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38

薛 养 贤 与 你 聊 书 法

我先问:【中国书法家论坛】1@2A!K*F3B"{)M7}4O+Z#m2y
您认为取法明清好还是宋代好?
薛养贤:只要是历史上经典的作品,都是我们取法的对象。具体到个人而言,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⑴作品的技术含量;⑵作品的文化承载;⑶作品风格的拓展空间;⑷个人的好恶;⑸作品风格特征的规律。
请问先生如何看待白蕉先生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取法白蕉?【中国书法家论坛】3W/e'{!_0V!l6j/a5Z
书法,书法家5[ s#y&M!v&E7X;t
薛养贤:如果说沈尹默是清代碑学中兴之后帖学回归的倡导者,那么白蕉则是帖学精神的完美诠释者。 学习白蕉应该着重取法其日常书写性。简而言之,就是基于技法及而不为技法所囿的自由书写性。因为只有自由书写才是真实书写,真实书写才不具有欺骗性。
薛先生怎么看书法中的“古”?
家8X3_(O/H9B$I%o8E
您心目中佩服的古代书家和当代书家都是谁?他们的那些东西让你佩服。书法,书法家%l*V%z*d;h3E4E
www.zgsfj.com.g"d#f2{;c6U0L&|
你对书法家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怎么看?
薛养贤:书法中的“古”是我们的一种心理感受,是时间老人赋于作品的神秘感,当然这种神秘感是具体形质(线条的边缘形态、文字载体的材质形态等)对我们视觉刺激之后产生的心理感受。试想除却兰亭序的印章、纸张的色彩,还原线条的鲜活墨色,我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优秀的古代书家和当代书家我都佩服。佩服的东西太多,说来话长,恕不一一。在他们面前,我只有一个感受,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他们怎么就那么有才呢?!2007_A www.zgsfj.com6_8h2u*N2t'n,K/f%P6|
  “书法家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儿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无从谈起。抱谦。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在整个书法创作中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请问薛老师平时用何笔?【中国书法家论坛】${ \!T3s1u |%E:G#u
www.zgsfj.com*{"U4R6T,K9w
本人欲写小行书,如颜平原的三稿,请问用何笔较宜?谢谢!!
薛养贤:风格决定工具,犹如打仗贴身用摔跤,一米以外用刺刀,几千公里就需要用导弹了。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我有一篇《审美取向与材质的配置》,稍后贴在本帖的后边,请便中一览
请问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临帖必须临的很像吗???书法,书法家/Y3Z6j+P)W2~-p2u @/y
书法,书法家)m6`#`3}%J*c
我本人很喜欢董其昌、王铎的那种临帖。。。。从他们的早期临帖作品就可看出并不是很像,请先生谈谈这个问题。。。。
K1r2S'N5H,i
还有一个很低级的问题,学行草必须有楷书功底吗???(这个问题也许太幼稚了)


家%s&D'];`:@0k9H;H M$U
薛养贤:临帖初期应当要临的很像。简单来说:⑴细节决定成败,忽视细节就是忽视高度;⑵用笔的准确性决定了传达书者思想的书法语言的充分性;⑶观察的深入性决定了对法帖精神领悟的准确性。www.zgsfj.com0a-a;]*N+g/F3t.x
  我们所看到董其昌、王铎的临帖并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早期临摹作品。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个人出个写真集,他(她)满月时的照片散失了,第一张照片是从少年时开始的,我们总不能说他(她)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吧?!2007_A 你所说的董其昌、王铎的那种临帖实际上是他们已经进入了完善自我风格的阶段,他们只是试图在古代法帖中寻找有益于自我风格的书法元素,套用一句化学术语就是在进行“化和”、“分解”。
最后一个问题看看《中国书法史》,书体演变则会一目了然。至于个人的经验只是一家之言,不必拘泥。
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嗅觉不是很敏锐,但我感觉近一两年的国展逐渐引领书法回归传统,特别是回归二王,我觉得这对于一般书法群体在视觉心理上更易于接受,您怎样认为?这对我们的国粹书法有何意义?陈新亚老师倡导书法生活化,您对此有何见解?这又对当前的书法有何意义?www.zgsfj.com)E)}%t+w3`9\
【中国书法家论坛】(o:?,U:{.`+I;G,U
薛养贤:首先要区分传统和传统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作品和优秀传统作品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作品是宽泛的、博大的,优秀的传统作品当中有非常优秀的书法元素,非经典的作品中好有可资汲取的优秀元素,优秀和非经典作品的优秀元素只是一个量能的差异。二王只是优秀传统作品的一部分。学习书法是一个不断汲取书法语言的过程。刘熙载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套用刘熙载的话,这是一个不断汲取“象”的过程。书法中的传统文化思想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前者是“常”,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后者是“变”,是书法由“点”而“线”的根本。
 至于“书法生活化”实际上是对某些偏离书法本来面目行为的一种反动,是对书法本来面目的一种回归。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39

请问创作与临摹的比例关系,请薛先生谈谈您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呢?

