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建国以来“二王”与帖学系列书法研究论文目录
建国以来“二王”与帖学系列书法研究论文目录
刘峥 整理
编写说明
自2006年8月开始,我们对建国以来有关“二王”与帖学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收集、整理,其目的在于,梳理“二王”与帖学研究的脉络,展示建国以来“二王”与帖学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全国性“书法热”的兴起,社会各界对“二王”与帖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深入,各类研究文章多不胜数。为能够最全面地反映和展示这些研究成果,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有关人员先后于北京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等处查阅了大量报刊资料,查找、收集了近万条相关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本着注重文章思想性、学术性、研究性的原则,从中筛选了2535篇论文,编辑成本目录。
本目录收入的论文只是建国以来围绕“二王”与帖学研究众多成果中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出版物未能查到,还有一些报刊文章未能仔细阅读;同时,还有一些文章虽然在其他文章中发现了线索,但由于一时无法查找到原文并进行审读,在本目录整理中,只好忍痛割爱——这些不能不说是本目录收集、整理中留下的遗憾——这也有待于我们及所有读者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补充、完善。
本目录编辑工作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组织进行,刘峥执笔,王镛先生终审定稿。柴天麟、任艳梅等参与了资料收集工作。李胜洪、曾翔、于明诠等对编写工作提出了大量指导性意见。
由于编者自身眼界所限,在类目设置及编写整理方法中一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对文章的取舍更难免挂一漏万。所有疏漏不周之处,恳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6月15日
目录
凡例
1.帖学释义…………………………………………………1
2.渊源流变…………………………………………………2
3.帖系名家…………………………………………………9
王羲之、王献之……………………………………………… 9
颜真卿…………………………………………………………16
智永、张旭、怀素……………………………………………18
孙过庭、李邕、杨凝式………………………………………20
苏轼…………………………………………………………21
黄庭坚…………………………………………………………23
米芾…………………………………………………………26
蔡襄…………………………………………………………28
赵孟頫…………………………………………………………29
杨维桢、鲜于枢、康里巎巎…………………………………31
董其昌…………………………………………………………32
傅山…………………………………………………………34
文徵明…………………………………………………………35
徐渭…………………………………………………………36
王宠、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祝允明…………………37
王铎…………………………………………………………39
白蕉、高二适、沈尹默………………………………………42
其他书家………………………………………………………44
4.名帖鉴析…………………………………………………………49
丛帖……………………………………………………………49
“二王”及魏晋杂帖…………………………………………53
平复帖…………………………………………………………56
书谱……………………………………………………………57
集王圣教序……………………………………………………59
自叙帖…………………………………………………………59
其他…………………………………………………………61
5.《兰亭序》及“兰亭论辩”…………………………… 69
6. 名迹赏评………………………………………………78
7. 技法解析………………………………………………86
8. 其他…………………………………………………89
论文作者索引…………………………………………… 90
本目录资料来源一览表…………………………………138
凡 例
一、 本目录共收入建国以来有关“二王”与帖学研究论文2535篇。
二、本目录所收入范围主要是国内及香港、台湾地区各类报纸、期刊公开发表的文章,部分收入了部分学术会议论文和高校博士、硕士毕业论文,有选择地收入了部分学术专著、专集中的相关文章。时间下限截至于2006年12月底。
三、本目录依据文章内容决定取舍,侧重于文章的思想性、学术性、研究性。对于一般的人物介绍、技法分析、名作赏析类文章,限于篇幅,只进行了选择性收入。
四、本目录依据文章内容分为八个大类:帖学释义(33篇)、渊源流变(196篇)、帖系名家(1153篇)、名帖鉴析(560篇)、《兰亭序》及“兰亭论辩”(253篇)、名迹赏评(234篇)、技法解析(90篇)、其他(16篇)。其中,贴系名家、名贴简析二类中划分有若干小类。
五、本目录依照论文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条目。各条目依照论文题名、作者、出版物(会议及其他出处)名称、发表时间顺序排定。
六、本目录收录论文均遵照论文发表时的作者署名,对作者所用笔名与实名未予核对标注。
七、本目录后附“论文作者索引”与“资料来源一览”,使用时请留意各自文前所附“说明”。
建国以来 “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论文目录
1.帖学释义
碑与帖沙孟海书法1979第4期
碑帖辨伪二则孟东书谱1979总第29期
碑帖漫谈翁闿运书谱1980总第37期
碑的概说与碑、帖之分马子云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第1期
碑帖正名琐谈傅晏风书法研究1982第1期
章草述略范祥雍书法1982第1期
碑学与帖学应成一书法研究1984总第4期
谈尺牍傅红展中国书法1990第2期
碑帖浅说(摘录)朱家溍书法丛刊1994总第39期
评帖学与碑学华人德书法研究1996第1期
浅议尺牍(附香书轩藏名人尺牍作者简介)李学忠书法1998第6期
“碑学”“帖学”献疑叶培贵书法研究2000第6期
谈碑论帖李正伟工会博览2001第2期
什么叫帖穆耕工会博览2001第5期
古代刻贴与书法时风何学森书法丛刊2001总第67期
小议“北碑南帖”张群书法导报2001.4.25
碑帖艺术价值的历史判断郑为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4期
章程即章草说寇克让书法研究.2002第6期
碑帖正名琐谈陈龙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第12期
读帖杂谈朱怀宾书法导报2003.12.3
读帖的深化刘兴华书法导报2003.7.30
碑帖界说及其划分标准原志军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1期
“搨本”和“拓本”李建团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7期
关于帖学、碑学概念的理性思考宋开罗书法导报2005.8.10
中国古代尺牍书迹研究王海军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法度之外话尺牍介子平当代学生2006第10期
《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一)张伯英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2期
《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二)张伯英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3期
尺牍书法的历史演变庆旭书画艺术2006第4期
《张伯英碑帖论稿》选刊张伯英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5期
碑•帖•经书分三派论王学仲书法导报2006.1.25
关于墨迹和碑帖启功书法导报2006.7.12
近代人书信中的句读启功书法导报2006.7.12
2.渊源流变
行书发展的三阶段马刚书谱1977总第18期
草书的起源和类别扶风书谱1977总第19期
草书的著名书家及其作品宜民书谱1977总第19期
从书体流传谈到碑和帖蛰庐书谱1978总第22期
略谈宋人的书法博艺书谱1978总第22期
由魏晋南北朝的写经看当时的书法紫溪书谱1978总第22期
蔡京还是蔡襄?——从宋代书家“苏黄米蔡”谈起林懋义书谱1979总第27期
宋四家张伯驹书法1979第2期
也谈“蔡襄还是蔡京”——兼与懋义先生商榷 张振濂 书谱 1981总第38期
关于晋朝的书体问题庾人俊书法研究1982第1期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的书法刘中澄书法丛刊1983总第6期
读帖考斠曹宝麟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第1期
明清书法琐谈萧平书法丛刊1984总第8期
宋四家试析刘主巨书法研究1985第2期
“王羲之临池学书说”出自曾巩吗?洪淦多安徽史学1985第5期
“宋四家”书法思想管窥王岗书法研究1988第2期
宋四人尺牍简介罗春政书法丛刊1988总第14期
“苏黄米蔡”应为“蔡苏黄米”林祖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第3期
从魏晋士大夫审美心理看“二王”书法陆宇宙书法研究1989第3期
北碑南帖之说与上海书风茆帆书法研究1990第4期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辨丛文俊书法1991第3期
康有为尊碑抑帖谈江虹文史杂志1991第4期
论傅山之“拙”兼析书法批评的标准梁农书法研究1992第1期
晋代书法风格赏评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2期
明代草书简论郑荣明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1993第6期
谈翁方纲《苏米斋兰亭考》一书的原稿蔡洪茹书法丛刊1993总第33期
唐代狂士书法初探王元军书法研究1994第1期
明代书法创作论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
魏晋书法艺术风格论于东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
书法本应众美兼具——兼论毛泽东给田家英信的评价及当代书家的碑、帖观方磊西北美术1995第3期
魏晋韵度与二王书法崔延和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第1期
“魏晋新道学”思潮对书法艺术自觉所发生的影响王俊许宏泉书法研究1996第2期
晋人书法艺术中的生命意象朱以撒书法研究1996第2期
试析书法史上的“厚王薄赵”尹宁波陈中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第2期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哈尔滨学院学报1996第4期
唐代书法与颜筋柳骨崔延和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第4期
唐太宗弘扬王羲之书法的原因蓝旭明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第4期
宋元刻石和刻帖陈炳昶书法报1996.6.19
明清刻帖和刻本陈炳昶书法报1996.7.3
论二王行书至清代碑行书之嬗变张达煜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第1期
关于明末清初书法史的一些思考——以傅山为例白谦慎书法研究1998第2期
两晋之际琅邪王氏宗教信仰初探孙丽东岳论丛1998第2期
魏晋文风与书风喻国伟柳州师专学报1998第2期
论琅邪王氏的兴盛及文化传统孙鹤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8第3期
魏晋南朝书法审美观的流变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审美观的确立庄希祖中国书法1998第3期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管窥李志平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6期
对清朝前期书坛的一点看法庄桂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9第1期
魏晋南北朝琅邪王氏家族研究——宋齐梁陈时期及北朝王汝涛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9第1期
魏晋书法管窥金小平东南文化1999第2期
唐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贡献李志平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3期
关于“书圣”问题黄复盛书法报1999.2.15
非“吴门书派”张金梁书法报1999.4.26
法创作中“主题”探索的历史回忆与现实初探陈振濂《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南宋书法与《兰亭序》传统莫家良《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宋代后妃与书法[美]李慧漱《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理想与偶像——论魏晋书风的虚拟性与真实性王渊清书法研究2000第1期
魏晋南北朝书法发展成因探析包佩源固原师专学报2000第1期
康有为帖学观发微郑为人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第4期
康有为帖学观发微郑为人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第4期
尚意书风的衰微:南宋书法研究吴慧平书法研究2000第4期
二王书风地位的变迁朱道卫书法研究2000第5期
魏晋南北朝士人书法的社会价值王元军书法研究2000第6期
杂书卷册和晚明文化生活白谦慎书法丛刊2000总第63期
论魏晋书法的空间美吴江年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第1期
略论明代书法对社会文化二影响张金梁中国书法2001第2期
浅析晋唐书法创作及审美差异性宋阜森陆 宏泰安师专学报2001第2期
清初帖学派书法略论庄桂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期
从戴本孝书法看清初书风之别趣许宏泉中国书法2001第3期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孙海洋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4期
空灵缥缈物我皆忘──从晋唐书法艺术中管窥魏晋玄学的影响王海燕李守治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4期
两宋书学研究文献述略丁国祥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4期
帖学、碑学与现代考古学——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的历史特征及当代书法史热点课题刘正成中国书法2001第9期
“二王未足知书”考辨王学雷书法报2001.10.1
大草和狂草为何难成气候——兼说制约草书创作的某些因素谷衍舟书法导报2001.11.28
论魏晋书法艺术精神邱世鸿书法导报2001.3.7
当代草书发展之反思王伟林徐来书法导报2001.5.23/5.30
从张羽翔书风谈对“二王”书法传统的理解张俊东书法2002第10期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尚情特质阮忠勇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第1期
论东晋南朝时期琅邪王氏之家风与家学王永平许昌学院学报2002第1期
论"宋四家"的书法美学思想胡 源胡军保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3期
东晋南北朝法书名迹的收藏与整理刘涛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第4期
吴门书派的界定与成因浅探向彬书法研究2002第5期
珠联璧合,相映辉发:略谈唐代诗歌与草书艺术的联系陈经书法赏评2002第5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区的划分吴慧平书法研究2002第6期
读《宋代帖学研究》叶鹏飞书法报2002.2.10
当代书法发展需要它——初谈《中国法帖全集》黄惇书法报2002.8.19
“四贤论辨”的形成与发展叶培贵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从“钟张”到“二王”——试论魏晋新书风的三个阶段刘涛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从魏晋风度试论钟王书法及其流变张蔚星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二王书风:道教背景、地域性及其他陈滞冬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论魏晋书风及王氏父子的风貌杨仁恺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宋代法帖研究马玉兰首都师范大学2003博士论文2003
唐太宗对初唐书法的介入与影响谢光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第.3期
简析清代颜系书法群体及其成因李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4期
汉晋书家的自矜自夸刘涛书法2003第5期
传统与“一画”沈鹏中国书法2003第6期
快雪堂小记周群中关村2003第8期
从草书本体浅谈汉代草书的基本状况杨元元书法报2003.10.27
晋“韵”之美及其技法语言郭嘉顺书法导报2003.11.12
南宋理学的建立与尚意书风的衰退夏斐书法导报2003.3.19
“二王”书风:道教背景、地域性及其他陈滞东书法导报2003.4.2/4.16
从“钟张”到“二王”——试论魏晋新书风的三个阶段刘涛 书法导报 2003.4.23/4.30
记宋刻宋拓残帖周道振书法报2003.5.26
宋代“书迹题跋”研究高秀清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2004
晚清贴学研究曹建南京艺术学院2004博士论文2004
从艺术价值本身透视初唐崇尚“二王”的原因寿洪吴锡标书法2004第12期
晋人审美精神对当代书坛的启示黄鸿琼中国书法2004第12期
从魏晋士人玄学思潮看“晋代尚韵”书风的形成杨皓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1期
铭心绝品——“两晋隋唐法书名迹特展”管窥潘深亮荣宝斋2004第1期
“二王”书风——中国古典书法成熟的标志伍宝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4期
从文化视角看明代书法演化成因蔡清德闽江学院学报2004第4期
晋代行书盛行的原因透视吴锡标书法研究2004第4期
西晋的章草书孟云飞书法赏评2004第4期
魏晋隐逸论邱少平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第5期
“晋尚韵”与“宋尚意”比较殷娜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6期
初唐书法教育与王羲之书圣地位的最终确立杨豪良书画艺术2004第6期
地域•时代•韵——也谈“晋人尚韵”徐文平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第6期
论当代帖学复兴的契机葛鸿桢书法2004第6期
从劲健圆熟到狂书醉墨——论明代前期草书书风朱桂明书法2004第8期
吴门书派向彬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4第8期
从试学童制看汉代的“尺牍”付强书法研究2004总第121期
晋人尺牍传送时间的讨论刘涛祁小春书法报2004. 6.21
“四贤论辨”的形成与发展叶培贵书法导报2004.1.28/2.4
南朝书论中的“二王”问题王玉池书法导报2004.12.1
当代南方帖学对话录曹军书法导报2004.3.24
汉晋南朝书法典范美的确认——汉晋南朝书法评论语辞的美学分析陆东方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南宋尺牍时尚风情面面观吕书庆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宋代书法技法的巩固与个性化的开拓姚力毅书法导报2004.5.5
漫谈晋人尺牍取韵及宋人书取意吴禄书法报2004.6.21
入古图新——元明书法技法演变蠡评余姚人书法导报2004.6.23/6.30
董逌《广川书跋》研究:以帖学为视角孟祥晖吉林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两晋书法研究孟云飞首都师范大学2005博士论文2005
明遗民变异书风研究张函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2005
唐代狂草初论王志勇山东师范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漫谈晋人书取韵及宋人书取意田耕之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10期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书法的审美取向阮忠勇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第1期
两晋南朝隐逸之风的流变谢宝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第1期
从碑帖之学看海派书法刘一闻中国书画2005第2期
对中晚明书法变革思想原因的重新阐释周睿东南学术2005第2期
”桐城—阳湖”文化圈的帖学观念——以包世臣、吴德旋交游为中心曹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第3期
初唐的真书与草书杨嘉麟书法2005第3期
唐太宗崇王之风及其影响侯玉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第3期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中的帖学观念曹建艺术百家2005第3期
临沂洗砚池晋墓反映的两个重要问题韦正东南文化2005第4期
论宋人书法艺术思想的三大特点田耕之施政书法2005第4期
论元代章草的复兴——以《急就章》的流传与研究为线索蔡梦霞东方艺术•书法2005第4期
宋代书法概要曹宝麟书法2005第4期
宋人论书杂考姜勇书法2005第4期
明清之际书法概述刘恒书法2005第5期
玄学与书帖审美品格的获得——以魏晋六朝为中心赵树功北方论丛2005第6期
碑眼看帖:康有为帖学论曹建书法研究2005总第127期
宋代帖学之研究水赉佑书法导报2005.1.19/1.26
学与东汉魏晋书法艺术的发展刘绍刚书法导报2005.2.2
论东汉文人书法流派及其流派现象黄惇书法导报2005.2.23
法中天倪——“晋尚韵”的实质——“尚均”孙丰义书法导报2005.5.11
“右军鹅”与中国书法的“优雅”传统陈志平书法报2005.6.6
从薛绍彭大年帖看尺牍的文体与书法傅红展紫禁城2005增刊
代的书迹著录研究张百军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两晋尺牍文学研究孙丹萍山东师范大学(2006硕士论文)2006
晚明浪漫书风研究巩绪发山东师范大学(2006硕士论文)2006
“新帖学”的时代价值张旭光美术观察2006第11期
对古典“帖学”史形态的反思与“新帖学”概念的提出陈振濂文艺研究2006第11期
康有为“帖学大坏”论及其影响曹建文艺研究2006第11期
试析唐太宗“崇王”之缘由王艳娣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第2期
从《金谷诗序》《兰亭集序》看两晋文人的生存选择与文学选择刘庆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3期
宋初“书判拔萃”考李惠斌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3期
东坡苏公帖碑研究胡海帆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第4期
二王书风在当代樊利杰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4期
浩然正拙与游刃有余——从傅山和阮元的书论看中国书法品鉴的三个路向张志伟美术观察2006第4期
明代书风的特点及问题初探贺观清湘南学院学报2006第4期
魏晋书学中崇尚“自然”的审美观研究许宜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4期
吴门书派摭谈万新华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4期
唐太宗的“兰亭情节”说开去白锐中国书法2006第5期
从崇尚王羲之书法看太宗朝文化渊源和审美理想李伟艺海2006第6期
二王书风在当代张俊东中国书法2006第6期
康有为的帖学观刘文秋艺术百家2006第6期
辽与北宋书坛陈志平中国书法2006第7期
言意之辨与魏晋南北朝书学尚意贵神之特质邓宝剑书法研究2006总第130期
2 0世纪百年草书回眸白景峰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从嘉兴项氏法书藏品看明代书界的相关现象叶梅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论古代简牍书写方式与今草的形成黄修珠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论清代颜体书法与碑体书法的合流张勇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南宋札子及其书信形制考叙吕书庆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晚清以来章草兴盛原因探究李宇平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关于“新帖学”的通信王忠勇书法导报2006.10.25
论新帖学孟会祥书法导报2006.10.25
魏晋风度与兰亭雅集胡湛书法报2006.12.13
“晋尚韵”说质疑徐煜书法导报2006.12.27.
