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篆刻院顾问/新加坡书大校长陈声桂教授现场笔会作品
现场笔会的作品,一向不能拿来说话,这件作品好坏及艺术性,且压下不论,但其中的几处“硬伤”,却不能不让人深省。陈教授可是海外书法家的顶尖人物,一向被国内同道普遍认为海外书法第一人。请看这位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执行理事长、新加坡书大校长兼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绝对是一位全世界书法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中国篆刻艺术院将陈教授礼聘为顾问,足见中国篆刻艺术院诸位领导的独到眼光。可是很可惜的是,陈教授却在2007年9月19日在北京中国篆刻院举办的笔会上却露了馅,“失常”地在多位在场名家眼皮底下,完成了这幅“硬伤”累累的“旷世之作”,现在请大家来数数看以下的“硬伤”:
(1)玉“篴”(第三行) --“篴”原为“笛”的古体字,“艺高胆大”的书法家写古字卖弄一下,也无可厚非;但艺不高但胆大还要想卖弄,弄出错来这可是丢人现眼的,可大家却都竟没有料到,这位被新加坡英文报章尊称为“新加坡国宝”的“超级大师”却居然真的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陈教授把本来是竹头的“逐”,竟然写成了竹头的“遂”(字典里查无此字),就因为多了这两点,让我们看见这位自称指导过新加坡总统、部长及多位官要,和曾经带领新加坡部长到中国来写书法示范的海外大师级别书法家(<http://www.hits-park.com.cn/yqdtnr.asp?m_id=84>)(<http://www.ccss.org.sg/LatestUpdate/ministerCalligraphyJun07.htm>),如果不是在海外又给汉字“造”新字的话,其本事也不过如此而已。
(2)在把内容书完后,“大师”竟然又在题款时在大家众目睽睽下,把2007年的干支“丁亥仲秋”误写成了“辛亥仲秋”,国内外包括日本和韩国的书法家一向都习惯用干支来纪年,当时一年已经过半,而且即将入冬,陈“教授”是不是在今年没有写几幅字?还是连干支都不记得?还是........原因?竟让这位曾经在自己的喉舌《新加坡书法》上自称:“在新加坡有这么一个说法:只要你有读报纸,你就知道陈声桂是谁。陈声桂是书法的化身:‘陈声桂就是书法、书法就是陈声桂’。旗帜鲜明、别无二家。......”的“超级大家”犯上这些低级错误,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见2005年1月1日《新加坡书法》50期) 最令人绝倒的还是在题款的错字旁点了两点,再将“丁”写在底下的做法,这在历代书法名家名作中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件类似的“墨宝”的。
(3)第二行的“安”,第三行的“楼”字的“女”,草书写法点多了一“点”,前后两“女”都一样画葫芦,不但没有变化,但却也一样多了这个错“点”。
(4)第四行的“城”,按“成”边草书的写法也存在着少一“折”的误笔,而变成了多一“点”的“朱”还是“米”...?寥寥30几个字中,犯错误之处竟然占了六份之一,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位被形容为“新加坡书法之父”的超级人物,和其身上的“本事”和那些令人羡慕的“光环”,到底是怎样得到的?
国际书法圈里出现这样的“书法大学教授”,作为“书法之乡”的我们也感到汗颜;我们实在是非常担心,很担心海外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教授”会教导更多写错字的“总统”和“部长”出来。(2005年10月1日53期《新加坡书法》陈声桂的文章《海外书法艺术的座标》:“....在十余人组成的新加坡内阁中。先后与我研习书法的,有一位副总理、五位部长。另有两位部长已经卸任,一位副总理已经去世....)
