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隆中对
隆中对大大有名。然而未必见得多么高明。
说到底它不过是种争地的理论罢了。
先前讨伐董卓时,曹操袁绍共同起兵。
绍问操:“若事不济,则方面何所可据?”
曹操反问:“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答:“吾南距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曹操肚子里暗笑[按照易中天的说法],说:“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袁绍是个颇有点本事的人。
他的理论也是一种争地的理论。
这理论并不算坏,比隆中对差不了多少。
而且他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
灭了韩馥、击败公孙瓒,
最终占有了黄河北部。
功业不下于刘备。
回头再看看隆中对。
诸葛亮所提出的“据有荆益。天下有变,则令一上将出宛、洛。”
比袁绍的“隆中对”又高明多少呢?
争地、争地!在战略上早就败给了曹操。
假如当年跟曹操对话的是刘备,
刘备把诸葛亮先生的隆中对阐述一遍,
我看曹操一样要“肚子里暗笑”。
曹操最先关注的是“人”,而不是地。
有了人才能有地。
有地无人,岂能长久!
曹操所建立的人才奖拔制度使得魏国代有人出。
而蜀国呢?就几个人。
死一个少一个。
最后只剩一个诸葛亮,孤孤零零的。
等他一死,蜀国很快就灭亡了。
诸葛亮那么“能”,
怎么就没留下几个足堪大任的人呢?!
隆中对里对识人、用人之事,一个字也没有提。
而这个,可是政治家的本分那!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道: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按我的理解,这句话是说,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太不务正业啦!
净搞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政治家的智慧不应该是这样的。
附注:一家之言,聊供谈笑耳。 em2 em2 打生打死,三国尽归司马炎.还是司马炎有本事. 呵呵,成王败寇
em13 em13 em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