薛养贤:准确临摹→写意临摹(碑帖审美元素的多样发掘与强化)→审美元素与个人性情的和谐匹配书法,书法家.      ↑←←←←←←←←←←←←←←←←←←←←←←←←←←←←←←↓  在如此循环往复中丰富自己的书法语言。在丰富的书法语言中展现多面的、完整的、真实的自我。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41

清姚孟起云:作隶须有万壑千崖奔扑腕下气象。请问:“隶书怎样才能得气、得势、得韵,得神”谢谢!
薛养贤:一规则、二熟练、三胸中万千气象、四手底了无挂碍。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42

1 前些年大家都对地域书风这个名词比较感兴趣,出现了河南的中原书风、广西的作旧、辽宁的小行草现象等,但是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渐趋方便,似乎这种地域性质的书法风格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弱化,直到最近刘正成先生力挺的地域书风展得到举办,大家又开始关心起这个话题。您是怎么看待这个地域书风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扶持还是任其自由发展?陕西是否也有自己的地域书风,相对于上述省份的地域书风,这个体系是否成熟?
2 您非常提倡智性书写,那么这个智指得是什么?与理性书写有什么区别?
3 您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是否有书法相关的学生社团,您是否对其予以关注?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书法的学生组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您是怎么看待在校的非书法专业学生的书法学习的?对于他们,有哪些好的建议?
4 您作为国展的评委,在评审时您是否有过激动的瞬间(看到作品时砰然的心动,抑或是看了之后还想再看一眼的感觉)?在您看来,一幅作品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是什么?
谢谢。。。
薛养贤:1、但抒情怀写真我,任尔东西南北风。
   2、请参阅稍后贴出的《智性书写——一个新的审美原则》一文。    3、我校学生有书法社团。我只是参加过一些作品的评审工作。
     在校的非书法专业学生,如果是站在完善个人修养的立场上学习书法,就不必苛求学习方法的严谨性、系统性。但是如果是站在书法家的立场上就要强调书法学习的严谨性、科学性、系统性、丰富性。    4、评审和欣赏是两个不同的行为方式。评审是对比、挑剔,欣赏则是感受、诠释。一幅真正打动人的作品首先是作品扑面而来的气息,然后才是通过技法分析来确定作品气息的真实性和充分性;比如说你在大街上看见美女,是先看见美女还是先分析女士的眼耳鼻舌身然后再得出结论说她是一位美女?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44

薛养贤老师,请您谈谈对流行书风,艺术书法,现代书法的看法.谢谢.
薛养贤:“流行书风”在我看来有“特指”和“泛指”两种。“特指”是指“流行书风展”,“泛指”是指“一个时期流行的书法风格”。我想你指的可能是“流行书风展”。关于“流行书风展”,我还是讲一个看似与“流行书风展”不大相关但却大有相似之处的故事吧!说是白石老人在北京居处的廊子上放着一口从家乡带来的“寿材”,有人以为老先生好奇;有人以为是一种引人注意的“噱头”;有人以为老先生“达观”,其实——这是湖南乡村的习俗。对于“流行书风展”,局外人是不大知道其真正原由的,种种臆测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已。至于“泛指”的“流行书风”历朝历代都存在。
  至于“艺术书法”、“现代书法”,我的看法是只要有利于书法发展,那怕是些许有利因素,我们都应该抱一种宽容、学习的心态。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46

我初学行草书,向先生请教一个问题。  临摹一些经典行草书法帖,想据法帖的风格创作练习,但是写好后和法帖的风格相去甚远,我就在法帖中集字,感觉还好些。我想是不是要我们把法帖中的常用字都会背下来才行,然后才能进行真正的创作。这样是不是没有“灵性、才气--”的表现,还是每个书家都要经过的一个过程(至于书法爱好者更要走好这一步)?
薛养贤:你这个问题理带有普遍性,是我遇到的提问最多的问题之一。其实正如你所说“这是每个书家都要经过的一个过程”。原因是我们对原帖规律把握的熟稔程度不够,因此读帖、临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原帖规律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48

请问薛老师,在行笔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按中有提的?
书法家薛养贤:行笔中既有二维空间的上下左右运动,也有三维空间的上下运动。解决这个问题最简捷的办法是:对经典作品进行亦步亦趋的准确临摹。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50

请问薜主席:书法强调临贴,尤其是名家名贴,但现在书法有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倾向,好象是越怪异越好.有的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功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薛养贤:书法的怪异与否要看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看。如果站在平庸书法的立场上看,艺术性强的书法会被看的怪异;如果站在艺术的立场上看,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的便是一种怪异。
    至于有些书法看不出什么功底,我以为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确无功底;一类是我们对书法史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无法探究其书法风格形成的各种传统元素;还有一类是我们在欣赏书法时不是在欣赏作品本身,而是在把作品和古代的某碑某帖进行对比,同者为好,异者为奇。奇者必怪。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51

我学过很多风格差异很大的碑贴.在创作中很难揉合.象一盘杂烩.请问怎么样才能将风格打到高度统一,谐调.是否有很多技巧可寻!!!
薛养贤:书法创作首先应该有一个鲜明的审美指向,然后是书法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是古代书法风格的逢合    如果你的创作是以形成个人风格为最终指归,我建议你可以尝试:以某一碑帖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为变量,以另外一种碑帖的某个元素去置换前一种碑帖的某个元素,在多次尝试中寻找较为成功的置换结果,然后在较为成功的置换结果中进行第三种碑帖的某种元素的置换……如此多次反复直至找到符合自己心性的书法风格。并把这种人工置换完成的书法风格由理性的操作逐渐熟练成为一种潜在的隐性意识。

daxia 发表于 2007-9-28 14:52

请问薜老师:
    一名成功的书家当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创作往往会出现所谓的程式化!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是在实际中怎样解
薛养贤:问题很简单。这些人把“课间活动”当成“上课”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薛 养 贤 与 你 聊 书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