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硬笔书法--与丁剑先生商榷
丁剑先生的题为《废止“硬笔书法”说》的文章,里面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作者丁剑先生提出废止硬笔书法的理由或观点。大意如下:丁剑先生的理由之一:“硬笔书法”这一称谓扰乱了“书法”作为艺术的名称领域体系。曾几何时“书法”被冠以“软笔书法”,以用以区分所谓“硬笔书法”,即今有不少书家的简介上也多有作“软硬兼善”如是说。“硬笔书法”是否足以构成艺术尚无定论,草率的以先入为主的商业想法给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硬笔书法”的名字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丁剑先生的理由之二:“硬笔书法”无理论之基、无艺术之实、无未来之果。有人认为硬笔书法的理论是置后的,事实上必须明白是不可能形成独立的有实际建树的理论体系的,因为它根本还谈不上艺术。它只不过是基于使用的书写,尽管它也产生了一些“形式化”的作品,但不是所有被“作品化“的东西就一定是艺术。硬笔书法实际上是好事之徒用钢笔对传统书法及其体系的模仿。
丁剑先生的理由之三:硬笔的自身局限性妨害了它的艺术性,也就无法真正独立,无法成为独立的真正艺术门类。而就目前实际的情形来看,从事硬笔书法的人群也是很有问题的,一类艺术如果没有了一流的人才,那它将很难有所作为,所谓的硬笔书法界的状况,除了藉此名头少数个人丰衣足食、成为巨贾之外,请问硬笔书法的成果何在?除了为名头之争,又有何学术进展?
丁剑先生的理由之四:既然硬笔书法是无果的梦幻泡影,而且,这样影响已经涉及到教育层面,随便到书店里去看,各种名目的硬笔字帖泛滥,但学校却还在推广,所谓的让学生写好一笔硬笔字的宣传至上而下,这本身即是一种误导。硬笔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国家教育的方向被错误引导,这个问题相当重大。
丁剑先生的理由之五:所谓硬笔书法由于社会影响和负面干预,以致于许多书法人才误入歧途,无形之中分割了书法人才,这本身对书法的发展不利,社会应该让有才华的爱书法的人才直接进入书法,而不是硬笔书法。多了这一条死路,让许多本来很有造化的人才荒废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就是人才浪费。
丁剑先生最后总结说:“我提出废止‘硬笔书法说’目的在于让书写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让书法更加清净!让民族的血脉畅通!钢笔字可以写的很艺术,但那不可以被叫做书法。”
首先,丁剑先生所说的“硬笔书法”的称谓扰乱了书法名称体系。
实际上,堪称书法者,并非一定要“软笔”才是,篆刻艺术就包含着书法的成分,而篆刻最终却并不是用“软笔”完成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书法家也往往不是用人们所说的毛笔书写,比如说蒙古族、回族、纳西族,等等。
此外,人们一提起书法,都明白是指毛笔书法,绝少有人往钢笔上想。
至于叫什么名称,我觉得是无所谓的,总不能有了书法这个名词,就再也不允许叫书法了一样。硬笔、软笔只是为了区分书写工具,没有实质上的冲突。总不能说用毛笔创作的中国画儿,到了不用毛笔创作的西方油画面前就不叫画儿了?你搞你的,他搞他的,名称只是一个符号罢了。
第二,丁剑先生说硬笔书法无理论之基、艺术之实、未来之果,我觉得是一个原则问题上的失误。《怎样写好钢笔字》《硬笔书法基本教程》《老年大学硬笔书法入门》等等,这些书中都有关于钢笔(硬笔)书法的基本理论。也许在这些理论中没有“古人云”之类,但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种独创的艺术形式。
众所周知,当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也都是先有实践,后来才在实践的基础上有了理论的,绝不是同时就有了理论。因此,丁剑先生所谓“无理论之基”是占不住脚的。
再说“艺术之实”。目前国内的具有很高名词的硬笔书法家不再少数,一等一的高手也不下数十人。他们的作品的艺术性有目共睹。同样,在这些名家勤奋钻研硬笔书法的过程之中,也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者大有人在,编写教程、影响后人者大有人在。
请问,你能简单地说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不是“艺术之实”吗?
至于说到“未来之果”的结论,那就更加是下得过早了。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未来”到底是多少年,又怎能说“无未来之果”呢?咱们的毛笔书法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也同样经历了无数个世纪才获得的吗?
