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意义及其他
《书法报》第37期推出《帖学五人谈》可谓是明智之举,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在书法的崎岖小道上艰苦跋涉的人。书法的意义就在于艺无止境,在于使书者能陶冶情操,借以延年益寿;使赏者能赏心悦目,得到愉情怡意——这也是书法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如果书法要想以最高之境界登上堂奥,现代的任何一位高手也不好说他的书艺已止境了。可以说,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也只能说他到了相对的高度,而不能说他到了顶峰,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乎?!实践证明,传统的东西能够被传承下来,并被后人爱之宝之,它肯定就是好东西。但是,它如果被人以创新之名,人为地打上“现代”的烙印,以丑陋示人,那是适得其反的。可以想像,一个不想深入传统的人,换言之,不肯吃苦卖力又很想出名的人,他搞的那一套肯定是伪传统的。当然,这些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在口头上并没有脱离传统,其实他就是一名善于借传统之名写出一些所谓“传统”的东西来借此扬名的高手。换言之,传统的外衣始终是披在他的身上的,而同行对他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就“五人谈”中的五人而言,我花了好长时间研究了他们的作品,我以为,作品中有五分之三是有相当扎实传统功底的;有五分之一是较有传统功底的;另有五分之一是少有传统功底的。传统功底深厚的书法家的作品,摆在那里,外行人也品得出来。观其在笔底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境、那种深沉、那种大气、那种美感,其他人是无法企及的。与那些俗不可耐的死蛇挂树的字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我还以为,在当今书坛,能够有资格谈帖学的应该是对古之法帖有一种勤学而不厌其烦的恒心、钟情而不舍不弃的决心、并在帖学上做出了贡献的书法家。在现代,张荣庆先生可谓集帖学之大成而自出格调的创新者,是不失大家风范且宠辱不惊之模楷,很值得在当今书坛中有争名逐利和浮躁心态的人学习。学帖学有成者还有林岫、周慧珺、孙晓云、曹宝麟、金鉴才、胡传海等传统功夫深厚的学者型书家。这些书家是当今中国书坛的中流砥柱,也是书坛的脊梁和希望。书坛的复兴,要依靠他们传帮带。对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
最近,有媒体报道文艺界一些名人的奇怪现象,他们的“书法”作品居然也值钱了,并刊登了润格。其中赵本山的字名列榜首,卖到3.4万元,贾平凹2.2万、唐国强1万、姜昆2600元、倪萍1600元、胡松华1000元,而名导演张艺谋的字最低,500元;张铁林还在网上大发“善心”:扬言七折卖字,每平方尺3000元(优惠期一个月)。还说,若是商业用途,价格另议。他的一幅4平方尺的斋号书法居然也卖到了12000元。瞧,这是多么“善意”的狮子大开口啊!我认为,艺人一边演戏,一边练字,本无可厚非,但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能否有时间把字写好?他们的字能不能叫书法?假如有朝一日,他们为了争两个小财,戏也耍不好,字也练不好,那又如何是好呢?国家花大钱养活这帮人,而这帮人却在“不务正业”,到底对得起谁呢?我看到头来肥的是艺人,吃亏的还是广大纳税人吧?!退一步讲,如果凡是有点小名气的人都来写字,而功夫还未到家,就弄几张来糊弄那些不懂书法的“粉丝”们,良心何在?诸位想想,赵本山的字居然能卖到3.4万元,那么,像林散之、沙孟海等真正的书法艺术大师们的法书到底要卖多少钱呢? 这些问题提得好,中国人至今不知道书法与写字的关系,自毁长城是早晚的事 em1 em1 em2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