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之冠” 湖州还能戴多久?
这是发生在1月前的事。湖师院艺术学院一学生为了上课需要,急匆匆地从学院附近的文具店里买了1支湖笔,想不到这支笔又脱毛,又开叉,根本不能用,于是老师也不得不在课堂上提醒大家,不要买这样的湖笔。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书法家范斌说:“4年来我已经不太用湖笔了,我院教书画的老师大部分不用湖笔,用的都是江西笔。”“湖州人不用湖笔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范斌向记者讲述,作为湖州人,开始他对江西笔有排斥。2003年春,他改变了看法。一天,艺术学院的一位教授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10多支江西人上门推销的毛笔,范斌也用了同事给的江西笔,结果在临摹“二王”碑帖时,毛笔很有弹性,得心应手,于是喜欢上了江西笔。
“湖颖之技甲天下”,这是世人对湖笔的赞美。然而,近几年,中国的毛笔市场发生剧变,浙江湖笔、安徽宣笔、山东齐笔、河北衡笔为中国四大毛笔的这一格局已经打破,江西毛笔是一匹“黑马”,内销已占绝对优势,江苏毛笔外销也占了很大份额。“江西文港产的毛笔已经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湖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湖州工艺美术大师邱昌明说。
“湖笔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是因为毛笔不再成为日常书写工具。”针对这一观点,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书画工具,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使用毛笔的人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
20年前,湖笔产地善琏镇年销售湖笔800万支,当时在市场的占有率是60%以上,而目前年销售湖笔达到1000万支,在市场的占有率只有10%。这说明,毛笔市场并没有萎缩,而是毛笔市场的主角换了。
“我的案头也有不少江西笔。”记者在采访市美协主席刘祖鹏等书画家时发现,使用江西笔的人越来越多了,湖笔在毛笔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动摇。湖州文化名人徐重庆说,他认识的上海书画家也大多用江西笔。前几年,他常为外地的书画朋友买湖笔,现在委托他买湖笔的越来越少了。
全国毛笔的国家标准曾由善琏湖笔厂制定的。记者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了解到,如今中国十大名笔有半数以上是湖笔,而全国历次毛笔质量评比,湖笔总得第一,那么湖笔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究竟出现在哪里?
问题之一是湖笔产品缺乏创新。湖笔羊毫、紫毫、兼毫、狼毫都有特色,其中以羊毫为最,但羊毫以软见长,兼毫笔基本都是小笔,紫毫和狼毫笔不仅小且属硬毫。目前市场上需要的是有弹性的毛笔,“我们在临帖时,总是求不到有弹性的湖笔。”不少书法家向记者反映,而不少湖笔艺人固守传统,不愿创新湖笔品种。
问题之二是传统工艺正在流失。“评比笔是完全按照工艺要求做的,而投放市场的湖笔要按照评比笔来做,那工人饭都没有吃了。”记者从制笔企业了解到,近几年原材料价格翻了4、5倍,以中档羊毛为例,1公斤毛在3年前40多元,如今要200多元;湖笔工序复杂,工人的工资也上涨,而湖笔成品价格几乎没有上调。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小企业不得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于是湖笔脱毛、开叉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湖笔工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年轻人不愿入行,“工人做笔辛苦,但收入低,在善琏30岁以下的湖笔工人不到10人了。”邱昌明感叹地说。
问题之三是少数企业误解礼品笔的涵义。部分制笔企业片面认为礼品笔只要外表好看,内在质量无所谓。“湖笔作为工艺品使用价值第一,其次才是观赏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做得再漂亮的湖笔也没有用。”湖州文化界有关人士这样认为。
问题之四是湖笔市场混乱,缺乏开拓。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湖笔为“毛颖之冠”闻名遐尔。正因如此,各地冒牌湖笔在市场也开始泛滥成灾,不仅在全国各地小商品批发市场随处可见,而且在大商场也有发现,尤其冒牌“双羊牌”、“善琏湖笔”为最多。再加上湖笔行业很少有人走南闯北去“吆喝”湖笔,使湖笔背了不少黑锅,市场份额变小。 联合企业、共同打假,才能保住“湖笔”的声誉。 联合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共同打假,才能保住“湖笔”的声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