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ww
发表于 2009-8-31 11:42
em1 em1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9-9-1 09:39
em2 em2
我儿子小,而且爱乱扔东西。
去年冬天,儿子的一顶棉帽失踪了,找了许多天也没找到,最后被确定为“丢了”。
今年夏天,我家修空调,在空调机的背后,发现了那顶曾经找了许多天的棉帽。
不巧,我儿子的一只凉鞋又失踪了,找了许多天也没找到,我便说:“不用找了,到冬天它肯定会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9-1 09:45 编辑 ]
秋蝶
发表于 2009-9-4 13:00
很好玩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幽默等于智慧。em13 em13
王玮ww
发表于 2009-9-9 17:10
em22 em22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9-9-12 21:16
em2 em2
目前,我国已基本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说别的,单从人们的见面语上,就能看出这一巨变。
现在,我们的见面语多是“新潮的”、“时髦的”。比如:
“你好!近来QQ了吗?”
“你好!近来‘山寨’了吗?”
“......”
然而,在二三十年前,我们的见面语多是“实在的”、“现实的”。人们关注的问题多是如何填饱肚子,所以见面语多是“吃了吗?”
一大早,两人见了面,一人说:“吃了吗?”另一人揉着惺忪的睡眼,似乎心不在焉,应道:“噢,吃了!”
半晌里,两人见了面,一人说:“吃了吗?”另一人不知说的是早饭还是午饭,但只管应道:“噢,吃了!”
一人刚从图书馆里出来,朋友见了,寒暄道:“吃了吗?”此人心想,反正图书是精神的食粮,便应道:“噢,吃了!”
一人刚从茅房里出来,朋友见了,寒暄道:“吃了吗?”此人不太高兴,但还是应道:“噢,吃了!”
[ 本帖最后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9-12 21:37 编辑 ]
秋蝶
发表于 2009-9-16 23:02
呵呵。。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9-9-20 11:26
em2 em2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名字的小文,但一直没动笔,因为其中要牵扯一些深层的问题,我害怕当事人揍我。后来,征求了一部分当事人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但写无妨”,我便惴惴焉写下此文。如果其它当事人觉得不妥,我可以把此文删去,并致诚挚的歉意。
一 我有位同事,名叫白光兴。
一次,单位组织体检。由于人多,要求大家在体检表上填好名字,之后按表格的排放顺序依次进行体检。
大家都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等待着护士叫自己的名字。
过了一会儿,护士站门口叫道:“白光头!白光头!”
没人答应,反倒引起一阵笑声。
护士有些不耐烦了:“笑什么!白光头赶紧进来体检!”
这时,有一人站了起来,说:“你也许看错了,我是白光兴,不是白光头!”
二 农村有户姓黄的人家,一心想生个男孩。终于,天随人愿,某年某月某日,黄家添一男婴,家人非常高兴,就给孩子取名抓子。“抓子”者,“得子”之意也。
转眼间,黄抓子长大,到了该办身份证的年龄。办就办呗,黄家人相当配合。
谁料,派出所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把“抓”字打成了“爪”字。朴实的黄空人没太计较,反正“抓子”和“爪子”听起来差不多。结果,黄抓子成了黄爪子。
又过了几年,到了2008年,黄抓子,不,应该是黄爪子,参加工作了。5月份,我国遭遇汶川大地震,许多人自发捐款捐物。黄爪子所在的单位对捐款一事非常重视,将本单位的捐款名单大纸抄写后张贴于大街,让路人皆知。
有一过路人,驻足于捐款名单前,边看边念:“张三,200元;李四,150元;黄爪子,200元......该单位高尚啊!不但捐款,还捐鸡爪子......”
三 派出所***出错,虽然几率小,但我觉得危害性不低于医疗事故。
话说有户姓铁的人家,生一女婴,取名婉飞。
转眼间,铁婉飞长大,到了该办身份证的年龄。办就办呗,铁家人相当配合。
谁料,派出所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把“婉”字打成了“碗”字,结果,铁婉飞成了铁碗飞。
铁家人坚决不肯:“铁碗就铁碗呗,还飞了,你让我们拿什么吃饭啊!”
四 我有位同事,姓海名涛。
一次,上级单位来检查工作,一位领导看海涛同志的工作日志。边看边评:“海涛是谁?连姓都懒得写,太不认真了!”
五 有户姓石的人家,搞石材生意,生一男孩,取名堆;邻居姓毛,搞钢材生意,生一男孩,取名钢。
转眼间,石堆和毛钢都已长大,二人共同承包了一家饭店,准备红红火火大干一场。
怎料,自从饭店开张,几乎没人光顾。周围人还议论纷纷:“一个屎堆,一个茅缸,还让人怎么吃饭?”
六 有位姓许的朋友,属于标准的老好人,如求其办事,必连声答应:“好!好!好!”所以,被称为“好好好先生”。
某年某月某日,好好好先生得一千斤,取名诺然,大家纷纷开玩笑说:“不愧是好好好先生啊,生一女儿,也取名‘好好好’。”
七 六十年代,有户人家生了三胞胎男孩,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心,分别取名爱国、爱民、爱党。
适值******运动,该户人家被红卫兵揪了出来,天天批斗游行。原因就出在这三胞胎男孩的名字上,------连起来读为:爱***。
[ 本帖最后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9-20 12:33 编辑 ]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9-9-24 10:53
em2 em2
张乡长上任伊始,便着手大搞修路和基建项目。张乡长先是把乡政府周围的路大修一遍,然后,打算重建办公大楼。
李秘书悄声对张乡长说:“这路可以修,但盖楼的事恐怕不太好办,咱们乡费用不足啊!”
张乡长诡秘地说:“那就先盖一层,费用不足时再放置起来。”
李秘书着急地说:“那不成烂尾工程了吗?”
张乡长生气了:“那就拆掉!”
李秘书莫名其妙:“那,那......”
张乡长反倒乐了,凑到李秘书耳边:“盖盖扒扒,弄俩花花。”
[ 本帖最后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9-24 11:05 编辑 ]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9-10-1 17:43
em2 em2
张三是上戈的一位苹果专业户。秋收时节,张三拉了一满车苹果进城去卖。因为上戈的苹果比较有名,张三便做了一个牌子:“上戈苹果,1元1斤。”外加高声吆喝。
结果,忙活了半天,却未见成效。
张三索性把牌子换成“上戈苹果,10元9斤”,外加高声吆喝:“便宜卖了!9斤9斤!9斤9斤!......”
很快,一车苹果卖完了。
[ 本帖最后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10-9 09:55 编辑 ]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9-10-9 11:09
em2 em2
上个月,单位组织旅游,我和同事去了一次鼓泿屿。我们先是驱车到厦门码头,然后乘渡轮到岛上。
有一位同事,没见过大海,到了码头后异常兴奋,指着刚刚启动的一艘渡轮,问导游:“我们是乘这(种)船去岛上吗?”
导游却说:“当然不是啦!”
同事紧追不舍:“那乘什么船呀?我看大家都是乘这(种)船的。”
导游说:“当然不是乘这(艘)船的,因为它已经启动了,你怎么乘呀?”
[ 本帖最后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10-9 11:1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