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冯印强兄探讨——读《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观感
与冯印强兄探讨——读《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观感相关链接: 冯印强: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default/new.gif
首先,冯兄这个题目很值得商榷,“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什么叫社会化关怀!这个意思是要书法回到社会,即首先认定书法不够社会化了,所以要社会化,是吗?
文中提到“目前关于书法的社会学关照是多局限于书法本体研究的社会化关怀层面。”这种说法不够确切,我觉得所谓书法社会学恰恰不是从书法本体切入的,或者说目前的书法社会学(当然这个“书法社会学”是个新提法,姑且这样叫之)与书法本体的关联不大,像网络就属于书法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或新形式。像天生书呆子从来不从书法本体切入,而天生书呆子本人即属于书法社会学的一个现象,一个个案。孙向群也是。其实,社会学研究书法主要是研究的是“书坛”,而重点是放在这个“坛”,因为“坛”其实就是社会。
还有两个名词我没搞明白,文中提到与中原兄的对话是要提出“旨在构建书法本体研究的社会学体系和书法创作研究的社会化关怀这样一个双重标系”,我的疑问是这个“书法本体”和“书法创作”不是一回事吗?兄所指的书法本体是什么,而我一直理解书法本体的具体问题就是书法创作。狭义的讲创作即是本体。
文中说:“我基本认同文字的产生既书法的产生这一观点。”这是一种美学意义的认定,但不符合历史现实,书法的艺术学意识产生于东晋,所以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所说的剑法从书法中悟出没有历史依据,那时可能还没有“书法”这一说。当然兄以美学的观点对书法的认定很有现实意义的,其实这样的美学意义的认识早就有了,一部文字史料史就是一部书法史料史,也就是说书法史就是文字史。
兄对书法美学史的梳理,我基本赞成,但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碑学的产生并不是打破书法文人化倾向而是加重了书法文人化倾向,也即从二王经典拓展到“尚趣"意味的碑学,要知道对于碑学的认定仍然是文人,也即精英。尚趣的碑学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心理的一个反映,但总体来看,碑学实际上是文人消极的表现。唯一积极的一面是康有为。我记得诗人海子曾经把陶渊明和梭罗放在一起比较,他的观点是东方的尚趣如陶渊明是消极的,而梭罗的隐退却不放弃追求生命的终极意义是积极的,这是有道理的,在这一点上碑学可以说是文人“玩物丧志”的表现,碑学也是近代书法美术化或艺术化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碑学意识是艺术书法的滥觞。
大抵看出兄所提出的汉魏以前的书法生态实际上是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统一的时代,一个事物基于它的本来当然是最佳状态,但产生了其他状态后才有了比较和参照,即书法成为艺术后,有了艺术意识后,我们反视它的历史会觉得它的本来是多么质朴和美好,但其实当我们说这话时,我们是基于艺术的观点而不是基于生活和实用本身,这也就可以解释兄所说的书法创作与社会相隔膜的问题,其实那不是问题,是趋势。当我们把书法呼为艺术的时候,它与社会就产生了隔膜,这也就是西方美学所讲的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这个“高于”就是兄所说的隔膜。
还有,兄的一些观点有点极端和矫情,比如兄说:“试想,如果考古资料没有了,今后书法的创新和突破还从何谈起呢?”这句话我以为毫无意义,如果确认书法是一门艺术,那么它永远都会有它发展的时代印记,我曾经说过:民国是不会出现王镛的,更长的历史就更不用说了。“新”是与时俱进的,源源不穷。对“新”的美学认定也是与时俱进的,代有不同。另外兄举的以古为新的例子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其实,如何继承和如何发展实际上佐佑它们的是“风”的问题,是“流行”的问题,这是问题的根源,这是可以探讨的,即它为什么会流行,为什么流行的会是它。
艺术高于生活,想要实现它的社会化就很难了,书法现在就是向着更加艺术化(艺术书法)的方向发展,我最近在沈鹏先生的精英班上听到个新名词,叫:“笔墨告别时代”,笔墨告别时代正大步逼近,这是个现实,这个现实的结果是艺术将“更”高于生活了,所以一切社会化的提法是很不现实的,当然,也许在新的定位后会有新的社会化关怀,即创作如何贴近生活,如何表现对生活的关怀,但这实在也说不清楚,我倒觉得书法无论怎样发展还是会表现出个体的人文情怀的,即实证着古典理论中“书如其人,字为心画”,这即是最好的社会化关怀!如果这一点将来都做不到了,那就是技术或技术化的极致,那书法可就真的完了。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9-29 09:48 编辑 ] 小丁一谈理论,(___?__)就头痛。
回复 #2 强行提臀 的帖子
回来就回来呗!咋连性都变了!代价太大了!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9-30 20:5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回来就回来呗!咋连性都变了!代价太大了!
