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選擇時的痛苦,變為抉擇時的快樂!
將選擇時的痛苦,變為抉擇時的快樂!來源:《大公報》
沒有選擇的時候,前面路只有一條,任憑是對是錯,是好是壞,惟有硬著頭皮走下去。成功了,是幸運,失敗了,還可以解嘲,我沒有辦法呀,說上一大堆包括時代、環境、社會、家庭在內的客觀理由,為自己降壓,沮喪感和失落感頓時輕了許多。
有選擇的時候則不同。前方出現若干條路,自己不知該走哪條路好,有的路明知是對的,但過程較艱辛,或許沒有勇氣,或許沒有毅力,最後沒能走下去,卻選擇了相對輕鬆的路。待到頭來回顧往事,不免唏噓,唉,當初要是走那條路就好了,長吁短歎,痛苦不堪。
選擇越多,便越痛苦。兩條路看得分明,三四條、四五條或許看得清楚,更多的則令人眼花繚亂了。而且,所有的路呈樹狀圖分佈,越往前岔路越多,起初還可能保持冷靜頭腦和堅定意志,可越到後來越困惑,竟會如「歧路亡羊」一般,不知道何去何從。
問題的關鍵是,走任何一條路都不能再回頭。
翻開一部歷史大書,有選擇的痛苦比比皆是。
可以發現許多悲情英雄,都有過從沒有選擇到有選擇的變化。典型的如亂世草莽。李自成當初揭竿而起,實在是迫於生計,不得不反了。可謂是沒有選擇。卻也因為此,他能做到忍辱負重,遇挫彌堅,率義軍一舉推翻了大明朝。可當攻下北京以後,面對榮華富貴和金錢美女,這個曾經樸實的農民一下子眼花了,僅僅一個月時間,就被迫南撤,玉碎九宮山,空留下三百年甲申遺恨讓後人感慨。其餘若項羽、黃巢、洪秀全之流,大抵如此。
若說梟雄們的境遇多少吃了文化的虧,文人名士的結局更令人深思。陸機在臨刑前慨歎:「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幾多無奈,亦有幾多悔恨。若安心寄情山水,做他的文學家,斷不會落到這一步的。但惜乎陸機不能準確認識當時險惡的環境,一腔入仕建業以延續祖宗榮光的想法,卻換得個自己和弟弟的悲劇。
或許這與整個歷史和時代的局限有關。於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選擇還值得同情。放到現在,卻另當別論。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只有在低等級的生理安全等需求滿足後,才可能有更高等的需求。生逢太平盛世,我們是幸運的,再沒了亂世的朝不保夕之危或彷徨無助之困,從大方向來說,有選擇的機會多了,這是好事,就怕選擇錯了。在選擇與非選擇、如何選擇之間來不得半點含糊,內中大有文章可做。
經濟在飛速發展,社會在深刻轉型。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界,要保持一顆冷靜的平常心殊為不易。選擇是變多了,但是充滿了太多誤區,切不可草率從事,選擇與自己志趣相左的道路,否則,雖可得乎一時,卻會抱憾一世。畢竟,在本質上,世上的選擇是有限的。薩特講得深刻,人可以自由地選擇,但並非選擇自由。人的慾念雖然無窮,真正屬於自己的,也許只有唯一的一條路。
人生沒有綵排,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睜開一雙慧眼吧,將選擇時的痛苦,變為抉擇時的快樂。
[ 本帖最后由 貺道人周斯澄 于 2008-6-19 06:35 编辑 ] 路怎么选?只得认命罢.知天命后就晓的了.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