析晋人尺牍首行字迹偏大现象祁小春书法报2006.4.26
从唐摹“晋帖”看魏晋笔法之本相——关于日本藏《孔侍中》《丧乱》诸帖引出的话题陈振濂书法导报2006.4.5/4.12
精神的“兰亭”朱以撒书法导报2006.5.24
当代新帖学论姜寿田书法导报2006.5.3
吴门书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成因葛鸿桢书法导报2006.6.21/6.28/7.5
当代草书八病及其成因杨清汀书法导报2006.7.12
近三百年的书学沙孟海书法导报2006.8.30/9.6
返本开新——新时代需要“新帖学”——张旭光就“新帖学”答记者问张旭光书法导报2006.9.27
3. 帖系名家
王羲之、王献之
二王法书管窥沈尹默教育出版社1965
日本书道与王羲之(上篇)[日]小松茂美书谱1974总第1期
日本书道与王羲之(下篇) [日] 小松茂美书谱1974总第2期
二王书法管窥沈尹默书谱1976总第11期
从王羲之学书谈起洪丕谟书法1978第2期
《乐毅论》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袁芳书谱1978总第24期
王羲之书法真面目的一些探讨张昕若文艺研究1980第5期
从《七日都下二帖》——试论王书本来面目庸庄书谱1981总第40期
王羲之的《雨后帖》舒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第2期
王羲之及其墨迹容庚书法1982第3期
王羲之年表潘德熙书法1982第3期
二王书法甄优管见——《书谱》第一章第三节读评张弩书法研究1982第4期
羲之故里临沂辨阳恺文齐鲁学刊1982第5期
王羲之的勤学与博采茅廉涛人民教育1983第1期
王羲之生卒年辨六桥书法研究1983第1期
王羲之生卒年难确-读六桥《王羲之生卒年辨》有感潘岳书法研究1983第1期
王羲之的书法和十七帖陈玉昆史学月刊1983第6期
王羲之临池学书辩误龙瑜珠安徽史学1984第3期
王羲之及他终老剡县的若干史料张忠进绍兴师专学报1985第4期
“书圣”王羲之质疑潘岳书法研究1987第4期
王羲之北游许洛质疑刘涛中国书法1987第4期
王羲之书法——日文假名之源杉冈华邨文史杂志1987第5期
王羲之归隐剡县金庭及其墓葬考余晋岳学术月刊1988第3期
浙江嵊县档案馆收集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族谱袁和济上海档案1988第6期
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书圣”王羲之刘项扬文史知识1988第9期
王羲之渡江年份臆测杨臣伟书谱1989 总第90期
王羲之生卒年代考张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第1期
东晋、南朝、唐代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评论刘茂辰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89第4期
关于王羲之出生年考孙玮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89第4期
王羲之生卒年辨证潘祖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9第4期
王羲之四题王晓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0第2期
王羲之草书与中国草书的发展陈仲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第2期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王长水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0第2期
王羲之生卒年略考夏理学海1990第2期
王、颜书艺风格比较论夏冠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第3期
王羲之与桓温刘茂辰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0第3期
王献之执笔之谜白鹤书法1990第4期
王羲之家世问题中的一重疑案王汝涛文史哲1990第6期
王羲之末年“皆使此一人(代笔)”质疑杨臣伟书法研究1991第1期
王羲之年谱考[日]八幡关太郎河北图苑1991第2期
王羲之年谱考张嘉霖河北科技图苑1991第2期
书圣王羲之与王羲之故里故居王汝涛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第4期
就王羲之卒等问题答张荣庆先生王玉池书法研究1991第4期
王羲之墓地简介张忠进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1第4期
王羲之升平五卒说献疑——与王玉池先生商榷张荣庆书法研究1991第4期
王羲之四考刘茂辰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1第4期
王献之年谱刘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1第4期
王羲之七代孙智永祖先世系初探李长路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王羲之升平五年卒说献疑张荣庆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王羲之七代孙智永祖先世系初探李长路书法研究1992第1期
王羲之行书浅析关毓辉沈阳大学学报1992第1期
魏晋风韵的最后一家——关于王献之及其书艺的考察刘涛中国书法1992第2期
王羲之生卒年诸说考评李文初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3期
试谈王羲之晚年书作王玉池书法丛刊1992 总第29期
与王羲之书余国松′92书法批评年会1992.10
王羲之书学论著考辨张天弓全国第四届书学理论讨论会1993.10
王羲之学字曹竟成治淮1993第11期
论政治生活中的王羲之曹文柱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1期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李振起思维与智慧1993第1期
王羲之文学艺术创造力与道教文化之关系钟来因江苏社会科学1993第2期
王字风格构成论赵雁君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第2期
王羲之的道教文化背景特色钟来因学海1993第3期
王羲之与王铎之比较苗向阳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1993.6
王羲之的妻子儿孙考索刘茂辰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4第1期
王羲之确曾任吴兴太守王瘦梅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4第2期
王羲之亦儒亦玄思想辨析王伟书法研究1994第2期
王羲之名盛于唐之别因姜寿田书法报1994.10.12
王羲之如何成为权威刘涛书法报1994.2.2
王羲之道教思想初探王荣法宗教1995第1期
王羲之任职吴兴太守二考王似铎书法研究1995第1期
王羲之问题商榷杜萌若书法研究1995第1期
王羲之研究三题王晓真书法研究1995第1期
王羲之钟繇千字文是真迹李庆绵书法研究1995第1期
王羲之与道教王荣法东南文化1995第2期
我对二王书法的理解立场戴家妙书法导报1995.6.7
论王羲之思想的双重性赵海岭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第2
《王羲之·王献之全集》出版有感云栖美术之友1996第2期
论王献之潇洒飘逸的书法风格成就中庸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第2期
不妨换一种说法:非王羲之“书圣”说郑荣明书法研究1996第3期
王羲之草书与中国草书的发展陈仲明书法研究1996第4期
王羲之草书与中国草书的发展陈仲明书法研究1996第4期
王羲之晚年行踪王荣法东南文化1997第3期
王献之郑培亮书法导报1997.10.15/10.22
王羲之和他的时代[日]外山军治梁少膺 译书法导报1997.2.5/2.12
王羲之曾任永嘉郡守考胡珠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第1期
浅析王羲之在书坛上的“书圣”地位姜磊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第2期
唐太宗心目中的王羲之牛致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3期
清峻飘逸含蓄蕴藉——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董菱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第4期
为“书圣”正名王春南书法报1998.12.21
王羲之之族人仍居江宁庞树根中国人才1999第11期
唐太宗《王羲之传赞》论析朱关田中国书法1999第12期
王羲之研究三题蔡慧蘋书法研究1999第2期
从徐僧权的押书看王羲之法书的鉴藏王元军故宫文物月刊1999第3期
简论家国同构精神对王羲之思想的影响宣海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第4期
王羲之颜真卿异同论白鹤书法研究1999第5期
相似文化背景下的王羲之与颜真卿薛军书法研究1999第5期
关于王羲之拓摹墨迹信息的追求[日]表立云书法丛刊1999 总第60期)
用笔者天流美者地——钟繇楷书艺术创作思想和风格探讨许敏雄书法导报1999.12.8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浅释仝其勇书法导报1999.4.14
书圣王羲之族人迁居江宁考王宁邦艺术百家2000第1期
王羲之的书艺与书论孙伯涵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1期
论王羲之成功的外部环境杨一笔玉林师专学报2000第2期
王羲之辞官原因新论王永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第2期
二王书法地位的变迁朱道卫书法研究2000第5期
谈王羲之生平、创作与思想形态傅舟书法导报2000.9.20
王羲之可以下岗了陈烈书画艺术2001第6期
王羲之书法的分期问题刘涛书法丛刊2001 总第67期
王羲之与道夏长先书法导报2001.10.3
王羲之对目前书法的影响庆旭书法导报2001.7.4
王羲之与《用笔赋》余江广西社会科学2002第1期
东晋王氏墓志之“白石”考刘宗意江苏地方志2002第2期
谁炒羲之鱿鱼余满生书画艺术2002第2期
王羲之的成都情绪陈友山文史杂志2002第2期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色何炳武王宝峰华夏文化2002第2期
王羲之行书刍议薛夫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第2期
“右军”是官职一言咬文嚼字2002第3期
王献之的书法创作思想及艺术特色何炳武尹建新华夏文化2002第3期
王羲之尺牍书徐本一中国书法2002第5期
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刘涛中国文物报2002.04.10
王羲之“评论”的书家刘涛中国文物报2002.3.6
二王书法蠡测王梦庚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骨鲠的书圣——王羲之人品的同一性与启示性庄天明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王羲之人物考——做为医药养生的苦恼与书圣[日]荒金大琳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王羲之书法研究赵铁信中国书画报2003,11.13
王羲之生卒年及任江州刺史年代考证罗时叙九江师专学报2003第1期
王羲之书法与日本平假名的产生刘永涛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第1期
王羲之故居发现大型晋墓与王氏家族关系有待确认郑同修 宋彦泉冯 沂 文物天地2003第10期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话对后世的影响王玉池中国书法2003第11期
王献之怡楚青少年书法2003第17期
世家大族和时代风尚对二王书艺的影响王玉池中国书法2003第2期
“王羲之”与“两岸景色”杨程锦咬文嚼字2003第3期
历代帝王与书圣王羲之凌利中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浅说王羲之书法艺术张雷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书扇换鹅 曲水流觞孙丹妍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书圣遗迹陈洁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刘家骥走向世界2003第4期
一代书圣王羲之王汝涛走向世界2003第4期
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阮忠勇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第4期
论王羲之的行政管理思想汲广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5期
王羲之亲属有关问题的考证王汝涛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5期
王羲之的“书圣”称号王春南人民论坛2003第7期
王羲之草书三美包献珍书法导报2003.10.1
王羲之早期书法的有关资料及其思考王玉池书法导报2003.12.10
“逸”:王献之的书法精神刘墨中国书法2004(增刊)
略论王献之书法艺术的创新宗致远中国书法2004(增刊)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刘继庄中国书画报2004,10.7.
论王羲之的人格精神与隐居生活孙洵中国书法2004第12期
论王献之秦效颇集宁师专学报2004第1期
王羲之随族南渡时间考辨赵丹峰志与鉴2004第1期
论王羲之的生命意识阮忠勇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第3期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不可更易论刘启林潮声2004第3期
论王羲之成功的诸要素张达煜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4期
王羲之名盛于唐之别因杨德明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第4期
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应用理念及其影响何学森书法世界2004第6期
王羲之与二十一世纪欧阳中石书法2004第6期
被利用的王羲之李建民山东农机化2004第7期
《真诰》《颜氏家训》《南史》中的部分“二王”史料王玉池书法导报2004.1.21
谈王羲之熊秉明书法导报2004.11.24
关于王羲之生卒年代之思考强兆康书法导报2004.11.3
古质今妍——二王的书法及其哲学衡正安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说不尽的王羲之刘长春书法报2004.4.26
小者最胜王献之刘长春书法报2004.5.10
试论王献之尚意书风的形成及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陈治军书法导报2004.5.12/5.19
羲献父子书法接受研究胡晓锐山东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王羲之《书论》解读梁德水青少年书法2005第12
王羲之的“逸民之怀”与经世情结胡秋银许昌学院学报2005第1期
王羲之后裔家族文化溯源王荣法东方博物2005第1期
中国历代书法家——王羲之许宏泉书屋2005第1期
王羲之的笔阵杜萌若书画世界2005第2期
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可靠载体《集王圣教序》碑及其传世拓本路远收藏界2005第2期
王书"触笔"论——与日本国谷村熹斋先生商榷张小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第3期
王羲之思想与文风考论刘涛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3期
王羲之无"手迹"存世黄文健咬文嚼字2005第4期
王献之、王羲之子不避父名渊源考宋洪民滨州学院学报2005第4期
王羲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比较王夕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6期
中国历代书法家——王献之万方书屋2005第9期
王羲之在鄂州张天弓书法报2005.1.31
族谱中所见王羲之佚文辨伪——兼及族谱在当代文史研究中的作用张廷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1期
王羲之书法接受史研究徐玉如名作欣赏2006第16期
王羲之家族与南京刘宗意江苏地方志2006第1期
书圣王羲之内因探秘高选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第2期
王羲之的性格与“誓墓辞官”考订王晓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2期
王羲之书法与汉字书写科学杨立言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第2期
“王右军”考论——王羲之是“右将军”还是“右军将军”吴大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第3期
王羲之书法意境美探幽徐玉如四川戏剧2006第3期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与书法艺术王荣法中国宗教2006第4期
王羲之退隐金庭的心路历程徐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第6期
王羲之与《庄子》马鹏翔湖北社会科学2006第7期
上虞惊现王羲之家族的众多宗谱李金海浙江档案2006第8期
王羲之尺牍资料祁小春书法报2006.1.4
王字风格构成论赵雁君书法导报2006.7.5
论中原书法与二王书法的渊源流变张耀军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王羲之之妻郗旋墓碑》疑为伪作王玉池书法报2006.11.1
张芝、钟繇、王询、索靖、卫夫人
卫夫人及其《笔阵图》王慎行书法研究1984第3期
张芝籍贯辨梁尉英敦煌研究1985第2期
钟王书法真趣论李崇建书法研究1988第1期
论锺繇殷荪书法研究1994第3期
为文名所掩的书法家——嵇康卢圣虎文史杂志1994第4期
卫瓘与萦靖殷荪书法研究1994第6期
卫夫人考刘茂辰书法研究1995第1期
卫夫人王羲之师生关系考赵泾生书法研究1995第1期
卫夫人及其书作、书论考庄希祖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6第2期
张芝创“一笔书”辨及《冠军帖》的审美新探(上)马世晓中国书法1996第5期
张芝创“一笔书”辨及《冠军帖》的审美新探(下)马世晓中国书法1996第6期
张芝草书考述(上)姜寿田书法报1997.8.13
张芝草书考述(下)姜寿田书法报1997.8.20
王珣籍贯新考罗勇来书法研究1998第1期
钟繇与长沙吴简说刘正成中国书法1998第1期
汉朝及其张芝的书法艺术罗谷雨书法导报2001.4.18
谈谈钟繇及其书法张金凤中州今古2002第6期
从走马楼吴简再辨钟繇书艺洪娟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索靖、陆机交往考戴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第1期
从走马楼吴简再辨钟繇书艺洪娟书法导报2004.10.27
颜真卿
颜真卿获张旭秘传笔法魏亚真书谱1975第2期
中国书法史上的丰碑——论颜真卿的书法刘家相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第1期
颜真卿和他的《争座位帖》林桂英北方文物1982第2期
笔走龙蛇 惊心动魄——颜真卿行草书的杰出成就王景芬名作欣赏1983第3期
颜真卿《湖州帖》系年考释陈耀东书法1983第5期
颜真卿碑帖年表李烟渚书谱1985总第63期
“颜公变法”的启示和得失沈培方中国书法1986第3期
颜真卿年表潘景年书法1987第3期
惊心动魄独辟蹊径——论颜书杰出的艺术成就及人品和书品的关系王景芬书谱1987总第77期
明若日月 坚若金石——颜真卿论白鹤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第5期
佛教对颜真卿书法的影响黄君法音1994第11期
略谈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赵敬之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第S2期
关于沂南县常桑杭村发现的有关颜杲卿、颜真卿的资料唐天佑临沂师专学报1995第2期
颜真卿的书法精神黄君书法研究1995第2期
从《左憧熹买奴契》看民间书法对颜体书风形成的作用谈惠娟书法导报1995.3.29
颜真卿书法的认识和学习丕亮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第3期
颜真卿、米芾、王铎书艺与人品的比较余清源书法研究1997第6期
颜书《祭侄稿》的史实与意境蔡慧苹书法研究1998第2期
从元次山墓碑看元结与颜真卿的关系杨晓宇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第1期
颜真卿与柳公权何炳武华夏文化1999第1期
颜真卿和柳公权李绍宗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第3期
浅谈颜真卿的书法渊源高远树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第Z1期
颜真卿书法艺术略论倪文东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第3期
颜真卿书法的阳刚气质章炳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第2期
论颜真卿《祭侄稿》的书法创新谢光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2期
试论颜真卿行书与《祭侄文稿》艺术成就刘锋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第3期
继承传统扬其源流——颜真卿远师张芝、钟繇、王羲之,并使“钟、胡”合体王晓家书法导报2000.10.11
颜真卿对苏东坡的影响王贞华书法导报2000.8.16
颜真卿行草书风的成因探析谢光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4期
关于颜真卿早年书风的一点思考王宏理书法报2001.8.6
起八代之衰的颜真卿姜澄清文史天地2002第12期
颜真卿书法的三个境界潘忠泉华夏文化2003第3期
颜真卿归葬于句容龙山李锋江苏地方志2003第4期
颜真卿对苏轼书法的影响王贞华书法赏评.2003第5期
颜真卿书法对苏轼书法的影响王贞华书法赏评2003第5期
从吐鲁番文书和高昌墓砖文字看颜真卿书法的渊源崔树强书法2003第8期
论颜真卿书风及成因郑祖玉中国****教育2003第9期
辩证地看待颜真卿书法邱世鸿中国电影报.2003,11.3 /11.6/11.10
颜真卿对民间书法的借鉴——以敦煌高昌遗书为例(一)梁继书法导报2003.12.17
颜真卿对民间书法的借鉴——以敦煌高昌遗书为例(二)梁继书法导报2003.12.24
笔墨的交响与心灵的撞击李敬东书法导报2003.2.19
