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366|回复: 5

柳咏絮国画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人文精神的外化

──读著名女画家柳咏絮的画

上官甫贵

当我第一次礼拜在柳咏絮老师的身旁,定格出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之后,我的脑海便跳跃出历史上众多才女的其中二位:一是宋朝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她的故居就在柳林泉旁。故其词多有“柳”之句:《永遇乐》中的“染柳烟浓”、“捻金雪柳”;《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等。画面之美由“柳”而生。二是东晋才女谢道韫,古人曾用“咏絮才人”冠之谢道韫。

──柳咏絮,一个可以让我们在历史名人的故事中敬佩出来的大名。

我不知道柳子谷大师当初是不是考究了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长廊里才女虽多,但久负盛名的女画家却廖若晨星而有意要给女儿冠之这个春意盎然、画意浓浓的名字以寄希望于未来?

──柳咏絮,一个由大师赋予的生动名字,一个在今天果然成为德艺双馨的著名女画家!

咏絮女士从小随尊父柳子谷大师丹青抒志,遍习深研历代大师经典,并一路自觉着中国画承前启后的使命,五十多年于一日,潜心于写实与写意之间,著下“子谷遗风”,硕果累累。早在1953年她的绘画作品就入选全国美展并被收藏。讫今出版画集多册,在国内外发表、展出作品无数;在国内外绘画组织身兼数职,名扬国内外。

咏絮女士虽出身丹青大师之门,但自有艺术个性追求。不管是笔墨技巧,还是构图布局;不论是取题选材,还是风格意境,都不落旧蹊,别开婉约润丽,清新淡雅的画境。

比如,她画竹,既有“古”又有“我”;既苍劲又平和。《苍苍劲节奇》这幅作品,构图不入俗套。竹干两三根、枝叶不见多、突出主心骨、丁点山花绽。在这种具象和意象的元素中,咏絮女士要实现一种意境的转换,构图首先进入她的腹稿。中国画的构图样式万千,变化无穷,与正、盈与虚、纵与横……都是画家的思想安排。画家的思想感决定作品的形式感;画家的思想、眼界高低决定作品的生死存亡。咏絮女士凭籍其父悉心教诲、凭籍自己在画外功夫的良好修养,自然师古出新。她这幅以竹为题材的作品,能从板桥、子谷大师的竹影中走出来──由一种飘逸劲瘦走向一种沉稳壮实。竹干造型也由一种硬朗的劲健走向一种遒丽的劲健,由竹的凛冽傲骨变幻成竹的壮实向上。这无不烙上时代的印记──板桥时代的竹重在民族气节的写意;咏絮的竹重在当代社会新的多元审美定位。在咏絮女士看来,不仅要赋予竹的清高,更要赋予竹的谦和,让竹的多种精神内涵走进百姓的情怀。所以他的这幅竹既有左边的捍卫者又有右边继往开来的追随者。很有一种召示感。

中国画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素有中国人的精神内涵所指,所以她常被历代画家置为选题,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画竹画兰能简洁出深刻的笔墨内涵。就象书法的楷体能端正人的思想态度一样,它常被作为基本功的训练媒介。咏絮女士既有所侧重这些选题又不宥于这些选题,自然界一切充满生命力且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物象她都多有涉略。当她通过“四君子”的选题练就扎实的技法功力后,便另辟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鱼一鸟,从中敏锐融合当代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社会心理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她的一幅以鱼为主题的《激流》,与其她自己谦释是一种“繁衍生命”的过程,不如说是一种寄生命与湍流中的强生精神。我们从画面中透视,激流自上而下直泻渊底;一红一黑两尾成鱼自下而上顽强博击而不至于退出渊源。在这种力量的抗衡中,鱼的生命繁衍和生存状态既给我们一种向上的感奋,也使我们感到它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狭窄的水面传递出的可供鱼游的有限生态空间,无不暗达我们人的自身生存条件在当今时代环境下的不易。这便是这幅作品的意境所在;这便是一个画家的人文情怀!因此,《激流》不以技巧取胜,而以意境感人。

作为一个女画家,柳咏絮的思想情感倾述,更多的是一种温和、善良、恬淡、静谧的情怀,并从中含蓄出一种生命意象。她努力截取自然界中美好、和谐的物象进入画题,表达人与人的和善、物与物的和蔼,以及自然万物的和谐。同样是鱼,她的《鱼乐图》则在“意”中突出一个“乐”字,在“写”中突出一个“游”字。并将“乐”贯穿始终,以比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幸福快乐的情怀。为了实现这种意境的转换,她努力着“本于规矩准绳之中,超乎形状迹象之外”(黄宾虹语)。在技法上她把鱼的形态夸张、变形、以求天趣、以意还形。在墨色运用上以白计水赋有于无,赋动于静,深含道家哲理。当我们凝目此作,仿佛泱泱水面,鱼儿乐悠──时儿嘴里喷珠;时儿摇尾开怀;时儿相互嬉戏;时儿随波畅游。一派自由快乐景象翩翩纸上!另外,她还在题跋中从《庄子·逍遥游》的语意里提炼出鱼的无忧无虑、释放本性以及对人的暗示──“人的本性是无羁无绊的,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人的本性,不应被外物所役使、所左右”(引自于丹《庄子心得》)。她写鱼,写出了自己的面目和精神境界。

