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894|回复: 1

徐正濂///赵之谦谓吴让之“谨守师法,不敢逾越”试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赵之谦谓吴让之“谨守师法,不敢逾越”试析
               徐正濂
  赵之谦为《吴让之印谱》作序,谓吴印令其“大叹服”,总评是:“印宗邓氏,而归于汉人,年力久,手指皆实,谨守师法,不敢逾越。”这是一段篆刻界都熟悉的“掌故”。
  吴让之确实宗法邓石如,但他成熟以后的篆刻,驱刀如笔,使转自如,强烈地表现出篆书的意韵,已经跳出了邓石如的范畴,有一种不同于邓石如的轻松隽永,一种不经意的气度,以至影响了后来的黄牧甫、吴昌硕,近代的钱瘦铁、来楚生等人。如果认为吴让之“不敢逾越”,那么黄牧甫、吴昌硕、钱瘦铁、来楚生就是曾师法邓石如而不是吴让之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我们现在也显然不是这样认定的。所以,赵之谦“谨守师法,不敢逾越”的总评似乎有欠公允。
  然而赵之谦在同一文内谈及浙派诸人却是洞若观火,一鞭一痕:“浙宗见巧,莫如次闲(赵之琛),曼生(陈鸿寿)巧七而拙三,龙泓(丁敬)忘拙忘巧,秋 (黄易)巧拙均,山堂(蒋仁)则九拙而孕一巧。”立一个“巧拙”标准来评判一脉相承,本不易用文字分得很清楚的五位前人,已属简捷、巧妙,而每一位的“巧拙”程度也标得确实精到,极有分寸,我想熟悉西泠八家的篆刻家于此都要会心一笑的。那么,何以赵之谦能见远而反不及近,忽然于吴让之眼花,看不出他与邓石如早已有所不同了呢?
  这本《吴让之印谱》是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赵之谦的朋友魏锡曾去江苏泰州拜会吴让之钤回印稿成书的,赵之谦的序文则作于同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是年吴让之65岁,篆刻已完全成熟,自成面目。而同时期的赵之谦篆刻,譬如《魏稼孙》、《胡澍印信》,却明显有模拟吴让之的痕迹。另一方《扌为叔壬戌以后所见》,则完全让翁刀笔,几可乱真。此印虽未存边款,难定年月,但从印文判断,当不会早于壬戌(1862年)以前。所以,赵之谦在作序文的同期,正悄悄地师法吴让之,一边又很权威地总结吴让之“谨守师法,不敢逾越”,不是有点滑稽吗?
  然而也在情理之中,也有蛛丝马迹可寻。吴让之虽然年长赵之谦30岁,但基本上还算同时代人,吴让之老而困踬,独处泰州,未受重视;赵之谦却英年得志,北碑书法名动京师,在当时的书画界,地位反在吴让之之上。赵之谦虽然心中以吴让之为好,深心追往,但“大叹服”是一回事,让人看出学习吴让之,则于他的地位不合,名气有损。而当时囿于条件,印谱留传不易,更难以广播,“皖人(于浙派)知有陈(鸿寿)、赵(之琛),不及其他”(魏锡曾《吴让之印谱跋》),浙人也未必完全清楚邓石如篆刻的模样,吴让之薪传邓石如,与邓氏原有相通之处,说他“谨守师法,不敢逾越”,完全蒙得过去。艺术见解,本来见仁见智,只有不同,没有“是非”,吴让之自己当然更不便“辩诬”,自称“青出于蓝”。因此,此说如果可以成立,既然吴让之“谨守师法”,则实为学习吴让之便可名称学习邓石如,也就是赵之谦在序中好像不经意点出的:“(吴让之)且指(余印)以为学邓氏是矣。”而邓石如是前辈大家,学习他是断不会于赵之谦的地位不合,名气有损的。也许,这才是赵之谦的隐衷所在,才是他判定吴让之“谨守师法,不敢逾越”的真正原因。
(此文不是考证文字,在我当时是有着借古喻今的意图的。自韩昌黎开始,我们讲了一千年“无长无幼,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但我们又几曾真正做到呢?———作者)
(摘自《诗屑与印屑》,徐正濂著,大象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发表于 2005-8-2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正濂///赵之谦谓吴让之“谨守师法,不敢逾越”试析

顶顶,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