谈颜真卿对民间书法的借鉴:以敦煌、高昌遗书为例梁继书法赏评.2004第1期
坦荡书法,忠义人生:颜真卿其人其书雒长安文博.2004第3期
颜真卿几种传世书作的特点孙洵中国艺术报2004.3.5
漫谈颜真卿对清代书法的影响薛元明书法导报2004.4.14
颜体书风起源辨屈立丰薛帅杰书法导报2004.5.12/5.19
颜体行草书风研究杜旭光河南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雷霆万钧——从《赠裴将军诗帖》看颜真卿书法魅力李建春朱平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3期
掷地有声 雷霆万钧——从《赠裴将军诗帖》看颜真卿书法魅力李建春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3期
掷地有声雷霆万钧——从《赠裴将军诗帖》看颜真卿书法魅力李建春朱平书法赏评2005第3期
颜体为何未被列入《淳化阁帖》刘诚华协商新报2005.1.21
明若日月 坚若金石——颜真卿与他的《祭侄稿》白鹤秘书2006第3期
从颜书《祭侄文稿》看书法创作的情感表现江红光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颜体是怎样炼成的——关于颜体书法与王连富先生商榷杨吉平书法报2006.10.18
智永、张旭、怀素
张旭的草书刘陶写书谱1977总第19期
试谈张旭的书法风貌和关于《古诗四帖》的初步探索杨仁恺书法1978第1期
智永千字文和冯摹兰亭[法]熊秉明书谱1980总第36期
张旭怀素书迹著录表朱关田书谱1983总第52期
关于怀素的生卒年份嘉铭书谱1985总第66期
试论怀素《自叙》真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熊任望书法研究1986第1期
张旭的笔法黄简书谱1986总第69期
张旭与狂草(序言与结论)[法]熊炳明罗芃译中国书法1987第1期
论张旭(上)殷荪书法研究1987第4期
论张旭(下)殷荪书法研究1988第1期
关于怀素生平中的几个问题王辉斌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第1期
怀素生平小考(三则)熊飞书法研究1989第4期
论怀素殷荪书法研究1989第4期
醉僧狂草 千古独步——怀素书法评述赵志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第5期
从“颠张醉素”说起尹天相书法1991第3期
怀素生平考补熊飞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第2期
草书歌诗与怀素草书方爱龙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第4期
怀素与毛泽东书法艺术比较张其度固原师专学报1993第1期
怀素在零陵何书置零陵学院学报1993第1期
张旭的生卒年代——译自《张旭与狂草》[法]熊秉明中国书法1993第5期
文化视野中的怀素书法王元军中国文化月刊1994第1期
怀素生平研究现状综述方爱龙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
怀素书法作品、研究资料书目索引唐贵荣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第Z1期
怀素研究现状综述方爱龙书法研究1995第2期
智永其人其书──绍兴书法史论之三林文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第3期
题《怀素草书全集》缀语:关于怀素邹德忠书法导报1995.11.29
题《怀素草书全集》缀语:怀素诸贴邹德忠书法导报1995.12.20
张旭《古诗四帖》书法艺术赏析由智超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禅宗与怀素陈君峰书法导报1996.12.4/12.11
怀素现象与怀素意义张小补书法研究1997第3期
怀素与八大山人:生命与艺术的互证杨远征理论与创作1997第3期
兴来小豁胸中气驰毫聚墨到奔驷——“以狂继颠”“真颠”考释余姚人书法导报1997.12.17
张旭与怀素何炳武华夏文化1998第4期
怀素散论陈孝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1期
从《古诗四帖》看张旭的狂草艺术姚山晨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4期
澄清淆乱已久的怀素生平潘良桢中国书法1999第4期
唐代诗文聚焦下的草圣张旭金学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第4期
略论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之源熊飞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1期
论张旭怀素狂草书势的形成于湧丹东师专学报2001第2期
史家:冷落怀素为哪般王元军书法2001第8期
解读怀素——兼论当代草书裴墨石书法导报2001.2.14
怀素《自敘贴》草书“基因”的比勘李郁周故宫文物月刊2002第25卷第5期
略论怀素宗教文化之源熊飞中国书法2002第2期
草书怀素是南宗禅僧熊飞零陵学院学报2002第5期
智永书法略论叶鹏飞书法导报2002.10.2
论智永书法的意义叶鹏飞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论张旭、怀素的草书艺术王德义书法赏评2003第3期
方外僧的世俗情怀——狂草书家怀素心态试解王元军书法2003第7期
怀素狂草精品自叙帖劳省三当代小书画家2003第7期
狂草三大家散论何本安书法导报2003.1.8
笔墨走处天地动——释怀素的狂草艺术雒长安文博2004第2期
李贺与怀素的浪漫主义艺术张丕贺书法赏评2004第3期
张旭的诗书统一观陈靖书画艺术2005第5期
禅宗与怀素新解陈君峰书法导报2005.11.30
歌颂怀素草书的九篇唐诗及其共同点论析张志攀书法报2005.3.16
诗意的生命形式——怀素草书胡秋萍书法导报2005.6.29
怀素自叙墨迹是明代文彭摹本吗——书画鉴定记(五)王乃栋收藏2006总159期
尚韵之余绪 尚法之先声——智永书法略论叶俊书法导报2006.4.19
孙过庭、李邕、杨凝式
记五代杨凝式法书郑珉中文物1962第6期
谈孙过庭书法艺术理论甄予文物1964第2期
记五代杨凝式法书郑民中书谱1977总第19期
论杨凝式梁泽书谱1979总第28期
杨凝式墨迹真伪各本的考证徐邦达书谱1980总第36期
杨凝式小考[日]石田肇著书法研究1986第3期
李北海与八大山人的书法徐利明书谱1986总第68期
论孙过庭殷荪书法研究1987第1期
孙过庭的意义——初唐书法美学巡礼王岗书法研究1987第1期
孙过庭生卒年考辫张弩书法1988第6期
孙过庭书学思想初探宋光诩南方文坛1989第3期
论杨凝式殷荪书法研究1990第3期
孙过庭的书法本质论杨泽书法1991第1期
略论李邕之死 王元军 文史知识 1991第6期
五代有个杨凝式陈华春书法导报2002.9.25
杨凝式及其意义(一)梅松书法导报2003.10.29
杨凝式及其意义(二)梅松书法导报2003.11.5
简论李邕书法对元代赵体书风的影响徐文平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第2期
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特色何炳武华夏文化.2004第2期
五代书家杨凝式史迹考刘连香霍宏伟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大美无言杨风子刘长春书法报2004.9.13
法宗二王书论双绝──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艺术李剑青少年书法2006第2期
杨凝式的意义常亚钧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3期
李邕书法的守成特性与历史定位杨继龙书法研究2006总第131期
李邕法帖述考王鼐书法研究2006总第134期
苏轼
苏东坡和他的书法佘雪曼书谱1975总第6期
如绵裹铁藏巧于拙——谈谈苏轼的书法艺术承名世书法1979第4期
苏轼和米芾的行书徐帮达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苏轼论书》注释包备五书法研究1982第4期
苏轼创作艺术论述略刘禹昌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第6期
谈苏轼书法及其流传书迹朱鼎荣书法丛刊1982 总第3期
文章妙天下 翰墨香千秋——宋四家书艺评介白应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第2期
苏轼法书年表段成桂书法研究1985第2期
苏轼年表简编颐斋书谱1985总第62期
苏黄和宋代书法的“古文运动”张晓明书法1989第3期
苏东坡的书论与禅悦之风王南溟书法研究1989第4期
苏黄书法理论漫谈欧阳忠伟书法研究1989第4期
苏轼的书、书艺及其美学思想朱郁华书法研究1991第2期
苏、黄异同论徐利明书法研究1992第4期
庄周哲学与苏轼的书法审美观王元军文史知识1992第12期
以意为尚的苏轼书论萧燕翼书法丛刊1994 总第40期
论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兼论苏轼推重陶王韦柳的原因葛晓音学术月刊1995第4期
苏轼行书章法、结体浅识宣海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第2期
寒食帖与苏轼黄州时期书法卢廷清故宫文物月刊1996.814卷第5期
论苏轼前期书法的三个阶段宣海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第3期
论苏轼的书法美学理论文师华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第4期
自然之最,写意之尤——苏东坡的书法艺术观:兼及苏米比较周祥林书法研究1999第2期
苏门弟子的黄庭坚张传旭书法研究1999第3期
苏轼书写:文人体验蔡先金书法研究1999第3期
莫把西子变虾蟆——谈刘正成论东坡书法的引证之二苏振芳书法报1999.11.22
苏东坡放棹荆溪咏《楚辞》蒋瑾琦书法导报1999.11.24
略论苏东坡的书法艺术金玲书法导报1999.4.28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试论苏轼书学观及其《黄州寒食帖》仇宏斌书画艺术2000第6期
由苏、黄、米尚意书法探书法创新之道刘金钟书法导报2000.11.29
选择与超越——苏米接受颜书问题散论王元军书法之友2001第2期
《赤壁赋》:苏东坡与文徵明及“书法热”刘正成书法导报2001.2.28
论苏轼的“直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福民书法导报2001.3.14
《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考释》二帖补正曹宝麟中国书法2002第3期
答《<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考释>》二帖补正刘正成中国书法2002第3期
苏轼与米芾交往述评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5期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许外芳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2003
《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考释》二帖补正曹宝麟书法研究.2003第2期
东坡的书法史论叶培贵书法研究.2003第2期
苏轼论书法艺术张进西北美术2003第2期
苏轼年谱刘兆彬书法研究.2003第2期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尹旭中国书法2003第6期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浅论陈永革甘肃工人报2003.11.4
苏东坡题跋中的书写思想孙治刘兆彬书法导报2003.2.5/2.12
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艺术王德义文艺报2003.7.26
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白锐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2004
苏轼的“无法之法”及其禅门精神陈中浙书法2004第10期
苏轼书法美学思想舒韶雄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2期
浅论苏轼文学思想与书法汪磊书法赏评.2004第3期
苏轼尚意书法切要岳晓泉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第5期
苏轼诗中的书道观:解读苏轼三首论书诗孙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6期
沧海何曾断翰墨——苏东坡海外书法创作论略李景新书法导报2004.2.11/2.18
翰墨通达——苏东坡的笔墨情趣斯舜威书法报2004.8.23
苏轼书法美学思想述略陈晓春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第2期
对苏轼黄庭坚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由兴波社会科学家.2005 第1期
诗意禅意——苏轼黄庭坚的诗书一体化风格探析丁自明书法导报2005.10.5
苏东坡和书法传神论许外芳书法导报2005.6.15
尚“淡”——苏轼书学思想再认识曹银虎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苏东坡贬放岭南时的书法创作叶鹏飞书法导报2006.3.8/3.15
过溪二老——苏轼次辩才和尚韵诗与书法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6.624卷第3期
从《赤壁赋》微探苏轼的书学思想吴彩虹书法报2006.9.20
黄庭坚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赵一新书法1979第1期
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文叔墓志铭陈靖华南方文物1983第1期
论黄庭坚的书法翁闿运书法1984第2期
黄庭坚书法论——读《山谷题跋》詹八言九江师专学报1985第3期
黄庭坚“夺胎换骨”辨证李贤臣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第5期
新俏瘦硬,清雄雅健——浅谈黄庭坚书学水赉佑书法研究1986第1期
略论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黄天璧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第4期
自成一家始逼真——谈谈黄山谷的行书胡问遂书法1987第5期
黄庭坚名、字与别号陈靖华九江师专学报1990第4期
黄庭坚草书艺术初探欧阳忠伟书法研究1991第2期
黄山谷书论研究[韩]金炳基书法研究1992第1期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述要尹旭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第2期
从黄山谷看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夏冠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3期
黄庭坚书法年表水赉佑书法研究1993第4期
黄庭坚市川桃子. 李寅生河池师专学报1994第2期
.试论黄庭坚体吴晨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2期
.黄庭坚书法艺术观管见薛连壁大连大学学报1995第3期
.黄庭坚在宜州的书法创作李楚荣河池师专学报1995第4期
.黄庭坚书法的创新精神文师华九江师专学报1996第2期
.浅谈黄庭坚的草书艺术水赉佑阅读与写作1996第2期
黄山谷、朱子、项穆与王铎——书法史上的一个圆圈(上)韩玉涛中国书法1996第2期
黄山谷、朱子、项穆与王铎——书法史上的一个圆圈(下)韩玉涛中国书法1996第3期
生命旅途的传真写照——黄庭坚斋室名号研究黄君书法研究1996第4期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阐释梁德淳上饶师专学报1996第5期
.黄庭坚思想探原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1997第4期
.黄庭坚与“岁寒三友”——兼论“岁寒三友”文化义的生成吴晟广州师院学报1997第4期
.宋人生唐后 开辟真为难——论黄山谷的书法创作心态黎东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2期
不践前人旧行迹 独惊斯世擅风流——黄庭坚书法艺术品评王连起紫禁城1998第3期
绝俗尚韵瘦硬通神——黄庭坚的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孙学堂固原师专学报1998第4期
黄庭坚行草书风漫议王清辉美术观察1998第6期
.寒瘦雅健奇逸洒脱──浅谈黄庭坚书法艺术风格董菱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6期
心手相得清雄雅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卷》看黄山谷的草书艺术王大中书法赏评1999第1期
纵横倾倒,不工自工——解读黄庭坚草书的意梁继书法赏评1999第1期
论钱勰对黄庭坚书法的批评西游书法报1999.3.15
《西山记》在黄庭坚书法风格形成中的重要意义陶梅岑文史杂志2000第2期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何炳武华夏文化2000第4期
随人学人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草书艺术浅析张永亮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第4期
黄庭坚论“韵”张传旭书法研究.2000第6期
从《山谷题跋》看黄庭坚的书学思想赵庚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1期
.黄庭坚《此君轩诗》及其书作考——从二玄社《黄庭坚》所载赝品说起黄君九江师专学报2001第3期
梦好做 心恋难圆——《中国书法全集. 黄庭坚》卷编辑手记吕书庆中国书法2001第4期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何炳武江西社会科学2001第9期
.黄庭坚号“山谷”考辨龙延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2期
《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杜云龙延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4期
黄庭坚书事二考陈志平书法研究.2002第5期
黄庭坚草书探析郑启超书法导报2002.11.6
论黄庭坚大草书法艺术中的禅学思想李晔书法导报2002.5.29
.黄庭坚字鲁直解骆瑞鹤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第1期
.黄山谷的书法与禅魏小星李刘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4期
黄庭坚草书的禅理境界方斌书法赏评2003第4期
黄庭坚书风的嬗变与周越之关系张传旭美苑2003第6期
黄庭坚书学研究陈志平首都师范大学2004博士论文2004
“抖擞”——对黄庭坚的误读张传旭书法研究.2004第2期
.论黄庭坚“字中有笔”胡明荣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第4期
黄庭坚书学的文人情怀杨晓萍文博2004第4期
黄庭坚书风的嬗变与周越之关系张传旭书法丛刊2004总第77期
山谷书法钩沉录(二)黄君书法报2004.10.11
山谷书法钩沉录(三)黄君书法报2004.11.15
论黄庭坚对书法美的认识王景书法导报2004.12.15
黄庭坚的“法眼”和他的“字中有笔”陈志平书法报2004.3.22
从黄庭坚悟入“字中有笔”的媒介看他的“以禅入书”陈志平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黄山谷书法的出世精神姜寿田书法报2004.7.19
山谷书法钩沉录(一)黄君书法报2004.8.16
黄庭坚书学批评研究张炬吉林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中国历代书法家——黄庭坚万方书屋2005第10期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观由兴波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2期
.黄庭坚祖系新考孙福轩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3期
.黄庭坚寄岳云帖考辨陈志平收藏家2005第5期
黄庭坚的定力刘长春书法报2005.6.20
寻找黄庭坚书学研究的新视角——博士论文《黄庭坚书学研究》选题缘由和意义陈志平书法报2005.7.11
.黄庭坚书画理论对宋代蜀学的贡献——从苏黄对比谈起邱世鸿艺术百家2006第1期
.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文师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2期
.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王水照由兴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2期
从澄明走向超越——黄庭坚艺术论纲刘 墨书法研究2006总第133期
黄庭坚论书诗研究蔡显良书法研究2006总第133期
黄庭坚论书所言“道义”之文化渊源略解刘天琪书法研究2006总第133期
从“长年荡桨、群丁拔棹”看晚年黄庭坚书法道路张炬书法研究2006 总第133期
千年书史第一家——从传世诸作看黄庭坚书法的艺术成就黄君书法研究2006 总第133期
试论黄庭坚书学对清代碑学的启蒙与影响彭励志书法研究2006 总第133期
数得神助——论黄庭坚书法创作的灵感现象毛万宝书法研究2006 总第133期
宋徽宗、宋高宗论黄庭坚王庆忠书法研究2006 总第133期
黄庭坚研究[日]中田勇次郎梁少膺 译书法导报2006.1.11/1.18/.2.8/2.15
山谷诗书创作的“连”和“断”陈志平书法报2006.10.11
《黄庭坚书学研究·序》张长弓书法报2006.12.20
黄庭坚《华严疏》卷考察陈志平书法导报2006.2.15
黄庭坚的诗学书学思想吕金光书法导报2006.2.22
心禅书境到江西——论禅宗思想对黄庭坚书风之影响陈智书法导报2006.4.14
米芾
米芾行书简论沈鹏书法1979第6期
米元章临帖林懋义书谱1980总第37期
米芾的性格黄简书谱1984总第61期
米芾行书法举隅骆恒光书谱1984总第61期
米芾贬斥颜柳诸人管窥尹旭书法研究1986第1期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陈训明书法研究1986第1期
米芾试论吴法乾书法研究1986第2期
米芾书法真趣论金学智书法1986第2期
米芾札记二则刘涛书法1986第2期
论米芾的书法及其艺术观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第4期
论米芾的书法及其艺术观(续)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第1期
米芾“评草书帖”评析金鉴才西泠艺报1987第20期
论米芾的心态及其书法艺术沈培方中国书法1987第3期
从米芾的《苕溪诗卷》《蜀素帖》谈到他的书法艺术杨震方书谱1987总第75期
米芾的书法艺术郑珉中书法丛刊1988总第15期
米芾与苏黄蔡交游考略曹宝麟中国书法1990第2期
熔铸千古 风开百代——浅谈米芾书法艺术张岩齐鲁艺苑1990第2期
