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xia 发表于 2007-11-28 15:04

王镛读友谊篆书

与友谊相识多年了。友谊为艺,与他的为人一样:勤勉、诚挚而又满腔热情。www.shwbbs.com#b7_&l:e)E0f7C7k2B
美术,书法,绘画,设计,收藏,拍卖,摄影,美术高考,篆刻!@+u7X$u$?,M0L)w*i0l"s
  友谊在四体书法上都下了不少苦功,而于篆书上,着力尤多,成就更大。抛开实用性来看书法,篆书原本是诸书体之母。若从专业角度讲,研究书法,实在应由篆书始。且历来书评家、书法家对此都有确论。傅山甚至说:若不习篆隶,楷行书纵写到妙处,终是俗格。友谊于此似乎深信不疑,并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诉之于行动。美术,书法,绘画,设计,收藏,拍卖,摄影,美术高考,篆.@'h"D)_4_'N#Z
美术家论坛(t6N8M!~5{;V
  今天,篆书创作处于这样一种看尴尬的境地!对常人来讲,除了难于辩识之外,有才华的人以为篆书简单而不屑一顾,缺少才华的人以为篆书简单,写了几天,便可以唬人。我则以为,这完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不错,篆书于用笔,看上去确实简单。但若使表面简单的用笔充满生动的变化且富于表现力,最终不至流于单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况且篆书应用的年代距离久远,彼时尚无纸张,故至今墨迹范本罕见。因此,研究篆书若无学习其他书体的功力,自身又缺乏艺术联想力与想象力,则很难用今天的笔墨纸张再现昔日篆书的风采。友谊对此一定有深刻的认识,他用心于篆书,是知难而进,绝非取巧。
  青铜时代无疑是篆书最辉煌的时代,清道人提出“求篆于金”也的确是高明之见。友谊是深知这一点的:研究篆书如果从仅有数字真迹的石刻小篆入手,终归难成正果。金文上承甲骨,下启小篆,其变化之大,数量之巨,风格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友谊徜徉其中,几乎寝食俱忘。首先是识篆,其次要熟记结构形态,然后是跳出范本,运用于创作,最终须借鉴其他书体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我看到友谊苦苦求索的十几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反观今天写篆书的人,要么停留在照范本集字的阶段,要么练就一手欠缺感染力的乏味字样。能露头角者,委实不多。篆书之不简单,于此可见一斑了。6j,G+}-H/m
$M1E @1F6R+g3?$o
  纵观书法史,篆书应用的年代最为久远,体势变化最为丰富,其有待今人开发的空间也最为宽广。相信友谊于此中探求不已,终将写出更加光彩的一页!

daxia 发表于 2007-11-28 15:10

发远古之韵抒时代之情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教研室教授——王世征


   友谊的书法创作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实在可喜可贺。

    友谊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主攻大篆的见识和胆魄。
    大篆是最古远的字体,难识难懂,非有古文字学的功底不敢轻动;加之不便于表情达性,所以历来治篆者寥寥。而友谊多年来却潜心于大篆的研究与创作,其观念自有过人之处。
    大篆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大篆字体,是一个具有具象造型美的泛象形符号文字系统,其象形物质,对于三千年来中国书法美的创造与嬗变,具有根源性的价值麦收决定性的影响。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字在起始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孳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汉字的笔划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质而言之,早期大篆系统的象形精神,正是使隶变以后的今文字书写得以升华为艺术美的基础。)
    正象长江大河的一泻千里,来自于其源头气象万千、可惊可愕的飞瀑急湍、泛滥停蓄那样、大篆书法融铸着中国书法美极为丰厚的底蕴。试看甲骨文总体的瘦劲挺拔、遒丽天成,乃至一期的雄伟端丽、二期的凝重温润、三期的野逸草率、四期的粗犷稚拙、五期的整饬隽秀;金文总体的博大肃穆、雄浑拙厚,乃至早期的古朴雄强、中期的雍容冲淡、晚期的豪迈疏朗、凡此种种,都证明着大篆书法是中国书法美的渊薮。

