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斌
发表于 2011-4-1 10:39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2 13:09
书法当要通于自然,服于大道,个性太强不要为之,但不可无性格。本人认为,无外乎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而已。但确实极难做到。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书道至繁,书道至简!
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刀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
王燕
发表于 2011-6-14 09:02
善待自己就是珍爱生命
戴思凡
发表于 2011-10-24 11:49
"水为茶之母"这是大多数茶人认为的公理.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里记载,最早提出鉴水试茶的是唐代的刘伯刍,他''亲揖而比之'',提出宜茶水品七等:
第一;杨子江南零水
第二;无锡惠山寺石泉水
第三;苏州虎丘寺石泉水
第四;丹阳县观音寺水
第五;杨州大明寺水
第六;吴松江水
第七;淮水
而差不多和刘伯刍同代的陆羽根据自己亲身实践,提出了''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并把天下宜茶水品,评品次第如下:
第一;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二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十九;桐庐严陵滩水,第二十;雪水
陆羽在<<茶经>>里又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泉水石出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圆".道出了试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密切.
苏东坡有云:"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唐庚亦云:"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南宋胡仔也有云:"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
......都说明试茶水品,以"活"为贵
而北宋蔡襄,明代罗廪,则强调宜茶水品在于"甘",只有"甘"才能够出"味".
清代乾隆则提出水品应"轻",据清代<<冷庐杂识>>记载,乾隆毎次出巡,常喜带一只精制银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按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劣,定北京玉泉山水为"天下弟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