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10-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t" P7 _6 M1 n1 D- g+ P
1 @4 R7 y& g6 [; t6 y9 s7 B+ f; E( Q! h* Q3 h1 H$ m
乔石同志赠“宝”记
1 h8 B1 \# w) ~ F `3 m. U9 G/ y; j+ O9 Q
+ D0 {9 t# g0 `在中国常德诗墙《名贤题咏》篇尾部,一幅长12.4米、共2486字的书作巨制镶嵌其上。其字迹端庄劲秀,章法结构严谨,气势一以贯之。诗碑是按原作25幅条屏式样和大小刻嵌。原作条屏上每幅都盖有著名文物装裱店北京“荣宝斋”的骑缝章。书作内容是旷世名篇。这样的书作长卷,在6华里长的诗墙上是首屈一指,同时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属罕见。这幅墨宝,便是乔石同志最近赠予——诗墙的力作屈原《离骚》。
/ X. G- h% o b7 r/ y, {
* S# ]% A) S4 W" q乔石同志曾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早些年,中国书协曾建议我们向他求字。然而,当时乔石同志在全国人大委员长任上,我们感到有点为难。所以多年来,向委员长求字便成了诗墙人魂牵梦萦的一件事情。 5 N! l0 c' I2 T4 n% U
( q/ S; d4 _4 s" n" ~8 P9 H2001年9月14日清晨,市委常委值班室通知我说:上午有重要接待任务。10时许,一辆乳白色的中巴车徐徐驶进诗墙公园,打开车门,走下来的竟是乔石同志! 4 D& ^1 P1 V8 x9 h% h% W# y3 x
, G/ p' C! }, E3 ?
在湖南省委副书记胡彪、原省委书记熊清泉和市委书记程海波、代市长陈君文等同志陪同下,乔石同志偕夫人郁文同志兴致勃勃地从《武陵佳致》篇开始参观诗墙。他专注的目光凝视着墙面,仔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当讲解员介绍“该篇墙名为当代书坛泰斗启功题写”时,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从《武陵佳致》开篇到“排云阁”出口,仅仅100多米长的参观路线,乔石同志足足看了半个多钟头! 9 l/ f% }8 T$ ]$ r3 G
+ {3 u% L) n2 E0 R' u9 t. t应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求字机会,那么,究竟怎样向乔石同志求字呢?
. Y2 Q/ |* ` o
# \9 Y8 t1 [$ I+ H! {% I% \9 p下午4点多钟,在市委副书记莫道宏陪同下,郁文同志参观武陵阁。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悄悄对莫道宏同志说:“能否向乔石同志求字?”莫道宏同志立即引我到郁文同志面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郁文同志竟爽朗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她说:“可以和首长商量一下。”晚上7点多钟,我和陈国安同志带着文房四宝赶到芷园宾馆。乔石同志的秘书陈群立刻出来接待我们,说:“你们程书记已和首长说过,首长同意为诗墙书赠屈原《离骚》。”我和国安同志顿时激动起来,不知说什么才好。《离骚》,那可是扬扬洒洒2400多字的长文啊!一般书家是不会写的。书家最忌长文,越长越不好把握,而乔石同志却不畏难。我们内心对乔石同志的一种敬意也便油然而生! 1 M5 S: H/ y& C, F! C
% b2 h; Q1 F" P v6 w7 Y9 j- p事隔仅10天,陈秘书从北京打来长途电话,对我说:“首长书作《离骚》用6尺对开宣纸装裱,共25幅,长12.4米。首长想知道安在诗墙什么位置?”接到电话,我喜出望外,因为真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来得竟是这样之快。我回答道:“论内容,可以放在《名贤题咏》篇,该篇与下篇衔接处有一段20多米长的间隙,诗碑放得下。”我说事情比较重要,还要集体研究决定。陈秘书说:“我给首长做好汇报”。 2 B, o3 ]+ |' W' B3 V: S6 T
3 _2 N* v; }/ I# G( a( \5 I9 v4 }次日,杨杰老部长主持会议,诗墙修建办和丛书编委会的老人们一致赞同上述方案。同时,尽管诗墙丛书编辑已近尾声,但大家一致同意将墨宝收录到名家《墨迹选萃》中,并另出单行本一并发行。
: L/ G- L% ^, K4 q' D5 a