    克莱夫·贝尔曾指出:“原始艺术使我们感动之深,是任何艺术所不能与之媲美的。”友谊十分清楚大篆艺术的开源价值,并深为它的巨大魅力所震撼,于是不畏艰难,逆流而上,溯本穷源,立意主治大篆,其艺术实践实为对书法艺术寻根性的探索之举。清人刘熙载说:“书可观识,笔法字体,彼此取舍各殊,识之高下存焉矣。”友谊治书,毅然氛择于一般书家不愿或不敢问津的大篆,是见其艺术见地之高。

    更难能可贵的是,友谊治大篆能够“古不乘时”,入古出新,在把握传统中锐意求变,发大篆之韵致,抒当代人之情感,展一己之襟怀。正象他自己所说:“用纯粹的古人技法表现现代人的思绪,难成正果,再高明的也不过是基本技法的重复。只有从古人的技法宝库中含英咀华,锤炼出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语言,并表现出自己的,也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点,才算把握了书法艺术命脉。”

    通观古今治篆,大致两家:一是小学家之篆,二是书法家之篆。前者多为古人篆书的摹写,所表现的仅是装饰美。后者自清代中叶的邓石如,以隶法入篆,书风沉雄朴厚,为篆书创作开了新境;然所书也仅限小篆,书风亦囿于工整。至晚清吴昌硕,以《石鼓》为宗,结体参差,笔力遵劲,气息深厚,晚年更融入草书毛意,极富气势,以至成为大篆巨擘;然吴氏专力《石鼓》,未能广泛发展金文的丰美。吴氏之后,大篆艺家多踵其踪,博涉金文,然尚未有胜兰者。至于甲骨文的书写,清未、近以来,亦多为金石家的摹写,或融小篆、金文用毛,仍只是呈现工艺之美。近二十年来,随书法热的持续,少数据新一代篆书家对大篆创作进行着新的思考和探索。而对全新的历史时代,如何在具有具象造型特质的大篆书体中挥洒而出富有现代美感意趣,从而赋予大篆艺术以新的生命,这是摆在当代篆书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友谊受吴昌硕的启发,在汲取甲骨文的质朴坚利以及《散氏盘》的纵逸、《毛公鼎》的沉雄、《石鼓文》的舒展的基础上,大胆地把最适于自由抒发情感的行草笔法、笔意揉大篆创作,从而取得了可贵的突破。藏在甲骨文创作中 ,他更多参入了行书笔法,如运笔的裹锋绞转、中侧并用;结体以固字立形、依象取势,章法以随形布势、虚实相生;墨法的浓度相间、燥润相杂。因而线条委婉多致、灵动活脱而不失劲挺,具象造型稚拙自然、天真可爱而不而神秘,意境古朴而清新,明爽而蕴藉,一面以现代审美意识解读着先民“仰观”、“俯察”的构思,同时抒发着“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的情致。
    在金文创作中,友谊则更多融入草书笔法、笔意、力求表现大气磅礴的气势美。其笔法,施之以草书以使转,裹锋绞转,落笔疾速,线条厚实而凝炼,劲利而放纵,极富质感和力度;其结体,突破原有的规整,强化每字特有的字势,左右参差,上下落错,大开大阖,极有动势;其笔法,大小变幻,疏密相间,正侧斜欹,有行无列,万殊一贯,气势夺人;加以注重黑色调整,浓淡燥润,郁勃苍莽,全篇气脉流通,极富韵律美。
刘熙载论草书特色时曾说:“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都要无所不悟。”友谊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行草入大篆而翻出新意,心思微,气魄大,从而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并得到社会的认同与书界的推重。前人论书法创新云:“可贵者胆。”友谊实足以当之。

    唐张怀瓘在《汉议》中,称颂古代几位草书大家“精魄超然,神采射人”,即言其草书所以有光焰照人的神采,根本在于这些草书家各具卓绝不群的精神特质,而那些草书作品的神采,则是草书家精神品格的笔墨体现。其实此理何止限于草书?事实上,每个有成就的书家,无论何体,其书作的内蕴都是其人格精神的展现。