从“米书”的两大特点谈书法的创新唐诗祝书法1990第4期
《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编纂札记三则曹宝麟中国书法1991第3期
米芾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第1期
元章作书日千纸——妙于翰墨的米芾曹世欽紫禁城1994第1期
读米帖偶记郑珉中书法丛刊1994总第37期
米芾与赵孟頫走过的路刘涛书法报1996.8.14
北宋名画家──米芾丁宏宣紫金岁月1998第1期
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米芾书画艺术概论郑为人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第4期
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米芾书画艺术概论郑为人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第4期
书画博士 迈往凌云──读米芾邵慧良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2期
米芾的书法艺术探微李军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1期
米芾集古字之我见黄超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第6期
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家——评米芾的书法艺术及书学思想沈丽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6期
从米芾书法艺术看继承与创新王春云书法导报2001.5.23/5.30
雅与势共融的诠释——米芾《研山铭》的艺术价值及其时代意义张旭光书法导报2002.12.11
米、王不朽何默书法导报2002.3.13
米芾艺术论张卿福建师范大学2003硕士论文2003
癫狂的背后——米芾书风成因解析蔡显良中国书法2003第5期
艺术家与批评家的艺术批评的不同——从米芾《论草书帖》谈起潘良桢书法报2003.5.26
米芾书法的经典化历程李吾铭书法世界.2004第11期
米芾胡建君大美术2004第12期
米芾年谱简编魏平柱襄樊学院学报 2004第1期
书法线条表现力的开发——从米芾的“刷字”谈起张继栋书法赏评 2004第6期
米芾的临摹与作伪杨春晓中国书画2004第8期
米颠非颠刘长春书法报2004.10.18
意足我亦足放笔一戏空——米芾行书创新求变的思想李文霞书法导报2004.2.4/2.11
浅谈米芾书法的辨证思想谢先理书法导报2004.6.16
米芾、赵孟頫、王铎书法比较研究李吾铭暨南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拜石传颠名刷字耀书史(米芾)北村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10期
米芾书法四人谈米闹 何朝波 李海宗 武国锋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10期
从米芾到吴琚张冰书法2005第11期
鸾翔凤翥超轶绝尘——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的米芾书艺赏析[美]俞尔科书法2005第1期
米芾“平淡天真”的解读曹院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第3期
米芾研究综述杨春晓书画艺术2005第3期
感受米芾孟会祥中国书画2005第8期
略谈米芾及其书法作品石梅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3期
谈谈米芾草书西岩书法报2006.1.11
从米芾《论书帖》看他与高闲、韩愈之间的关系何炎泉故宫文物月刊2006.123卷第10期
蔡襄
蔡襄的几件存世墨迹单国强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蔡襄论书》注释包备五书法研究1982第3期
蔡襄书法名次考辨林岑书法研究1982第4期
谈蔡襄的书法刘拓涛书谱1982总第49期
“宋四家”中的蔡,当指蔡襄水赉佑书法研究1984第2期
“蔡襄表字御赐说”驳议曹宝麟书谱1984总第57期
备尽众体一代师表——谈蔡襄的书法艺术水赉佑书法研究1988第1期
蔡襄批评曹宝麟′92书法批评年会1992.10中国书法1994第2期
端庄沉雄 遒劲有致——论蔡襄的书法艺术何炳武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 2期
蔡襄历史地位综论黄洁琼龙岩师专学报2003第5期
蔡襄书法简论陈华春书法导报2003.8.13
蔡襄与蔡京陈华春书法导报2004.3.17
赵孟頫
《净土词》和赵孟頫的书法阿硕书谱1979总第27期
赵孟頫行书之华书谱1979总第29期
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关天相东岳论丛1981第1期
赵孟頫为何不临“会”字?李莱清书法1981第3期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刘龙庭书法1983第2期
赵孟頫及其书法季重远人民教育1985第12期
赵孟頫的书法刘九庵书法丛刊1986总第10期
从《故总管张公墓志铭》看赵孟頫的中晚年书车已行书法丛刊1986 总第10期
略论赵孟頫的书法成就与贡献虞卫毅书谱1988总第84期
以古为师以古为新——赵孟頫书法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刘恒中国书法1989第1期
赵孟頫任泰州尹之佐证叶定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第4期
从《方外交疏》看赵孟頫晚年书法艺术王连起书法丛刊1989总第17期
漫谈赵孟頫书法及其《求友赋》墨迹钟鸣天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颜筋柳骨 铁画银钩——论赵孟頫书法艺术成就包佩源固原师专学报1993第1期
论赵孟頫书法的审美创造姚淦铭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第4期
赵孟頫及其书法艺术简论王连起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第2期
圆活遒媚温研儒雅——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卷与二王书法传统美的衰竭马大东书法丛刊1994总第39期
赵孟頫信札系年初编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第2期
论赵孟頫的书法创作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3期
唯余笔砚清犹在留于人间作笑谈──浅论欣赏赵孟頫书法二、三事舒志福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第4期
赵孟俯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高木森故宫文物月刊1995.613卷第3期
赵孟頫其人其书朱瑞平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第2期
再谈赵孟頫及其墨迹《吴兴赋》王宏理书法1996第4期
赵孟頫、管道升婚年及赵亮、赵雍生年的考析石风书法研究1996第4期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及他的《胆巴碑》杨立言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第3期
赵孟頫功过析——兼答陆亚军先生刘启林书法研究1997第4期
赵孟頫人格的转化与超越余姚人书法研究1997第6期
对赵孟頫书法评论的评说罗彬书法报1997.12.31
论赵体与馆阁体之关系张云龙书法研究1998第5期
赵孟頫书法的意义周德聪绥化师专学报1999第1期
亦论赵孟頫书艺的定位梁焕琨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1期
试论赵孟頫的“用笔千古不易”黄惇书法1999第3期
赵孟頫倡导复古主义的人文背景宫双华王文英中国书法1999第6期
赵孟頫与《兰亭十三跋》黄惇《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论赵孟頫《蜀山图歌》书迹刘笑平四川文物2000第4期
赵孟頫的书学思想解小青书法研究.2000第6期第
赵孟頫与“元四大家”曹伟业书画艺术2001第3期
赵孟頫与倪云林艺术思想比较研究曹正伟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胡长春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第5期
赵孟頫"行""隶(戾)"说发覆戚世隽艺术百家2002第4期
赵孟頫信札系年初编单国强中国书法2002第7期
赵孟頫、王铎与傅山杨吉平书法导报2002.11.27
赵孟頫书法东传及朝鲜松雪体书艺祁庆富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3期
谈赵孟頫“古意”之论及其现实意义牟健梅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第3期
赵孟頫的“阁帖”情结单国霖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艺不同不相为谋”——赵孟坚、赵孟頫不同书法观念的启示刘寿堂书法2003第4期
以古为新力矫时弊——赵孟頫的书学观及其书法艺术得失解小青中国书法2003第4期
“生死之隔,故不相为谋”——也谈赵孟坚与赵孟頫潘德熙书法2003第7期
重读赵孟頫李敬东书法导报2003.1.8
赵孟頫与魏晋情结夏斐书法导报2003.4.23
赵孟頫、文徵明和董其昌薛元明书法导报2003.8.20
作为御用文人与元廷画家的赵孟頫任道斌新美术.2004第 2期
留与人间作笑谈——略议赵孟頫的历史评价赵维江文史知识.2004第12期
“古意”:借古以开今的旗帜——也谈赵孟頫的“古意”论翁利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第2期
踟蹰于末世天胄与新朝显贵之间——寻绎赵孟頫降元后的仕宦、著述与书画生涯张文澍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第2期
赵孟頫书法论翁志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第2期
赵孟頫书法论姚山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第4期
“千古不易”与借古开今:赵孟頫的书学思想王世征中国艺术报 2004.3.5
赵孟頫书法论周新国书法导报2004.4.7
赵孟頫在湖州的书法活动考述沈文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第3期
论赵孟頫的书画艺术刘兰芝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第4期
中国历代书法家——赵孟頫万方书屋2005第5期
赵孟頫书法研究二题黄惇书法研究.2005总第124期
清风传万古明月即千江——读赵孟頫陈智书法报2005.12.5
赵孟頫的宋意笔法——读赵孟頫《福神观记》方尧明书法导报2005.5.4
赵孟頫早、晚期书风简论——以广东省博物馆藏《陋室铭》、《楞严经》为例朱万章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1期
赵孟頫、沈尹默比较三题倪旭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第2期
元代隐士书风对赵孟頫复古主义书风的反叛薛俊明书法导报2006.10.18
赵孟頫小楷取法东晋杨羲《黄素黄庭内景径》之研究黄惇书法导报2006.6.7
杨维桢、鲜于枢、康里巎巎
少数民族书法大家康里巎巎齐冲天书法1980第5期
杨维桢的书法艺术承名世书法丛刊1982总第5期
杨维桢的楷书珍品陈复澄书法丛刊1983总第6期
元代杨维祯的书法雷明书谱1986总第73期
元代哈萨克族康里巎巎的书艺白应东新疆艺术1988第5期
杨维桢籍贯考陈侃章东南文化1989第6期
杨维桢年表孙小力书法研究1991第3期
鲜于枢生于汴梁和“渔阳鲜于枢”辨戴立强书法研究1998第1期
杨维桢之“桢”字演变与其心态关系探微乔光辉书法研究1999第1期
鲜于枢的书学思想与实践戴立强书法研究1999第4期
鲜于枢的名字的祖籍考戴立强书法研究1999第5期
鲜于枢之死试探戴立强书法研究1999第5期
胸中奇气蛟龙蟠——杨维桢的书法艺术楚默中国书法2000第11期
康里巎巎书法评传楚默中国书法2000第12期
风沙袭剑翰墨情渔阳沤波齐擅名——鲜于枢的书艺生涯盛东涛中国书法2000第3期
鲜于枢年谱稿戴立强书法研究.2000第3期
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浅谈鲜于枢的书法艺术一瓢书法2000第4期
鲜于枢史料正误琐考戴立强书法研究.2000第5期
《中国书法全集•鲜于枢张雨卷》编写札记楚默书法导报2002.5.22
元代书法研究的新成果——《中国书法全集•鲜于枢张雨卷》读后穆棣书法导报2002.5.22
杨维桢的籍贯别号考杨尔书法研究2003第3期
强悍不羁异族清风——论康里巎巎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刘研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元代社会体制与扬维贞书风陈海良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康里巎巎和他的书法呼南拜·努尔哈斯穆书法导报2004.7.28
铁笛道人杨维桢刘长春书法报2006.2.1
狂士狂书杨铁崖斯舜威书法报2006.7.12
董其昌
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启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第3期
浅谈董其昌的书学范祥雍书法1984第4期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徐利明书谱1987总第74期
董其昌书法美学论王岗书法研究1989第2期
董其昌草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考评马行骥社会科学辑刊1990第1期
论董其昌的书法美学观黄惇中国书法1990第1期
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风周正平书法研究1990第4期
略谈禅宗对董其昌书论书风的影响王伟书法研究1991第1期
论董其昌的书法美学观黄惇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编纂札记三则黄惇中国书法1992第1期
董其昌书学概述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第3期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院藏董其昌书迹选介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2.610卷第3期
董其昌《行书论书法卷》与早期书论薛永年书法丛刊1992总第30期
对几例董其昌书法作品的阐释萧燕翼书法丛刊1992总第30期
“字须熟后生”析——评董其昌的主要书法理论杨新书法丛刊1992总第31期
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启功书法丛刊1992总第31期
董其昌《墨禅轩说卷》小记李月梅书法丛刊1992总第31期
临古之新路——董其昌以后书学发展研究之一朱惠良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 4
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书法的鉴定启功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
董其昌的书法徐邦达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
董其昌与明代书法傅申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
董其昌与馀清斋汪世清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
谢朝华而启夕秀——董其昌的书法理论与实践薛永年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
董其昌、黄道周书法之比较金铮美苑1993增刊
与黄惇论董其昌书周永健书法报1994.11.23
董其昌伪本书帖考辨黄惇故宫文物月刊1995.112卷第10期
董其昌的书学(美)博申著董寿琪译书法研究1996第2期
董其昌书法艺术简论包佩源固原师专学报1996第5期
董其昌《书定武兰亭宋人跋诗》卷及其书法综论刘中澄书法丛刊1997总第50期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何炳武华夏文化2000第1期
论董其昌“南北分宗”的美学意义喻仲文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第3期
董其昌与顾绣佩兰上海工艺美术2001第2期
明代云间书派与董其昌黄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1第2期
论董其昌书法的用墨丘挺新美术2002第4期
关于董其昌任职礼部的问题齐江书法研究2002第5期
试说董其昌书法中的禅味意境诸公伟书法导报2002.6.12
董其昌与王铎临书比较王贞华书法导报2002.9.4
董其昌书法与“阁帖”刘一闻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董其昌书法尚淡美学思想管窥崔爱武书法研究2003第6期
董其昌对古代书法用墨的开拓林锐中国书法2004第1期
参禅与宗淡——董其昌的书法与书论虞卫毅书法2004第3期
论晚明董其昌书法的审美特征陈文书法世界2004第5期
试析董其昌书法“淡”的思想夏淳熙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董其昌的书法与绘画关系的研究任晓明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2005
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辨伪及作者考凌利中上海博物馆集刊2005第10期
董其昌论墨法任晓明中国书法2005第11期
董其昌《临古杂书卷》赏读凌利中云间文博2005第1卷第2辑
玙洋山董其昌墓探寻记凌利中云间文博2005第1卷第2辑
董其昌的题跋刘建龙东方艺术·书法2005第6期
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书法的鉴定启功书法导报2005.11.2
董其昌“自成体势”书法观的禅门精神陈中浙书法报2005.11.28
董其昌“参活句”的书法体悟论陈中浙书法报2005.12.12
“董陆因缘”考朱天曙书法报2005.3.21
董其昌的佛禅因缘陈中浙中国书法2006第1期
浅析董其昌的书法美学观冉现东焦作大学学报2006第2期
董其昌正议徐书城美术观察2006第5期
董其昌书法观——兼论董其昌与赵孟頫之不同解小青书法2006第8期
董其昌《通州军山新建普陀别院记》考辨石建波书法导报2006.4.5
傅山
傅山的书法美学端木蕻良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第2期
浅释傅山书论中的“四宁四毋”——兼谈他晚年墨迹册页的书法艺术特色牛光甫书法研究1982第4期
艺术的表现与表现的艺术——谈傅山的创作及心态陈新亚中国书法1989第2期
傅山书法美学观的渊源辛尘书法研究1989第4期
《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编纂札记姚国瑾中国书法1996第5期
傅山的连笔字与连绵大草一真书法研究1997第3期
对傅山创作思想的再思考张坤山书法导报1997.10.22
傅山为陈谧作草书诗册研究笔记白谦慎故宫文物月刊1998.716卷第4期
“四宁四勿”及傅山刘涛书法报1998.7.6
傅山为陈谧作草书诗册研究笔记白谦慎书法研究1999第2期
从傅山和戴廷栻的交往论及中国书法中的应酬和修辞问题(上)白谦慎故宫学术季刊1999.616卷第4期
从傅山和戴廷栻的交往论及中国书法中的应酬和修辞问题(下)白谦慎故宫学术季刊1999.917卷第1期
“四宁四毋”书论非止言书——试论傅山“四宁四毋”论的政治性宫鸿友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2期
傅山与平定友人交游考略子牧书法研究.2001第3期
傅山与王铎白谦慎书法导报2001.6.27
傅山是怎样评价董其昌书法的白谦慎书法导报2001.7.11
傅山和颖川刘体仁白谦慎书法导报2001.7.18
关于“朱衣道人案”的补充白谦慎书法导报2001.7.25
傅山与陈奕禧白谦慎书法导报2001.7.4
傅山卒年献疑白谦慎书法导报2001.8.15
由傅山书法谈今日之“丑书”梁腾昆美术观察2003第12期
傅山与狂草林鹏中国书法2003第1期
坚质浩气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学思想及其书艺浅析谢启源中国书法2003第1期
论傅山的书法艺术主张范洁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第4期
傅山“四宁四毋”的审美思想范洁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第4期
傅山的药方——浅谈《傅青主手书墨迹》册页杨中良东方艺术·书法2005第5期
作字做人人奇字古——傅山的书法观孙稼阜书法导报2006.1.4
傅山论书法卫俊秀书法导报2006.6.7
傅山的世界缪哲书法导报2006.7.26
文徵明
文徵明和他的书法周道振书法1978第3期
文徵明的书法硕图书谱1978总第20期
文徵明与《赤壁赋》周道振书法研究1982第2期
文徵明原名考证周道振书法研究1982第4期
文徵明的书法艺术陈梗桥书法1987第1期
文徵明及其书法艺术董其祥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文徵明暮年《西苑诗》卷——兼怀马茂元先生沈培方书法1990第3期
从文徵明的手札谈他的书法鹤声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文徵明和他的《醉翁亭记》卷王梦赓书法丛刊1993总第36期
文徵明《山静日长》行书卷简介林拯民书法1995第5期
文徵明书法评传葛鸿桢中国书法2000第10期
略论文徵明书艺的影响葛鸿桢书法报2000.12.18
文徵明书法伪作考周道振书法丛刊2001总第67期
文徵明书法伪作考(续)周道振书法丛刊2001总第68期
文徵明与吴门书派向彬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2002
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向彬书法研究2003第6期
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向彬书法研究2003第6期
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向彬中国书法2003第6期
文徵明书画辨伪详析潘深亮荣宝斋:古今艺术博览2004第6期
文徵明《诗书画三绝卷》书法艺术解析闫精波书法赏评2004第1期
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向彬书法2004第6期
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向彬书法2004第6期
试论文徵明不同时期小楷书法风格的志趣嬗变温存书法世界2004第6期
吴门长者——文徵明张金梁中国书法2004第6期
试论文徵明的小楷书法及其志趣演变(上)温存中国书画报2004,2.19.
试论文徵明的小楷书法及其志趣演变:(下)温存中国书画报2004,2.23.