. }" [1 @# U% ^; [4 c" k好事多磨。原打算程海波书记亲自去北京接墨宝,而乔石同志要在10月10日以后外出较长一段时间。接墨宝的最佳时机应是10月10日以前,而这段时间,程书记恰恰出访在外。他从国外打来长途电话,说:“由一名副市级领导带队去北京接墨宝,并请转达我对乔石同志的问候。”
# C5 O4 o0 w7 B1 j( M
/ \7 X1 P c d# o% p {10月8日下午2点多钟,银鹰穿越长空,将我们送到北京。下午4点多钟,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专车将我们一行3人送到乔石同志家里。
2 o6 x- Y7 z$ m" ?% m$ h
+ z& [, f# U: ?6 }2 ^走进宽敞的会客厅,我们第一眼就发现,桌旁有三袋装得满满的书法作品,是那样整齐地摆放在深红色的地毯上。 ' Y3 Z0 o1 z; r
& p5 y# A: E4 V/ u5 u0 R
还没容我们环顾四壁,欣赏启功等名家字画,两个熟悉的身影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立即起身,向首长问好,向郁文同志问好。乔石同志和郁文同志微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乔石同志招呼我们随便坐,然后非常谦虚地介绍起他的作品来。 ' ~: C0 M/ L- l# W$ Z! h
! S% T/ {; V, A) U乔石同志说,屈原《离骚》是1996年写成的。起因是1995年出访日本,看到台湾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赵孟頫书写的《离骚》真迹,于是萌发了要写《离骚》的念头。 % \$ a1 d' m) m3 Q j
8 }* a: k$ _6 l' g& k; k4 D
他说:“我是学柳体的,同时兼学他体,工作之余坚持临池。写《离骚》时,我利用了节假日。 2400多字,要连贯成篇,难度较大,必须心到手到,聚精会神。写成后,荣宝斋花了一个夏天装裱它。” + r4 n3 A( x3 R7 N
: r# S' B) t2 m) j1 x$ O8 E) X
我们听着听着,不禁为乔石同志的严谨学风所倾倒。乔石同志指指红色地毯上摆放着的作品,和蔼地对我们说:“后来,湖北秭归县知道有了这幅作品,便想要它。他们想将它放在屈原祠。可是三峡要建水电站,屈原祠要搬迁,都觉得不放心。”他顿了顿,继续说:“这次,看了你们的诗墙,觉得很好。把它放在你们那里,我觉得放心。”
) S$ Y/ \7 K& d; }; t( A' h5 m: E( d, o
乔石同志对诗墙的高度评价和赞赏,使我们异常激动。这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家从艺术的高度给予的赞语,而且是曾经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的政治家对常德人民的高度信任!望着乔石同志,我们三人都不禁异口同声地说:“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5 P7 B( y- \' l9 w
( b0 e% E/ l4 ?: W为了让首长放心,我代表诗墙修建办公室和诗墙管理处向乔石同志汇报,我说:“诗墙能够得到首长的墨宝,是一大荣耀!我们准备将作品按原样大小刻碑,安放在《名贤题咏》篇压轴处。也真是太凑巧了,这地方就是首长看诗墙的起点。12米多长的鸿篇,也正好能够放得下。”
3 a" B( W; | v3 `- m) O1 }; a% Z6 Y( {/ M! m5 M3 Q/ [* R' N
乔石同志和郁文同志会心地笑了。 8 m/ _' S! n" j2 H+ Q! h
# M' ]+ R6 D4 q7 M4 A% z' {# P我接着汇报说:“我们还打算出书,将作品收入诗墙丛书《墨迹选萃》集出版,同时还发行专集。”
( K; ?. i6 n' O- q0 L. W! ^
" U1 ]6 v! l. C9 }/ o$ {% e又说:“将作品碑刻拓成拓片,装裱好后送给首长,给首长汇报。”
# Z! a) L& R5 t, G! B2 y
, \. [) X; m f: h乔石同志满意地笑了笑,说:“好,拓片我要一幅。” 8 Q) C# D- D. B& H1 w
, F; }/ A% I: k& v1 S7 E Z
接着,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元英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乔石同志表示感谢,她说:“首长这样看重诗墙,看重常德,是常德人民的骄傲!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首长的厚爱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我们一定不辜负首长的期望,把工作做好!”
