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10-22 08:10

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
读《俯仰之间》
■柴立梅
  那日,我与朱以撒先生对了话。我说,“在读《俯仰之间》”;先生回复,“要读古人的书,不要读我的书”……
  的确,好书多,浩如烟海。
  与当下的写真集相比,这真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散文集,数十字的简介,甚至看不到朱先生的模样,以撒先生的谦虚,很让人惭愧着,书中描绘着天上的,地下的,有生命的,没有生命的也变成有生命的,仿佛就看到了朱先生的双眸,洞察着这万事万物,注视着人间景象,然后再艺术加工,那绘声绘色的篇篇佳构,栩栩如生的风俗人情画卷向我们展开着……
  我喜欢的篇章很多。
  《会飞翔的人》,是说先秦的哲人——心灵善飞的庄子。文章由景生情,由枝条、锦鸡、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的物象,便联想到远行的飞鸟,引出主人翁,引出善于飞翔的庄子,文章的开头该如何写,好似也告诉了读者。接着,以撒先生向我们分析先秦哲人们的思辨华章,解剖《逍遥游》,赞美庄子的夸张浪漫,“处世的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再比较与屈原的不同,想到了粽子,如长镜,由远推近,好像伟大的诗人也亲切地走进我们,那优美的语言同样让人回味着“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一只远离网罗的飞鸟》,作者因为是在浔阳江畔一个偏僻的小镇,那里充满着安宁和静谧,于是想起了晋人陶渊明。还写到了汉大赋,写印象也深刻的宋玉,为阮籍造像,给嵇康剪影,还有……以撒先生想表达的是“陶渊明是自由观使文人的梦有了一架攀援的梯子。”真的告诉你,心灵要善飞啊,不要太累的。
  《一个人的时代》,写五代杨凝式;《隔江疏影》,是暗恋宋人姜白石的;《庄重》,清癯修长的弘一法师好像“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
  有的篇幅极富有哲理,真比读《哲学引论》有趣得多,那逆向思维让人折服的,“抱住一棵大树不可,——有好几次,就是这样止住疯了的步伐,倘若我拽住的是一株根底不深的小树,也许被我带起一道向前……”,就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在以撒先生的眼里就是道理,让读者再去思考,再去想象……《长毋相忘》那是怎样的描述啊!——“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籁,如观山光水色。终于有一天,你一直走到一个成熟的果园,那么,你随时都可以采摘了……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热闹的场面总是易于飘散,惟有深层的潜流平淡可以持恒”……
  以撒先生的遣词造句,生动之至。如“我永远不能想象这种折磨的犀利。”动词“折磨”变了名词;“倾听生命的柔板穿过时光钟摆缝隙的愉悦……”形容词“愉悦”又活用为名词;文笔也如书法的笔法,丰富,且藏且露,跌宕起伏,如巍峨的山脉,高而险,峻亦陡,如戏剧的冲突,包袱极多,“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这样的句子,赋比兴的用法也很多很多……这就是艺术的共性吧。
  以撒先生更像导演,那帷幕徐徐拉开后,一位位峨冠博带的先哲从历史的舞台走向我们,还有躬耕田野的真隐士也朴实地向我们微笑着……
  读以撒先生的文章,千万不要应付,不要一溜而过啊,那份量,那凝重,那像一枚多味果,多层的蒜头和蚕茧,层层剥,缕缕析出,抽不尽的缘由是他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太深,一位学者如海晶闪烁着的智慧光芒……正如评论家所说先生的书风文风质朴天然、凝重浑穆,明理真切。我认为那质朴就是无雕琢;那凝重就是对历史的审视;那明理更是对艺术真谛的把握。不是吗?就是我们的皮肤,也让先生写得《不能超出的柔软》,我曾在中国美术馆观赏巨幅油画《父亲》时,艺术家罗中立先生笔下的父亲饱含着艰辛,那欲滚的汗珠在烈日下晶莹闪烁,我被深深震撼着。而今读以撒先生笔下的皮肤,又是怎样的感受啊!先生会引出黑格尔、柳宗元、《诗经》、孟子、孔子、徐霞客、朱自清……《长夜歌声》,让我仿佛也听到了长鸣未歇的声响,我也曾走在西双版纳的丛林中,踏在湿漉漉的木桥上,树上的“别墅”从我身旁过,更清晰地听着小鸟鸣啾啾,可我为何就想不到被以撒先生描述的如诗如画如歌如诉的场景呢?我熟视无睹着,不是没有美,真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而“多情为动力,敏感作前驱,梦幻开天地,巧言出新奇”的写作特色是我找到了以撒先生妙笔生花的答案。
  以撒先生的学识积淀,就好像是装满清水的蓄水池,随处捅出一个洞,那带有美妙音乐的清水便潺潺地流淌了出来……
  俯仰,好似一地理概念。俯,可以理解为低调沉思;仰,又可为视野开阔。而陆机《文赋》中“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啊,是不是可以想象为朱以撒先生此时就漫步在林间,两臂交叉于背后,就在这天地之间寻觅着,思索着……
  以撒先生有着文人的情怀,文心馨馨。一个小小蝴蝶,也会是庄周梦蝶的物象;环境的不净,也忧患起来;卡夫卡的话,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对中外文化的浸淫如醉如痴,那知识结构稳扎地搭接,熟稔的文史哲美等各类学识的融汇贯通,碰撞,碰撞出的火花便四溢着,在《俯仰之间》里,我们读先秦文化,品汉大赋,间或看到竹林七贤的隐逸超脱,观唐人气象,那一个人的时代,领略姜白石的词……
  记住以撒先生的话吧:“不能飞翔的人,视角难以高远。”俯下身来静静地再读《俯仰之间》,因为这里有先生对艺术的大爱。正如鲁迅言:“创作总根于爱。”
  沏壶绿茶后,都坐下来读吧。

秋蝶 发表于 2007-10-28 14:27

品茶之时,俯仰之间,水天一色

如是如是 发表于 2007-12-24 10:51

让我记住“朱以撒”这个名字的是去年发表于《书法报》的《谦卑之迹》,向朋友打听,才知道大有来头,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惭愧,为自己终于邂逅而庆幸。后来的“女书家十评”虽是短章,却有庄子的恣肆汪洋,五体投地!但不过瘾,寻寻觅觅,惜乎一直没碰到朱先生的文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俯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