浅谈文徵明行草书法艺术丁楠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1期
文徵明与吴门书派丁正书法丛刊2005总第84期
书中能手文徵明孙稼阜书法2006第10期
从文徵明《草书诗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艺术特色陈瑞农盛诗谰书法2006第4期
徐渭
八法散圣字林侠客——徐渭书法小议杨臣彬中国书法1988第2期
论徐渭的美学思想潘运告求索1989第2期
徐渭的生平及其《四声猿》刍议张志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第2期
谈徐渭《自书诗卷》陈兆祥书法丛刊1991总第28期
徐渭对当代书法的影响[日]小野寺启治张铁英 译书法报1991.9.18
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徐渭及其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潘味琴书法1992第6期
徐渭的书论及其书法艺术朱万章书法丛刊1993总第34期
恣肆狂怪的心理与艺术中的悲剧:略论徐渭与宋人“尚意”书风梁少膺书法研究1995第2期
浪漫的合奏——徐渭、陈洪绶艺术人格心理初探漆澜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2期
中国的凡•高——徐渭一瓢书法2001第4期
孜孜以求只为神——从《咏月》词轴看徐渭书法艺术祝振东书法丛刊2001总第65期
不可小视的题跋法书——兼析徐渭《拟鸢图》卷题诗书法谢安辉书法导报2001.5.23
徐渭书法风格论马炜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2002
游于艺——徐渭的艺术精神谢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4期
读徐渭(一)孟会祥书法导报2003.11.19
读徐渭(二)孟会祥书法导报2003.11.26
对徐渭和黄道周书法创新的重新阐释周睿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第2期
徐渭书法风格论马炜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2期
徐渭书法论张金方书法导报2004.3.10
徐渭书法艺术论孟会祥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徐渭的艺术精神吴鹏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2005
治气治心:徐渭和他的武官赞助人[美]凯瑟琳·荣尔刘金库译东方艺术·书法2005第3期
旭、素之“狂”与徐渭之“狂”宋民书法2005第7期
读徐渭《煎茶七类》札记孟会祥书法导报2006.3.1
徐渭、董其昌文论比较研究郑长安书法导报2006.3.15
王宠、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祝允明
张瑞图的书法艺术汤祥明泉州文史1980第2期
祝允明及其书法李锦炎书法1983第5期
明张瑞图墨迹浅识谢荔四川文物1986第2期
意气密丽飞鸿舞鹤——简论黄道周其人其书王壮弘中国书法1987第1期
领略古法生新奇——谈张瑞图的书法艺术刘恒中国书法1987第2期
王宠书法作品的辨伪刘九庵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第4期
谈张瑞图的两件草书诗卷朴斋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从《榕坛讲业》册谈黄道周的书法赵洪山书法丛刊1990总第23期
祝允明的草书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0.27卷第11期
祝允明草书自诗与伪书辨析(选自《中国书法全集·祝允明卷》)刘九庵中国书法1993第4期
倪元璐书法承苏轼说傅红展中国书法1995第3期
王、赵、文与中国小楷书法:兼谈文征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册马大东书法丛刊1997 总第51期
独辟蹊径三大家——简述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人格及书风的形成葛献南书法丛刊1998总第54期
祝枝山法书五跋陈麦青书法研究1999第5期
倪元璐和他的书法刘恒中国书法1999第6期
张瑞图书法蠡探孙永茂书法导报1999.4.2/5.5
张瑞图与《草书千字文》卷单国强中国书法2000第6期
倪元璐早期书法研究李东良书法丛刊2000总第63期
张瑞图现象三题高红军书法导报2000.5.3
微云在霄秋山自远——简述王宠的书法艺术一瓢书法2001第7期
冰心铁胆——黄道周其人其书百川书法2003第11期
评张瑞图书法艺术邵勇常熟高专学报2003第6期
魏晋唐字兼师遍性豪纵翰出神奇——试论祝允明书艺成因葛鸿桢中国书法2003第7期
幸有嶙峋笔尖气横磨一剑走偏锋——张瑞图书艺初识俞建华书法导报2003.7.16
论王宠的书法艺术潘振元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第4期
黄道周及其小楷书法傅如明书法赏评2004第4期
人书两面——从张瑞图的一件草书长卷说起郑培亮中国书法2004第9期
试论张瑞图的书法艺术文博书法导报2004.9.29
晚明书家张瑞图之历史形象与书史地位何炎泉故宫学术季刊2004.1222卷第2期
论明末书学创新与黄道周的书学实践殷娜四川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倪元璐条幅章法浅说苏晓敏书法2005第12期
王宠与木板气薛龙春中国书法2005第12期
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傅红展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第4期
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向彬书法研究2005第6期
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向彬艺术百家2005第6期
王宠的生平与书法艺术潘振元书法研究2005总第124期
黄道周书艺的成因及其影响滕辉书法导报2005.8.10
祝允明狂草艺术研究王卫民河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异位的书法家——张瑞图的现代性解读黄坚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3期
祝枝山楷书《简亭记》考论朱万章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4期
论王宠的”以拙为巧”薛龙春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5期
“三株树”还是“三珠树”?——倪、黄、王被称“三株树”辨李吾铭书法2006第5期
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九例戴立强书法研究2006 总第132期
遒媚——黄道周书学思想的核心黄俊俭书法导报2006.11.15/11.22
王铎
神笔王铎牛光甫书法1981第5期
王铎的《琅华馆帖》任博文书法1981第5期
王铎的楷书王维诗卷聂崇正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王铎的一生牛光甫书谱1984总第58期
浅谈王铎的书法艺术吴焕章殷都学刊1984第1期
王铎书法的特点——二王为本兼采百家牛光甫书谱1984总第58期
试论王铎的书学理论牛光甫中洲今古1985第5期
好书数行——《王铎的生涯及其时代》第五章[日]福本雅一刘艺译中国书法1986第1期
王铎论——王铎美学之矛盾(论纲一)韩玉涛中国书法1986第1期
王铎书法简评张鑫中国书法1986第1期
王铎和他节临的《圣教序》册赵洪山书法丛刊1988总第14期
试谈王铎的《拟山园帖》和《琅华馆贴》姜淑丽中原文物1991第1期
入古出新老而自化——谈王铎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张绍卿王元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第1期
王铎手书于大伾山的三处摩崖石刻刘家任中原文物1991第1期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编写札记三则高文龙中国书法1992第4期
王铎对昭和后期书法的影响[日]宫文平张铁英 译谷川雅夫校中国书法1992第4期
王铎书源新探董路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4期
王铎年表孙国彬书法研究1993第5期
“二石”比较论张金梁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率文武数百人出城降清”质疑张书良倪水通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传统与超越——王铎与董其昌的比较研究莫武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村上三岛与王铎李强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关于书法批评中的理论和视角问题——兼论王铎其人其书(提要)丛文俊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关于王铎的断想——兼论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耿飞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历史并未给王铎留下立家的空地陈方既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略谈王铎的临作张云龙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论书品与人品兼及王铎的书史地位郝文勉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论王铎对“二王”草书的继承与发展姜寿田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论王铎诗稿的美学价值朱以撒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论王铎书法的二重审美指向陈代星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明人的浪漫主义书风与王铎风格徐利明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试论王铎行书创作中的用字云平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帖学殿军北地书雄刘九庵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王铎书风及其美学思想管窥张国斌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草书艺术散论王冬龄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的“大道”论——王觉斯手批《国语读本》书后韩玉涛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的别号、书画创作年代陆依波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及北方画风刘墨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面面观[日]须羽原一刘艺译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墓今昔陆依波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人品新说高海欣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生平及其书评介王宗都陆依波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手书《王氏大传》简述张书良倪水通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书法评传刘正成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书法学古得失漫谈王连起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书法艺术浅谈王俊生张书良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书源新探董路谊时善明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一个历史死结的解析马啸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与傅山——行草四题梅墨生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作品系年及有关问题黄惇周祥林曹 军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闲将气骨寄毫芒——从诗文看王铎思想及书法实践贺宏亮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中国书风的东传和王铎的影响[韩]金膺显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
王铎与傅山──行草四题梅墨生美术研究1994第1期
论王铎书法学古意义与得与失王连起书法丛刊1994总第40期
论王铎的书法审美追求陈孝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第1期
王铎:一个历史死结的解析——兼论中国书法的“魏晋情结”马啸书法研究1995第2期
王铎草书的历史观和美学观方爱龙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
王铎艺术成就简论杨海中中州学刊1995第6期
王铎与中原书风郑荣明书法导报1996.10.9/10.16/10.23/11.6/11.13/11.20/11.27
王铎与展厅效应李刚田书法导报1996.6.19
王铎与《阁帖》曹军书法研究1997第6期
试析王铎的涨墨法姚小尧书法导报1997.12.31
王铎为苏京撰写的两件作品略考孟庆星书法导报1997.12.31
略论王铎的楷书艺术王庆忠书法赏评1999第2期
王铎《草书杜诗卷》艺术探究刘艺林书法导报1999.8.4
王铎及其行草书王倚平书法丛刊2000总第61期
王铎书法思想中的崇古观念寇克让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2001
飞腾跳掷 恣肆狂放——王铎草书艺术赏析陈宁书画艺术2001第2期
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王铎——兼论书法史论研究问题丁正书法研究2001第6期
永恒的王铎西中文中国图书商报2001.8.2
王铎书法思想中的崇古观念寇克让书法研究2002第4期
王铎书法艺术初探丁楠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6期
王铎书法艺术之我见李师书法丛刊2002总第69期
王铎的书法学习道路和艺术特色单国强中国书法2003第2期
线变——王铎书法艺术的经典所在刘灿章中国书法2003第2期
有明书法推第一——论王铎及其书法艺术赵宝琴文物世界2003第4
从《江淮帖》看王铎的书学思想——兼及《江淮帖》艺术赏析王建松陈传雯书法导报2003.10.22
传统与超越——王铎与董其昌比较研究莫武书法导报2003.3.19/3.26
王铎人品书品琐议杨宪金书法导报2003.6.25
***与忧郁的碰撞——析王铎其人其书漆济明绥化师专学报2004第2期
试论王铎及其书法艺术朱乐朋潍坊学院学报2004第5期
王铎的书法精神郭珂史学月刊2004第9期
试论朱熹《千字文》对王铎书法的影响董铁军书法导报2004.3.17
王铎巨幅连绵草书轴出现的意义及价值田旭中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1期
王铎书法艺术论梁志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2期
五百年来无此君——读《王铎草书卷精典》有感任军伟美术之友2005第2期
王铎年谱简编张升书法2005第5期
王铎与傅山林鹏书法2005第5期
关于王铎的札记孟会祥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9期
王铎书法专题问答胡秋萍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9期
王铎书法当代性阐释胡秋萍书法导报2005.11.30
如何理解王铎对唐代狂草的非议谷衍舟书法报2005.4.18
王铎书法变革的意义西中文书画世界2006第3期
王铎书法思想中的崇古观念探源陈党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第11期
《王铎书法全集》出版的现实意义李国强美术之友2006第2期
王铎草书艺术简评刘灿章文博2006第2期
王铎书法的崇古观念与艺术风格之矛盾的心理阐释张运礼中州学刊2006第3期
王铎书法六人谈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4期
白蕉、高二适、沈尹默
悼念沈尹默先生郭绍虞书法1979第3期
怀念邓散木师黄异庵书法1983第6期
忆尹默二三事褚保权书法1983第6期
怀念白蕉先生翁史纲陈炳昶书法1984第4期
略述沈尹默先生的书法艺术戴自中书法研究1985第3期
沈尹默和当代书法戴小京书法1987第6期
入古出新风流独步——论高二适的书法道路季伏昆中国书法1988第4期
学者诗人书法家——介绍高二适先生尹树人中国书法1988第4期
高二适先生及其书法艺术庄希祖书法研究1989第4期
“天下一高吾许汝”——高二适先生的书法艺术桑作楷新华日报1989.3
谈沈尹默书法周而复中国书法1990第1期
沈尹默意义戴小京书法研究1990第4期
沈尹默书法的透视与思考滋兰书法研究1991第1期
现代书家批评——高二适、胡小石梅墨生书法报1992.4.8
沈尹默的书法理论与中国近现代科学主义傅京生书法研究1994第5期
对沈尹默先生书法理论的再认识——:就教于傅京生先生王元军书法研究1995第1期
风神潇洒炉火纯青——谈谈白蕉的书法铁君书法1996第5期
永远的高二氏(二)李廷华书法报1997. 11.12
永远的高二氏(一)李廷华书法报1997.11.5
沈尹默在建国初期书坛一枝独秀的社会成因追索张其凤书法报1997.7.16
二十世纪书法系列批评(连载之三)承传“二王”风流 长憾未越雷池——白蕉王道云书画艺术2000第6期
本体实而花萼振——海上书家白蕉书法艺术浅谈苏显双书法导报2000.11.29
我看沈尹默胡传海书法导报2000.3.15
沈尹默与张充和白谦慎中国书法2001第4期
沈尹默、林散之书法比较研究迟延胜书法导报2001.1.31
漫谈沈尹默书法的美学选择赵一新书法导报2001.3.28
沈尹默的精神陈梗桥大众日报2001.5.24
高二适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尹树人季伏昆 徐纯原中国书法2002第9期
沈尹默书法创作的得失与历史地位郑丕亮书法导报2003.2.5
云中漫步——白蕉其人其艺薛元明中国书画2004第11期
沈尹默诗稿墨迹略谈韩戾军书法2004第4期
沈尹默的“执笔五字法”庄素娥书法2004第6期
谈白蕉书法创作陈华春书法导报2004.12.15
试论高二适书法活动的分期与特点曹洋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沈尹默书法理论沉寂的原因柳曾符书法导报2004.7.21
读白蕉孟会祥书法导报2004.7.28
高二适书法活动分期及其特点曹洋书法报2004.9.27
始欲无我终欲有我——白蕉的书法艺术李海珉中国书法2005第12期
试探高二适早期书法流变的成因曹 洋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1期
山阴笔法千古传 云间翰墨世代香——白蕉的书画艺术蒋炳昌收藏家2005第2期
沈尹默致潘伯鹰的一件手札王贞华书法2005第8期
诗书画印说白蕉李海珉书法导报2005.12.21
白蕉眼中的沈尹默书法姜寿田书法导报2005.8.24
宋克“混合体”及其与高二适书风之关系朱天曙书画世界20069月号(第5期)
书风激荡人品峥嵘——略述高二适先生书风人品郁胜夫中国书法2006第4期
高二适:文化人格见证之一例吴振峰书法导报2006.1.25
其他书家
赐岳飞手答谈宋高宗书法铁卢大陆杂志1953第11期
略谈胡小石的由书艺特色侯镜昶书法1978第3期
褚遂良其人及其书艺佘雪曼书谱1978总第21期
剩有未干江海笔——回忆父亲邓散木邓国治书法1979第2期
因蜜寻花——记叶公绰的书论黄苗子书法1980第3期
邓散木的书法与篆刻沈鹏读书1980第9期
秘诀思传付翰墨发奇香——记胡公石先生的草书艺术柴建方书法1982第4期
刚中有柔乃见神奇——王蘧常先生的章草艺术沈茹松书法1982第6期
宋克和他的草书唐宋人诗卷单国霖书法丛刊1982总第5期
源远流长人文荟萃的吴门书家谢孝思书法丛刊1983总第7期
记马公愚先生林仲兴书法1984第1期
试谈陆柬之的《文赋》墨迹沈锡泉书法研究1984第3期
略谈吴玉如的书法陈云君洪丕谟书法1985第2期
薛绍彭及其书法艺术崔尔平书法1985第2期
从司马光二帖看其书法艺术柴建国山西师大学报1986
沈阳故宫藏清高宗弘历书法初探王梦赓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第1期
从《椤严经旨要》看王安石的书法成就泉印黄江西历史文物1986第2期
散僧入圣潇洒出尘——略论吴镇(仲圭)的书法艺术蓝玉菘中国书法1986第2期
唐太宗与书法姚学贤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第2期
论薛稷殷荪书法研究1986第4期
王守仁《致谢源书》墨迹考林剑丹书法研究1987第2期
马叙伦先生及其书艺书论戴小京书法1988第1期
文苑儒林孤神独逸——记马一浮先生苏渊雷书法1988第1期
薛绍彭书法的新发现魏学峰书法1988第1期
近代章草大家王世镗——兼述“一段离奇章草案”徐毓泉书法1988第5期
魏了翁和他的《文向帖》承名世书法丛刊1988总第13期
宋徽宗赵佶书法艺术琐谈杨仁恺书法丛刊1988总第14期
王文治及其书法万依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马一浮何家炜浙江档案1989第8期
明憨山和尚诗牍伊沛扬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邢侗兄妹的书法艺术崔明泉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从旧藏沈周作品谈起朱家溍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第3期
八大山人书艺简说阿涛中国书法1990第4期
略论唐寅周怡齐鲁艺苑1990第4期
云间二沈:〔沈渡、沈粲〕吴柏森书法研究1990第4期
谈王穉登的墨迹《义兴杂诗》逸民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试论王诜及其书法艺术杨仁恺书法丛刊1990总第23期
评清代书家王文治及其《快雨堂偶然书》李万才书法丛刊1991总第27期
李兆洛其人其书叶鹏飞书法丛刊1992总第30期
孙慎行书法艺术叶鹏飞书法丛刊1992总第30期
现代书家批评——邓散木梅墨生书法报1992.10.21
诗僧担当的书法艺术孙太初中国书法1993第2期
“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范成大书法艺术试论陈道义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第4期
从文林书法谈起张淑兰书法丛刊1993总第33期
隐士的书法——林逋和他的《自书诗卷》任志书法丛刊1993总第34期
略谈明潞王朱常淓草书唐诗汇刊郭云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5期
从《姑孰帖》说到陆游书艺水赉佑书法丛刊1994总第40期
马一浮先生书法艺术杜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1期
吴琚漫论曹宝麟书法1995第6期
吴琚墨迹选简介味琴书法1995第6期
卞荣和他的书法艺术陈兆祥书法丛刊1995总第42期
从邓文原《题伯夷颂诗》看其师承关系傅红展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疾如风雨矫如龙蛇——介绍张弼及其草书潘德熙书法1996第1期
王庭筠及其书法艺术评介王登科书法1996第3期
吴踞的字是“奴书”吗?——与味琴、曹宝麟先生商榷大江书法1996第4期
什么是“书奴”——兼答大江同志味琴书法1996第5期
王穉登及其书法艺术朱万章书法丛刊1996总第45期
欧阳修的书法观及其《自书诗文稿》刘中澄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宋高宗赵构、孝宗赵昚草书刍议姜念思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杨补之书柳梢青咏梅及其他罗春政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明遗民姚汝鼐及其书艺王启初书法丛刊1997总第49期
帖学书家米万钟的书艺王启初书法丛刊1997总第49期
王临川考毕庶春丹东师专学报1997第2期
王穉登书法艺术及其他张淑兰书法丛刊1997总第51期
说说蔡京 兼谈徽宗刘涛书法报1997.1.22
八大山人的书法郭子绪中国书法1998第5期
有瑜有瑕说丰坊赵维扬书法丛刊1998总第56期
浙东书风的开创者——梅调鼎好虚书法丛刊1998总第56期
阮退之:一个不能被遗忘的章草大家郑荣明书法导报1998.7.15
论沈增植的书法艺术戴家妙中国书法1999第2期
虞世南的书法艺术何炳武华夏文化1999第3期
洗尽尘滓逸士笔 独存孤迥萧疏境——倪云林的书法艺术楚默中国书法1999第5期
石涛的书法(《中国书法全集·龚贤朱耷石涛龚晴皋卷》编撰札记)刘墨中国书法1999第8期
担当的书法作品冯小秋书法丛刊1999总第59期
阚祯兆的书法及其赏鉴李景泰书法丛刊1999总第59期
元初宋遗民的书法[美]石慢《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邢侗与《来禽馆帖》孙建功山东审计2000第1期
朱熹书法评传方爱龙任平中国书法2000第2期
陆游书法评传方爱龙中国书法2000第4期
赵构书法评传方爱龙中国书法2000第5期
范成大书法寻绎方爱龙中国书法2000第6期
刘墉书法评传马世晓张其凤中国书法2000第8期
吴镇和他的书法及书法观念楚默中国书法2000第9期
风韵洋溢身材俊发——略谈陆深书法风格张淑兰书法丛刊2000总第62期
杨守敬学术研究邹华清华中师范大学2001博士论文2001
范成大书迹分类编年考方爱龙书法研究2001第2期
范成大书迹分类编年考(续)方爱龙书法研究2001第3期
谈黄慎的两件草书黑迹张金栋 高朝英书法丛刊2001总第66期
宋初书法家——周越水赉佑书法丛刊2001总第68期
填补书史之阙的周越墨迹萧燕翼书法丛刊2001总第68期
贺之章和他的草书《孝经》黄慎明书法导报2001.2.28
赵构与书法倪旭前书法报2001.11.12
陈淳书法研究朱爱娣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硕士论文2002
论何绍基对碑与帖的有机融会崔伟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2002
明初书坛的三宋与陈璧黄惇中国书法2002第10期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三家行书徐本一中国书法2002第10期
从刘基《春兴八首诗卷》管窥刘基的书法艺术徐文平丽水学院学报2002第1期
张即之书艺浅谈水赉佑书法2002第1期
唐宋太宗喜飞白冯贺军紫禁城2002第2期
毛泽东与王羲之胡学举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第4期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晋祠铭》郭永安文物世界2002第5期
李建中年谱陈志平书法研究2002第6期
道德至臻风神自来——范成大书法艺术探勝唐健钧书法丛刊2002总第72期
读八大山人孟会祥书法导报2002.4.17
近现代帖学三家书法探微(一)肖鑫书法导报2002.8.7
近现代帖学三家书法探微(二)肖鑫书法导报2002.8.14
近现代帖学三家书法探微(三)肖鑫书法导报2002.8.21
吴玉如先生碑帖题跋笺注杨鲁安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试论八大山人的空灵美李敬东书法报2002.11.11
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彭帆江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2003
文章太守淡墨探花——谈谈王文治的书法艺术二泉书法2003第10期
天下第一行书碑——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冀美俊中国书法2003第2期
风神洒脱秀韵天成——王文治书法赏析郑嘉凤中原文物2003第3期
从《笔髓论》看虞世南的创作观俞者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6期
略论李世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高远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第9期
王世贞《行草乐府词册》与他的书法观黄惇中国书法2003第9期
李建中评传陈志平书法丛刊2003总第74期
沈周书法探讨方展里故宫文物月刊2003.220卷第11期
论欧阳修为宋“尚意书风”的先导杨军书法导报2003.6.11
集古出新:米芾王铎的成功之路孙百安美术报2003.6.21
论启功的书学和书法叶鹏飞书法导报2003.7.16
吴玉如的晋人气韵郑丕亮书法导报2003.12.31
宋克书法研究朱天曙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硕士论文2004
论宋克书法的书史意义朱天曙中国书法2004第10期
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向彬书法世界2004第12期
论宋高宗书法与传统帖学的源流关系倪旭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第1期
薛绍彭的书法及其意义林再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3期
融冶诸家专取风神——试论王文治的书法艺术及其书法学意义衡正安书画艺术2004第4期
王澍书法品评标准胡明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第6期
从《行草书诗卷》看茅坤书风张一兵书法丛刊2004总第81期
欧阳修书法艺术刍议杨军李 健中国书画报2004.2.26
刘墉行草书风的成熟与其美学意味张其凤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从《元略墓志》走进“二王”极则——吴玉如的学书之路解小青书法导报2004.7.14
明末书坛三“狂人”宋开罗书法导报2004.10.13/10.20
王文治书法尚“淡”浅探张涵书法导报2004.12.8
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向彬云梦学刊2004年第1期
王澍书学思想研究白福春吉林大学2004硕士论文2004
马一浮书法艺术言筌李庶民中国书画报2005.1.3.