6 l7 ^8 W6 I6 r2 E; n! }% s4 H& Z1 O' W$ d4 @" g
这时,郁文同志问:“书法原作怎么保存?”
' C" G+ J9 q- ]: I8 R
, U. C5 ?! y& ?) L1 X我汇报说:“我们的所有原作都寄存在市档案馆,有现代化的保存设备和监控设施。” ) F# D/ L2 r' x
. ]- l# l/ `7 E8 m( E% B乔石同志和郁文同志笑着点了点头。
" y; y/ d' X; g
3 i$ w1 K( F& B8 E我见会见时间已过了半个多钟头,于是起身说:“首长,能否合个影?”乔石同志接着徐徐起身,说:“行”。郁文同志立即从桌旁那三大袋作品中抽出打头的一幅,小心翼翼地展开,将一端交给乔石同志,我接着将另一端接到手中。张副市长和乔石同志并排站着,随去的诗墙接待科科长徐远秋迅速打开相机,“咔嚓”一声留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接着,我和乔石同志并排站着,小徐照样留了影。然后郁文同志叫来工作人员,给我们全体人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赠送墨宝的合影。
$ G, c7 s9 d1 {) _+ ?) \$ B8 H" g6 [9 A( y. _0 o
这时,我想完成另外一件重要任务,于是走到郁文同志面前,从袋里拿出经集体研究决定付给乔石同志的一万元稿费,轻声说道:“感谢首长支持,这点薄酬,还请首长收下吧!” 6 Y0 p: c, s0 h$ U4 I
1 W( T* r* c& H; @
郁文同志立刻严肃起来,说:“这可不行,首长是从不收钱的。”
# b5 ~; k. ?) p3 {+ M+ w b& S, H% }* H7 g* i* M$ U
我急了,说:“这是稿酬,按规定是应该给的。就是不讲稿酬,单讲荣宝斋的装裱费,也要花首长几千元啊!”
. E5 l" t$ u1 X; T
. g# D- |1 L$ d% g. A x郁文同志就是不肯,说:“首长曾给安徽醉翁亭等多处写过字,稿酬寄来都退了回去。这是老规矩,还请理解。” , B* I0 u3 v1 y0 z7 ^3 D# Z. @
3 G+ N: B4 ]5 N5 E6 U3 r我望望乔石同志。乔石同志微笑着说:“是老规矩,不破为好。” % T1 U3 w4 i0 c& P+ e) R! T* f
7 }0 \* t8 |/ z9 _2 M, t
我感到不知所措。张副市长连忙帮助转弯说:“就遵从首长的意愿吧。”
+ O' S) j( Q \- m- D0 L1 v" D, d4 m
这时,郁文同志亲手用纸箱装好墨宝,和乔石同志一起郑重地将它交给我们,然后又双双把我们送出大门…… ( e9 T: a% j, }8 b7 x
_7 l0 n$ w' y+ X9 {5 J: G, \回家的路上,我们捧着墨宝,感慨万千。是啊,这是乔石同志用心血铸就的鸿篇啊!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工程,将它无偿地赠送给了常德人民。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这就是由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并由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坚持和发扬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种精神,今天在乔石同志身上体现得是何等光彩夺目啊! 8 r' L/ a3 j8 ^
& z1 w$ Y% K& _: @. P8 \
这时,我也不禁想起了为诗墙奉献的众多书法名家。他们中有的是一字千金,有的甚至是一字万金,而他们也像乔石同志那样,不计报酬,甚至退回应得的稿酬。这不正是在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身体力行下产生的巨大效应吗?
. v/ Q" z8 N4 t2 {
1 w' P9 t% B1 [, L(符乐农)
$ L; X) @' z F6 Q+ |8 O# E/ {# S7 d4 a+ l$ t) U
$ ]7 Q- E: k; W
4 j [( t9 m/ k0 R' g3 p( o Q* \
. `5 e8 l& C7 m/ z+ r4 M
0 Z& c0 [! Y. b7 _/ h+ j! f) l' r0 I
; y" x/ n8 Y8 ?& p& i1 ~( u0 s7 h4 ~+ b4 ?, s& b+ ~$ J
; T3 ]4 T: N1 k0 V. b! q
K8 S5 W# S) ^4 v7 w
! D$ m& s0 c+ d9 y# x0 G. q* y 本贴于 2010-06-01 09:54:28 被【李多】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