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long 发表于 2007-12-25 21:03

谁在书坛务得真实?

谁在书坛务得真实?


书坛怪圈解秘之十二:锤剪相欺
——中国书坛书法品评的今天

王根权

在新中国书法家的先驱者们的倡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了。书法家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家”里,书法家们可以互相交流书艺,可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书法活动。中国书协的成立为书法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书家们博取名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较之中国书坛的昨天,应该说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毫无疑问中国书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也是中国书法的昨天与今天的分水岭和分界线。

我们说,中国书坛的昨天,由于缺少统一的书法评判标准,书法的品评玩的是一种“锯、锤子、剪子比本领”的游戏,我们称之为“锯锤相较”的时代。今天的书坛又如何呢?我们说,仍然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书法的品评形式有所改变,但根本未变。中国书坛的今天,书法的品评则玩的是一种“锤子、剪子、布”“猜、咚、吃”的游戏,我们称之为“锤剪相欺”的时代。

“猜、咚、吃”这个游戏想必大家小时侯都玩过。锤子、剪子、布三者按照各自的属性,是不能直接相比的。但人们要求他们比,而且必须比出一个胜否。怎么比?还是人聪明,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去掉它们的其它功能,只保留其中的一项功能,而且人为地赋予他们必须能够循环相欺。一个原本属于复杂的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猜、咚、吃”游戏就玩开了。

“锤子、剪子、布”相欺的实质是什么呢?一是没有统一标准;二是可以有裁判;三是多相情愿;四是有相较结论。今天的中国书坛,书法的品评情况如何呢?一是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书作的优劣由评委说了算。评委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评委说你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二是有裁判。这个裁判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即评委会。三是多相情愿的。组织者、参评者、评者全都是自愿的,没有一个是不情愿的。四是有评比结果。评比的结果是由评委们最后得出的,而且梯次分明。将今天中国书坛书法的品评与孩子们玩的“猜、咚、吃”游戏两相比较,四个要件全都相同,没有什么区别。

由于中国书法的品评始终缺少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这一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根本品评要件,这就相当于认可了书法中品评主观随意性的合理存在,这就决定了这种品评是一种缺少可信度的品评,就预示了这种品评无法得出公正、公平的品评结果。又由于这种品评中的“认可”、“决定”和“预示”是以中国书协这一中国书坛的最高权威作保证,那么,就决定了今天中国书法的品评较之于昨天中国书法的品评就更糟、更坏。除了保留和继承了中国书坛昨天书法品评中的缺点和毛病外,反而增加了一条,这便是书法品评中的F•B。

中国书坛的今天,各种书法的展事赛事的出现和增多如何?仅仅只是给书家们的“锯锤相较”搭起了一个“擂台”,使得书家们相互之间的“较争”更为激烈。书家们为了能在这个“擂台”上亮相,进而在中国书坛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不得不打造自己、包装自己,以便引人注目。书家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出各种风头,这家那家、这派那派、这风那风、这书那书、这现象那现象,等等等等,形形色色,应有尽有。形式在不断变化,版本一次次翻新,但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各自对自己的“锯、锤子、剪子”进行一番打造和外包装而已,并没有涉及到书法品评以及书艺的提高等书坛中的实质性问题。