代价是大呀,但要看值得不值得。
观君面相,我知道你好这一口。这么以来,你肯定会对我有点亲切感,不会再像老太那样滥用权利。
再者,贵网向来不乏变性人,渔夫怎么对屈原说的来着?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么以来,我作出点个人牺牲,也符合集体本位嘛。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9-29 09:4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与冯印强兄探讨——读《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观感
相关链接: 冯印强: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default/new.gif
首先,冯兄这个题目很值得商榷,“倡导书法创作 ...
回复丁建:
首先,我所说的“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主要是基于书法创作,而不是书法本体。事实上,关于书法本体与社会学的关系,我已经和朱中原作过对话,而且,朱本人也曾经作过专门的论述,丁兄可以并列参考讨论。所谓的书法社会学,所研究的视角主要还是书法本体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未太多涉及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照。我在此倡导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所强调的正是书法创作和社会现实生活相交融这一内容。次可视为延伸或补充。
其实,构建书法本体研究的社会学体系是一个学科意识,旨在完成书法的当代转型。而书法创作的社会化关怀,主要还是基于目前“书法创作”和社会现实生活相隔膜这一事实。来倡导书法创作和现实生活的交融,从生活中汲取美的成分,转化我书法创作的素材,这才是我的初衷。你怎么会误认为书法本体和书法创作是一回事呢?
其次,严格来说,文字的产生既书法的产生是一个艺术史观。主要还是基于对书法历史的认定。从美的起源来看,文字的产生就是书法的产生。我们所说的文字和书法,有着不同的所指又有相互的关联。所以,书法作为艺术,来考察它的发展演化历史,追本溯源,必须把眼光置放在历史的起源中加以考察。尽管那时没有书法的称谓,但决不等于没有文字书写艺术性的产生。
H7
第三,关于碑学运动,我也基本认同你的观点,我只是说,碑学运动的实质是一种从帖学的窠臼中解脱出来,开始重新关注社会现实生活。这是一种书法观念的历史性进步。
至于你所说的创作和现实生活想脱离是一种趋势,我不能苟同。事实上,当前书法创作和社会相脱离是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缺陷,怎能说是一种趋势呢?
第四,我们目前所谓的创新,还是基于继承传统的创新,而这个继承,则是“以古为新”的继承。假若这个古的资料没有了,那么这个新的来源也就没有了。还何谈创新呢?所以我说,要想完成真正意义的书法创新,使书法在持续的发展中有着持续的突破,必须从观念上加以改变,既从以古为新的陈旧观念中解脱出来,进而转化为以时为新的书法创作观,这个“时”,则必须基于当前的社会生活/
第五,艺术高于生活的前提是对生活的提升,而不是脱离生活。以我的理解,沈鹏的“笔墨告别时代”绝不是脱离时代现实生活。
其实,丁建很多地方和我关怀的是基本趋同的。只是在有些具体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认识。这没关系,我想,不同的观点碰撞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思考。因此,我期待并乐意和丁建道兄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冯印强 于 2007-10-1 12:33 编辑 ] 原帖由 强行提臀 于 2007-10-1 11:4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代价是大呀,但要看值得不值得。
观君面相,我知道你好这一口。这么以来,你肯定会对我有点亲切感,不会再像老太那样滥用权利。
再者,贵网向来不乏变性人,渔夫怎么对屈原说的来着?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 ...
小罐没变多少啊!网上往来,有时候也觉得索然无味,你回来了还真好!我是对你有点亲切感!你难道不是吗?呵呵!希望你重新做人!你既然已经革面了,也的洗洗心啊!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10-2 21:0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小罐没变多少啊!网上往来,有时候也觉得索然无味,你回来了还真好!我是对你有点亲切感!你难道不是吗?呵呵!希望你重新做人!你既然已经革面了,也的洗洗心啊!
有同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