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晏济元先生
晏济元主持人:您是否曾见到一位107岁的老人挥毫泼墨、气定神闲的不凡气度?非常幸运,我们见到了,今天您也会见到,这位老人就叫晏济元。他当年曾和张大千、张善子兄弟并称为 “两张一晏”,“两张”后来饮誉海内外,而晏济元先生却少为世人所知,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传奇的百岁老人。
解说:
2007年9月11日,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国画大家晏济元的画展开幕,现居四川成都的晏济元老人已经107岁高龄,现场很多人都惊叹于老人的健康与矍铄,更赞叹老人百年来的艺术成就,这次画展的一百余幅作品只是老人画作很小的一部分,但我们发现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两幅作品是晏老刚刚创作完成的国画山水,笔法丝毫不乱,气势丝毫不减,很难想象这位107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在创作。
在四川成都晏济元老人的住所内,《大家》栏目有幸目睹并记录了这位百岁老人创作一幅作品的整个过程,令人吃惊的是,晏老眼不花、手不抖,整个过程中很难看出他有任何老迈与迟滞之态。
旁观晏济元老人作画的行云流水、一气合成,仿佛看一位武林高手在演武运拳,功力之深厚叹为观止。细算起来晏济元老人七岁学画,他的画龄已有整整一百年……
1901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巨额的赔款使内忧外患的中国更加不堪重负。这一年的6月13日,晏济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万家场,在沱河之畔,晏家以耕读为业,父亲晏辉廷是晚清秀才,母亲潘氏,晏济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晏济元:
我们弟兄姊妹是八个人,弟兄四个,姊妹四个,八个我是最小一个。
解说:
2007年8月底,在成都的杜甫草堂兰园晏济元老人在小儿子晏秉常的陪同下与我们共同回忆了他的百年人生经历。
晏济元:我们家里,我家里,我的出身是一个读书的家庭,我父亲是晚清的一个诸生嘛。
解说:
晏济元的父亲晏辉廷笃学多才,善于书法,所以晏济元从七岁起就在父亲的教育下读书、习字、学画,这是国画大师张大千所绘的晏济元父亲画像,同样出生于四川内江的张大千,他的父亲张怀忠与晏济元的父亲晏辉廷是非常好的朋友。因此张大千与晏济元也是自小的玩伴。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跟张大千就已经很熟了?
晏济元:很好的朋友了,他的母亲生了八个儿子,生了八个儿女,张大千在八,张大千是最小一个。
主持人:跟您一样,最小。
晏济元:最小一个。
主持人:张大千小名叫什么呀?
晏秉常:张大千的小名叫啥子?
晏济元:张大千小名啊,叫三儿。
主持人:叫什么?
晏济元:叫三儿,,因为他母亲生他呀,做梦的时候,一个黑猿投在他母亲身上,就生张大千,黑猿呀,所以说改他小名叫三儿,四川的俗话喊猴三。
主持人:猴三?
晏济元:猴三,猴三这么来的,很狡猾的,猴三后来才改名为张爰嘛。
主持人:他们家跟您家里,两家关系一直很好是吧?
晏济元:因为他的大姐,张大千的大姐叫张琼枝,他大姐就出嫁在我母亲后(辈)家。母亲是潘家,也是大家,出嫁在我母亲(家),我母亲的侄孙媳妇,所以跟我比起来(张大千)要小我一辈,他是我表侄了。
主持人:张大千比您小一辈?
晏济元:是我的表侄,所以说那个时候年轻人不管了,叫少年叔侄如兄弟嘛,就称兄称弟啊,不管了,随便,无所谓了,也不讲究那些了。
解说:
张大千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县城内一户贫穷人家,父亲张怀忠做小生意,母亲曾友贞帮人绘画、绣花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与张大千相比晏济元的家境相对殷实,晏济元的父亲晏辉廷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他与张大千父亲的兄弟情谊以及俩家的亲属连带也促成了晏济元与张大千从小的兄弟之情。
晏济元:(张大千)他母亲就常常来我家里,看我母亲,看望我的母亲。她来就把张大千带过来,我就跟张大千年龄差不多的嘛,相差一两岁。那时候小朋友,小朋友到田头去抓鱼啊,爬树子啊,山上去扯草草啊。有一次他爬上那个拐枣树,拐枣树啊,有一种树结的(枣)拐来拐去的,很胖的,很甜的。
主持人:甜的。
晏济元:可以吃的。猴三善爬树,(他说)我要去爬树,他就爬上树去偷拐枣,他说我给你摘下来,你等着,他就爬上去吃饱了都不下来。
主持人:没给您吃。
晏济元:还有个,我父亲进城去,进城。那时候隔城三十里,当时,有事情到城里面办事的时候,到城里面就到他们家里面去住他家里面,他父亲很喜欢我先父,因为有事情要请教我先父,他没有知识的,就帮他忙,有什么事出主意啊帮他忙,所以说我们先父到城里去,也喜欢到他们那里住,因此这样往来感情就比较好了,就这样。
主持人:听起来张大千小时候也很调皮是吧?
晏秉常:张大千小时候是不是很调皮?
晏济元:就是很调皮,猴子嘛,张三,猴子。
解说:
张大千长晏济元两岁,他们个性相近,兴趣相同。尤其是对于书画的兴趣,晏济元在父亲教导下学习书画的同时,张大千也在母亲以及二哥张善子的指导下学画,所以儿时的晏济元与张大千从小便开始了绘画的切磋与交流。
主持人:那你们小时候还会在一起画画吗?
