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论
em1以社会需要之迫切,与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宝,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无形退化;非特不能应天下之变,恐将发生极端之摇动,有与所载俱坠之虞。然其广大以永其传,因所利而利之,正有待也。
书法是一种高尚美术,要从篆、隶、楷书入手,然后进入行草用笔,才有神韵。
学书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就其爱好者习之,只要心摹手追,习之有恒,得其妙谛,即可任意变化,就不难自成一家。
一切须顺乎自然。平时我虽也时时留意别人的字,如何写就会好看,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是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你看,窗外的花、鸟、虫、草,无一不是顺乎自然而生,而无一不美。一个人的字,只要自然与熟练,不去故求美观,也就会自然美观的。
我之作书,初无意于求工。始则鬻书自给,继则以为业余运动,后则有感于中国文字之急需谋求其书写之便利以应时代要求,而提倡标准草书。
关于方法的问题,前代书家,他们都只讲理论,而不讲方法,所以我答复书法朋友们的询问,只讲“无死笔”三字。就是说,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的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现在我再补充四点:
一、多读:
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的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决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
二、多临:
作画的朋友告诉我写字比作画难,我不能画,不知确否如此,但写好者确真不容易。童而习之,白首未工者,大有人在。所以前代书家毕生的精力所获成果是我们最好的参考。它不独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时更可以加速我们学习的行程。
三、多写:
临是临他人的,写是写自己的;临是收集材料,写是吸收消化。不然,即使苦写一生,也不过是徒为他人作奴役而已。
四、多看:
看是研究,学而不思则日久弊生。只临只写而不研究,则不是盲从古人就是盲从自己。所谓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这两种看法对古人是重在发掘他们的优点,对自己是重在多发现自己的缺点。
我喜欢写字,我觉得写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我感到每个字都有它的神妙处,但是这种神妙,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有;若是写其他字体,便失去了那种豪迈、奔放的逸趣。
二王之书,未必皆巧,而各有奇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笔笔皆活,随意可生姿态也。试以纸覆古人名帖仿书之,点画部位无差也,而妍媸悬殊者,笔活与笔死也。
故字中有死笔,则为偏废。世有以偏废为美者乎?字而笔笔皆活,则有不蕲美之美;亦如活泼健康之人,自有其美,不必“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也!故无死笔实为书法中之无上要义。
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
执笔无定法,而以中正不失自然为上。
学我只求形似而不求神似,则为照猫画虎。
学我勿先摹我,须临我学之各种碑帖,方可学好。
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然则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
吾国草书之兴,以草篆草隶为权舆。秦汉以来,其用日增,其法日进,其称日繁,约而言之,可成三系:
一曰章草,解散隶体粗书之者也。其为法:利用符号,一长也;字字独立,二长也;一字万同,三长也。……汉张芝、吴皇象、晋索靖皆一时领袖。张书遗迹渺然,但可于两汉遗简,想见神采。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出师颂》、可谓章草范本。然全体繁难之字,简单化者不过十之三四,其于赴急应速之旨,固未达也。
二曰今草,继章草而改进者也。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多,使转之运益敏,大令所谓穷伪咯之理,极草纵之致者,最为得之。……以王氏(羲之)之多才,为风气之领导,景从既广,研讨弥笃,一字组织有多至数十式如阁帖所示者,创作精神之惊人,可以想见。或谓当时作家,自矜博赡,故生变化,以竞新赏;实则流传笔札,皆为试验之作,未及检定耳!陈僧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盖有志于统一体制,以利初学者。而唐以功令取士,干禄字书,应运以作。草书遂离实用而入于美艺矣!……
三曰狂草,草书中之美术品也。其为法:重词联,师自然,以诡异鸣高,以博变为能,张颠素狂,振奇千载。《肚痛》、《自叙》,可为代表。一笔草、连绵草,古虽有之,而成系统,开脉流,实自此始。散氛埃于大地,而日:“挥毫落纸如云烟”,亦可异矣。然其组织之巧,用笔之活,于法理变化,多所启发,且如素师晚年合作,矩矆(左旁为矢)慎严,其贡献之大,唐以后作家,远不逮也!
