看看。8 g4 {4 H" |8 P* |/ Z6 r
/ `9 q8 r2 X5 I) } c0 ]$ Y
3 N, A/ q* ^4 X4 s
$ g* A1 t ^# I2 J, }2 T傅德锋:感谢胡老师厚爱!我先收起来,回去之后再认真拜读学习。我知道您工作很忙,我也不便占用您太多的时间,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胡老师。0 N& Q1 ], k5 [ f
3 t' k! ?/ m' Z8 ^- c+ I' {- g: @' C
2 N! Y$ E( k) g
$ p& `( }% X( \
8 F, q* |* [; X5 Q6 `9 N- ~! R3 I
胡抗美:好的,你随便谈吧!
v; h ]2 v; Z8 e5 _5 y% d3 H! t9 t5 Q5 ], R& Y
8 _9 U1 t; Z/ j. A" E
3 Z$ v! ]9 |& P* t! ]+ v+ R! o. g3 L, H
傅德锋:胡老师的书法走的是很传统的路子,其中也有时代观念的融入,“流行书风”的话题在书坛上已经热议了许多年,如今虽说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我还是请您谈谈您对“流行书风”看法。
: N1 o; z$ l2 G' B1 t9 M
, y5 d' Z/ G2 ?3 N% ~/ I3 ?( [6 O" w% t9 f7 m
" ]' W* ?- Z4 `+ l* t1 u. S- |3 q5 l! s7 a& t
胡抗美:是啊!关于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艺术的本质上去认识它,在艺术圈里,尤其像你们这些写文章搞评论的对这些都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立场。
+ L& T% _. D: B& P9 s9 h/ ~" J3 S H2 @- c) G! d! i% l% D. n4 L
! v; p6 X+ z3 P( U& }5 G! r7 r- d- {8 W: m6 j# E- G
' ~, Y! } M2 P$ u+ R, c
傅德锋:去年我在济南采访于明诠老师的时候,就“流行书风”的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于老师也认为时下对“流行书风”的评论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未能从“流行书风”的书法本体上去进行批评。于老师当时谈得比较多,也很精彩到位。
9 h: u5 [ w: J: @2 `& K. ^2 M8 p% a# W, C( l$ A
! [ g' b( g# @, Q) T" q% s4 G% _2 j. w! z4 r2 l3 Q
胡抗美:于明诠很优秀,他理论做得也非常就好。我认为, “流行书风”它也是一种艺术风格,至于对这种艺术风格的看法怎么样,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来讲,就目前的时代性的要求来讲,所谓的“流行书风”,其实,它也是走在前面的。现在有些人把书法分为传统派、现代派和流行书风派等等,这里所谓的“传统派”(特指当代意义上的),就是“横平竖直”,我的理解这还处在一种写字状态,并没有进入艺术。
% H& @' N+ L: l- i" t
! x2 f; C8 m6 x4 f+ V2 H
' q$ m* @2 O1 S% ~9 X3 b# d l" p& N3 J- r% F$ U
傅德锋:其实这个传统派更应是经典技法派,就是完全遵从经典碑帖技法的那一派。“横平竖直”意义上的所谓传统派其实是指时下常说的“俗书派”或是“老干部体”。3 q" {( x5 a0 d! e# B+ K1 Q& ~0 S
2 C0 Z$ j2 P: V1 R/ Y, X8 n2 y
: F! z; N7 G8 `) j% A$ k' U胡抗美:对,我正是这个意思。写字和艺术是不一样的,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嘛!当然,如果说把传统派和流行书风来做一个比较的话,那可有着天壤之别。要是冷静地来分析这个问题的话,传统它应该是一个派,但是它不同于划的这个派。传统它有很多优秀作者和经典作品,所以,传统书法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也有很强的艺术性。他既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具有自己的情感的表述,他不可能去简单地抄袭古人。周俊杰倡导新古典主义,他这个叫法不同了。流行书风后来在在王镛那里又叫“艺术书法”,也是在特意强调一种学书和创作观念。王镛在二王书风、传统书风的基础上对民间书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流行书风就它的主体来说,在书法的继承与出新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它做了很多文章,它有很多原创的东西,在此方面与王镛、石开、刘正成、何应辉他们在艺术上做出的探索有关。
2 f& e( a+ Z- D6 U2 w
- y6 s9 d/ X& T' ]. t; Q# O D$ Z5 |( q i s
