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文字
且说文字文字这东西其实本不好玩!
说它不好玩,是因为它太过真实,太过具体,一旦白纸黑字落到纸面上,分明就是为一簇花丛、一角山水、一位丽人留下了一个静止的剪影,这一落,文字本身就难以随着时间、物理的变迁,而自行润色开花。无奈,面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只有将文字重新来过。
曾经想,搞文字上的审美,远不如养上一院花草,每天看着青枝绿叶在慢慢生长、蓬松,瞧着花蕾慢慢绽开吐艳,满园飘香。这是一个极为自然的过程。枝丫一天有一天的清新,一天有一天的舒展,一觉醒来,长满了眼帘。于是,不由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期待,期待着明天更新,更绿,更美,更艳。
而文字则不同了,更多的时候,一旦你把意识上的朦胧之美化为文字上的真实,总要丢掉个三四分,在加上表述上的不准确,又要丢掉个一两分,最后的差强人意,隔夜读来已经味道索然,兴致全败,让人好生苦恼!
原来,文字是人类心绪内在感触的最后一种表达。情动于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犹不足,则放声长啸,歌之吟之。末了,才用文字再来一次咀嚼反刍,而原汁原味的生动和***在轻敲碎打中早已滑落到时间的缝隙里无以拾起。
情动于中,自是当局者迷,因为迷恋,痴迷,才忘乎所以,不能自拔。文字记录,当是旁观者清,同时又因为思想上太清醒,表述上太清楚,遣字上太精确,才不免避重就轻,删繁就简,趋易却难。
因此,那种无病呻吟、为文造情的文字,历来被嗤之以鼻。汉代的大赋,六朝的骈体,动辄千言,句法整饬,中规循矩,把生活、时空、情感上的伸缩、舒缓全部切割成轮廓分明的阡陌状。初唐的格律,如解“九连环”,平仄对仗,韵律声部,起承转合,一度束缚了诗坛几十个春秋,只有到了聪慧睿智的唐人饱蘸生活的真情实感,来关照这森严的律法,文字才真正变得落地有声,润色养心。田园风光的清新明媚,山水洞天的悠远清雅,思亲怀乡的魂牵梦绕,苦恨艰难的慷慨悲歌,均凝注成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文字,完成了最精彩的定格。
与其耗费心神的摆弄如冰炭一样的文字,不如热切的享用生活,尊重自家的情感流露,任那悲欢一起涌到那心头来,不用前人的、局外的框子来束缚身心,时代就是时代,自己就是自己。惟有用生活与情感的热度,引燃的文字炭火,才会真正照亮一片温暖的世界······
热切地享受生活,随意地玩味文字em4
回复 #1 同舟一墨 的帖子
em1 em1 老兄得文字三昧,出手不凡!仓颉造字,夜有鬼哭。
文字涵藏了天地最大的秘密。它是一种提示,一种工具。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把它当作一叶扁舟,在生活里放逐,经由文字的指引,到达开满鲜花的彼岸。
期待更多精彩!em1 em1 有一别字:“在加上表述上的不准确”,“在”应为“再”。呵呵。 em14 em14 em14 em14 这是一篇好文章,再次向大家推荐!
文字让我们绝望:我们所有的表述,都只是比喻,只是提示,只是指引,唯独不是事物本身!所以一开口就错,一说出来就远离真相。 em20 em20 怎么啦,没人瞧得上这篇文章?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大好!!!em1 em1 em1
你的文章让我想起一个比方,感觉如做梦,文字像释梦,做梦和释梦相差甚远。
难怪佛主也为“不立文字”和“不离文字”头痛呢。
好在华夏文明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感性(性情,情感,思想等)和理性(礼,规矩,文字等)的完美结合。
非洲大地和印地安人所缺乏的正是后者。 这是一篇好东西,作者于文字的识见可谓大彻大悟!这使我想起昨晚重读的任洪渊先生的文章<<找回女娲的语言>>.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
回复 #3 如是如是 的帖子
老兄得文字三昧,出手不凡!仓颉造字,夜有鬼哭。
文字涵藏了天地最大的秘密。它是一种提示,一种工具。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把它当作一叶扁舟,在生活里放逐,经由文字的指引,到达开满鲜花的彼岸。
谢谢关注!一段时间忙于工作,竟然忘了自己发的文章。转眼过年,方见斑竹短信。万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