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3 23:41

易曙峰/环境书法/景观/《运动无止境》

   第一件环境书法探索作品《运动无止境》经过近一年的创作已经完成。将于近日进行前期试安装、展示。敬请朋友们关注、批评。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3 23:46

完成《运动无止境》后写下的文字

在我提出“环境书法”的时候,我关注书法在当下社会的发展与传承,;当我穷一己之力去实践“环境书法”的时候,我深信这是有关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时代性的探讨。
环境书法着意研究书法与环境的融合。今天,我确信这样的融合方式不只是一种,而是种种。因为书法所具有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书法作品的材质特点、开放多元的当代艺术理念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都为这样融合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在广泛的空间里寻找并塑造有意味的存在——这过程,也许就是艺术本身。
有过难眠彻夜,有过澎湃思潮,也有过彷徨困惑。常为灵感带来的创意而兴奋,也常为艺术与游戏间难持的界限而犹豫;更常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咫尺天涯而迷茫。然而,即便是在举步维艰的边缘,我也不曾产生放弃一己之见的刹那!因为对书法的喜爱,对书法生态的审视,对当下文化语境的认读,支撑着我的固执。
我无法预知环境书法能走多远,但我确信只要人们存在着对环境的审美追求,只要弥漫东方气息的书法还被人们所喜爱,只要书法元素与环境载体的结合方式能被人们所接受,那么,环境书法就有发展的可能。
如此,我坚信有理由期待自己,也期待识者。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3 23:49

再说环境书法


书法在实用的推动下传承,也在实用中发展。在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调整并优化书法艺术生态,是推进书法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览展示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的主要生态模式。目前用于展示书法原作的艺术场馆因客观上的远离人群,缺乏其大众性而传播微弱;以保持、再现书法韵味的书法再生品如石碑石刻、印刷品、工艺制品、荧屏影象等,又多缺乏真品墨迹那全面多维、原滋原味的审美元素。

书法所具有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书法作品的材质特点、开放多元的当代艺术理念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书法原作介入环境艺术提供种种可能。

环境书法着力于书法介入环境的探索。环境书法以书法作品为展示主体,以艺术造型为展示载体,以科学技术为互动力,根据某一实际环境创设主题,运用各种手法,最终成为设置于环境中的有意味的审美实体。形制上,环境书法可以有景观、公共空间构件、家居饰品。

春翔 发表于 2008-3-3 23:57

em1 em1

逸墨斋 发表于 2008-3-4 07:45

em2 em1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4 09:14

抱歉 。不知我是否发错了位置,请斑竹帮我移个合适的地方。如何?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5 21:46

多谢斑竹。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6 12:52

《运动无止境》

    《运动无止境》的创作因北京奥运而萌发,构思于2007初。它的造型载


体是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而定型于明代的七巧板,书法主体是我所


临写的中国书法史上八十多位代表书家的代表作品。做这件作品,我没有太


多想法,只是想知道当书法介入公共空间后是怎样的形象。我希望它至少能


带来悦目的视觉感受,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也希望这同样蕴涵东方智慧


的两者,经过解构与重组,表达我对传统的思考。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6 12:55

《运动无止境》简介

2007年暮春,我开始了载体的造型和材质的设计、遴选,同时开始临写自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到百年前的清代之间的八十多位代表书家的代表作品,共162幅。对这些书法作品的临写虽耗时近一年,用纸3000余张,但自视所得不尽人意。但我却再次透过这刀痕墨迹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和笔墨后面的古代书家的深刻感人的生命意象。

易曙峰 发表于 2008-3-6 12:58

关于七巧板

七巧板:起源于宋代,最早称作"宴几图",创始人是黄伯思。后经演化又称为“七星”,“易方”等。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形状可以拼排成为千变万化的几何图形,以及各种自然事物,“变化无穷”。它的特点是巧、变、复、朴、尖、合,渗透了中华文化的易理。七巧板不但经年流传于中国南北,近年来在西方国家更是倍受瞩目,因为各种拼图能够启发儿童智力,在西方国家被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七巧板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在英文中,七巧板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形”。围绕七巧板展开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七巧板的设计和人工智能、拓扑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易曙峰/环境书法/景观/《运动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