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军 发表于 2008-2-2 21:54

如果只争到底还是碑为主还是帖为主的话,
何止一百年,就算一万年也争不出所以然了。

版纳居士 发表于 2008-2-2 23:47

我认为按照现代人强调追求主观性的特性,
帖学更适合现代人。
碑学以外在客观性为主,
帖学以内在的主观性为主;
碑学侧重于舍己从物,
帖学则我为物主。
守旧者常尊碑学,
创新者则尊帖学。

申子辰 发表于 2008-2-3 10:59

学碑写贴,融碑入贴,始终做一个向古人学习的小学生.

如是如是 发表于 2008-2-3 11:34

先写,选自己喜欢的一意孤行,跟着感觉走下去,写下去……写不出来一切都没有意义,写出来了再回过头来谈论楼主的问题。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8-2-4 07:55

楼上的哥几个先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这很关键。
书法没有救世主。

吴建军 发表于 2008-2-4 11:02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8-2-4 07:5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上的哥几个先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这很关键。
书法没有救世主。
您提出问题的时候想必己有答案了,
何不先来说说em1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2-4 12:52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8-2-4 07:5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上的哥几个先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这很关键。
书法没有救世主。
老宫的建议确实很关键,如若没有碑帖对峙的局面,也就没有这个“讨论话题”。以谁为主是一个问题;两者能否结合或融合,又是一个问题。如果搞不清后一个问题,又何谈前一个问题呢?也就只能碑帖个随其主了。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2-4 13:05

我在前面已说过:

问题在于,碑的或帖的特点是什么?如以帖为主或以碑为主,需要结合对方的什么?
我们过去常讲帖的书卷气与碑的金石气,“书卷气”与“金石气”,能否结合?或者说,帖的流畅与碑的厚重,两种不同特质,能否融合?

姜太公 发表于 2008-2-4 13:15

这个话题实在出的窝囊
那么就回答第一个问题
1\毛笔是一管软毫,在清以前,又谁提出这问题.?再,当代帖和碑,谁又不是用毛笔写出来的
2\能否融合的问题,我们的前辈已经有探索.就象我在前有的比喻,男和女找对象,能否在一起是一个道理.
3\还要提出一个命题,就是您如果证明了又这样(在网上),那么没网的如果不同意,您作为提出问题者,您能给出答案吗
这样的问题就象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当代人或者在路上,但不知道路的尽头在哪里
这样的命题就算是我这样文科出生的都觉得是悖论.
你还不如提毛笔\硬笔,在当代谁更加受宠
但是答案还是一样: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永远得不到答案
但是我欣赏提出问题者.但深度不够
大概在康有为之后,这个命题就一直存在了,或者有人成功,但或者有人失败
所以这是个悖论
只能有学书人并且只有学书人自己.也就是自己在亲自学习的人来解决
当今只能是
百花齐放

姜太公 发表于 2008-2-4 13:21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2-4 13:0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前面已说过:

问题在于,碑的或帖的特点是什么?如以帖为主或以碑为主,需要结合对方的什么?
我们过去常讲帖的书卷气与碑的金石气,“书卷气”与“金石气”,能否结合?或者说,帖的流畅与碑的厚重,两 ...
成功者有之,不成功者有之
开水和温开水结合,能出来什么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公社辩论会】二月之辨:以帖为主,辅之以碑→←以碑为主,辅之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