    友谊为人淳厚质朴、心直坚毅,既保有着农民身上那些被称为“中国人脊梁”的可贵品性,又散发着司马迁所赞颂的“贤豪”的遗风。他一方面视艺术为生命,力学精进,不臻上乘绝不罢休;又不矜其能,孜孜以进。另一方面以忠恕之道为人生准则,笃情义,重然诺,多所许可,少所怪怨;又敏于行,讷于言,注重大端,不屑细谨。凡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感到在他身上真力弥满,元气浑然,具有不同一般的人格魄力。友谊的这些至真之性与大篆艺术浑朴无华的韵致天然冥契,从而在其中找到了自我。我以为,非友谊的气质、心性,难于妙司大篆;非大篆艺术,难于展现友谊的胸襟块磊。友谊之独钟大篆,实乃气性所托,命定之契合。

刘熙载曾说:“观人于书,当观其行草。”我则以为,友谊的隶、楷、行、草虽也不乏可观,而观友谊于书,却莫如观其大篆。大致说来,我于其甲骨,看到他的颖敏与灵性;于其金文,更看到他的浑厚和气魄。然而,所以能从友谊的大篆里“复见其天”,又多得之于其中的行草笔意,亦证实了刘熙载之言不虚。我想,凡了解友谊其人,其书的朋友,大概不至以我的这些话为溢美虚妄之辞吧。 以上我与友谊交往四十年来,对为人与书法艺术的一点理解。

    勉哉,友谊!

daxia 发表于 2007-11-28 15:11

友谊及其生命形式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梁扬多年没见友谊,他依然故我——在书法的天地间上下求索。所不同的是:他的名气之大,已今非昔比。近年来,友谊于书法,尤其是他心血铸成的大篆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更有方家之肯定在,不待我置喙重复。我想换个角度,神侃一点印象。
    席勒谝诗,以为不外古、今两派。古者谓之“德”,真朴自然,今者谓之“巧”,露见心思。钱钟书先生加注曰“所谓古今之别,非谓时代,乃言体制”,可谓一语中的,以此论推之书法,似也成立。友谊的大篆,归是蔚成风气的“时尚书法”了。席勒对“今诗”,并无成见,我对“巧书”也无针砭之意。“巧书”是某种审美风气的结晶品,易于“露见心思”。只是任何风尚都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趋之者众。反而不及“德书”物稀为贵了。友谊不追时尚,潜心治篆,苦心经营他的“德书”,这是他不同于他人的选择。他的这种选择,还有一点可贵——它不是“古、德”,之观念先行的产物,而是他本性使然。友谊为人,以真朴自然为本,选择真朴自然之大篆作素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大篆文字的形式及其文化内涵。似乎与他的艺术直觉之间,存在某种亲和力。他视大篆为可以托负“性命”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友谊治篆,是“任其性,率性而动”有点象张旭治草或文同画竹,自我与对象,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这种创作上的物我合一,也许是友谊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抑或有评论家云:大篆古,却难于再现时代精神。友谊对此,充耳不闻,仍然埋头走他的汲古归真之路。我赞成他的这种态度。他懂得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书法。不管是何种书体,只能存活于书法家个体的再创造之中。主体本位,风格本位,比时代本位或者“现代精神”本位,是更合乎艺术规律的选择。友谊有本在大篆中注入他的艺术个性,何患没有时代精神流出,启功先生论及刘墉“古人与我,不可兼得”的困惑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人莫逃乎时代风气,虽大力者,创造与规避,两不可能,惟有广于借鉴,天然消化耳”。友谊正是这么做的。
    看友谊搞书法,使你沉得搞艺术,本来是一件十分朴素的营生——闻鸡起舞,“躲进小楼成一统”就是了;也使你暂时忘却了书界的町畦与论坛的高深。读他的作品,使你感到,这种朴素的搞法本身,也为注入其作品以真朴自然之气帮了忙。
在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展上,一位法国搞现代音乐的作曲家,在友谊那件红底洒银的大篆之轴前,伫立良久。我问他为什么注意这一幅,他说他喜欢它的“古典”。在现代艺术眼花缭乱的艺术之都巴黎,这个词,由一位不谙中国书法传统的西方现代艺术家道出,似乎又从另一个侧面,对友谊的汲古之德书给予肯定。

