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圣琥评女书家
二十年前,张秀这个名字,对当时的书法爱好者而言,仿佛现在的韦斯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时候,张小姐才20来岁,所谓风华正茂,用在她的身上,实在是恰当不过.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当年张小姐的小楷比现在韦小姐的小楷写得要好.韦小姐今天能得到那么多的关注,实在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便宜的结果.
举目全国书家,小楷能与张秀比肩者,实在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女书家了.张秀小楷,我所佩服的张中行先生说“十足明清闺秀风格,秀丽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刚劲明快;兼收一些隶意;还有一些唐人写经。总之很美。”他的最后几个字"总之很美"说得太绝,作为唯美的拥护者,观看张秀的小楷,那感受简直如同坠入人间仙境,她的结构严谨却不乏蓬勃生机,她的用笔老辣中透露出峻峭.
作为女性书家,张秀的小楷,仿如孙晓云的小行书,人与字,字与人,浑然而为一体:秀雅,精致,柔婉.女同胞的字,我觉得还是婉约一点好,婉约也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现在很多女同胞的字(印),比如胡秋萍,比如阴风华,看了之后,觉得确实不错,但细细咀嚼之下,还是觉得野性多于理智,所以回头,我还是看张秀,韦斯琴,孙晓云去了(王岚也不错).杨晓琳也似乎不错,但功夫总差了那么一截,笔画终究没有到位.解小青,金琤,虽贵为书法博士,但她们于书法实践,实在是还没有入门.
张秀,当然是名于实相差太远,她是实重于名.仔细想一想,这也绝非偶然.她现在参加活动太少,而且现在的评委,有几个读得懂小楷,自己不写小楷,是不知道小楷的难处的,他们只知道鬼画符,所以即使张秀参加活动,前途也不一定充满光明.其次,张秀似乎一直局限于自己的小楷难以找到突破口,在以展厅文化为主导方向的当今书法界,小楷,自然是小儿科.张秀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也写行书,写大字.我曾有幸看到张秀的大字行草作品,看后让人谔然:筋骨暴露,张牙舞爪,衣不蔽体!这是现在的张秀么?难道人至中年,性情也会随之而变?
张秀,你还是回来吧.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家碧玉.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首先是企业的事情多------好事多;其次是年前社科系统和人事部门给我评了个副研究员的职称-----票友级的人物上专业职称,难啊;更重要的是有书坛网络第一写手之称的天生书呆子昨晚因公飞抵武汉,我们相晤既久且欢.
为了迎接这么多的好事,我今天特意穿上了唐装,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郑重迎接那个满脑子奇思怪想的呆子-----虽然是民间往来,也要讲究官方礼节,呵呵.
帖子还是要继续写,这是2007年个人第一帖,所以对象一定要选好.选来选去,选上了美女书家韦斯琴,扯上韦小姐,大家一起高兴.
第一次关于韦小姐的信息是从某专业杂志获得的,杂志上除了刊登她的书法,还有她的几片兰花和一张小照,当时眼睛一亮,觉得这女孩厉害,全面,而且路子走得很正.后来关于她的消息很多,公开的杂志报刊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她作品的影子,坊间亦有她的一些说法,很有趣.
真正给我带来震撼的是她和胡秋萍.杨晓琳在广东举办的那次展览.我在网络上看了她们的所有图片报道,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韦小姐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物.大家有兴趣可以重新去看看她们的那些图片-----看她们的活动图片(作品我们太熟).似乎是不经意的,她们的肢体语言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很多信息,她似乎作过形体方面的专业训练,这实在难得!
韦小姐的书法很不错,雅致,秀丽.看她的作品,宛如夏日饮甘泉,沁人心脾.她的小楷很好-----传统中不乏轻灵,劲挺却又蕴涵婉约一面(想象她本人也应该是如此性格吧).现在的书法家们写字,大多数是重大轻小,所谓大,就是比较在意大的布局,大的格调,也就是给人的大的感觉,但对细小的东西比如笔法,比如结构等等却很疏忽,这样做,展览的效果当然很好,但却形成了目前书坛普遍营养不良的现状.现在的书法家很多都在创新,创新本应该是在基本功过关之后才能创新,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咀嚼的价值,可现在的书家们呢?很多根本就没有深入传统,继承的道路基本没有走,就直接走创新的道路------因为你没有深入进去,你的每一笔划,当然是有别于古人的,当然是创新!所以说现在的书坛,是一个互相比小聪明的书坛,看谁更聪明,把情调玩得让大家看得更舒服.张海说,要推大家.我说,要推大家,别在书坛找,到学术界去发现,发现一个技法与综合素养都很高的人才,然后把他吹成大家,或许这个泡泡会圆得长久一些.扯远了,回到韦小姐的身上来.她很了不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知道,一个年龄段,做一个年龄段的事情,她现在年轻,她所做的,基本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她认真地写她的楷书,认真地写她的草书,认真地呻吟她的文章,认真地画她的画------她不奢言创新,至于书坛要给她那么多的荣誉,那是别人要这样偏爱她,有什么办法.她不象有些人,三十岁,却把七十岁的事情做完了.
