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历代大家都是业余的,靠这个为生的人几乎凤毛麟角。自古有“翰墨小道,壮夫不为”之说。当今书坛,不论圈里圈外,有一种巨大的习惯势力笼罩——只信名气不看实力。比如,一个大家随便写幅作品,即使差一些,也有可能有人出价5000元购买,因为他买的是名;相反,如果一个非大家精心写了幅作品,即使比大家那幅作品在总体上水平高些,恐怕连50元也无人问津,因为他没有名气。
于是,不少业余学法的人,就对“名”趋之若骛,把“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书法艺术当作追逐名利的工具。
不要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出路而哀叹!
只要你没有名气,就别指望这个吃饭!
关键是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原帖由 阿拉木 于 2008-6-5 16:5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将书法只当作一种爱好,那么,书法与下棋、唱歌、跳舞等等都已经成为业余嬉戏之事。不仅书法,包括唱歌跳舞等等之类任何一样爱好,一旦投入过大,副业冲了主业,业余变成专业,都属于本末倒置。
这实际上是 ...
从很多人热衷于参与各类展览、竞赛、出作品集的现象来看,就说明有许多人不甘心现状,希望找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希望把书法作为自己的职业来追求,如果一个人职业正好是自己的爱好,我想这个人很幸运、很幸福。 原帖由 刘莫善与 于 2008-6-5 17:0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业余书法爱好者的现状的确很可悲,想以此为生计,注定难以维持,这是大气候造成的,并非哪一个人能够改变。恐怕相当一个时间段改变不了。关键问题是国家不重视书法。五六十年代小学还学毛笔字,如今呢?学校没有 ..现在的家居装修多向西洋化发展,有几个愿意挂中国字画的?书法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小,这已是不争的现实。所以,业余搞书法,只能自娱自乐,不能维持生存。现在只有“名人”的字(有的甚至称不上书法)值钱,不过,平民书法作品也不要毁掉,以后成了文物就值钱了,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正因为现在的家居装修多向西洋化发展,没有几个愿意挂中国字画,书法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小,所以我们要分析原因,去积极引导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使现代人重新认识书法、去解读美的含义。在这个大市场中找到书法艺术的出路。 首先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em1
许多人在工作之余,把书法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既希望能陶冶自己情操,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书法中寻求到自我的一种价值! 原帖由 诗意的空间 于 2008-6-6 01:1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谁让你要玩这个,玩就不会计较什么得失,我看现在更多的人不是玩.是想把书法当职业.古代哪有什么职业书法家.在这个浮噪的时代里.玩书法的人注定要付出代价的.人活着就是来世上"玩"一下的哦.哈哈!em4
随着电脑的普及,目前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书法和纸都在不断远离我们的生活。书法已经失去了它过去的5000年里承载的书写、记事等许多功能,如何使它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使许多业余书学者能够依靠书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值得大家探索。 原帖由 戴永涛 于 2008-6-6 10:1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历代大家都是业余的,靠这个为生的人几乎凤毛麟角。自古有“翰墨小道,壮夫不为”之说。
当今书坛,不论圈里圈外,有一种巨大的习惯势力笼罩——只信名气不看实力。比如,一个大家随便写幅作品,即使差一些,也 ...
不是书法不能当饭吃,变成一种职业,而是,在吃这碗饭的人吃的太饱,有些人一平方尺都可以卖几千元,一幅作品可以买几万元,买主趋之若鹜。各类展览层出不穷,眼花缭乱。从全国到省在到市各级书协忙得不亦乐乎。各种民间团体、报刊、杂志、企业、机关都在搞征稿、书法展、比赛、征集作品集,手段五花八门。征稿启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作品不退、交评审费、入选收藏、发证书、奖杯、推荐入会.......
这些活动举办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他们在什么样利益的驱动?
请大家深思? 原帖由 晴山书屋 于 2008-6-6 12:1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em1
许多人在工作之余,把书法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既希望能陶冶自己情操,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书法中寻求到自我的一种价值!
是的,人们早就把书法看成了一种视觉艺术,各类艺术都有职业艺术家,书法也不应该例外,书法家应该称为视觉艺术家。
书法人应该看到自己的价值,他们进行的是艰辛艺术探索,不是完全是写字、消遣、陶冶情操,他们肩负着民族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