daxia 发表于 2007-11-28 15:13

读王友谊书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正成


    古人论书,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不过,宋元以来,所谓“师法古”一般只在晋唐之间。真正的“法古”或者说大规模“法古”,还在有清乾嘉之后。由文字学、考据学兴起,真正的古文字——商周金文开始普及书法领域,并造就了邓石如、杨沂孙、吴大澂、赵之谦之样的篆书大家。因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将“法古”的眼界上限又大大扩展了。我曾经说过,本世纪书法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阶段,那么它的特色不是别的,即在甲骨文和秦汉简牍对书法创作的影响。王友谊,作为一个本世纪书法艺术大潮中的追求者,其历史的定位即在于此,尽管他也临苏东城的《新岁展庆》、《致坐久主上人》等贴,而近于逼肖。

    当然,友谊书法的取材,还是多在于金文大篆文字。但是,他并不象清儒那样拘泥于文字的来源,象吴昌硕那样,写《石鼓》便以《石鼓》为终始。友谊是以秦系文字为主体,包括象秦《诏版》这样的体式,也兼取六国文字,如中山的瘦长体,如楚晚期的潇洒的扁体草篆。正因为此,友谊写金文是与清代诸家不一样的,是当代人主体意识扩张的结果,颇有些“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这也当然就与清人划了一道很深的界限。如果说清代篆书是开拓者,带着必然的古朴意态,那么,如王友谊这样继任者,则具有了浪漫的现代创作气息。从“法”而来的“无法”必然极大地凸现了书家本身的创造个性。如果站在古文字学,或“六书”原则去作鉴别,会认为驳不纯,但须知,创造、变化本身才是一种各种积极的继承。不久前,我们到法国巴黎举办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法国人就出高价买他那一件巨大的篆书立轴。王友谊的书名大约也是第一次进入法国,便得此“知遇”,这除了象形字的民族特色外,其表现的数神内涵,亦应是共鸣的支点之一。
    回过头来,看看“人品高”,亦是友谊的魅力所以。他生于京郊,颇有燕赵间人的稚朴豪放、轻财重义的古风。这样古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尤其显得“亮色”。他尊师重道,谦以待人,不贬时人,总有一种学习的欲望,所以在京城人缘好,这也是一种爱人及书的道理。虽大家同在京城,见面的时候不多,但友谊总爱问一问我对他的书法的看法,我是能感觉到他对艺术的虔诚,而决不是虚夸。因此,我想说,你既然如此“好古”就自然应“古”到骨子里去,把书法作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视觉去培养自己的艺术品味,我想,友谊必更有大成也。

普通爱好者 发表于 2007-11-28 17:26

em1 em1 em1 em1 em1

dou_客龙 发表于 2007-11-28 17:53

em1 em1 em1 em17

蝈蝈微笑 发表于 2007-11-28 18:24

em1 em1 em1 em1 em1 face18

龙眠山人 发表于 2007-11-29 09:40

ab_19500 发表于 2007-11-29 13:29

''百 年 老 店'' 即 是 新

拜 求 友 谊 先 生 捍 卫 你 自己 的 原 生 态 吧! 已 达 极 致!启 功老 人若 变 来 变 去 哪 还 有 启 功! 赵 冷 月 先 生乃 前 车 之 鉴!玩腻 了 书 法,钓 鱼 去!我 最 喜 欢 看 的 就 是 你 的 大 篆, 千 万 别 变 啊!

经天 发表于 2007-11-29 23:11

em1 em1 em1 好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王镛读友谊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