“未来之果”又会是一颗什么样的“果”,是只限于少数艺术家玩于内室,还是让艺术接近广大群众,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如果说硬笔书法是下里巴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书法(我这里的书法就是单纯指毛笔书法)看成是阳春白雪,二者应该是互存于世,绝不能相互排挤。
第三,丁剑先生所谓硬笔书法的不具独立性。如果你真的不把这种艺术看成是独立的一门,那么是不是就是将其归入“大书法”范畴呢?至于有几个硬笔书法家以硬笔赚钱、互不团结,那是他们个人的行为,也属于中国人的劣根性吧。未来如何发展,那只有让时间证明给大家看。
第四,丁剑先生所说的“负面影响”和“误导”。倡导书写工整是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明文规定,这个元宝也属于法律法规,并且如果你的字迹潦草,在高考阅卷时还要被扣5分。此外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大家特别是学生的字迹漂亮些、工整些难道不好吗?二是莫非还让现在的学生再回到使用毛笔书写的时代吗?作为一个人的行为不被大家接受,往往并不能代表就否定了这个人的艺术创造。
这种佐证实在是太多了,我无法一一列举,单就中国现代的几个著名反面人物,不都是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吗?在中国古代大书法家中,不是也有人是罪大恶极、遗臭万年吗?
第五,人才“误入歧途”的问题。是人才又怎么会“误入歧途”呢?人的选择往往是多样的,他选择了这门艺术,就说明这门艺术对他具有着吸引力和感如力,并不能简单地说这是他在“误入歧途”。相同的道理,不是同样有更多的人才选择了书法艺术吗?
所以然,厚此薄彼的事情不能做,夜郎自大和枉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
丁剑先生最后说的“回归正常”与“不可以被叫做书法”,完全不符合现代以后中国人的书写规则。有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否定,丁剑先生的总结性主题当然也就站不住脚跟了。
其实,汉字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许多人在许多的场合都不使用“笔”来书写了。我想丁剑先生在写他的这篇文章时,用的也一定不是“笔”,而是键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今后使用计算机作画、书写已不再是梦想。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在使用计算机搞插图、进行平面设计、绘制图纸了,甚至于用计算机画一些漫画。
这只能说明人类的进步,只能说明人们的与日俱增和紧跟潮流。如果有人一定要和时代相悖,除了说明他过于迂腐或者其他什么外,又能说明什么呢?
多有冒犯,请丁老师原谅
这是我在刀客窝上发出来的一篇文章,今天借书法网一角重新刊发在丁先生的版图领地,只为一种讨论。有许多冒犯之处,还请丁老师原谅。 反驳的很好,期待你的硬笔作品能超越以往的所谓的软笔艺术.拿事实说话会更有力量
我支持你的观点,硬笔取代软笔就象电影取代戏剧,话剧一样
回复 #3 中山鼎 的帖子
首先要谢谢您的支持。但是,我没有要以硬笔取代软笔的意思,而硬笔书法也根本取代不了软笔书法,它们是不同领域的艺术,倘若能够取代,中国传统的艺术不是就渐渐被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取代光了吗?
电影也根本取代不了戏剧、话剧。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戏剧和话剧是另外的两种艺术形式,它们会长期共存,各自发展下去的。
回复 #3 中山鼎 的帖子
此外,我不会硬笔书法,超越之事没有指望了。但我会关注这些艺术形式,我希望它们都能健康发展,而不是相互排斥。回复 #3 中山鼎 的帖子
至于拿事实说话,这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也许要经过几十年,也许要经过更长时间。而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硬笔书法家、软笔书法家都必须有艺术共存的胸怀和精神。 原帖由 仙草飞天 于 2008-2-24 19:1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我在刀客窝上发出来的一篇文章,今天借书法网一角重新刊发在丁先生的版图领地,只为一种讨论。有许多冒犯之处,还请丁老师原谅。
感谢仙草女士的指教,何来冒犯之说?希望能成为朋友!
从你的发言里我感觉你所谈的和我谈的还有很大距离,比如你把所谓的少数民族的书写都归为书法。事实上并没有你所说的独立的所谓少数民族书法家及其书法。
而且我认为的理论也不是你所说的基础的技法阐释,技法的阐释不是艺术照样是可以有的。比如钳工基础等。但你会说钳工是艺术吗?
“硬笔书法”没有作为艺术独立的基础。我坚信这一点。
你所说的在考场上字写不好被扣5分,你以为在考场上学生在写书法?你显然将书法和实用写字混为一谈了。你的概念不是很清晰。
我想问的是作为艺术的一流人才为什么都不做你所说的硬笔书法了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内心深处都觉察到“硬笔书法”前景的暗淡。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东西。
所以我说钢笔字可以写的很艺术,但这和艺术没有关系。
你粉笔字可以是书法吗?按照你的逻辑当然是可以的,但它作为艺术你认为有前途吗?
另:我曾经专文回复了一篇,也可以作为回复你的参考: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81944&highlight=%B7%CF%D6%B9%D3%B2%B1%CA%CA%E9%B7%A8%CB%B5 说得有些道理! 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只是参与的人不是很多,说明了大家不太关注。应该关注的。 传统书法艺术始终与应时代而生的硬笔书法虽然书写工具不一致而效果迥异,但是目的是一致的,殊途同归。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