王诜和他的《颖昌湖上诗词卷》金运昌中国书法2005第11期
风云豪气堂堂天阵——金·赵秉文及其书法吕书庆中国书法2005第10期
清峭劲拔圆融洒脱——明代书法家宋克悯生青少年书法2005第7期
胸次清旷 笔意萧远——倪云林其人其书王建源中国书法2005第5期
姚鼐法贴鉴定研究吴聪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2005
王世贞书法观研究杨开飞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2005
《书画跋跋》中王世贞、孙鑛二家书学之比较研究张多强吉林大学2005硕士论文2005
杨守敬碑帖并举之书学思想研究张繁文广西艺术学院2005第3期
杨守敬碑帖并举之书学思想研究张繁文艺术探索2005第3期
丰坊书法研究隋邦平西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沈曾植帖学研究段永成西南大学2006硕士论文2006
唐太宗书法综论施政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王文治研究王平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2006
虞集书法研究雷雨西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篆分意度与何绍基的碑帖兼容思想张晨怡中国书法2006第10期
南宋皇帝赵构的书法艺术许国平文物世界2006第4期
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向彬郭志鸿中国书法2006第6期
八大山人书法的启示崔自默中国书法2006第9期
独树一帜的八大山人书法薛永年中国书法2006第9期
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刘墨中国书法2006第9期
赵构真草书相间之论周赞书法报2006.3.1
论沈曾植的帖学观念段永成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书法知识三阶段意象说——以林散之先生书法为例高永旺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拂去对李倜的误识李庶民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论北宋蔡卞的书法艺术宋汉光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线性的光辉——林散之草书艺术蠡评乙庄书法导报2006.12.20
4.名帖鉴析
丛帖
读《宝晋斋法帖》刘汝醴书谱1978总第23期
吴研人与《筠清馆帖》寒山书谱1978总第23期
《三希堂法帖》杂谈万依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第2期
闲话乾隆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马宝山书法1980第5期
《宋拓大观帖》真本介绍周颖南书谱1980总第33期
宋徽宗和《大观帖》王益知书谱1980总第33期
宋拓《澄清堂帖》卷十一考略蒋文光中国历史文物1981第10期
《三希堂法帖》的花边凌竟欧戴树瑾书法1981第4期
宋拓《大观帖》卷七夏晨书法丛刊1981总第2期
《知彼请晏帖》之论辩王益知书谱1981总第38期
碑林的《淳化阁帖》是“兰州本”吗?王正文刘久华书法1982第2期
《白云居法帖·米跋》辨伪——读帖偶记陈积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第4期
肃本淳化阁法帖宋廓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第4期
三希堂《平江帖》作者考曹宝麟书谱1983总第55期
《三希堂法帖》记事二则万依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第1期
《快雪堂法帖》校后记马子云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第3期
肃府本《淳化阁帖》考秦明智兰州学刊1984第5期
三希堂本蔡襄《谢赐御书诗》考辨蒋文光中国历史文物1984 总第6期
谈校故宫藏宋拓《淳化》、《绛帖》、《大观》三帖马子云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第3期
谈《淳化秘阁法帖》黄港生书谱1985总第62期
历代著名丛帖简目王壮弘书法1986第5期
谈《三希堂法帖》所刻赵孟頫书王连起书法丛刊1986总第10期
南宋拓《群玉堂帖》(局部)段成桂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天下孤本《淳化阁帖考释》崔尔平书谱1989总第86期
《快雪堂法书》帖考王连起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第4期
宋拓《忠义堂帖》沙孟海书法丛刊1991总第25期
木鸡室的拓本收藏[日]谷川雅夫中国书法1992第4期
吴荣光旧藏《绛帖》二十卷施安昌书法丛刊1992总第31期
《人帖》中的黄道周自书诗华人德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人帖》中的倪元璐书札华人德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宝贤堂集古法帖》的过去与现在王鸿宾文物世界1993第1期
《宝贤堂集古法帖》与《绛帖》王鸿宾文物世界1993第3期
王著与《淳化秘阁法帖》刘诗四川文物1993第3期
故宫藏《真赏斋帖》考辨施安昌中国书法1993第6期
张伯英先生《阅帖杂咏》笺注董治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4期
《潭贴》前言陈滞冬书法报1994.12.7
《潭帖》辨马子云书法报1994.12.7
拟为《三希堂法帖》正误张瑞龄人民论坛1995第11期
《阁帖》辩曹军书法1995第2期
关于《宣和书谱》的几个问题王元军书目季刊1995第2期
米芾、黄伯思评《淳化阁帖》(第九卷)味琴辑注书法1995第2期
谢稚柳、徐邦达、杨仁凯、刘九庵谈“三希”中国书法1995第6期
荟萃明代书法艺术的晴山堂法帖冯意清江苏地方志1996第2期
关于《宣和书谱》的几个问题王元军书法研究1997第6期
《宣和书谱》的考察刘涛书法丛刊1997总第50期
也辨《潭帖》水赉佑书法研究1999第2期
《宣和书谱》所录怀素百帖考释熊飞咸宁师专学报1999第4期
《来禽馆帖》与《来禽馆真迹》释疑孙建功书法报1999.9.27
《快雪堂法帖》阎浮赵小平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第1期
《宣和书谱》未收怀素帖目补证熊飞咸宁师专学报2000第4期
《淳化秘阁法帖》对后世的影响张小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0第4期
《古宝贤堂法帖》校勘纪略王鸿宾刘琼文物世界2000第6期
绛州一帖天下奇——略谈《绛帖》靳欣文书法导报2000.2.16
《汝帖》述略佘彦焱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碑帖卷(二)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明拓肃府本《淳化阁帖》论略王菊丝绸之路2001第1期
山西大学藏《宝贤堂集古法帖》拓本初探傅如一 张梅秀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1期
《汝帖》拓本及相关诸问题佘彦焱文博2001第3期
元《乐善堂帖》考略王连起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第5期
浅谈《阁帖》的借鉴价值肖鑫书法导报2001.10.17
《淳化阁帖》研究张小庄书法研究2002第3期
依堂珍藏名家尺牍林乾良书法2002第3期
传世神品书法瑰宝——《翰香馆法书》及其书法艺术赵嗣成文物世界2002第5期
书法瑰宝——《翰香馆法书》及其书法艺术赵嗣成文物世界2002第5期
书苑雅宝“三希堂”顾骆中国地名2002第5期
《晋书楼帖》递藏源流考陶喻之碑林辑刊2002第8期
《淳化阁帖》管窥三论陶喻之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第9期
读《晋书楼帖》札记顾音海佘彦焱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第9期
《远涉帖》发微陶喻之大公报·艺林2002.11.22
“粗漫而传神”——《汝帖》的书法风格余彦炎书法报2002.6.24
《大观帖》的拓本和流传王靖宪书法报2002.7.22
关于《绛帖》的来历施安昌书法报2002.7.8
《淳化阁帖》最善本考汪庆正《〈淳化阁帖〉最善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帖学盛事陈燮君《〈淳化阁帖〉最善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由“一帖两刻”论《淳化阁帖》稿本说陶喻之《淳化阁帖刊》刻1010年纪念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2003
《淳化阁帖》最善本简介大真中国书法2003第10期
帖字留后世书圣著千秋——《淳化阁帖》暨“二王”书法艺术学术鉴赏综述陶令中国书法2003第10期
《淳化阁帖》最善本的海上大鉴赏家们陶喻之收藏家2003第12期
《淳化阁帖》回归及其他顾音海博古2003第2期
《淳化阁帖》概说仲威沈传凤上海文博2003第3期
从《淳化阁帖》看晋时代用语王运天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简析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尹一梅上海文博2003第3期
宋拓《淳化阁帖》卷四与《绛帖》后七、八卷校后记施安昌 上海文博2003第3期
王著与“阁帖”李维琨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淳化阁帖》肃府本研究何碧琪书法研究2003第6期
《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的成功回归陈燮君书与画2003第9期
《潭帖》摹者考辨喻兰书法丛刊2003总第76期
安氏本《淳化阁帖》是传世最善本吗?吴敢陈根民美术报2003.10.11
《淳化阁帖》与帖学潘良桢书法导报2003.12.10
明《馀清斋帖》研究程渤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2004
清代岭南丛帖研究四题陶喻之《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宋拓《松桂堂帖》(翁同龢旧藏)施安昌中国书法2004第10期
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薛龙春中国书画2004第2期
宋刻王羲之王略帖跋尾为米芾伪添考王元军收藏家2004第2期
谈南京大学所藏宋拓《大观帖》卷六榷场本蒋费初书法2004第2期
《阁帖》回归文博盛事章海荣文史天地2004第3期
从王献之三帖看《馀清斋法帖》的书法史料价值程渤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第4期
《淳化阁帖》最善本流散揭密陶喻之中国文物报2004.1.14
宋刻《凤墅帖》黄庭坚手札研究黄君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阁帖》“海归“周年记陶之喻书法导报2004.5.5
《颜体为何未被列入<淳化阁帖>》商榷李吾铭书法导报2004.9.29
《淳化阁帖》的刻工问题顾音海上海博物馆集刊2005第10期
《阁帖》最善本《皇象帖》“忘”字未损本考陶喻之上海博物馆集刊2005第10期
关于《英光堂帖》[美]马成名书法2005第1期
宋初审美风尚与《淳化阁帖》颜真卿书法的缺席李吾铭书法2005第3期
宋刻《凤墅帖》黄庭坚手札十种黄君中国书法2005第5期
辨疑《最善本淳化阁帖》王铁书法2005第8期
《澄金堂石刻》中的苏轼书作系伪作丁政书法导报2005.1.5
从《宣和书谱》看宋徽宗时期的书学凌云之君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宋刻孤本《郁孤台法帖》黄庭坚书迹研究黄君书法2006第1期
《宝晋斋法帖》中米芾致永仲五札文字考订穆棣中国书法2006第6期
《淳化阁帖》书迹来源情况辨析喻兰书法导报2006.2.1
内府书迹收藏探微——以《淳化阁帖》和《宣和书谱》等为例宗成振书法导报2006.2.1
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启功书法导报2006.7.12
“二王”及魏晋杂帖
谈晋王羲之黄庭经、集字圣教序、十七帖佘雪曼书谱1978总第22期
谈晋王献之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王询伯远帖论佘雪曼书谱1978总第23期
谈宋羊欣暮春帖、齐王僧虔舍人帖、梁萧子云楷帖佘雪曼书谱1978总第25期
《十七帖》与“上博藏本”戴安书谱1979总第26期
《唐拓十七帖》管窥牛光甫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第4期
也谈《十七帖》〉孟东书谱1979总第30期
关于《快雪时晴帖》进入清宫的史料朱金甫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第2期
唐拓《十七帖》问题试探庸庄书谱1980总第35期
晋索靖《草书势》注释陈振濂书法1981第6期
晋代法书墨迹珍品——《伯远帖》郑广荣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硕图书谱1981总第4期
《十七帖》文义释应成一书法研究1982第1期
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辨伪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8期
评《<十七帖>文义释》刘同葆书法研究1984第4期
《快雪时晴帖》张光宾故宫文物月刊1984. 21卷11期
王询《伯远帖》杨臣彬紫禁城1985第3期
时晴快雪对时晴——浅谈《快雪时晴帖》杨敦礼故宫文物月刊1985. 12卷10期
传世《十七帖》版本评述王壮弘书谱1986总第69期
跋唐玄序集王羲之书金刚经夏玉琛书谱1987总第77期
小楷模范——锺繇《荐关内侯季直表》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88.15卷第10期
王羲之《丧乱帖》考评韩玉涛中国书法1990第2期
略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题跋的实况——兼答罗藏峰先生来函王耀庭故宫文物月刊1990. 37卷12期
二王杂帖语词散释陈松长古汉语研究1991第1期
王羲之《丧乱帖》考评韩玉涛《中国书法全集》18卷1991.11第一版1991.11
王羲之《丧乱帖》之“先墓”地点及书写时间初考王玉池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王羲之<丧乱帖>之“先墓”地点及书写时间初考王玉池书法研究1992第1期
传王羲之《笔势图》考张天弓书法报1994.12.14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或《用笔阵法》考张天弓书法报1994.9.14
《王羲之书锺繇千字文》是真迹李庆绵书法研究1995第1期
论称“蔡邕《石经》三体书”不能作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辨伪的证据潘良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3期
二王书札中的习语任平书法研究1995第6期
《二谢·官奴帖》刻石考鲍树民胡进鑫中国书法1997第1期
王羲之《丧乱帖》中的辨证色彩崔伟书法导报1998.12.9
关于《十七帖》陈金书法导报1998.4.29
也谈《十七帖》的版本及近年出版情况王玉池书法导报1998.5.20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的“君倩”是谁王元军故宫文物月刊1999.216卷11期
王珣《伯远帖》考穆棣故宫学术季刊1999.316卷第3期
王羲之父子书帖中的魏晋习俗语词王小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2期
《十七帖》刻本考:诸本的分类与比较(日)伊藤滋著;梁少膺译书法研究.2000第4期
楷情舒意融隶草魏晋风神传古韵——魏·钟繇《荐季直表》真伪续论许敏雄书法导报2000.1.5
王羲之袁生帖考辨刘涛收藏家2001第3期
“三希”墨宝流落记流泉文史精华2001第1期
论王羲之《十七帖》艺术特色方国兴南方文物2001第3期
传王羲之书《黄庭经》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1.10.1/11.2
草名浅考——兼论“藁草”问题肖鑫书法导报2001.8.1
王羲之临鍾繇《尚书宣示表》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1.8.3
宋拓王献之法贴硃释本陶善耕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第1期
“伯远帖”是“三希”之稀焦满金书画艺术2002第4期
《伯远帖》真迹之谜解密——《王珣<伯远帖>考》作者穆棣先生采访记王珣书画艺术2002第6期
论王羲之“姨母帖”的价值向彬书法之友2002第8期
王询《伯远帖》徐本一中国书法2002第8期
传王羲之书《黄庭经》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2.1.4/2.1/3.1/4.5/5.3
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2.6.7/7.5
晋人书札与法帖残本顾音海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王献之《中秋帖》朱以撒青少年书法2003第23期
王献之《鸭头丸》贴后宋高宗赞语考证程渤书法赏评.2003第5期
王羲之重要传本墨迹评析陈麦青书法研究.2003第6期
王询《伯远帖》的现实意义王蔚书法导报2003.1.22
王羲之报平安——略谈《平安何如奉橘帖》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3.1021卷第7期
“颖井《兰亭序》、《黄庭经》刻石”及拓本考张飞莺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4期
王献之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录程渤书法研究2004第121期
二王《杂帖》词语拾零刘志生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1期
散谈王羲之和《丧乱帖》曾国武天府新论2004第1期
《鸭头丸帖》墨迹考辨穆棣书法2004第2期
传世本《鸭头丸帖》墨迹商榷谢光辉书法2004第7期
漫谈另一卷《出师颂》周道振书法丛刊2004总第77期
王羲之《圣教序》取法研究李松中国艺术报.2004,7.2.
