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 发表于 2007-11-22 21:46

尹海龍:百年人物存公論 四海虛名只汗顔

         尹海龍:百年人物存公論 四海虛名只汗顔



       時間:7月26日
       地點:北京尹海龍寓所
       采訪人:葉輝
       受訪人:尹海龍

      《藝境》:那麽多藝術門類中,當初爲何選擇了篆刻?

      尹海龍:兒時喜歡塗塗抹抹,這是小孩子的天性,讀小學時去美術班畫素描,之後接觸國畫,要題字就練起了書法,要钤印就搞起了篆刻,沒有目标,順其自然。

      《藝境》:您最敬仰和欽佩的古今篆刻家是哪幾位,誰對您的影響最大?

       尹海龍:敬仰幾千年前那些不知名的古玺秦漢印制作高手,欽佩趙之謙、吳讓之、吳昌碩、黃牧甫、易大厂、齊白石、來楚生……至于當代篆刻,養眼的少,炫目的多,個人觀點無足道也。

      《藝境》:杭州乃中國篆刻重鎮,作爲一個北方藝術家您在那裡吸收了七八年的養分,中國美院的學習對您的創作有什麽影響?

       尹海龍:八九年我去浙江美術學院進修書法篆刻,那時美院的藝術氛圍不錯,藝術家好像只爲藝術奮鬥,房子、車子還不在炫耀的範圍之内。十八九歲的我帶着滿心的好奇和對藝術的熱情在杭州待了一年,許多東西都是一知半解,在後來的時間裡慢慢消化。九三年正式考入浙江美院國畫系書法專業,四年的專業磨煉,我感覺主要是觀念的轉變。審美标準的确立與學習方法很重要,使我在以後的專業創作中不盲從。

      《藝境》:您現在的工作是從事書法篆刻的創作與理論研究,對您的創作有什麽影響?

       尹海龍:九七年畢業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後來在美研所工作,研究部門的考核是以文字量爲標準的,迫使我對理論下些功夫,但心思還是在創作上。要說對創作的影響,可能在思路上更清晰一些吧。

      《藝境》:您的篆刻好像走的是楚玺的路子,現在很多人也都在走這條路,你覺得這是審美的變化還是在模仿某個人?

       尹海龍:我在美院四年裡幾乎将古玺、秦漢印、唐宋官印、元朱流派印都過了一遍手,且有一定數量的模拟創作,當時實驗性的習作較多,學院是青年人扎堆的地方,思維活躍,除教學大綱要求外,完全是以玩的心态來搞作品。
       這十多年來,我的篆刻創作偏古玺一路,至于走楚玺的路子,沒那麽明顯吧!楚人尚鬼、崇巫、喜蔔、好祀,楚金文詭異多變,浪漫多姿,這些在楚玺上會有所表現,稍加變異會符合當代篆刻的某些審美,每位作者的切入點不同,呈現出的面貌也各不相同。

      《藝境》:您如何理解邊款和印面的關系?在邊款上做的文章多嗎?

      尹海龍:精彩的邊款是對印面的延伸,如同書畫作品的題跋,是作者才情的再次展現。

      《藝境》:您覺得自己的篆刻定型了嗎?

       尹海龍:我的古玺印有了一點自己的面目。風格或你說的定型,它是一把雙刃劍,有時會在僵化和不成熟之間糾緾不清,不斷的修正與補充,使創作呈螺旋式上升,也許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藝境》:您的篆刻理論研究也頗有成就,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麽?是理論研究爲主還是創作爲主?

       尹海龍:篆刻理論談不上成就,咱畢竟不是搞史論的,大多數文章還是停留在談感想或感受。創作需要理論的支持,但不要盲從那些“光說不練”或“說一套做另一套”的理論家,更不能讓理論變成創作的絆腳石。

   《藝境》:怎麽看待書法功底與篆刻的關系?篆刻與書法的風格必須統一嗎?

       尹海龍:一個篆刻家首先應是一個書法家,至少在篆書上有所表現,否則你刻什麽?“寫”與“刻”是相輔相承的,搞篆刻的人寫篆書會與其他人不同,如金石味或細節的處理上,感覺很微妙。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當代篆刻家很少有人寫小字篆書了,按原大寫《散氏盤》、《大盂鼎》秦诏版、漢金文的運筆感與動辄八尺、丈二的創作完全不同,小字的敏感在篆刻中給我們很多暗示。篆刻與書法能統一當然很好,吳昌碩、齊白石已做出了榜樣。當代篆刻因篆書的缺失和刀法的張揚,寫與刻的關系顯得很尴尬,真正能做到“表裡相合”的,也就石開等二三人而已。

   《藝境》:您認爲流行印風給篆刻界帶來了什麽?

       尹海龍:希望!

      《藝境》:您創作一件作品的成功率一般如何?精品率呢?

       尹海龍:篆刻是一個手藝活,無論我們給它一個多麽高的文化定位。技術層面的問題解決後,失手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是我目前的感受。精品不等同于精心創作的作品,藝術創作需要“靈光一閃”,那種可遇不可求的意外驚喜,否則篆刻藝術就真的淪爲“街邊刻戳”的了。
       陳巨來平生治印萬方,我們所能見到的也就印譜上的一兩百方,至于“銘心絕品”也就是給吳湖帆、張大千刻的那幾方了,不容易!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7-11-22 22:06

em1 em1

逸墨斋 发表于 2007-11-23 07:40

em1 em1 em1

张生 发表于 2007-11-23 14:45

“手藝活,無論我們給它一個多麽高的文化定位。技術層面的問題解決後,失手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是我目前的感受。精品不等同于精心創作的作品,藝術創作需要“靈光一閃”,那種可遇不可求的意外驚喜。”em1 em1 em1 em1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7-11-23 21:18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一岸 发表于 2007-11-24 02:26

em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尹海龍:百年人物存公論 四海虛名只汗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