中国书坛的今天,评委们的出现又如何?改变的只是锯、锤子、剪子们各自说好不算,得由评委们说好才算。评委们又怎么样呢?书法品评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让他们怎么样评?只有凭感觉、凭良心、凭主观臆断了。评委们各自也都还有各自的喜好。有“善用锯”的,有“惯抡锤”的,还有喜欢“使剪刀”的。锤子遇到了锤子,粘上了,就可能得奖。锤子遇到了布那你就倒霉了,一定是被驱逐出局的对象。同理,剪子得遇到剪子,布得遇到布,遇对了算你走运。否则,遇错了,你就倒霉。我们说,这样的评委其书品和人品是无可非议的,应该还算是一些好的评委。不可否认,还有一些书品人品比较差劲的评委。凭感觉、凭良心、凭主观臆断他们远远赶不上唐太宗、宋徽宗。但论及私心杂念和歪门邪道,他们又远远超过了王献之和米芾。唐太宗、宋徽宗人家是皇帝,什么都不缺。这些评委们缺的东西很多。一缺“粉丝”,二缺名利。按说评委们已经是书法名利的博得者了,但是他们还远远不够。有的评委只是有名,还没有得到多少实利。因为他们的书作还没有市场或者说市场很小。另外,书法市场还有一股暗流,这就是具有社会公认信度的一些有实力的书法家,很大的书法市场是被这一部人占领者。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在书法名利的驱使下,这些评委们的个人观点和己见可以膨胀到极点,可以完全不考虑被评者书作的好坏。头脑里只有一个概念:只认门子、认“粉丝” 、认贿赂。

由评委们说了算,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情况更为复杂。原来书家们之间的“锯锤相较”之外又多了一层与评委们之间的“锯、锤子、剪子”“相粘”的关系。一段时间的“锤剪相欺”后,《兵法》引入了书道,社会关系学进入了书坛,书坛蘖生了F•B。“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功夫在书外”。书家们的负担加重了,练字习书之外,还得学习“诡道”,还得实践“社会关系学”,还得为博得书法名利去破费。

中国书协每一次大赛的评委们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一些评委们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裁判权,有的赛前就开始自我宣传了,就办起了培训班。这对于那些“聪明”的参赛者来说,无疑就是“天赐良机”,而对于那些“愚钝”的参赛者来说只能是过眼烟云了。有聪明的参赛者,便主动放弃自己原来的本领,改习与实力评委同类的本领,与实力评委相粘,结果还就真的能奏效得奖。还有更聪明的参赛者,他们干脆就不再在书法作品上用心思了,而把心思用到了想方设法去贿赂有实力的评委上边去了。只要贿赂到位了,也能奏效得奖。什么是有实力的评委呢?就是评委中的头,他们有串通其它评委的能力,通过相互之间的打招呼能串通到某某参赛者得奖的足够票数。

世界上的所有赛事都有标准,唯独中国书法的品评没有标准。所有赛事的裁判和评委都有制约,都受到监督,唯独书法赛事的评委没有制约不被监督。所有赛事的裁判胆敢吹“黑哨”,观众立刻就起哄,裁判就得“下课”,唯独中国书法的评委们想怎么评就怎么评,从来没有评错下课一说。这难道不是书坛的一大悲哀吗?

今天的中国书坛,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说根本的原因在于书法的品评没有严格的、客观的、具体的评判标准,书法的品评缺少一把刻度分明的硬尺子。每一位书法家,每一位书法评判家各自有各自的标准。使用的是一把既无刻度,又可任意延缩的橡皮筋尺子。而且还都觉得这把橡皮筋尺子好使,对自己有利。拿不到的想拿到,拿到的就不想丢手。用一把橡皮筋尺子去衡量一幅具体的书法作品的优劣梯次,不要说得不出准确值,连近视值都得不出来,很可能得出的是相反值。只要评委们手里还拿着那把橡皮筋尺子,所评出的结果就没有信度可言,中国书法的赛事就永远谈不上公平。

现在可以对以往的展事赛事作一番审视。作为对群体书法水平的普及和提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的。作为对个体书法水平的评比则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获奖的不一定是好作品,出局的不一定就是差作品。这样的现象我们已经经历过了,看到过了。人们对这些已经见惯不怪了,已经熟视了,也无奈了。不管书法家们的意见有多大,骂声有多高,统统无济于事。

中国书协是中国书法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权威机构,其权威性是无可置疑的。就是因为书法的品评缺少客观的评判标准这一核心要件,这种权威性,往往会受到社会认可性的挑战。没有品评标准的赛事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赛事所评的结果是不公正的。既不公平又不公正的赛事社会对其就持怀疑态度,书画市场往往也就避而远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展中的获奖书作家,其书法作品在社会上没有市场的原因所在。