刘海粟先生在《谈造型艺术》中写道:“艺术的精神决不是在模仿自然,决不是仅仅在求得一片自然的形似。而是表现自然的精神,也表现了艺术家的气质、情操与个性……”。咏絮女士除了在《乐鱼图》中表现出了这种能力外,她在《偎依》这幅写鸡的作品中,也彰显出了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提炼才情。她笔墨中的鸡,既是生活中的平凡之物,又是具有某种思想的“主人”。草丛地上,枝条垂挂,两鸡伏地,安然偎依,不见其对大自然的生食贪婪;只见其对一种清新幽静的环境守望;有神的眼睛传递着它俩坚贞厮守的偎依。与其说这是物性,不如说这是人性。她的不同凡响之处就是善于从摸拟物象到重塑物象、从自然之象到意中之象上升到一种艺术之象,进而实现创作的飞跃和主题的升华。

咏絮女士的画风除受其父柳子谷大师的影响、更多的是她自己清新、雅淡的个性。这种个性她是通过豁达胸怀、虚静清明来实现的。这不只是技巧功力使然,而是思想的造化。正如《庄子·天道》所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以虚静推于天地,通力万物,此之谓天乐”。她是在这种思想境界中慕学者风范,取大师之长的。所以她的《母与子》、《雏群》相安无争,画面很寂静,但这种寂静并非常态的寂静,而是一种被驱散了浮躁之后的寂静,作者要赠送一份寂静给生命,让生命怡然自适。

咏絮女士深知唯“虚静”方能致清明致朴素。“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她的《山中兰与竹》和《性淡恋幽谷》都是传统题材,但大多画家对这类题材的表现都多让人们以“仰视”的心理敬畏它的高贵。而咏絮女士则用另一种思维表现它,让人们以“平视”的眼光亲近它的可爱。大胆地运用彩墨点缀其中一枝一叶,使作品从中散发出阵阵馨香,这时,与平民审美心理距离顿然缩小。但她又不是取悦于世俗,而是仍然保持淡雅的主流格调,仍然具有“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的品质。

然而,这种“静美”的追求丝毫不影响她另一种气势开张,磅大器的画风出现。她的《万古回旋》,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她用线的组合来写紫藤,笔法取之于古,又脱之于古。用笔大胆、奔放、痛快。画面浓墨线条时而作狂草运行,时而作泼墨洒就。泼墨之处似涨非涨;狂草之处畅而不滑。线条力透纸背;遒劲苍辣。淡线枯而不涩;细而不软。线条穿插映带、纵横交错,繁而不乱,好不淋漓酣畅!尽显“万岁枯藤”之生命气象。从中可见她行笔速度之快、用笔技巧之娴熟。她在敏锐着藤枝倔犟伸延的意象后,再作冷色调的花写意,进一步衬托藤的气、格、神、韵,从而在抒情写意的驱使下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意境。使我们面对这幅作品时,为生动喝彩;为精神喝彩;为生命喝彩;为中国画的魅力喝彩!

咏絮女士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她依然精神爽朗,迥迥有神的慧眼依然盯着大师的经典和非大师的长处。我由衷祝福她的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树常青!

通联:江西省上饶市广播电视局

邮编:334000
& R/ f. h: V! h) Q电话:13970369984

发表于 2010-8-2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有真相.............
* o" O( f- f/ f6 J5 R7 m7 E8 x; b5 j6 M5 e& e4 J, P
──柳咏絮,一个由大师赋予的生动名字,一个在今天果然成为德艺双馨的著名女画家!* \6 ]  T2 g& r
当我第一次礼拜在柳咏絮老师的身旁,定格出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之后,我的脑海便跳跃出历史上众多才女的其中二位....  T: [, k7 d* q% k7 y* H, P7 \( B. E
——这几句话怎么感觉有点别扭
! _  l. U$ U) |/ k6 a6 h5 ?: q3 Y
文章作者是写朗诵稿出身的吧,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就是略显牵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黄晓丹
  F9 Z$ {* G# c4 |0 o0 ^0 C( ]6 ~2 Y7 r- H0 t) i/ y: l# ]6 F+ M

- P% N: ~) G6 j& K9 S& N) D    {:1_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1_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宫恩武o 1 W) N& Q: i8 l/ x+ s! K- v* u4 w
- q3 K9 D$ M) ?4 ]! Q
2 J" D$ [! D! p, l/ _9 O
    {:1_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