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 发表于 2007-11-16 09:19

张俊东:中国二十世纪画家的书法(3)——李可染的“玉蜻蜓”(下)


李可染的“玉蜻蜓”(下)

      就国画而言,我喜欢李可染的人物胜过山水。特别是其在40年代,也就是在其30多岁的时候留下的那批人物画,《午困图》《执扇仕女》《玉蜻蜓》《搔背图》《棕下老人》等,可谓精彩绝伦,张张都是神来之笔。李可染先生以牧牛图名世,但我觉得在牧牛图里起点睛作用的还是画中的人物,特别是人物的神情。我曾经在看过李可染先生的《五牛图》之后,写过一段话:“如果只有牛,李可染就不是大师。为何,缺人耳。李可染成在人。”为什么,李可染在国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应该是在人物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线条把握精准之后的简洁和人物的传神,正如大涤子所言:“精神灿烂,出之纸上”。那种寥寥数笔就能传达出神态的功力和天分,正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见图:李可染《午困图》,作于1948年。和我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老舍先生(我有点攀大,呵呵),1944年12月22日他在重庆《扫荡报》上写《看画》一文,对李可染的人物画推崇备至:“他(指李)的山水,我以为,不如人物好。”“论画人物,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其实从后来,也就是李可染晚年1985年在《执扇仕女》后补的题款中我们也可以窥到他老人家自己的评价:“此是一九四三年在重庆国立艺专课堂为某生所画,四十年后在京得见,因以近作易之。年来眼昏手颤不复能再作此图矣。人生易老,不胜慨叹。一九八五年岁在乙丑春三月,可染题记。”转眼42年就过去了,老人在京得见自己的旧作,除了感叹时光飞逝之外,只面对艺术而言,前后艺术风格和艺术感觉相比较,老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也许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因为在1985年,我们国家的整个形势和政策,特别是对待艺术的政策,已经和刚刚建国时以及后来的******的形势都不一样了。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论述李可染的书画艺术,就想说这样几件事情:
         一、从李可染这一个案来看,中国的书画是相辅相成的,在画的境界很高的时候,其书法艺术的境界也很高,反之亦然。也可以推断出,书法或是国画单一方面的成就很高,另一方面很差的情况应该很少。
      二、提前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画家要想成为大师一级的人物,必须过书法这一关。不过这一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仅仅是就李可染一个人而言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在最早作中国二十世纪画家的书法艺术这一分专题时就有一个初衷,通过大量阅读中国二十世纪国画成就很高画家的书法艺术,发现,凡是能够被公认为国画成就很高的画家,其书法艺术所达到的境界也很高。特别像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等人只就书法艺术而言,拿到书法界来比较都是一流的,可是把一流的书法家的画拿到画家群体里去比较,可能很少、几乎没有能进入一流的可能。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当然也有朋友会说,一个书法家的画如果是一流的人们就自然把他当作画家了,因为画家的地位比书法家的地位高啊,我承认是这样的。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于是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现在还只搞书法艺术的人而言,最好书画同步进行,可以事半功倍。
      三、有了前面的结论和认识,我们在评价一个当代国画家创作的时候,假如你还不是很懂画的话,你仅看其题款就知其大概处在一个什么境界层次上,上错下错不会差太多。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对书法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



[ 本帖最后由 没有什么 于 2007-11-16 14:08 编辑 ]

无心来去 发表于 2007-11-16 16:15

李可染的书法真的是很差,他根本不懂书法!山水也做得要命,惟独人物画却相当精彩!

经天 发表于 2007-11-17 23:10

em2 em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俊东:中国二十世纪画家的书法(3)——李可染的“玉蜻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