论王羲之《尚想黄绮帖》及相关问题张天弓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再论《姨母帖》中的姨母可能是卫夫人王玉池书法报2004.8.30
王献之《廿九日帖》与“北碑”等问题王玉池中国书法2005第10期
千古名迹《中秋帖》孙稼阜检察风云2005第19期
二王《杂帖》中的人称代词曾卫军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6期
王羲之《中郎女帖》考辨刘涛书法丛刊.2005总第84期
《快雪时晴帖》为唐摹本质疑陶贤东书法导报2005.4.27
从“藁书”评王羲之传本墨迹王南溟书法2006第3期
关于日本现存之《丧乱帖》、《孔待中帖》、《妹至帖》[日]富田淳书法2006第5期
误读与史观的歧异——《王献之〈廿九日帖〉与北碑等问题》一文质疑姜寿田中国书法2006第7期
“藁书”是草稿而不是“古体”——读王南溟先生《从“藁书”评王羲之传本墨迹》有感邹炯文书法2006第8期
王羲之《伏想清和帖》所见“殷生”及相关问题刘涛书法研究2006总132期
“佳想安善”未必安善——小议启功先生的《快雪时晴帖》断句祁小春书法报2006.1.25
论史游章草《急就章》的真实性范国强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论王羲之《丧乱帖》中的“字组”张天弓书法报2006.11.1/11.8
王献之《鹅群帖》:恐是一件半真半伪的法帖祁小春书法报2006.3.1
王羲之的《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祁小春书法报2006.3.15
《丧乱帖》书迹外的话题——目验《丧乱帖》的拓摹和格线祁小春书法报2006.5.17
平复帖
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王世襄文物参考资料1957第1期
西晋陆机《平复帖》张伯驹书法1979第6期
中国现存最古的名人墨迹《平复贴》韩树青书法研究1982第4期
对《陆机〈平复帖〉商榷》一文的商榷徐邦达书法研究1986第2期
《平复帖》再辩——答徐邦达先生曹宝麟书法研究1986第4期
瑰宝——平复帖及其最后收藏者陈明时山东文学1987第11期
《平复帖》说並释文启功书谱1987第5期
一个灵魂在这里颉颃相随——晋陆机《平复帖》之美学探索姚淦铭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第3期
从《陆机平复帖》谈章草书体——再议南北书派分流说翁闿运书法研究1990第4期
陆机《平复帖》商榷曹宝麟书法研究1995第1期
《陆机〈平复帖〉商榷》置疑——与曹宝麟先生商榷姜寿田书法导报1996.4.17
许我千虑一得——陆机《平复帖》诠释郑春松书法2001第10期
就“赢”、“瘵”二字和曹宝麟先生商榷孙向群书法研究2003第6期
陆机与《平复帖》尹堂月青少年书法2004第5期
再议《平复帖》释文:与启功先生商榷郑春松书法赏评2004第6期
西晋陆机《平复帖》考略王世襄紫禁城2005第1期
陆士衡《平复帖》张伯驹紫禁城2005增刊
《平复帖》说并释文启功紫禁城2005增刊
《平复帖》“赢瘵”词义商榷谢光辉书法研究2005总123期
《平复帖》蠡议谢光辉徐学标中国书法2006第5期
循名考实向真诠——《平复帖蠡议》之疑义郑春山中国书法2006第7期
对谢光辉教授“赢瘵”词义商榷文章的批驳孙向群书法研究2006总130期
《平复帖》新释——在启功释文的基础上缪关富书法导报2006.1.18
张伯驹与《平复帖》井一清人民政协报2006.1.19
《平复帖》说并释文启功书法导报2006.12.20
尺牍尾辞“力不次”究竟为何意?——再议启功先生的释读祁小春书法报2006.2.15
《平复帖》何以为“墨皇”顾行伟书法报2006.3.1
还《平复帖》真诠郑春松书法导报2006.6.28
《平复帖》文字释读及其他程不识书法导报2006.7.26
书谱
孙过庭《书谱》笺证朱建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1963.4
孙过庭《书谱》考启功文物1964第2期
孙过庭《书谱》释文问题初探赵云起书法研究1984第4期
《书谱》天津刻本试析涂宗涛涂小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第6期
有关孙过庭《书谱》的几个问题谢建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4第2期
《书谱》的理论贡献白丽霞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第3期
论《书谱》在书学中的价值崔延和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第2期
阳舒阴惨取会风骚──孙过庭书谱的美学思想胡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
《书谱》的艺术人格论:略谈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刘启林书法研究1995第5期
《书谱》释文札记马亦钊书法研究1995第5期
孙过庭书谱研究论著目录裴芹文教资料1996第2期
孙过庭《书谱》考——关于改写和分卷的问题[日] 富田淳中国书法1996第1期
孙过庭《书谱》研究文献述略裴芹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版)1997第2期
《书谱》蠡测裴芹书法研究1997第6期
孙过庭与《书谱》(下)戴家妙书法报1997.10.1
孙过庭与《书谱》(上)戴家妙书法报1997.9.24
走近孙过庭——略论《书谱》的艺术魅力沙黎黎艺术百家1999第3期
论孙过庭《书谱》中的兼通观任漫丛书法研究1999第1期
《书谱》一序通古今 夜半挑灯更细看──唐·孙过庭《书谱·序》解读田有成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4期
对《〈书谱〉献疑》的献疑——与杨泽商榷陈浩书法导报2001.12.12
关于《书谱》的几个问题郑祖玉书画艺术2002第5期
孙过庭《书谱序》关于书法文献的论述——兼谈《书谱》之后书法文献大概郭名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5期
"五乖五合"刍议刘春梅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第6期
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学思想沈文中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第11期
古籍整理的又一重要收获——读黄源老《书谱译注》汤序波陈全明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3第1期
《书谱》平议刘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3期
我读《书谱》何开鑫书法导报2003.6.18
《书谱》的美学观李军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1期
试析《书谱》书家论的变易思想李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第1期
孙过庭“书谱”的宋代刻帖施安昌紫禁城2004第1期
《书谱》美学思想初探胡舟王先意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3期
论《书谱》对书法创作论的通变阐释李巍人文杂志2004第3期
论《书谱》的"情性"观祁丽美术观察2004第7期
孙过庭《书谱》对唐代草书发展的贡献王景书法导报2004.9.15
略论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精髓陈经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第1期
孙过庭《书谱》的书法艺术理论吴彦泽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3期
论书法品评视角的审美定位及其延伸——兼评《书品》与《书谱》在书法品评史上的地位马国俊甘肃社会科学2005第5期
论《书谱》之“五乖五合”(摘录)刘春梅书法报2005.7.11
《书谱》疏解董家鸿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由《书谱》谈书法的"技"与"道"关金船艺术探索2006第1期
孙过庭书法思想窥探张海军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10期
法宗二王书论双绝——-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艺术李剑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第2期
略论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精髓陈 经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第5期
集王圣教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何布局井然?秋泓书法研究1980第2期
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蒋文光书法丛刊1981总第2期
唐碑百选——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施舍书谱1981总第38期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书艺之研究赵荣澄书谱1987总第74期
退思斋藏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献疑王宏波中国书法1988第3期
“千金帖”的由来赵谦人民论坛1994第9期
《集王圣教序》说异王焕林书法研究1997第4期
《圣教序》诸跋与“推倒二王”之论苏振芳书法报1997.5.21
《集王圣教》与《神龙兰亭》曹宝麟《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大唐三藏圣教序》与唐代佛教的兴盛郝松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1期
退思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新识李永炎李敞和书法2001第12期
《集王圣教》与《神龙兰亭》之比勘(一)曹宝麟中国书法2001第1期
《集王圣教》与《神龙兰亭》之比勘(续一)曹宝麟中国书法2001第3期
《集王圣教》与《神龙兰亭》之比勘(续三)曹宝麟中国书法2001第7期
关于《圣教序》张葆荣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退思斋藏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献疑王宏波华夏文化2003第4期
《集王圣教序》应为学王范本上选王承颜青少年书法2005第9期
《集王圣教序》在播史上的误区孙学峰书法报2005.1.10
《集王圣教序碑》断于金末考路远书法丛刊2006总第93期
怀仁《圣教序》考朱关田书法丛刊2006总第93期
自叙帖
怀素及其《自叙帖》李郁周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82.3(15卷3期)
论怀素《自叙帖》墨迹本启功文物1983第12期
唐怀素《自叙帖》墨迹收藏流传考(上)郭若愚书谱1983总第54期
唐怀素《自叙帖》墨迹收藏流传考(下)郭若愚书谱1983总第55期
千古醉人一僧书——谈怀素草书《自叙帖》张清治故宫文物月刊1984.21卷11期
怀素《自叙》考朱关田书法研究1986第4期
怀素《自叙》考朱关田西泠艺报1986第18期
僧怀素《自序》辨伪徐邦达书谱1987总第75期
怀素《自叙帖》真伪考——兼与朱关田先生商榷熊飞零陵学院学报1990第4期
唐‧怀素‧自叙帖‧卷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1.79卷第4期
最纵横处最精严——怀素《自叙帖》气势初探史穆书法1993第3期
怀素大草《千文》、《自叙帖》比较研究姜寿田书法研究1995第1期
论怀素《自叙帖》姚力毅书法研究1997第3期
怀素《自叙帖》中“武口之记”考穆棣故宫文物月刊1997.815卷第5期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语言问题琐议刘启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第3期
怀素《自叙帖》真伪辨略——与朱关田先生商榷刘启林书法研究1998第6期
《自叙帖》非伪作郭占奇书法报1999.2.1
启功先生关于怀素《自叙帖》的两封信启林书法导报1999.3.10
话说怀素《自叙帖》赵振乾书法导报1999.9.29
绿天庵本《自叙帖》伪刻考辨王裕民故宫文物月刊2002.1020卷第7期
怀素自叙帖新研王裕民故宫文物月刊2002.620卷第3期
怀素《自叙帖》草书“基因”的比勘李郁周故宫文物月刊2002.820卷第5期
绿天庵本《自叙帖》是摹本传刻李郁周故宫文物月刊2003.120卷第10期
绿天庵本《自叙帖》是摹本传刻王裕民故宫文物月刊2003.421卷第1期
也谈高二适否定怀素《自叙帖》之谜曹洋书法2004第12期
谈启徐萧三人对怀素《自叙帖》的论述(启功、徐邦达、萧燕翼)李郁周书法研究2004第2期
苏舜钦家藏两本怀素《自叙帖》李郁周书法2004第4期
怀素《自叙帖》蜀中本真伪之辨牟建平文物天地2004第8期
高二适否定怀素《自叙帖》之谜何振宇书法2004第9期
让墨迹说话:怀素《自叙帖》的实况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4.1022卷第7期
论“隋贤《出师颂》”中“晋墨”引首非“明人拼配” 而是清人续凫——兼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六人专家组商榷穆棣故宫文物月刊2004.1122卷第8期
唐·怀素《自叙帖》所钤宋人印章考辨王乃栋收藏2005第 1期
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傅申东方艺术·书法2005第1期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论怀素《自叙帖》的书法艺术姚山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3期
怀素《自叙帖》墨迹(清宫旧藏本)鉴考——对启功先生推断《自叙帖》墨迹的商榷王乃栋书法2005第6期
苏液本《自叙帖》上的两方骑缝印记李郁周书法2005第6期
三本怀素《自叙帖》在宋金元的递传:兼谈明代严嵩藏本问题李郁周书法研究2005总第123期
还台北故宫藏《自叙帖》墨迹卷历史真面:台北怀素《自叙帖》与唐代草书学术研讨会综述朱天曙书法研究2005总第124期
从书法风格学立场看《自叙帖》真伪论辨姜寿田书法2006第2期
台北故宫卷《自叙帖》是一件伪作的摹本李郁周书法2006第2期
再论《自叙帖》真伪论辨姜寿田书法2006第5期
《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后续讨论傅申书法2006第7期
怀素《自叙帖》版本对照书法2006第7期
其他
从王右军书乐毅论传衍辨宋人摹褚册张光宾故宫文物季刊1969夏季号
谈卫瓘州民帖、索靖月仪帖、卫茂漪王逸少帖佘雪曼书谱1978总第20期
唐怀素《圣母帖》之华书谱1980总第33期
两部法帖的行踪蒋元卿江淮论坛1981第1期
王铎《琅华馆帖》简介任博文中原文物1981第1期
宋拓颜真卿《忠义堂帖》朱关田书谱1981总第43期
颜真卿《刘中使帖》大施书谱1981总第43期
《多景楼诗》并非伪作味琴书法研究1982第3期
疑《张旭草书四帖》是一临本?熊秉明书谱1982总第44期
柳公权《蒙诏帖》辨伪徐邦达书谱1983总第51期
僧怀素《论书帖》辨伪徐邦达书谱1983总第52期
《仲尼梦奠帖》的流传、真赝、年代考杨仁恺书法丛刊1983总第6期
颜真卿《刘中使帖》书写年代小考蔡慧苹书法研究1984第3期
读董帖札记许宝驯书法1984第4期
《蒙诏帖》非伪辩曹宝麟书谱1984总第56期
王铎书法的总结—《拟山园帖》刘恒书谱1984总第58期
米芾《箧中帖》考曹宝麟书谱1984总第61期
唐人《月仪帖》简介任政书法1985第4期
《蒙诏帖》非伪辩辩徐邦达书谱1985总第2期
《宋徽宗书蔡行敕》考曹宝麟书谱1985总第64期
八大山人《登楼帖》句读郭若愚书谱1985 总第62期
《祭侄文稿》的推敲过程[日]舟桥明男池田哲也中国书法1986第3期
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本事索隐曹宝麟书谱1986总第68期
米芾《竹前槐后诗帖》考曹宝麟书谱1986总第73期
米芾《竹前槐后诗帖》考曹宝麟书谱1986总第73期
刘墉《纳贿二百两帖》汪宗衍书谱1987总第77期
《蒙诏帖》非伪再辩曹宝麟书谱1987总第79期
跋杨维桢行草诗卷马国权书谱1988总第80期
《晋祠之铭并序》碑二题任志录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第2期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作者探考王公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第5期
米芾《乐兄帖》考曹宝麟书谱1989总第90期
珍贵的石刻艺术档案——拟山园贴郭鸿尔档案管理1990第1期
怀素《论书帖》质疑鲁兵书法1990第4期
李应祯《观大石联句》墨迹丛考徐英章书法丛刊1990总第23期
黄道周小楷《孝经》辨伪傅红展中国书法1991第1期
颜真卿《刘中使帖》的分析[法]熊秉明中国书法1991第4期
《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启功《中国书法全集》第十八卷,荣宝斋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论沈周行书《赤壁赋》卷的真伪及其书风转变期的界定葛鸿桢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宋‧苏轼‧寒食帖‧卷王耀庭故宫文物月刊1991.79卷第4期
论沈周行书《赤壁赋》卷的真伪及其书风转变期的界定葛鸿桢书法研究1992第1期
“心忘于手,手忘于书”——颜真卿《祭侄稿》赏析顾亚龙瞭望1992第2期
赵孟頫书《蔚州杨氏先茔碑铭》考刘建华文物春秋1992第2期
日本书道博物馆与三井听水阁的拓本收藏[日]伊藤滋谷川雅夫译中国书法1992第4期
苏轼行草书《醉翁亭记》辨伪刘九庵书法丛刊1992总第29期
朱熹《奉使帖》真伪考辨束景南书法丛刊1992总第31期
从旧藏蔡襄《自书诗卷》谈起朱家溍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对《朱熹<奉使帖>真伪考辨》的商讨徐邦达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谈传世苏轼墨迹中的三件伪书赵志成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赵孟頫伪书丛考王连起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台北故宫藏无款《陆游诗帖》的作者考赵志成书法丛刊1993总第36期
蔡襄《致公谨三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3.1211卷第9期
蔡襄“远蒙”、“持书”二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3.210卷第11期
从复制怀素《论书帖》说起薛丽虹东南文化1994第1期
旅顺博物馆藏康熙帝临帖手书墨迹考略韩行方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第1期
米芾的苕溪詩許国平紫禁城1994第1期
德俊茂才等六帖册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第3期
韩琦墨迹《住宿帖》二三事刘裁之书法丛刊1994总第37期
蔡襄皇佑三年所作三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111卷第10期
沈辽《秋杪》、《颜采》二帖考一兼论沈辽的生平和书法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1112卷第8期
钱公辅《别久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1212卷第9期
蔡襄《郊燔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211卷第11期
蔡卡《雪意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512卷第2期
范氏父子三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712卷第4期
文彦博《内翰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812卷第5期
宋贤二帖考正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4.912卷第6期
《褚摸王羲之兰亭序》系米芾临本考辨沈培方中国书法1995第1期
米芾书多景楼诗册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第2期
赵孟頫《国宾山长帖》考王连起书法1995第4期
赵孟頫《与季宗源札》考王连起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韭花帖》系列考卷上——兼论韭花帖考证的必要性(上)穆棣中国书法1996第2期
《韭花帖》系列考卷上——兼论韭花帖考证的必要性(下)穆棣中国书法1996第3期
《莲池书院法帖》杂谈闫国义文物春秋1996第3期
文彦博三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6.313卷第12期
欧阳修存帖汇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1996.414卷第1期
米芾《参政帖》帖文考穆棣故宫文物月刊1996.714卷第4期
祝允明赝书的再发现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第1期
元揭侯斯《真草二体千字文》辨伪萧燕翼文物1997第2期
赵孟頫六体千文形式辨析张连书法研究1997第2期
陆士仁伪作文徵明书法的鉴考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第3期
黄山谷书《幽兰赋》真伪考[韩]金炳基书法研究1997第4期
试探李邕《缙云三帖》王达钦书法1997第5期
《蒙昭帖》:森严柳楷又一极翁泽文书法报1997.6.4
《万岁通天摹王氏进帖》中“仲远”、“岳浚”款印考穆棣书法导报1997.9.3/9.17
《韭花帖系列考》质疑刘铁平江南学院学报1998第3期
智永怀仁二帖重议叶喆民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第4期
形神兼备骨气周流——陆居仁《题鲜于枢行书诗卷跋》与孙过庭《书谱》比较研究傅京生书法导报1998.1.21
《寒食诗卷》跋尾“无佛处称尊”一语审意李文珍故宫文物月刊1998.416卷第1期
《采古来能书人名》作者考略常汉平书法研究1999第1期
《冠军帖》为唐人摹王羲之书札初考刘启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第1期
《寒食帖》与苏东坡的尚意张卫东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1期
北宋司马光书《洛阳耆英会序·会约》真迹王壮弘书法研究1999第1期
祝允明小楷《成化间苏材小纂》辨伪刘九庵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第1期
颜真卿《竹山潘氏堂连句》真的是伪迹吗?——与朱关田先生商榷王为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2期
宋五帖考曹宝鳞中国书法1999第3期
《明•王宠、董其昌、陆师道书诗文稿册》考论刘中澄书法1999第6期
庚翼《故吏帖》考辨——释王澍考证之疑及刘遐其人刘涛书法丛刊1999总第57期
《出师颂》入住故宫的初衷与经过王家新艺术市场2000第10期
遒密、古淡的明刻怀素《千字文》王春南书画艺术2000第1期
鲜于枢《别家》诗作于至元丁丑(1277)考戴立强书法研究2000第1期
鲜于枢传世墨迹考释戴立强书法研究2000第2期
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苏显双书画艺术2000第3期
传世朱熹《〈书翰〉、〈文稿〉合卷》考辨方爱龙书法研究2000第5期
东坡《二赋》劫后新生李志贤书法2000第6期
怀素《论书帖》中张晏、赵孟頫二跋归属溯源穆棣故宫学术季刊2000.1218卷第2期
王徽之《新月帖》朱以撒书法导报2000.2.2
费孝通先生“苏帖真伪疑案”索隐叶培贵书法导报2000.3.1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中元入施光远题识考订穆棣故宫文物月刊2000.418卷第1期
《采古来能书人名》质疑:兼评《〈采古来能书人名〉作者考略》张天弓书法研究2001第3期
颜真卿《自书告身墨迹》作者考辨刘启林书法研究2001第3期
黄庭坚作品考释六则水赉佑中国书法2001第4期
王十朋《宝铭帖》丛考吕书庆中国书法2001第4期
徐渭行草书轴《美人解·鹊踏花翻》书写年代考蓝娥四川文物2001第4期
《墨池堂选帖》杂识——谈故宫藏三种版本尹一梅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第5期
香港新见北宋名臣八帖考曹宝麟中国书法2001第9期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1.1.5
真假莫辨的《唐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真迹》冷川书法报2001.10.15
熔古铸今神融笔畅——论张芝书法创作境界兼谈《冠军帖》张振发书法导报2001.11.7/11.14
颜《三表》真伪应作考辨潘良桢书法报2001.12.3
质疑苏轼《渡海帖》沈厚鋆中国文物报2001.2.25
《松风阁》新解王世升书法导报2001.2.7
《松风阁》系年不容篡改——《〈松风阁〉新解》一文读后鉴斋书法导报2001.3.7
颜真卿《争座位帖》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1.5.4
《敦煌本〈六字千文〉初探》析疑──兼述《千字文》注本问题张娜丽敦煌研究2001第3期
苏轼几件作品的年代考释刘兆斌孙治书法2002第11期
海外新出土苏轼墨迹二种考辨刘正成中国书法2002第1期
元黄溍《六月十一日帖》考王连起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第1期
薛绍彭《危途帖》考曹宝麟中国书法2002第2期
《越州石氏帖》考梁少膺书法研究2002第3期
《刘石庵公家书真迹》五则考释张其凤中国书法2002第8期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考陈志平书法丛刊2002总第70期
薛绍彭《危涂帖》考曹宝麟故宫文物月刊2002.420卷第1期
米芾的《研山铭》与在国外的米芾墨迹刘涛中国文物报2002.6.26
笔墨风骨万古存——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夏镇宫领导之友2003第2期
谈传世的三本《韭花帖》张雷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2期
《与梦得书》的作时及其他——与刘兆斌、孙治《苏轼几件作品的年代考释》商榷李景新书法2003第3期
八大山人及其行书《临河序》钟银兰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米芾《研山铭》研究曹宝麟中国书法2003第3期
《出师颂》购藏工作始末娄玮紫禁城2003第4期
《出师颂》鉴析单国强紫禁城2003第4期
《晋祠之铭并序》及李世民对初唐书风的影响王岩松文物世界2003第5期
《出师颂》的时代和价值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出师颂》的艺术定位金运昌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存世《出师颂》墨迹本与刻本关系考单国霖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古章草书与《出师颂》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史孝山《出师颂》的史实与文字考异王亦旻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隋书概说——兼议《出师颂》卷余辉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隋无名氏《出师颂》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谈《出师颂》的历史背景郑欣淼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文献与刻帖所见的《出师颂》施安昌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由《出师颂》引发出的关于中国书画鉴定的思考杨新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第6期
