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1

赵永成

赵永成的篆书对联获奖又是九届国展的一大奇迹,九届国展奇迹确实多。
这有点类似某一届国展上广东作者庞国钟先生的“龙门二十品”对联获奖,不同的是,庞先生的魏碑对联更具个人面貌,而赵先生的作品多少有点照搬《天发》碑的味道,这正应了有些评委所说的,有的作者为了入展,苦心练几个字,所以写起作品来,只会写那几个字,呵呵。好象被取消获奖资格的广东作者何豪就是被评委们如此认为的------评委并不认为他的作品是有人代笔,而只是是由于用功侧重点不同而已。
既然给了一个奖,绝对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比如赵先生的作品,结字与用笔均比较严谨,笔画干净利落,正文的气息也非常好,这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讲,都是非常难得的。但如果仅有这些就让他获奖,很难让人信服。
前面有朋友说,单单看刘颜涛的署款,获奖就不够格。我说,单单看一下赵先生的署款,连入展也不应该给,看赵先生的署款,我们联想最多的,是街头的江湖卖艺者,他的署款,与正文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果仅看署款,我真怀疑赵先生是否会写字呢。可是,我们可爱的评委们竟然大方地给了赵先生一个大奖,呵呵,真够大方!
不懂篆书,难道不会看署款么?我想这样问评委。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2

汪洋舟

谈汪洋舟的作品,又要得罪人。
首先当然是要调戏一下评委了,这到底是一些怎样的评委啊。
客观地说,汪洋舟的正文写得还是不错的,作品的气息与格调还可以。
但是,说了一万遍了,评委难道眼睛有问题么?你不懂篆书,你看看作者的署款啊。
汪先生的署款,就不必说了,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难怪有朋友说,评委是在故意评很差的作品出来,目的是为了搞炸这次展览,让张海难堪,让张海下课。
接连看了两幅获奖篆书作品,我有点相信上面的猜想了。
难怪郭心得要向评委挑战咧,这是形势所迫,官逼民反啊。呵呵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3

石锋

呵呵,笑话继续开始。
评委竟然睁眼说瞎话了,说石锋的字是以褚遂良为基础,而且作者自己也说对褚遂良用功颇多。
好笑啊,好笑,石锋先生的所谓楷书,哪儿有半点褚遂良的影子?请问,你学到了褚书的什么?是褚书的结体还是褚书的用笔?
褚书清秀严谨,足堪楷书模范。石锋楷书,仔细看一下,没有一个字的结体可圈可点,简直可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与褚遂良何干?褚遂良何辜?
石锋楷书,用笔也一般,如果硬要给他找点渊源的话,与碑的笔法略近,与褚遂良何干?
褚遂良冤枉!
石锋楷书,充其量也就一省级会员水平,不评也罢。
评委啊评委,你以为你们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么?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3

史焕全

史焕全是一个高手。
无论正文还是署款,都比较好,气息好,功底也扎实。
所以,史先生自己说,他的这幅作品“是以《石门铭》、《汝南王墓志》为基调,掺入其它墓志元素一次创作而成。”史先生说的是实话,不是在忽悠扎老百姓。
史氏碑体正书,中宫内敛,笔画外张,与康南海有暗合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史氏正书,不循时人,不走捷径,亦无狂野粗张之气,洋洋洒洒,不激不厉,自具风规,难得!
当然也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笔画还有单薄之嫌等,但这相对于作者的优点来说,太微不足道了,相信作者自己也有认识。
在众多获奖作品中,能看到一件不与评委面貌雷同,有性情,气息好,又功底扎实的作品,很难。
看到史先生的作品,还能看到一丝国展的希望。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4

林志明

什么叫被帖结合,看了林志明的作品,我们才能很有底气地说,这才是真正的碑帖结合。
评委完全不懂帖字的奥妙(楷书组评委),他们只知道林志明的作品是出于什么北魏墓志。放屁(原谅我偶尔说点粗话)。
林志明的楷书,是以唐楷为基础,只是借助了一下北碑的笔画外在形态而已。
林志明的楷书,结体严谨,几乎没个字的结体都经得住推敲,这没有一个八年左右的唐楷刻苦训练是万万达不到这种结字的境界的。
完全写碑字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严谨的楷书来的,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写了一辈子魏碑的孙伯翔老先生的字,他的字,虽然气势足备,他的结体,可有林先生严谨?
我说了很多遍了,不要一看别人用了几个方笔,用了几个折笔,就说别人是写碑的。同样,不要现在一看到别人林先生用了一点北碑的笔法,就说别人的字是出于北碑,这样会闹笑话。再说一遍,林先生的字是以唐楷为基础,是出于唐楷,以北碑笔画为外在表现形式,碑帖结合,这样才形成了自己的字。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嘛,这点水平也没有,当什么评委啊。

更为难得的是,林志明写楷书写得很活,很多人写楷书,写着写着写死了,胳膊僵硬,根本没办法变出来,但林志明没有,他的楷书严谨中不乏活泼,行书以楷字结体为基础,流畅而不油滑,足可品味。
同样是写所谓楷书的而且也获了奖的石锋,楷书没写到家,习气沾染不少,僵死了。看看林先生的字吧,然后再说自己写过什么什么唐朝的谁谁谁的楷书,不要辱没先贤。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5

张灿森

评委说了,张灿森的作品是以北碑结构为基础,参以行书和隶书笔意,追求徐生翁般的拙味。
这几句话说得勉强不错,同意。
张先生的作品,生猛,有豪气,这是优点。
不足的是,略显草率,生拙的特点还不是特别强,结体也少了一点机心。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5

仲伟迅

仲先生把具有谨严特征的古玺印与自己的写意趣味相融合,不简单。
边款以草书刻就,有金石趣味却无滞阻之感,难得。
仲先生篆刻,苍茫大气,朴茂。欣赏了。
个人觉得,作者为了追求创作时的快感,个别冲刀太直来直去,少了含蓄的味道。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6

耿自礼

耿先生的隶书与行书都是一样的特点,有基础,乏变化,有单调之嫌。
在获奖作者中,耿先生的署款属于偏强一些的。
个人认为,耿先生的作品入展是可以的,但获奖,则多少有点强差人意了,这样水平的作者,全国不少。
也许过了很多年之后,耿先生会拿出令我们震撼的作品来-----他的学书路径和作品中透露出的良好气息让我有如此期待。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7

顾宇驰

顾宇驰的隶书作品说不上有多好或者有多差,作者的功底是有一些的,这从署款可以看得出来,比刘颜涛的署款好一些,呵呵。
如果说顾先生的作品好到能获奖或者差到落选,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可惜这是一次非正常的展览,呵呵。
顾先生作品冲击力大,取法《好大王》的成分略多,尚可。

水繞蘆華月滿船 发表于 2008-1-9 22:37

钟成

钟成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作者。

我赞同评委给的语言:
“此作师法‘二王’,略参清人笔意,简练质朴、线条凝厚苍浑,用墨变化丰富,具有时代气息。望能进一步追求结构的精准及用笔细节上的隽永意味。”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jsh谈九届国展获奖作品(31楼之后新添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