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介】寒秋日暮之景道出寂寥心境——王翚的《秋树昏鸦图》 范廷义
【名画赏介】寒秋日暮之景道出寂寥心境——王翚的《秋树昏鸦图》 范廷义王翚的《秋树昏鸦图》,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73.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描绘的是深秋黄昏山林中的优美景象。画面上,山峦洲渚,枯树岸柳,小桥流水,飞翔的乌鸦正归巢栖息,掩映在树丛中的房屋水阁临溪而筑。画境沉静阔远,笔法苍老劲秀,画风清丽典雅。在画作中,王翚将李成的寒林枯木、赵大年的湖天垂柳与王蒙的修竹远山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体现出王翚善于布景的艺术素养和深厚的传统功底。水阁中的文人雅士、板桥上的童子、空中的乌鸦,为深秋黄昏的空旷清寂注入了一片生机。乌鸦的鸣叫伴着淙淙的流水声,更映衬出画面的幽静旷远。画中有自题诗:“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此诗既点明了画题,又是画题的延伸。诗与画相互融为一体。题诗后有“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烟散人王翚”款,钤“王翚之印”、“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一”二方印;引首钤“澄怀”印一方。另有多方闲章与收藏印。
《秋树昏鸦图》的布局、取势、笔墨都十分精彩独到。此作的布局,上疏下密,取平稳淡远之势。近景的石坡上生长着几株繁叶落尽的树木,弯曲的树干,满身的结痕,苍老而遒劲。树的枝条以浓重的短线画出,形状似鹿角,偃仰交错,繁而不乱,富有节奏感和装饰美。临水的两株秋柳,左顾右盼,遥相呼应,迎风招展的柳条以工整的长线绘出,前后穿插,疏密有致。王翚以流畅自如的笔墨,既画出了柳树婀娜多姿的形态,又表现出了柳树坚实的质地。房前的几丛树木,挺拔多姿,均衡朗润,聚散有致,笔力劲健,真可谓是“笔尖寒树瘦”。溪岸上的坡陀岩石,王翚用长线条勾勒轮廓,加以细密的披麻皴和浓淡相兼的点皴,表现出山石坚实的质感。树丛掩映的几间房屋,有藏有露;房内的人物,隐约可见,神态生动。树丛后面山坡上有一片枝叶茂密的竹林,其间似飘动着如纱似雾的云烟,时隐时现。画中的竹竿,王翚采用双勾填色绘制,竹叶以浓或淡的墨色写成。溪流上板桥横卧,桥上行人与水阁内临窗静坐的文人雅士遥相呼应。画中的人物,笔法简练舒畅,人物比例虽小,但极为传神。画面的中景,水泽浅汀,清远空旷,雾霭缥缈,形成大片的虚景,但虚中有实,疏而不空。画家以中景的“虚”衬托近景的“实”,又承启远景连绵起伏的山峦。远景山峦的底线形成了几条水平线。这些水平线不仅分割出一些形状各异的水域,而且还与前景中树木、石坡的轮廓形成对比,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王翚对天空中一群归巢乌鸦的刻画,是画中的点睛之笔,它们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趣。群鸦的鸣叫声,是万籁归于沉寂的前奏,具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王翚在这幅画中表现的虽是寒秋日暮、林木凋落、景物萧条的自然景象,但是其中又蕴涵着更深层的意义,它是画家晚年寂寥心境的写照。 em1 em1 em1 em1 em1 主席,要图文并茂才好啊em14 em14 em14 em1 em1 em1 em1
学习!有图更佳!em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