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法圈(转)
记得当年在农村蹲点,该村有一怪现象,即“有老亲认老亲,没有老亲认新亲,没有新亲认干亲,全村编成了篱笆亲”。问其为何,曰:不如此则被人欺负,不如此则混不下去。时至今日,在农村没有过硬的圈子(家族、势力、社会关系),你能选上头头?即使硬性用你,你能干下去?当今世界,划圈、进圈已成时尚。大到国际,小到国内。国家有党派圈,民间有亲戚圈,社会有朋友圈。如八杆子打不着,就互相引荐,借题搭桥,啜顿小酒,俨然老哥们,相见恨晚。甚者,认个干儿,拜个干爹,结个仁兄八弟,认个姐姐妹妹。圈圈套圈圈,何止九连环。你有本事解开?
而今我说书法圈。这里有师徒圈、同学圈、权力圈、名人圈、媒体圈、区域圈、复古圈、流行圈……几乎每天都有人设圈、进圈,却很少有人出圈。圈的魅力之大,一时间无与伦比者。
不要一提圈子就立马警觉,躲躲闪闪。谁说圈子不好——书法人是孤独的心力交瘁者,圈内好友时或聚聚,交流艺、技,宽心抒怀,其乐融融,有利身心健康,有利术业精进;互传信息、开阔眼界;互相激励,相竞提高;互相欣赏,以慰虚荣(满足感,不是坏事);名师高徒,艺有人传;得遇良师,由技入道。搞展览,一人实力不够,则搭台唱戏,就颇具规模。出作品集,一人数幅,则可成册。书史书人书法圈,佳话亦多多矣。
不要一进圈子就感觉身价倍增,飘飘欲仙,谁说圈子都好?
——搞展览、出集子,只要是圈子中人,则挨门打好汉,不论作品优劣,人人有份。
——假如作品档次低,则吹鼓手捧场,美其名曰“研讨会”,“书评”,生怕别人看不懂,给你“提示提示”,不把你忽悠晕,怎显示我“圈儿”的手段?| 中
——师父出场有跟班:显派。徒弟围着师父转:自觉身价高不少——
——徒弟出书师作序:有高徒必有名师。徒弟撰文捧师父:名师必出高徒!
——书法走穴,不在圈子没你份,——好处我
——评奖、推荐,圈内优先,——肥水不流外人田!
——明知圈内某人的作品一般,说孬?面子过不去,清醒不起来。
——明知他人作品好,装糊涂不说。我捧你?犯傻。以网络复兴书法为目标,求同存异,成为书法家、专业书法工作者、书法爱好者的第一网络书法互动平台。 小圈势弱联大圈,一圈不够圈联圈,五环并举,轰然成势……
圈子不同于结社,前者是情感、利益的维系,花花轿子人抬人,理性的东西比较少,相对带有隐密性和欺骗性。后者是志向、目标的维系,目标高于一切,公开性是其特点。但当“外敌侵入”时,坚决的“一致对外”,又是相同的。 劝君切莫去碰圈,乱棍打来难招架——圈子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果您是拼实力,单打独斗,对不起,双手不敌四拳,那就“拜拜了您哪,一边凉快去吧”!如果是圈与圈的碰撞,混战立马升级:明里互相诋毁,暗里互不服气。更有甚者,面对全国公众,公然上演“骂戏”!
圈子中又有紧密型与松散型之别。师徒圈则最为牢固。古人拜师以求艺,师徒终生如父子。做人第一,艺在其次。同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省去了很多探索,少走弯路,并激励和约束自己。今人拜师以求背景的衔接做靠山、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甚者,拉大旗作虎皮。随着世道变迁,拜师的味道也在改 没有人不想入圈子,只是圈子中人是否对自己的口味而已。但能否被接受,还要看你的身价:相应的书法造诣和你的背景。一些老同志,苦心练了几十年,寂寂莫名。而拜师太老,进圈不屑,更不愿找枪手,怎麽进国展、入书协呢?如果你是个“人物”,且有举足轻重的圈子,自有人把你拉进去,看看有些书协官员们的“佳作”,还不一目了然?否则,空叹世道不古矣!
网络的发展,使圈子渐次明朗。透明度逾高,对发展逾有利。尽管上网、看报、读杂志圈子乱眼,但也会给人以鉴别的机遇。所需者,对艺术追求的心性莫乱耳。少犯“文人相轻”之病,莫做“画地为牢”之人,尤需注意者,圈内人书评的忽悠性。建立自己的艺术审美观,谨防繁花乱眼。
古人曰“君子不党”,今人看来,傻冒乎?
今人云“想成名,快拜师。要出名,早进圈”,经典也!
好功夫
em1 em1 em17 em1 em1 em1 结社,结团,结圈,结会。。。。,都不是坏事,最关健是:不要自我沉沦。师生圈:生徒有法,弟子皆才。
权力圈:权为民用,上下有序。
同学圈:斯文内敛,互相鼓励。
书法圈:去芜存菁,技艺精进。
否则浊气吹足,圈子澎胀,飞不上天而自毁。 今人云“想成名,快拜师。要出名,早进圈”,经典也!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