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如是 发表于 2008-3-24 13:58

无限的虚构和有限的小说

                        无限的虚构和有限的小说
  
                                   文/冉正万
  
  十九世纪尤其是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大师们,他们出门只能乘马车或蒸汽机车,他们要旅行或者拜亲访友,可没现在这么容易。他们的生活空间和现在比起来,是多么狭小。现代人的地理生活空间越来越宽广了,有钱人都已经上太空旅游去了。但我们痛苦地看到,从前的大师们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可他们的精神空间却是那么广阔,像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文学巨匠,他们的精神空间是整个人类和世界。而现代作家的生活空间宽了,充满了各种可能和选择,可他们的精神空间却显得那么狭小,他们的大脑似乎已经装不下太多的事情,像国家、民族、世界这样的词汇,在他们的精神空间里越来越仅有所指的功能,而不再有能指的想象了。他们更喜欢的是一些“细小”的具象的词,鸟飞翔的姿势,麦穗的颜色,身体的感受,某种曲线等等。或者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并没有拓宽,只不过是生存空间拓宽了。这是人类掠夺自然的结果,表面上是科学进步使人类走上了不归路,实际上却是因为人在自然面前的自我膨胀已经不可抑制,已经成了精神领域和潜意识里不断复制和遗传的基因。世界存在的条件是在运动中保持平衡,人类有所得的同时,必然会有所失。
  但是,我并不认为可以因此来指责当代作家,我认为这是无可指责的。因为这是这个“可能”的时代所具有的属性之一,这是当代作家共同的宿命。如果说描述精神空间广阔的作品最好是长篇巨制,那么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最适合的作品就应该是短篇。因为生存空间的广阔反作用于人时,只会让人更加自卑,增加了人的无所适从以及深深的危机感。普通人是这样,作家也是这样。精神上的局限,已经不可能产生鸿篇巨制。出文学巨匠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出文学大师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了,如果有,这个大师我相信也是写短篇小说的大师,而不是其他。写其他最多可能制造出几个名人。写作者不再可能像前辈们那样思考,即使有那样的思考,写出《复活》写出《追忆似水年华》,在没心没肺的读者面前你也很难获得共鸣。这是双重的无奈,但恰恰也是现代文学获得创新的动力。
  由于现代小说描述的主要对象不再是现实世界,而是这个现实世界后面的种种可能性,真正的作家以虚构的力量来接近真实,来向世界的本质靠拢。作家想象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评价作家优劣的标准。强调虚构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也就等于承认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复制性,作家描述的世界有如梦景,只是比梦景更真实,比现实生活更丰富。但是在世界本来的丰富性面前,作家的任何虚构和想象都仅仅是一种或几种可能,而不是所有的一切。虚构对个人而言是无限的,对可以虚构的空间则是非常有限的。就像一滴水里有一枚太阳,但真正的太阳绝不仅仅在一滴水里。我觉得可以虚构的“空间”比宇宙更无边无际,又像时间一样无始无终。某种意义上讲,虚构似乎还是物质的,它既可以描述,也可以观摩鉴赏。在现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虚构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也就越来越大。因为虚构就是创造。
  当我写出了几十个中短篇之后,我痛苦地感到我根本没有能力去写每一篇作品之外更多的东西。每一篇作品都在一个有限的、局部的块状的生活空间里,它们已经足够表达我对世界的理解。写作过程中的虚构有时自己也感到离奇,但写出来之后,我立即发现这仅仅是一种或几种可能,而不是虚构的全部。我当然想突破这种局限,使作品的内涵更深刻,让文本具有多重性和更多的可能。但最后往往总是喟然长叹。我越来越觉得我能写什么是有限的,能写多长是有限的,这辈子能写多少也是有限的。于是产生了一种也许是没有志气的想法:能把“有限”的东西写好,或者写出那点有限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满意了。因为想象力作为一种力量,它的能量的确让人难以置信,但是与无边无际的虚构的可能性比起来,它又是多么单薄和微不足道。写作中的虚构,仅仅是翘起另一片空间的支点。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每一篇作品在完成以后都会有一点小小的缺憾,而不是绝对的完美。追求完美是天赋人权,但完美是无边的。上帝本来要在第七天思考这个问题,可到了第七天他累了休息了,于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人。
  我想申明的是,我并不希望别人来承认这种有限,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很多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家,他们砍瓜切菜一般把这种有限性一直追到天边。我得承认我没有那样的本领,这是天生的,后天的学习仅仅是开发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学习或者别的渠道去掌握。不过我仍然要说,“天边”不是有限的结束,而是另一种有限的开始。想象的天边还有九重天,九重天外还有万重天。