韦斯琴的草书也不错,以楷法写草字,虽少了一分***,却多出许多宁静,别有一番风味.
斯琴书法,直接取法老管,此其大弊.老管书法,虽然洒脱,未免过于单薄.韦小姐想要脱其藩篱,估计很难.更为要命的是,若是韦小姐因艺生情,因情守艺,懒得脱离藩篱,那麻烦可就大了(斯琴莫怪).
每有公众活动,斯琴似乎都略施淡妆,这是对人一种礼节上的尊重,很好,但是斯琴在化妆的时候,是否可以把脖子也附带化一下呢,脸太白,脖子偏黑,过渡不自然 jsh谈周慧君(人书俱老的负面榜样)
七十年代(也许是八十年代)的某次展览,上海的老先生们看到了周慧君的书法,老先生们说:"这位先生厉害",其时"这位先生"只有四十岁左右.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周慧君的书法风格基本确立,她的雄健,伟岸的书风影响了数以十万计的书法爱好者,当今的许多名家甚至都是在周氏风格的影子中走过来的.
我的手上有一枚我太师父王福厂老夫子刻的印"人书俱老",该印以浙派面目出现,平平无奇,但仔细咀嚼,却味道十足,我想太师父可能是真正领悟到了人书俱老的内涵,他也可能真正达到了"通会"的境界.时光如倏,当岁月推进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期时,周慧君也已年近七十,进入了古来稀的年龄,看先生现在的作品,她是否"人书俱老"了.
我看了先生最近两年的作品,答案是令人沮丧的.
反观周慧老80 90年代的作品,她运用典型的方笔.遒劲的线条和宽博的结体将北碑的雄强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准确地说,周慧老是当代将碑与帖结合得最好的一个人,她的书法,既有行书的笔意,又有北碑的风格,如此高难度的熔炼,没有高强的武功是不可能办到的,看了周彗老的书法,我们再去看天津孙伯老的作品,我觉得孙老的武功还是低了一点,孙老的作品太僵化.观周慧老80 90年代初期作品,我觉得她就是金庸笔下的乔峰------铁骨铮铮,不怒自威.
我们看周慧老现在的作品.当今的书法界仿如当今的娱乐界,各领风骚四五年,您在媒体上露面多了(您的职位高),您的字就值钱(比如李铎,那能叫字么?但他的字卖得就是好,我在这里附带恭喜那些买李铎之类作品的人数年后血本无归),否则,您写得不管多好,想被人承认,难!周慧老可能受了这股娱乐书风的影响,她不会去炒作,所以她思考变法,但如今,变得越来越不象样了:软了,俗了,格调低了.难道真如网上名手抱璞生君所言,周氏老矣?信夫.
所以我谈论周慧老的书法,她的成熟期是80 90年代,她那时候的风格也正是她的典型风格,她晚年的作品,只能说是文人余事,不能以它们为依据来评介她的水平,周慧老是孙过庭"人书俱老"的反面教材. 周慧君,这位先生是前辈级的人物,书作雄健伟岸,有大丈夫气.
林岫,诗书具修的才女,书法亦有霸气.
胡秋萍,用笔豪放,所作亦不俗,大有巾帼超过须眉之势.
阴风华,乱刀砍石却整然有序,作品开张离合,尽显英雄本色,也是近年不可忽视的女中好汉.