现在将陈“教授”这件“可圈可点”的现场笔会大作贴在这里,让同道们来评评看,据他的说法,中国书法家协会也是在他领导下的“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简称“国际书联”)的一个成员,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就是向“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申请到“2008年国际书法家交流展”的主办权,而“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的秘书处好象听说也在不久之前,搬到咱们北京来了。
陈“教授”据说连隶书,篆书都没有涉猎(从来没有见过“教授”这些书体的大作;如有我们愿意学习),更不用说是篆刻了,中国篆刻院为何请这样的“大师”来担任顾问,我们无权过问,但是我们希望诸如中国篆刻院...这样的权威单位,在聘请海外知名人士来担当任何职位时,不要光相信名气、头衔、职称的大小,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看有没有真的本事,不然礼聘了这样的人物来了,闹出了低级笑话,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让自己蒙羞,而且也欺骗了众多的同道中人,这对中国篆刻院的形象是得不偿失的。
现在举出陈教授在中国篆刻院笔会上所书大作让大家欣赏:
[ 本帖最后由 志士 于 2008-1-11 02:02 编辑 ] em1 高手错了不错?em4 em4 em1 em1 检讨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陈声桂现场笔会作品
现场笔会的作品,一向不能拿来说话,这件作品好坏及艺术性,且压下不论,但其中的几处“硬伤”,却不能不让人深省。陈教授可是海外书法家的顶尖人物,一向被国内同道普遍认为海外书法第一人。请看这位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执行理事长、新加坡书大校长兼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绝对是一位全世界书法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中国篆刻艺术院将陈教授礼聘为顾问,足见中国篆刻艺术院诸位领导的独到眼光。可是很可惜的是,陈教授却在2007年9月19日在北京中国篆刻院举办的笔会上却露了馅,“失常”地在多位在场名家眼皮底下,完成了这幅“硬伤”累累的“旷世之作”(如附图),现在请大家来数数看以下的“硬伤”:(1)玉“篴”(第三行) --“篴”原为“笛”的古体字,“艺高胆大”的书法家写古字卖弄一下,也无可厚非;但艺不高但胆大还要想卖弄,弄出错来这可是丢人现眼的,可大家却都竟没有料到,这位被新加坡英文报章尊称为“新加坡国宝”的“超级大师”却居然真的闹出了这样的笑话!陈教授把本来是竹头的“逐”,竟然写成了竹头的“遂”(字典里查无此字),就因为多了这两点,让我们看见这位自称指导过新加坡总统、部长及多位官要,和曾经带领新加坡部长到中国来写书法示范的海外大师级别书法家(http://www.hits-park.com.cn/yqdtnr.asp?m_id=84),如果不是在海外又给汉字“造”新字的话,其本事也不过如此而已。(2)在把内容书完后,“大师”竟然又在题款时在大家众目睽睽下,把2007年的干支“丁亥仲秋”误写成了“辛亥仲秋”,国内外包括日本和韩国的书法家一向都习惯用干支来纪年,当时一年已经过半,而且即将入冬,陈“教授”是不是在今年没有写几幅字?还是连干支都不记得?还是........原因?竟让这位曾经在自己的喉舌《新加坡书法》上自称:“在新加坡有这么一个说法:只要你有读报纸,你就知道陈声桂是谁。陈声桂是书法的化身:‘陈声桂就是书法、书法就是陈声桂’。旗帜鲜明、别无二家。......”的“超级大家”犯上这些低级错误,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见2005年1月1日《新加坡书法》50期)最令人绝倒的还是在题款的错字旁点了两点,再将“丁”写在底下的做法,这在历代书法名家名作中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件类似的“墨宝”的。
(3)第二行的“安”,第三行的“楼”字的“女”,草书写法点多了一“点”,前后两“女”都一样画葫芦,不但没有变化,但却也一样多了这个错“点”。
(4)第四行的“城”,按“成”边草书的写法也存在着少一“折”的误笔,而变成了多一“点”的“朱”还是“米”...?寥寥30几个字中,犯错误之处竟然占了六份之一,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位被形容为“新加坡书法之父”的超级人物,和其身上的“本事”和那些令人羡慕的“光环”,到底是怎样得到的?
国际书法圈里出现这样的“书法大学教授”,作为“书法之乡”的我们也感到汗颜;我们实在是非常担心,很担心海外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教授”会教导更多写错字的“总统”和“部长”出来。(2005年10月1日53期《新加坡书法》陈声桂的文章《海外书法艺术的座标》:“....在十余人组成的新加坡内阁中。先后与我研习书法的,有一位副总理、五位部长。另有两位部长已经卸任,一位副总理已经去世....)
