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江淮懒散人

由霍春阳萧平庸俗化谈画兰画荷之因说起(刘传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古代人画“四君子”都是有所寓意和寄托的,并非图某种植物能入画。这也正是国画“符号”性的一个体现。
    比如画家只画了一笔,你说是线就是线,你说是兰就是兰,你说是高洁就是高洁。如诗一般,寓意丰富是几千年文化沉淀进去的。决非画一丛无名的美丽植物可比。
    画兰的传统不知始于何时,咏兰的传统很早,诗经、楚辞中均有。
    兰大约是因其香而传的。
     国画中成体系的花花草草各有风韵。
    梅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菊是“此花过后更无花”,加上被陶渊明采。遂成“花中隐逸者也”。
    竹的寓意则是因其虚心而有“节”。古人有画竹不画“节”的,遭人嘲骂。其实画不画“节”,那“节”总是有的。
    另有荷花、牡丹等。
    无论哪种花,均有芬芳之味。或处高山,或处空谷,或为庙堂之富贵,或为江湖之野逸,其香不变。兰花大约是因为屈原佩带歌咏而成为是百花的代表了吧。屈子当年若另佩它花,后世所咏、所画当另有景象了。
    潘天寿题兰诗:“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以兰贵在 “清”、“闲”的风格上。
    兰的香味是寓意人的品格——是“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所以,并非空谷幽兰才足以称道。陈继儒《王楚玉画兰》诗云:“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悲叹人不已知,其意离“兰”所寓意的品质很远了。但并不妨碍这是一首好诗。
    板桥“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只当兰花是丛野草。也很有意味。em4 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em1海纳百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梅兰竹菊虽为传统题材,但霍春阳画出了新意,把它们发扬光大了。这是应该肯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_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