+ N. a O$ G9 S但是后来有很多人跟着学,就不太好了,没有学到他们的优点,反倒是学到了很多习气。流行书风其实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王镛在帖学传统的基础上对汉简、石刻、碑碣、石鼓、砖瓦、镜铭等文字都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这里有一个对传统怎么认识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传统就是二王,二王就是传统”,其实这是很狭隘的。传统应该是一个体系,中国书法的传统,其信息极为广泛,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围绕中国书法发展的。比如说各种书体的演变,技法的发展以及书法理论的产生。二王书法只是传统的一个部分,并不代表传统的全部。而流行书风所关注的恰恰是二王以外的那一部分。对传统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之后,看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偏激,大家就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探讨了。7 Y9 K9 ~) r! q
: ?4 c; ~7 p. i2 @0 F. u! e' w% Q7 t7 x9 c0 T( z+ q" X3 ]* E
" Q) g- I& J- ]5 t6 T1 [0 Y- j有的人因为看不惯流行书风,甚至发展到后来的攻击谩骂,这其实如果除了审美观念和艺术眼力、艺术视野有局限的因素之外,可能另有原因,那就不是艺术范畴内的讨论了。其实,古代民间有很多书法高手,他们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出名甚至出大名,所以当时不太被人们所看重。现在有人认识到了,把它挖掘出来,为我们这个时代所用,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现在就是要有一种大文化观念,不能囿于现有的既定的陈旧观念看待问题。所以,对于流行书风的看法的关键在于统一对传统的认识。 z( I% L# O5 R9 D' d
4 u9 A% @& [% h
4 Q% E; l5 G# Z2 M9 E1 j3 ~
' [: h9 g8 ^+ `1 f; ?9 d3 K% H, n( s' {+ V% e* E5 ~5 ]8 S
傅德锋:一般而言,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楷书基础好肯定有助于行草书的创作。您是研究草书的专家,请您谈谈如果一个楷书基础不太好但是却具备很好的篆隶书基础的人能否学好草书?
A% Z, Y2 v7 l& L: _+ m, O: ^8 q! B/ \9 @" T
* e" E0 u, b; F5 S0 Z1 V
: K9 y% v8 J9 Q5 J# ~4 o
8 u7 B. _* |- B) |0 O% r S胡抗美:这个问题嘛,我是这样看的。草书里面包含了各种书体的笔法,信息含量极为丰富,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夫。要具备一定的正书基础,对篆书、隶书、楷书都要深入学习。一般而言,你要是打下了比较好的篆隶基础,而没有写过楷书,也是可以写好草书的。但假如不能打好基础功夫,想学好草书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了,楷书自身有很多优势,若能精研楷书,旁参篆隶行书,肯定更加又处于草书的学习。+ e1 V) g& f7 ~. l P# e
1 F0 ]7 W i {/ b. t# k% o4 U$ v
5 v# S" ~* p, R1 n- W
( W5 E/ D3 L/ U2 W2 L# n9 Y: b0 u2 V/ ?( M
傅德锋:有一些人认为书法创作水平不高,其理论批评水平就一定不会高,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往往认为书法水平不高,就没有资格进行书法理论批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K7 r4 F1 O4 _) f# q4 I3 {7 \
* o8 j; M- g) j6 x7 ~6 ~
3 t4 j: q3 T2 `5 i6 w4 G2 {. P
) }* E. v: q$ M) C- }8 p. t& A% ^# ?( G
胡抗美:这个不一定,其实理论批评和创作他并不是一回事。单纯搞书法理论研究的,他属于鉴赏和批评,他需要的主要是艺术鉴赏的眼力,他心里有,手上不一定能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他可以用文字进行比较精准的表达。他的文字理论同样可以使人们受益。理论工作者,他只要综合素养好,眼力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可以了。而搞创作的人,你字写得好,你理论不一定就能搞得好,你心里的好多东西未必就能用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作为搞理论的,他理论基础好,但也不一定在创作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这并不妨碍人家搞好理论。历史上就有很多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其书法就不太好。创作、理论和批评都是书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片面地去看待问题。当然要是创作、理论两手都能硬,那会更好。