国展既然无信度、不公平、不公正,为什么书家们还要竟相参与呢?这是因为,中国书协的权威性的作用,大家是冲着权威去的。具有权威性的品评结果虽然不真实,但是可以派上用场,是可以派生名利的。书家可以用这个得之不易的书名去炒作、去宣传,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效果。说白了这个书名尽管是靠不住的,但是还是能够蒙住一些人、吓住一些人的,进而就可以有一定的市场。这仅仅是从书家们个人角度去说的。如果从中国书法的发展大局去说,其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则是无容低估的。

中国书坛今天所玩的这种“锤剪相欺”的游戏能不能尽快结束不再玩了呢?中国书法的品评能不能找到一把刻度分明的硬尺子?我们说完全可以。

现实中已有许多类似问题得到圆满成功解决的实例。比如商品的交换。最初的“以物易物”就很不公平,后来出现了“通货”情况就好了许多,到了“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后问题彻底解决了。

今天的高考,就是因为掌握着一把刻度分明的“金钢尺”,才使得考试具有信度。一年数百万人考试,不看你是不是来自名校,也不看你是不是出于名师,只用分数说话。无论是高考的“状元”还是“孙山”,没有互相之间不服气之说,各个中学也没有相互诋毁之意。大家看到的高考往往只是一张试卷,其实在这张试卷的后面隐含着的就是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在这张试卷形成之前,首先和必须解决的就是它的标准。试想,高考如果没有标准,脱离了标准,同样是没有信度可言的,百万考生和家长就不是争吵的问题了,社会就要大乱了。

中国书法发展了几千年,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和瑰宝。在习字作书上有这法有那度,有这规有那则,单单就是在书法的品评上无法无度,无规无则。这难道不是中国书法的一大悲哀吗?没有标准,缺少信度的评比,评出的结果无法让大家信服,社会不予认可,书画市场予以排斥。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吗?我们的书法家大可不必再在各种展事赛事中争名次上下功夫了,争到和争不到意义都不是很大。我们的评委也不必再在名次的排列上动脑筋了。高考的标准比起书法的标准,应该说要复杂的多,操作起来难度也要大的多。高考的标准问题解决的如此之好,解决书法的标准难道还难吗?我们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工作者,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只有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我们才能走出历史留给我们的中国书法品评这一历史怪圈,中国书坛长此以往的书法品评的混乱局面就可告之以结束。中国书法才有望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步入中国书坛的明天。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于西安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xianwanggenquan

丁剑 发表于 2007-12-25 21:20

哈哈!,你的意思是书法也要考试?哈哈!那不是更累吗?那也不是离艺术更远吗?
你的长篇大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艺术是干什么的?

春翔 发表于 2007-12-25 22:58

em2 em2

书法儒人 发表于 2007-12-26 18:46

为中国传统文化负责的好文!!!!!!!!!!!!!!!!!!!!!!!!!!

宇宙书法皇帝 发表于 2007-12-26 19:00

书法作品的评比与作文有些相似,没有一个相当令人信服的标准,书法作品甚至比作文更难评!!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7-12-26 20:44

根泉兄

弈有弈道,武有武道,竞技规则一目了然;书法不能谈规则,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千人一面更不现实。我这两天正写《书法的迷茫》,咱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em13 em13 em13

安an 发表于 2007-12-27 15:54

呵呵, 艺术,书法. 这东西的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   不过说实话,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大众的确是有一定共识的,               个体的审美认知差异存在因素也是多样的,加强自身修养学习,相信群众,相信自己,借鉴权威但决不深信权威,甚至迷信权威!    眼光长远点,局面就会开阔点;目光深遂点,艺术品格就独立点.

龙眠山人 发表于 2007-12-27 16:49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7-12-27 22:52

em1 em1 em1

青云龙 发表于 2007-12-29 13:25

em1 em1好文章

[ 本帖最后由 青云龙 于 2007-12-29 13:26 编辑 ]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谁在书坛务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