晏济元::他到乡下耍,他就把那个刺榴,刺榴有刺,长刺的。
主持人:长刺的。
晏济元:那个草本的开花结得跟石榴一样,这么大个的刺榴,红的,可以吃的,他就串一个,串起回去了,很高兴。他用筷子一串起,他说我画点儿画,画个刺榴给你看,他就自告奋勇画一个圈圈,在那个包包上的,(他说)这个就是刺榴,就是我们去采的刺榴,我就(把画)转过来。我说你这个叫什么刺榴,我就画些须须在上面,我说刺榴有刺的嘛,你这个没刺的就是汤圆嘛。
主持人:汤圆。
晏济元:他很不高兴,很不高兴。
主持人:您觉得小时候他画画,画得好不好?
晏秉常:张大千画得如何?
晏济元:张大千画得不行,那个时候还在学,还在学。
解说:
晏济元同张大千一样,从小接受中国传统书画的教育,在绘画上强调“学画必先学书,书成而后学画”。为此,晏济元和张大千幼年时都曾专攻古代经典著作,并在书法上下过苦功,由魏晋入手,上溯篆隶、遍临历代名碑法贴。他同张大千早年都曾临摹历代名画,尤对石涛、八大山人及唐、宋名家下的功夫最多。晏济元与张大千早年在四川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成年后二人先后离开故乡求学,1914年16岁的张大千去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917年经上海随兄张善子去日本学习染织。
1924年,23岁的晏济元也离开家乡,来到成都开始学习新学。
晏济元:到了成都的时候,成都有一个春熙路,春熙路里面就有一个教会学校,青年会的教会学校。我第一次就进青年会读英语,专门就读英语。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比如为什么您要到成都去上新学,不上旧学了,去读外语,读英语?
晏济元:感觉到有很多外面所说的我们都不晓得,都不懂才去读洋学堂,所以自己主动跑出来读书,是这个意思。中途大概在一年之后,就发生万流惨案,万流惨案,就是英国的商船就轰炸万县,就烧了民间的房屋几百间,引起全国的反对。那个时候啊,我就马上就自动退学了,那为什么退学呢,就反对英国。
解说: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英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在长江一带不断制造挑衅事件。同年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轮船“万流”号在四川云阳长江中撞沉中国木船三只,死乘客数十人,当地军民扣留了太古公司的轮船。9月5日英国竟派军舰炮击万县,死伤中国军民近千人,焚毁民房商店千余间。万县惨案的发生极大地刺痛了身处苦难中国的青年晏济元,本打算投考美术学校并立志在绘画上有所作为的晏济元也因此改变了人生的方向。
主持人:那在这之后您选择学习什么呢?
晏济元:转入就转到机械专门学校。
主持人:为什么那个时候学机械?
晏济元:因为在成都的时候看到成都的市面青年会退学出来,看到成都市面所有卖的商品,工商业的一些东西都是外国来的,都是日本的,有些茅房的卫生纸都是日本的,我心头很气愤,觉得中国的工业这样不行,自己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完全是外国的。我就一定要学工业,我就转入学工业,所以就投考机械专门学校。
解说:
抱着工业救国的思想,成都机械学校毕业后,1928年晏济元考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并带着两个侄子来到上海,当时张大千和张善子也从日本回国,住在上海西门路西城里,以卖画为业。晏济元与张大千兄弟二人分别多年后再次重逢。
主持人:您到上海是跟张大千他们兄弟俩住在一块?
晏济元:我们(开始)去是租上海人的房子,租一间房子。上海人的习惯跟四川人习惯不同,我们住那儿就是搞不好关系,搞不好。住在那儿一个月半个月的又跟人吵吵,搬了,搬到其他地方去。另外去住,又跟人吵,经常在搬家。因此,我们到张大千,张善子家里面去摆起龙门阵(聊天),他就晓得了。他说你们怎么常常,我们常常都听到你在搬家为些什么,什么原因老搬家,我就说给他听。他好好好,你到我这里住,过两天我就搬到张大千家里面,张善子那儿去住,五块钱一个月。
解说:
在张大千兄弟的盛情之下,晏济元与张大千得以朝夕相处,分别十余年后他们再一次聚到一起切磋探讨绘画,他们一同看画、论书、到名胜写生。上海期间晏济元在专业学习之余,始终没有放弃对书画的钻研。
主持人:那个时候在上海和张大千他们在一块儿的时候,您经常和他一起画画吗?
晏济元:那时候住在他家里嘛,住在家里方便,随时画画都是一道的。
解说:
在上海期间,晏济元书画的进步迅速,通过张大千他也逐渐增加了与书画界的交往,1930年,晏济元一幅仿石涛作品,同张大千的一幅作品一起参加了在德国的美术展览。
主持人:您后来还跟张大千一起在德国搞过画展,参加过德国的画展?
晏济元:中德,中国跟德国,柏林美展。张大千参加柏林美展,我同张大千一起的,张大千画了一张荷花,我画了一张山水,一起参加柏林美展。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想过您也像张大千一样做一个画家,不去学机械了,专门做一个画家,因为您也有这个条件,水平和机会都有。
晏济元:我没有想到,我没有想到我会专门去学画画,没有想到这个,但是自己爱好画没有丢,始终不丢。
主持人:为什么呢?为什么没有想呢,因为张大千当时出名了以后,他画画是不是也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晏济元:从来没有想到要当个画家,没有想过当个画家。我认为画画好像是很方便的,很容易的,在我自己的心目中看起来,我看到过后一学就会。张大千一画,我一学,一学我就画出来,所有上海那些画家,那个时候都没在我的眼目中都看不起那些画家。
主持人:包括张大千吗?
晏济元:只有张大千比他们高。
晏济元
晏济元先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