隋唐以来,学书者率从千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千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先之于草圣千文。一因名作聚会,人献其长,选者利益,增多比较;一因习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触类易通。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日易识,日易写,日准确,日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隐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砖石、为竹木简,惟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
吾国习称,文之善者日文豪,草之善者日草圣,谓之重视草书也可,谓之高视草书也亦可。故善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入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咨嗟其喜怒性情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非之者,又谓草书之人,技艺之细,四科不以此求备,博士不以此讲试,而于易简之妙用,则不复致思,此草书之所以晦,亦即草书之所以难也。今者代表符号之建立,经历来圣哲之演进,偶加排比,遂成大观,所谓草书妙理,世人求之毕生而不能者,至今乃于平易中得之,真快事也。
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此非妄言,实含至理;有志竟成,功在不舍。草书是中国最进步的文字,它是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不是潦草的。
文字只是人类思想的符号,以便利实用为主,不可再存草书通问为不敬的心理。
草书重整,是中华文化复兴先务,古昔无穷之作者,多少精神贯注。汉简流沙,唐经石窟,实用臻高度。元明而后,沉埋久矣,谁顾?试问世界人民,超音争速,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且莫迟迟相误。符号神奇,髯翁发见,标准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
方法果如何?每课识一字。中学倘毕业,不教可自致。古籍既易通,民众亦易使。一字可医国,医国有利器。往古数英贤,孰不爱草书。百工便实用,亦得补业余。东方有美人,娟娟相倚于。鸾翔而凤翥,评论实不虚。
——见奇石《于右老的书法及其他》,载(台湾)《艺海杂志》三卷
标准草书行,文字自改造。子与我合作,举世称美好。文化之精神,草书顺其道。我且大声呼,望子舒怀抱。
——《赠刘延涛诗》
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竟夜集诗联,不知泪湿枕。
——《十九年一月十日夜不寐读诗集联》
载酒三阳寺,寻碑兴倍增。民穷先废学,庙破竟无僧。造像搜频得,浮图倦未登。归途书所见,哀雁过高陵。
——《三月二日与俊夫、祥生、子中、协度、仁天、江澄、孟滨、春堂、子逸诸君游高陵城东三阳寺》
肃穆瞻文墨,艰危见性情。公曾全大节,我亦抚饥兵。声知同知悔,茅檐尚不惊。丈夫自勤事,何必计前程。
——《为程星五题文文山诗轴》
广武碑何处,彭衙认藓痕。地当仓圣庙,石在史官村。部大官难考,夫蒙城尚存。军中偏有暇,稽古送黄昏。
——《纪广武将军》
曳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
——《寻碑》
东风吹大野,驻马柳家湾。造像搜年代,摩崖剔藓斑。云封神兔岭,雪压石门关。拾得离宫瓦,曾携几片还。
——《柳家湾访碑得阿史那元方造像并拾得旧瓦上有隶书口宫二字》
劳劳惜此髯,余事几曾兼?治学勤思补,为书放亦严。风云祈卫霍,鼓吹唤酸甜。大战期将近,知应捷报添。
——《余事》
孟津河畔草迷茫,下马荒坟吊夕阳。吕史当年俱殉国,待公泉下见高皇。
——《过王觉斯墓》
雨洗风吹奈尔何?复流万里复来过。白头阅尽人间劫,再写乾坤正气歌。
——《题王觉斯诗卷》
荒凉古月照陈仓,片石犹传十一娘。我读题诗应搁笔,风流欲访浩然堂。
——《张木生君得<孟十一娘墓志>后有李敬恒先生书<浩然堂诗>并序,皆明丽可诵,诗以纪之》
金石遗闻自足珍,彭衙名物重苻秦。回思旧事增惆怅,错咏披荆访古人。
李春堂死冤难论,广武碑移感更多。夜半摩挲忽下泪,关门风雨近如何。
——《初访<广武将军碑>者为雷君台卿,余作歌赠李君春堂,因其最先持以赠余也。十一年李春堂殉国,十三年春台卿由澄县来函海上述始末,因为诗赠之》
剩稿装成意态真,名家无处不传神。回思廿载阿招寓,枉费词宗作介人。
——《题金铁芝集大鹤山人遗墨》
天际真人张树侯,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
——《题张树侯<书法真诠>后》
回思于井诸君子,正气支撑靖国军。一册兰亭映残画,抚摩如哭故人坟。
——《题华孝康藏赵临兰亭》
虞公臂痛兴犹酣,白首埋名亦自甘。稿诀歌成前数定,汉南不死死江南。
三百年来笔一枝,不为索靖即张芝。流沙万简难全见,遗恨茫茫绝命词。
多君大度迈群伦,得毁翻新赏鉴真。一段离奇章草案,都因爱古薄今人。
牛首晴云掩上京,玉梅庵外万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
——《挽积铁子王鲁生先生》
占尽风流五百年,词人灵感更堪传。笔神墨彩吾能说,字似清真画玉田。
——《题旭初为百年画词意尹默书词合册》
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甘州西黑水河岸古坟占地十余里,土人称为“黑水国”,掘者发现中原灶具甚多,遗骸胫骨皆长。余检得大吉砖并发现草隶数字》
石作剥残神已到,字求平正法仍严。缶翁门下提刀者,四顾何人似赵髯?