韦斯琴,这位集现代时尚与传统功夫于一身的婉约女子很值得人尊敬,其书淳朴自然,书卷气浓厚,值得关注。
杨晓琳,虽然她的书法笔画和结体有不到位的嫌疑,却自有一股清新之气,亦可一观。
孙晓云,这位有着良好修养的美丽女书家,书风甜而不腻,熟而不俗,达到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想达到而又没有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书坛大众的梦中情人(当然主要是指她的美丽书法,至于其它,见仁见智吧)。
犹豫不绝。
上面所列诸位,均是我心仪的异性书家,到底先写谁(也不可能都写),实在难以取舍。
写孙大小姐吧,谁叫她有那么高的知名度,有那么多人或明目张胆或偷偷地喜欢她呢?我也要投读者所好。
孙大小姐的得宠,源于她甜美的书风和良好的个人形象,二者相得益彰,终于成就了今天的孙晓云。和我的师兄陈新亚聊天时,师兄说,现在有些书家的字,当书家坐在那里不动时,他的字1000元一平尺,书家站起来时500元一平尺,书家一开口,则只能卖100元一平尺了。师兄的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书家的综合素质问题。孙晓云的综合素质是很好的,不然,写她那种字,很容易落入俗套,现在的陈忠康,就有越来越俗的趋势(当然我并没有说陈先生综合素质不高,陈先生变俗,可能与他大量卖字的行为有关,这里不多作分析),但孙晓云的字,很雅致,有书卷气。先生写字,颇懂得中庸之道,不急不励,从从容容,有功夫,也有意趣,她既能赢得行内专家的认可,更能捕获大多数普通书法爱好者的芳心,所以她的字市场走势非常之好,价高,量也大-------市场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会确定一个书家的历史地位。孙晓云的体貌形象也很好,看了她的字,然后再看她的人,我们会觉得,哦,写这种字的人就应该是这种形象,这正暗合了国人“字如其人”的审美意趣,她的书法作品市场情况那么好,在认可她的技法和格调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她的形象问题。我的老师,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汪新士晚年在深圳鬻印时就说过:“我现在是靠我脸上的胡子吃饭”(晚年的汪新老银须飘飘,很有儒者仙风道骨的风范),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研究。总结孙晓云,可以用书人合一来形容:标致,有趣味。
孙晓云的字,隶书也是非常好,我甚至觉得其隶书在行书之上,她的隶书结体宽松自如,用笔生涩,有高古之气,行书则太甜,有媚人之嫌。她的大字,则太俗,不可观。(对女性书家要多给以关爱,对她大字的批评,我就不多说了 顷接杨晓琳女士书,书名<<玉树临风>>,扉页有晓琳签名,言语甚谦恭,谦恭得让我不甚惶恐惭愧之至.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所以本次的论名家帖子,以毛笔手书的形式进行,手稿在中国书法家论坛和书法江湖发表之后,即寄与晓琳,以为纪念.
照例是要先说优点的.晓琳的书法,最大的长处,我觉得是气息好.她的书作,宁静,雅致,给人以弱不禁风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与其审美追求有很大的关系.她的许多观点,非常有意思.譬如女人不必强调不让须眉,女人作书,就应有女人特有的味道;譬若对意境的追求,意境,应该高于技法......等等.这些观点甚好,它可以把你的书作带入不俗的境地.晓琳的书法确实是不俗的------清新,自然.这应是她经年累月读书,思索的结果.
晓琳亦画兰,所作虽寥寥数笔,却颇见情趣,最为惹人注意的,是兰花旁用小行书所作的文字说明,清新淡雅,让画中的兰花有情有意,画与字 与文相映成趣.这一类小品,置之案头,足可玩味.
晓琳还写文章,其文颇有女人风味,一如其书,其画.在前些日子所说的三珠树中,杨晓琳和韦斯琴均不断有文字向世人彰显,独胡秋萍女士,鲜有言语问世,难道秋萍女士在问鼎生猛书风的同时,竟然接纳了"文章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观点?哈哈,打趣.写文章,很不容易,特别是一个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女子,在相夫教子之余,数十年如一日,写字,作文,画画,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和敬佩.也正因了这综合之美,晓琳在大家面前,才会更美.
缺点,照例也是要说的.晓琳的书法,清新虽则清晰,但细节给人的感觉,却有不到位的嫌疑.无论笔法还是结构,晓琳书法都有许多地方需要很好地推敲.在这方面,孙晓云和韦斯琴比杨晓琳做得好,她们二位唯美书法的精美程度,足可成为当今帖学书法的典范.
<<玉树临风>>一书印刷与装帧,都堪称精美,形式亦别样,唯其不足,书中所选择的书法作品,随意有余,精致程度尚有待加强.
杨晓琳,一个爱着旗袍爱画兰花,爱摆弄风花雪月文字的鄂北女子,在综合素质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能留名于当代书史么? 评价恰当、中肯。 孙的字好吗?错字很多啊。em3 em3 em3 em3
回复 #5 daxia 的帖子
顶你一下!em2 em2 em10 em10 em8 em8 em8 em23 em23 em24 em24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