现在将陈“教授”这件“可圈可点”的现场笔会大作贴在这里,让同道们来评评看,据他的说法,中国书法家协会也是在他领导下的“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简称“国际书联”)的一个成员,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就是向“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申请到“2008年国际书法家交流展”的主办权,而“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的秘书处好象听说也在不久之前,搬到咱们北京来了。
我们希望诸如中国篆刻院...这样的权威单位,在聘请海外知名人士来担当任何职位时,不要光相信名气、头衔、职称的大小,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看有没有真的本事,不然礼聘了这样的人物来了,闹出了低级笑话,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让自己蒙羞,而且也欺骗了众多的同道中人。 这到底是艺高胆大呢?还是书法修养不够?
从其人显赫的介绍来看,应该不至于到书法修养有问题吧!
难道新加坡真没有人了 。。。。陈声桂(Tan Siah Kwee)履历
http://www.ccss.org.sg/SeniorU/Tan_Siah_Kwee_resume.htm
A. 1948年出生于中国广东潮安,1955年移居新加坡,1972年毕业于南洋大学,获文学士学位(B、A)。1973年毕业于新加坡教育学院,获新加坡大学教育专业文凭( Dip.In Edun)。1995年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获高级教育行政专业文凭(Further Professional Dip.In Edun)。退休前,长期担任新加坡教育部第一高级教育官、淡滨尼初级学院语文部主任(17年),获得2000年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
B. 陈君是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的发起人及创会会长,主持该会会政37年,其中34年担任会长。1979年新加坡文化部设立政府视觉艺术咨询委员会,委任他为委员,他连任13年至1991年;同年国家艺术理事会成立以取代文化部的职能,陈君继续受委为新设的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至今。1974年他当选新加坡艺术总会(原称新加坡艺术理事会,1991年改为现名)理事至1977年;1978年起担任义务副秘书至1993年;1994年起担任副会长至今。陈君也先后出任香港中国书道协会、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等团体顾问。1988年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最初称为“联络中心”,1990年改为“联络会” )在新加坡成立,他获选出任执行理事长至今。1990年新加坡书法研究院成立,他出任院长至今。1995年新加坡书法中心创建,陈君出任艺术总监及执行主任至今。2005年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成立,他担任校长至今。2005年9月,被中国同济大学聘为顾问教授。2006年11月,被印尼书艺协会聘为海外荣誉主席。
C. 陈君是政府第一位派遣出国示范书艺的书法家。自1978年至今,新加坡旅游促进局、财政部、总理公署九次派他前往美、日、港、菲、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瑞(瑞士)等国示范。
D. 由于在推广艺术方面做出贡献,陈君至少20次获得国内外政府、社团或组织的嘉奖,重要的有:1978年获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兼人民协会副主席李炯才在总统府颁给“新加坡杰出青年奖”(SYA,原称“全国青年服务奖”,政府给予青年的最高奖项);1987年获社会发展部长(兼管文化)黄根成颁给“长期服务奖”;1991年获新加坡第四任总统黄金辉博士亲颁“公共服务奖章”(PBM); 1992年获印尼工业部长哈塔托代表亚细安(东南亚国家联盟)协会颁给“第一届亚细安个人成就奖”(AAA); 2000年获得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陈景昭书法金奖章(新加坡书协给予书法家的最高奖项);2000年获得新加坡新闻与艺术部长李玉全颁给文化奖章(CM,政府给予艺术家的最高奖项);2006年10月,获得新加坡总统颁给的公益金“好点子奖”(The Chandra Das Great Idea Award);2002年获得德国驻新加坡大使哈索颁给万宝龙(Mont Blanc De La Culture Award)国际艺术大奖。2006年6月,中国书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颁发“中国书协荣誉奖”。他先后获得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颁给十年金奖章、十五年金奖章、廿年荣誉金奖章、廿年荣誉金奖章、卅年卓越功绩金奖章,及终身成就奖;新加坡艺术总会颁给廿年金奖章;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颁给十五年金奖章、廿年荣誉金奖章、卅年卓越功绩服务奖章、卅五年卓越功绩金奖章等。