, `' J" }" B+ m) b
' M4 |0 p+ ^7 t7 V2 K: ?& I+ n
$ i$ Y( d; {, H1 K; i3 p/ r
& y! W0 `4 O* E u, O; k& ]
8 D' q) h" q: w, h- j0 H傅德锋:当代是一个非常注重形式包装的时代,反映到书法创作上,全国大展的参展作品大多搞得花花绿绿,使人眼花缭乱,但真正具有思想性的高境界的作品并不多,不知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1 e0 f0 @+ c+ @" {8 z7 [0 u$ U; W% B. `- M+ B
; |/ ]8 P4 m3 t
* z& N; j- |0 [4 k% i. a$ s; z9 Y; t* I胡抗美:这个问题很有趣,但是我觉得不要简单地去理解。中国文化它一直在朝向一个求美的方向发展。先民刻甲骨、铸金文有时也要图上各种颜色,其目的还是为了追求美观好看。比如说,留长发好还是留光头好?这还要看这个人的具体性格和形貌,适合留光头的你偏偏留个长发,而适合留长发的你又偏偏剃个光头,这就适得其反了。现在大家搞色宣创作,我们不要说他裁剪拼贴这种做法对不对,关键是看他最后做出来的效果好不好?美不美?如果不美,反舔其丑,搞得俗不可耐,就不好了。任何形式上的讲究都必须服务于书法本体,要起到突出主题深化主题的根本作用。首先要在书法本体上下大力气,在这个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不能本末倒置。形式上的种种追求也要面临时间的考验,如果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它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Z. r' V: q' F+ s4 X$ {0 S' q5 e1 G
4 T0 Z2 n& D& E7 A$ @- x
% |0 y% Z- S8 @' D X
! B" d9 z7 U& P/ J: T# u5 j/ {+ X5 N9 ^+ W6 E6 E
傅德锋:您平时都临习哪些碑帖?现在还在坚持临帖吗?
: F+ l2 E: {9 C9 |! \& }5 T D* z
" U6 w8 Y, G/ R* g' N& \5 Q/ c8 q- P# \9 } l8 v! }: z
' ]7 K4 r o \# i$ x% D3 k- m2 p2 k Z) N6 A9 s9 M
胡抗美:主要是写阁帖,一直在写。平时主要就是临帖,深入地分析琢磨研究。创作只是应酬,比如参加展览,馈赠朋友等等。多临帖,少创作,一切顺其自然。但应酬太多,也容易产生消极影响。我因为身体原因,这次不能谈太长时间,呵呵!你这次到北京来还有什么别的安排?都认识哪些人?
1 `4 E: a! Y5 V! ~$ ]% w) o) Q4 N6 {6 H3 I$ ^
1 J* C( b9 k6 r( q+ k
6 Y A) X. r& M$ ]1 v+ S+ x
3 C. m: P5 }/ i0 w: ]5 Y傅德锋:我知道您和沈老很熟,本来想如果您方便的话,可否带我去拜望一下沈老,看来这次是不行了。这次我是初到北京,吕金光先生帮我联系了您和王厚祥、和中铁十六局的宋华,于明诠先生帮我联系了曾翔先生。我自己还有几位朋友要去拜访。
" A6 \6 B- T. y- V% z
2 s4 [, g8 y% B! E8 H; G
/ G" C: R; S! J5 V2 H
7 \9 A( y9 V+ a# \2 p$ X/ I* B1 I& O胡抗美:呵呵,挺好。但我这次有些不方便,见沈鹏先生的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那你先去见曾翔他们吧。你文章写得好,发表量也很大,继续努力,将来机会还很多。有时间常联系吧!3 M- o2 l$ E/ I* B! q
9 g9 T- ~; |9 X
: y% l# Z" K+ Y
, y ^ K5 s; \4 x傅德锋:谢谢胡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我会不断努力的。您的谈话很有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今天就到这里,不再打扰您了,告辞。4 B, S/ B" [0 I( Q3 J& P
/ B% I1 w" @! h& K" k7 k; }4 R' E; b8 p8 X* h% i+ @0 r( Y; j
胡抗美:好的,再见!
/ W i V3 _0 y, v+ _# o8 E
% F# b) g \8 @; o! r# X6 S/ k3 }7 z4 `, ^5 @9 W6 J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如有出入,还请胡老师海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