[ 本帖最后由 如是如是 于 2008-3-24 14:04 编辑 ]

741002 发表于 2008-3-24 14:36

我们吃的太多,所以思考的少。我们脚步走的远,所以心灵总在原地齐步走。
em13 em13 em13 em13

秋蝶 发表于 2008-3-24 20:08

我缺乏的正是这种“无限的虚构”,这是一种能力。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8-3-24 21:04

你可不是沒這能力。

怎么平空掉下了個《花間吟館》,簡直是百變金剛,如果你不是女性的話。

em2 em1 em6 em5 em1 em2 em6

秋蝶 发表于 2008-3-24 21:20

回复 #4 寒巢___寒石 的帖子

我主要是指小说。em2
《花间吟馆》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那是由为赋新词强说愁开始,到痴人说梦而不止。em8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8-3-24 23:28

是啊!豐富的想象力乃是激發創作靈感的源動力!

受益匪淺em11 em11 em11 em11

我自揚杯向天笑,推窗一輪紅日來。

[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08-3-24 23:46 编辑 ]

幕弘館 发表于 2008-3-25 00:06

因为生存空间的广阔反作用于人时,只会让人更加自卑,增加了人的无所适从以及深深的危机感。


有过类似的思考。时代的,科技的,空间的,信息的飞速发展与变异,其实在深深地拷问着文学与艺术。同时亦是一种催化。。。。。。

如是如是 发表于 2008-3-26 05:10

em13 em13 em13 em13 谢谢大家,发完这个帖子后我就再也上不来了,只好坐在电脑前干着急。

[ 本帖最后由 如是如是 于 2008-3-26 05:11 编辑 ]

邓女士 发表于 2008-3-27 03:30

< 。。。像国家、民族、世界这样的词汇,在他们的精神空间里越来越仅有所指的功能,而不再有能指的想象了。>,这不仅是现代作家所缺乏,其实传统的中国文学也缺乏。比如史记中汉武本纪,对汉武帝的描写就不得要领,对汉武帝的心胸和远略,和他对家国的大爱没有反映,反而对他求仙的嗜好着浓墨渲染。传统中国文学(也是文化的反映) 缺乏阳刚之气,即使先秦文学如< 左传> 也过多表现人之间的关系,讲人与人心智的较量,等等人际。

突破现实的局限和困扰,发挥出想象力和富于艺术美感的思幻(不是杂乱思绪的如实描绘),是文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超越生活。不由想到繆爾在名篇<自傳>中所言﹕<佔人生三分之一的睡眠﹐乃是經驗的一種﹔我們的夢境﹐也是現實的一部分。我們清醒的生活可能平淡無奇﹐倒是我們未曾經歷而且永遠無法經歷的﹐也就是我們的傳說﹐在我看來反倒是意想不到的有趣。。。我若是記述這輩子的表面經驗﹐充其量也只能顯示自己如何悖離那個傳說。>繆爾對常識的<自傳>的認識充滿著詩意﹐他首先不認為自傳當從人的呱呱墜地寫起﹐認定人生遠遠超出我們所能自定於過去或未來的範疇。他想象的自傳應是充滿心靈感悟﹐深邃的﹐超越具體﹐凌亂﹐繁雜﹐紛呈的現實常態﹐而進入心靈感悟﹐頭腦冥思﹐帶有思辯和藝術的傳說的境界。在他眼中﹐書寫如此傳說才是他真實的自傳---因為<我們的夢境﹐也是現實的一部分>。

< 追忆似水年华 > 几乎是我外国小说的最爱,那种思幻,想象和深情令人着迷,作者普鲁斯特是巨蟹座 (这句是给秋蝶妹妹看的)。

[ 本帖最后由 邓女士 于 2008-3-27 03:33 编辑 ]

仙草飞天 发表于 2008-3-27 03:35

em1 em1 em1 em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无限的虚构和有限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