E. 陈君的作品,在1969年入选文化部主办“150美展”(新加坡开埠150周年美展,第一次国家美术展览会)及其他诸多的国内外书法展、美术展。他的作品也被我国三分之二的内阁部长( 包括两位前总统黄金辉博士、王鼎昌,现任总统纳丹;二位前总理李光耀、吴作栋、前副总理陈庆炎博士;现任总理李显龙;部长杨荣文、林瑞生、许文远、尚达曼、张志贤、林文兴等)与新加坡国家博物院收藏。他曾于1977年获得香港亚洲艺术学会颁给“优异证书” 、1978年新加坡文化部国庆美展颁给第一个“书法优秀奖”、1979年新加坡警卫团颁给“美术优异奖”(书法),及1987年法国艺术家协会颁给“荣誉表扬证书”。
F. 陈君也于1978年担任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年展评判,1975、77、79--85、87--93年担任新加坡文化部、社会发展部、新闻与艺术部、国家艺术理事会国庆美展评判;1995年担任国家艺术理事会“1995年新加坡美展”中国书画印评审评委员会副主席;1997年担任“1997年新加坡美展”评判。1999、01、03年担任1999年、2001年、2003年“Nokia新加坡美展”评判(两年一度国家美展)。
G. 1979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在伊斯干达画廊为陈君举办首次个展;1987年,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及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在国家博物院为他举办“陈声桂书法展”,并出版《陈声桂书法》4000册。
H. 工余,陈君于1974年起兼任南阳美术专科学院文学及书法讲师共11年(1974----1982/1985----1986);于1981年起兼任国立新加坡大学校外进修系书法讲师10年(1981----1990);于1976年兼任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教师“简体字与中国书法”专修课程讲师;于1995年担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华语言文化系/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中文系兼职书法讲师10年(1995----2004);于1995年担任新加坡书法中心书法讲师至今。
I. 陈君于1970年创立中国钢笔书法研究所,从事函授书法工作,1981年,此所改名为“新加坡中华书道院”至今。2004年9月他为新加坡书协创立了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并于同年12月被委为校长兼书法导师至今。
J. 书风:
a)陈君的书法,新加坡颜绿先生评为:“劲秀放逸,疏荡有奇气,有如史迁之用笔,而又不失法度,堪以媲美老书法家的墨迹无愧。”
b)新加坡潘受说:“声桂书如远鸥浮水、轻燕受风、洒落潇散、绝去雕饰。”
c)台湾翁同文教授说:声桂的书法,不但独特风格显豁,亦且为成熟成家标志,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d)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即文化部)副主任(副部长)孔秋泉博士见到声桂的书法时说:“宛然如见换鹅当日。海外有此传人,足证我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天高地厚也。阁下独得之于一身,造化有专注,积之既厚,故创造发明亦有大过前人者也。”
e)台湾杜中诰说:深佩其运笔之畅达与乎笔致之秀逸。”
f)台湾陈霖女士说:“书法苍劲淳厚中含有圆活流畅,雄伟朴实显现疏荡韵味,真为今世难能可贵佳品。”
g)马来西亚黄石庵赠声桂七律一首,后四句是:“春风一笔横纵迹,翰墨千秋直结缘,今古风流同一例,兰亭以后几人贤。”
h)马来西亚彭士麟女士说声桂的书法:“韵度丰美,用笔遒劲。”
i)中国启功教授说:“先生独与狮城诸尊宿共持风雅,继迹琅玡,其笔如绛云舒卷,怡心豁目。” 潘受,王瑞璧亡,新加坡书法随之而亡,尸骨亦荡然无存。
那些评论,都是用纳税人的钱换来的。
[ 本帖最后由 个人观点 于 2008-1-27 08:57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