尚父湖波荡夕阳;扁舟载酒意难忘。回思十七年来事,惆怅江南又陨霜。
——《题赵古泥先生印存》
雨过高峰雾忽开,月明照影一徘徊。醉余挥洒天山上,似向瑶池洗砚来。
——《天池旁有道士庙,余为题日“灵山寺”,住寺中三日,作书甚多》
修禊心情异大王,兰亭觞咏亦寻常。题诗昭告全人类,为汝今朝祓不祥。
——《三月三日默君、槐村约台北宾馆禊集拈得王字》
天与清香似有私,如何四宝尽归之。九成台下佳山水,辉映名碑待我时。
——《题陈雪屏家藏旧拓<九成宫醴泉铭>》
此生得见居延简,相待于今二十年。为谢殷勤护持者,乱离兵火得安全。
故友书家王世镗,心魂日日在敦煌。及闻得宝居延海,垂死犹呼木简香。
远征考古真不易,守缺抱残亦至艰。从此居延多少简,公开散布到人间。
——《喜见居延汉简出版》
逸少书名百世新,兰亭君似得其神。褚欧能事今难论,莫费功夫作艺人。
——《题张清滩临定武本<兰亭序>》
彭衙广武湮仍显,正始石经整复残。一物偶然成聚散,达人何事杂悲欢。
身如启泰怀桑海,书到平原见肺肝。为约滇南老名士,神州再造共渔竿。
——《为孙少元题颜书<争座位帖>后》
龙门造像名天下,岁岁伤残感不胜。妙相雕镌随代异,摩崖椎拓及春兴。
时来顽石皆成佛,运去灵山竟少僧。满目疮痍同一概,回车痛苦我何能!
——《游龙门观造像》
草圣联辉事已奇,多君十载共艰危。春风海上雠书日,夜雨渝中避乱时。
理有相通期必至,史无前例费深思。定知再造河山后,珍重光阴或赖之。
——《题刘延涛<草书通论>》
醉摹爨宝子,漫游白马湖。半醒还半醉,狂写岁寒图。
——《樗园夜坐有怀经颐渊》
风流久寂寞,珍拾待庵回。华下王郎问,亭林来未来。
——《溥泉先生游秦得山史手跋<争座位帖>属题》
宇内苻秦碑,邓艾与广武。邓碑在蒲城,完如新出土。广武将军不复见,著录谓在宜君县。碑版规模启六期,寰宇声价迈二爨。僧毁化度鬼犹哭,雷轰荐福神应眷。七年跃马出山城,披荆斩棘搜求遍。老吏为言久无踪,前朝敝邑有悬案。意斋学使驻征轺,雷霆万钧征邦宪。小民足茧山谷中,顽石无言留后患。又云上郡石理粗,日销月烁或漫漶。不然父老畏差徭,或埋或弃或□断。自从改革兴兵戎,如毛群盗满关中。天荒地灭文物烬,存者难保搜何功?我闻吏语增悲哽,仗剑归来结习屏。李君忽出碑一通,部大酋大字完整。惊询名物何处来?为道新出白水境。出土复湮百余年,金石学者眼为穿。昔人误记后人觅,掘遍宜君郭外田。我与贤者别离之,持赠真如获琼玖。中夜绕屋起彷徨,疑似之际频搔首。世事新潮复旧潮,知君身世恨难消。何堪回首添新泪,不尽伤心唱大招。凄其朋友余僧子,寂寞家山念鲁桥。吾闻至人在天下,入水不濡大不化。亦犹至宝藏山阿,千年出土光腾射。偶作无益遣有涯,莫抛心力矜插架。松谈阁主学郭髯,敦物山人比赵大。君不见士礼力居中宋一廛,拜经楼上元十驾。訇斋笛斋并散遗,天一结一近论价。云烟过眼有何常?出入半身我乃罢。老见异物眼复明,现身说法君休讶。歌成为君更放歌,关中金石近如何?石马失群超海去,宝鼎出现为贼讹。慕容父重庾开府,道家像贵姚伯多。增以广武尤奇绝,夫蒙族人文化堪研磨。戎幕风凄日色黄,西北秋老剑生霜。年荒时难人憔悴,岂徒掩卷悲流亡。珍****树斋中物,一一担挑换米粮。
——《<广武将军碑>复出土歌赠李君春堂》
em1 em2 学我只求形似而不求神似,则为照猫画虎。
学我勿先摹我,须临我学之各种碑帖,方可学好。
em1 em1 em1 em13 em13 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执笔无定法,而以中正不失自然为上。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