《裴将军诗帖》证伪吴鸿清中国书法2003第9期
钟繇《长风帖》辨析李海昌书法导报2003.1.15
从《祭侄文稿》说起孙洵中国艺术报2003.11.7
《出师颂》鉴定之我见金运昌中国艺术报2003.9.5
唐寅落花诗考盛诗澜中国书法2004第11期
《千字文》和玄元之讳梁超新美术2004第2期
怀素《食鱼帖》作年考熊飞咸宁学院学报2004第4期
颜真卿《自书告身墨迹》书法续考:与曹宝麟先生商榷刘启林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第6期
《瞻近帖》乃误名也佟玉斌书法2004第7期
辨疑《研山铭》王铁书法2004第7期
傅山《寿胡母朱硕人周礼君七十小叙》略考姚国瑾中国书法2004第8期
傅山杂诗稿册考释张岩中国书法2004第8期
《瞻近帖》帖名未误——读《〈瞻近帖〉,乃误名也》一文随笔王玉池书法2004第9期
黄庭坚六帖考陈志平书法丛刊2004总第77期
草书《吴融览草想贺公赋》非周越所作姜寿民书法导报2004.10.20
钟繇“三体”考辨许洪流书法导报2004.10.6
草书《古诗四帖》系宋人周越的作品考强英良书法导报2004.12.8
《草书古诗四帖》作者新考姜寿民书法导报2004.2.4/2.11
《蜀素帖》上董其昌三段跋文考侯怡利故宫文物月刊2004.321卷第12期
《多景楼诗》的书写时间和书者略说——鉴定小记之二十王乃栋书法报2004.3.15
秦州《二妙帖》摭谈周俊杰书法导报2004.3.24/3.31
秦州《二妙帖》摭谈周俊杰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宝晋斋法帖》中米芾致永仲五札帖文考订刍议穆棣故宫文物月刊2004.422卷第1期
黄庭坚伪迹考叙水赉佑书法导报2004.8.18
“古体”与“俗书”——《祭侄稿》与《兰亭序》的分歧王南溟书法2005第10期
米芾《多景楼诗册》考辨单国霖上海博物馆集刊2005第10期
唐宋经典稿本中的改书曾印泉中国书法2005第10期
辨疑《出师颂》王铁书法2005第2期
韩慎先与《寒切帖》蔡鸿茹中国文化遗产2005第2期
米芾《研山铭》是否全卷皆伪单国强紫禁城2005第2期
苏轼《前赤壁赋》残损部分原貌探究程渤书法赏评2005第2期
我看研山铭刘新惠艺术市场2005第3期
浅论《忠义堂颜帖》与道光宋师书家群体之关系子牧中国书法2005第6期
黄庭坚寄岳云帖考辨陈志平收藏家2005第7期
徐渭款青天歌是何人书?——书画鉴定记(三)王乃栋收藏2005总第150期
《王宠山庄帖》解析傅红展书法丛刊2005总第83期
黄廷坚《花气诗帖》系年考黄君书法丛刊2005总第83期
长春伪宫小白楼风波中的幸运儿——米芾行书《苕溪诗卷》李兰紫禁城2005 增刊
关于《出师颂》释文藏印著录辨证杨新紫禁城2005 增刊
刻帖中的《出师颂》王祎紫禁城2005 增刊
米芾苕溪诗书法赏析许国平紫禁城2005 增刊
欧阳修《集古录跋》墨迹卷的相关问题与流传何炎泉故宫文物月刊2005.1023卷第7期
黄庭坚的草书小品——《花气熏人帖》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5.1123卷第8期
林逋《二札》与隐士画风何炎泉故宫文物月刊2005.1223卷第9期
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王右军书》高翔书法报2005.2.21
赵孟頫的侧影——院藏《七札》册观后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5.322卷第12期
元代陆继善《摹禊帖》与褚摹兰亭高明一故宫文物月刊2005.723卷第4期
我们为什么定《出师颂》为隋人书金运昌紫禁城2005增刊
辨疑《古诗四帖》王铁书法2006第11期
德清《行草书卷》考释陈栒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1期
慕湘藏书楼藏《傅青主手书墨迹》非傅山所书高翔东方艺术·书法2006第1期
笔法有传承雅俗无古今——读王南溟《“古体”与“俗书”:〈祭侄稿〉与〈兰亭序〉的分歧》有感邹炯文书法2006第2期
《祭侄文稿》的儒家情怀张金波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4期
蔡襄《茶录》帖考水赉佑中国书法2006第4期
《韭花帖》取法漫谈李松中国书法2006第6期
张孝祥《临存帖》考方爱龙中国书法2006第6期
在别人名下的张旭书作王玉池中国书法2006第7期
传苏轼《书方干诗卷》辨伪靳永书法导报2006.1.11
谈《古诗四帖》与原诗的出入林振国书法报2006.1.4
从《争座位帖后》看颜柳同归黄君书法报2006.10.4
从“迟”字推论《得远嘉兴书帖》之伪祁小春书法报2006.11.15
钟繇《乐毅论》考证刘再兴书法导报2006.11.5
褚遂良摹王羲之《长风帖》墨迹流传小考王崇齐故宫文物月刊2006.1224卷第9期
《二七帖》小考黄君书法报2006.12.13
黄庭坚伪迹考叙水赉佑书法导报2006.12.6
小议《孙女帖》祁小春书法报2006.12.6
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辨疑王琳祥中国文物报2006.4.12
一件曾被误指为伪作的重要墨迹——《王诜颖昌湖上诗帖跋》黄君书法报2006.4.12
米芾与《紫金研帖》何炎泉故宫文物月刊2006.524卷第2期
苏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再辨疑沈白中国文物报2006.5.10
关于苏轼几件作品的年代考释丁正书法导报2006.5.10/5.14/5.24
《与希召帖》系年考黄君书法报2006.5.17
怀素 于右任《草书千字文》校勘郭守山书法导报2006.5.3
蔡襄《陶生帖》与北宋散卓笔何炎泉故宫文物月刊2006.724卷第4期
《糟姜银杏帖》黄君书法报2006.7.19
失意的招游:从《蜀素帖》看北宋的党争高明一故宫文物月刊2006.824卷第5期
《千字文》研读谢兆麟书法导报2006.9.13
5.《兰亭序》及“兰亭论辩”
兰亭帖考启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第1期
《兰亭序》并非铁案于硕文物1965第10期
揭开《兰亭序贴》迷信的外衣龙潜文物1965第10期
《兰亭序》依托说的补充论辩张德钧学术月刊1965第11期
东吴已有“暮”字于硕文物1965第11期
《兰亭》辩伪一得伯炎甫文物1965第12期
《兰亭序贴》辩妄举例甄予文物1965第12期
从《萧翼赚兰亭图》谈到《兰亭序》的伪作问题史树青文物1965第12期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沫若文物1965第6期
从东晋书法艺术的发展看《兰亭序》真伪严北溟学术月刊1965第8期
《驳议》的商讨郭沫若文物1965第9期
《兰亭序》与老庄思想郭沫若文物1965第9期
《兰亭序》真伪的我见徐森玉光明日报1965.11.12
从字体上试论《兰亭序》的真伪赵万里光明日报1965.11.12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高二适光明日报1965.7.23
论《兰亭序》的两封信宗白华光明日报1965.7.30
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唐风文汇报1965.8.9
申论《兰亭序》的真伪张德钧光明日报1965.9.25
《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启功光明日报1965.9.26
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郭沫若文物1972第8期
点破「兰亭序」真伪的李文田长孺书谱1975总第3期
谈王羲之兰亭序与唐摹本佘雪曼书谱1977总第19期
东晋字体没有脱离隶书笔意王一羽《兰亭论辩》文物出版社1977.10第1版
《兰亭序》帖一千年慕容海书谱1979总第31期
关于兰亭八柱帖宗荣书谱1979总第31期
从近年出土文物来看《兰亭序帖》的真伪阎孝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第1期
从怀仁集《圣教序》试析《兰亭序》之疑喻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第2期
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兰亭序》艺术试析沈鸿根书法1980第5期
常见的《兰亭》摹本和刻本马成名书法1980第6期
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一个假定熊秉明书谱1980总第33期
兰亭综考周汝昌江淮论坛1981第1期
《兰亭序》的内容问题(综考之二)周汝昌江淮论坛1981第3期
谈兰亭集会的“上巳”日张秀铫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1 第1期
谈《兰亭》天历本启功书法丛刊1981 总第1期
《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高二适书法研究1982第1期
《兰亭序帖》祖本面目初探喻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第1期
古兰亭小考朱关田书法1982第2期
晋代书体与《兰亭序帖》马里千书法研究1982第1期
《兰亭序》的真伪之再驳议高二适遗稿书法研究1982第1期
《兰亭序》之管见翁鼎书法研究1982第1期
评兰亭论辨中的“隶书笔意说”黄任轲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第1期
王羲之《兰亭序》临本前后七种合考(一)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4期
王羲之《兰亭序》临本前后七种合考(二)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5期
王羲之《兰亭序》临本前后七种合考(三)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6期
王羲之《兰亭序》临本前后七种合考(四)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7期
王羲之《兰亭序》临本前后七种合考(五)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8期
王羲之《兰亭序》临本前后七种合考(六)徐邦达书谱1982总第49期
《神龙兰亭》辨伪(上)唐兰书法1983第1期
关于《临河叙》和《兰亭集序》刘开扬书法研究1983第1期
《神龙兰亭》辨伪(中)唐兰书法1983第2期
《神龙兰亭》辨伪(下)唐兰书法1983第3期
《兰亭》真赏许庄叔书法研究1983第4期
兰亭雅集诗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3第2期
《兰亭帖》的书法艺术特色姚学贤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第1期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我见张国星名作欣赏1984第2期
关于郭老“兰亭论辨”问题李长路郭沫若研究专辑1984第8期
略谈《兰亭集序》的思想与文风陆家桂齐鲁学刊1984第6期
赵孟頫临跋《兰亭序》考王连起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第1期
赵孟頫临跋《兰庭序》考(续)王连起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第2期
《兰亭》论稿刘家相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第3期
略论王羲之的思想与书风——“兰亭论辨”之续李长路书法家1986第1期
宋拓王羲之定武兰亭叙曹文漪紫禁城1987第6期
兰亭双璧辨王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7第2期
我对《兰亭序》真伪的看法冯光仪经济经纬1988第1期
“兰亭论辨”中的误会及其他王玉池中国书法1988第3期
《兰亭序》文学价值新探李炳海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第2期
王羲之编过“兰亭诗集”吗?——《兰亭集序》质疑文永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第2期
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沙孟海新美术1990第3期
王義之和他的《兰亭序》曹殿卿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0第3期
《兰亭序》论战廿五年综析与辨思喻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第3期
亦论《兰亭序》之真伪张润民书法研究1991第3期
兰亭诗考论张亚新贵州社会科学1991第10期
曲水流觞杂说沙孟海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曲水流觞杂考沙孟海书法研究1992第1期
《兰亭序》来龙去脉考述雷景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2第2期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审美意境——读《兰亭序》喻蘅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1期
王羲之与道教和《兰亭序》文章问题王玉池中国书法1993第4期
《安素轩石刻》中的三件《兰亭》珍品蒋静芬东南文化1993第2期
王羲之《兰亭集序》略论李文河集宁师专学报1994第1期
王羲之《兰亭序》不入选问题的研究清水凯夫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
《兰亭序》的来龙去脉何清谷华夏文化1994第3期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谈曹大民书法研究1994第5期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沈鸿鑫东方艺术1994第3期
1965年以来兰亭论辨之透视毛万宝书法研究1994第4期
读《兰亭论辩》于植元中国图书评论1995第04期
试用正弦函数剖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徐银梓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2期
章法自然·气韵生动——简析《兰亭序》的艺术性刘守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6期
闲话兰亭真迹郭文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995第8期
兰亭论辨的关键焦点颐斋书法报1995.10.18
兰亭论辨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颐斋书法报1995.10.4
关于“兰亭论辨”的论辨内容颐斋书法报1995.11.1
“兰亭论辨”在技巧上的特色颐斋书法报1995.11.15
论辨主体与论辨主题颐斋书法报1995.11.29
“褚模王羲之《兰亭序》”系米芾临本考辨沈培方故宫文物月刊1995.312卷第12期
高二适与《兰亭序》真伪之争朱继功炎黄春秋1996第11期
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商承祚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6第1期
从《晋书》的编纂看《兰亭序》的真伪清水凯夫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第3期
评兰亭论辨中的隶书笔意说黄任轲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6第1期
从《兰亭集序》探讨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谭曼瑜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第4期
岳池《兰亭序》碑刻考舒晓华四川文物1996第6期
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徐蔚书法导报1996.6.12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谈《兰亭序》的艺术美沈季林职大学报1997第1期
再论王羲之对《兰亭集序》的著作权无可怀疑钟来茵江苏社会科学1997第2期
论东晋墓志兼及兰亭论辨华人德书法研究1997第6期
重新把握兰亭集序陈友康名作欣赏1997第4期
唐摹《兰亭序》再议刘刚书法丛刊1997 总第49期
《兰亭序》的用笔特征韩敏峰书法导报1997.10.29
从王羲之书法的成因谈《兰亭序》的艺术特征张世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第1期
神龙本<兰亭序>的底本不是真迹熊任望书法研究1998第1期
《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卞孝萱东南文化1998第4期
中国大陆《兰亭序》真伪论辨回顾陈雅飞东南文化1998第4期
北京图书馆藏《兰亭图》拓本浅说袁玉红国家图书馆学刊1998第1期
回眸“兰亭论辨”郑重文汇报1998.11.26
从六朝士人不屑碑志看“兰亭论辨”的失误王元军光明日报1998.12.4
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入宫经过辨析卞孝萱南京晓荘学院学报1999第1期
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白谦慎中国书法1999第11期
《兰亭序》真伪的世纪论辩束有春寻根1999第2期
试论兰亭——论东晋书风成因及局限沈丽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2期
《兰亭》伪托说何以不能成立丛文俊美苑1999第5期
晋王羲之《定武兰亭真本》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上巳古俗与《兰亭序》洪亮书法报1999.4.19
《兰亭序》笔法推测兼评几种临本沈培方《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兰亭序》与唐代书法朱关田《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兰亭序》质疑[日] 祁小春《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白谦慎《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代书家与《兰亭序》刘恒《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董其昌所见所评唐临摹本《兰亭序》及1618年赠人的一本《兰亭》[法] 李慧闻《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故宫藏定武《兰亭》真本(柯九思收藏本)及相关问题何传馨《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关于《兰亭集序》与复制品的问题[美] 韩文彬《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关于汉晋书法史料的性质与学术意义的再认识——兼及兰亭论辨丛文俊《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论东晋的方笔隶书——兼及《兰亭序》刘涛《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论六朝写经体兼及兰亭论辨华人德《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神龙《兰亭》墨迹考辨穆棣《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谈文徵明书《重修兰亭记》李郁周《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王羲之《兰亭集序》和山水诗的转变[美] 钱南秀《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有关兰亭论辨二题王玉池《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
简淡玄远 萧散疏朗——从王羲之《兰亭集序》看晋人晋字晋文章刘伟生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1期
贤毕至名胜地——话说王羲之与兰亭董秋成中学语文教学2000第11期
一场惊天动地的笔墨官司刘松林纵横2000第11期
《从六朝士人不屑碑志看“兰亭论辨”的失误》一文商榷华人德中国书法2000第1期
兰亭论辨的价值与意义王宏理书法2000第1期
《兰亭序》真伪及《兰亭诗》创作的文化意义张廷银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第4期
论《兰亭集序》文学美与书法美统一的契机顾永芝常州工学院学报2000第4期
毛泽东关心“兰亭”论辩有威党史博采2000第9期
也谈《兰亭序》——兼与吴克电先生商榷王桂芹书法报2000.1.24
《兰亭序》是王羲之“修禊日”的草稿吗?吴克电书法报2000.1.3
《兰亭论集》序华人德白谦慎书法报2000.11.20
二十世纪末的一次历史性对话——“《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意义华人德白谦慎书法导报2000.11.22
《兰亭序》的八大疑问[日]铃木春彦梁少膺 译书法导报2000.2.23
《兰亭序》并非只有唐摹本王兆麟文汇报2000.9.1
《兰亭序》“揽”字考[日]祁小春梁少膺译书法研究2001第1期
兰亭揽字考祁小春书法研究2001第1期
解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素娟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期
阮元与《兰亭序》金丹东南文化2001第7期
《定武兰亭》拓本散记陈根远收藏2001第8期
是治学严谨的典范还是不够严谨——读高二适先生的《兰亭论辨》文章王玉池中国书法2001第9期
“兰亭论辨”是怎样的“笔墨官司”纪红书屋2001第1期
兰亭雅集传千秋刘侃文物世界2001第1期
乾隆时期刻石《兰亭图》拓本的内容及价值郭其程图书与情报2001第4期
王羲之《兰亭序帖》书法面目考辨徐利明中国书法2002第12期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十亿青少年书法2002第13期
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冯承素摹《兰亭序》艺术赏析沈鸿根青少年书法2002第13期
魏晋风度与王羲之《兰亭序》——兼论王羲之对后世书风的影响戴志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1期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解析徐本一中国书法2002第3期
从《兰亭序》看东晋的时代风格张洋生陈向鸿南昌高专学报2002第4期
论《兰亭集序》的文化意蕴韩枫陶梅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第5期
兰亭聚会辨析赵海岭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3期
书雕双绝旷世珍宝——赵孟頫手书《临兰亭叙》与《定武兰亭十二跋》铜简在浚县发现栗松岭中州今古2002第6期
兰亭绝唱姜澄清文史天地2002第7期
神龙兰亭中“吴兴”连珠印主人考辨孙向群书法报2002.10.14
《兰亭集序》帖真伪刍议刘才昌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兰亭帖》考启功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兰亭序》证伪吴鸿清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广东藏刻《兰亭禊帖》述略李遇春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筠青馆摹刻六朝法书考——兼谈吴荣光与《兰亭序》朱万章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唐宋以来书法家临仿、摹刻《兰亭序》综览张彬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王羲之《兰亭序帖》书法面目考辨徐利明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重读《兰亭帖》黄简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重谈“落水兰亭序”的问题王连起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琢磨《兰亭》十五年陈厚载书法导报2002.9.25
试论王羲之的“兴怀”说──《兰亭序》的美学意义曹础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第1期
风声渐紧:“文革”前的《兰亭序》真伪大辩论白吉庵纵横2003第10期
《兰亭序》临习小记.张传瑞青少年书法2003第12期
郭沫若的最后一场笔墨官司——毛泽东关注《兰亭序》真伪问题的讨论穆欣党史文汇2003第12期
读《兰亭序》黄文忠福建文学2003第3期
《兰亭序》文理辩正——与施蛰存先生商榷刘启林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第6期
《兰亭序》真迹之谜王兆麟炎黄春秋2003第8期
《兰亭序》的思想倾向李娴书法导报2003.1.22/1.29
《兰亭序》浅议赵华中国矿业报2003.1.25
《兰亭序》与《祭侄稿》之比较王德志书法导报2003.11.12
《兰亭序》真伪论辩的前前后后白吉庵北京日报2003.11.3
从《兰亭序》看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谢生理书法导报2003.11.5
《兰亭序》文理辩证刘启林中国艺术报2003.9.5/10.3/11.7
《兰亭八柱第二》非“褚摹“辨杨鲁安中国书法2004第11期
《兰亭集序》主旨索隐赵晋全语文教学通讯2004第15期
《兰亭集序》的意趣美邓端午黄虹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第22期
《兰亭序》章法浅析孟昭力青少年书法2004第23期
放浪形骸外逍遥天地间——王羲之《兰亭诗》浅析张崇善语文天地2004第23期
《兰亭》真伪之争管窥张传旭中国书画2004第2期
《兰亭序》事端——关于《兰亭序》的书法史笔记刘涛中国书画2004第2期
关于《兰亭序》“文尚难信”之辨正孙熙春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2期
顶级国宝《兰亭序》迷踪胡兴军档案天地2004第3期
中国大陆《兰亭序》真伪论辨回顾陈雅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
《兰亭集序》解读闵爽名作欣赏2004第6期
《兰亭》正解周汝昌中国书画2004第2期
论东晋兰亭诗的定位问题伍文林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6期
呼唤真正的严谨批评——兼与王玉池先生就高二适的“兰亭论辩”文章是否严谨商椎曹洋书法世界.2004第7期
流芳墨宝——《兰亭集序》的故事韩德柳武汉文史资料2004第7期
《兰亭序》刍议刘玉珺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4期
晚清《兰亭序》题跋与帖学观念的演变曹建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 4
“兰亭论辨”并未结束——为社会上一种看法提供一点资料王玉池书法导报2004.1.14
《兰亭帖》考启功书法导报2004.10.13
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一个假定熊秉明书法导报2004.11.10/12.27
严谨还是不严谨——与王玉池先生商榷兼及“兰亭论辨”庄希祖书法导报2004.3.10
“商榷”什么——读庄希祖《严谨还是不严谨》一文印象王玉池书法导报2004.4.28
《兰亭序》创造的经典王月明书法导报2004.5.19/5.26
宋代《兰亭序》之研究水赉佑书法导报2004.5.19/5.26
《书议》于“右军草书”颇有微词的秉笔直书李世文蔡子谔书法导报2004.7.21
文短情长,美不胜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多重美施麒俊教育文汇.2004第11期
《兰亭序》世纪大论辩毛天玕档案春秋2005第12期
王羲之与唐摹《兰亭序》李艳霞紫禁城2005第1期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考刘刚收藏家2005第2期
显山显水见情见理——《兰亭集》风格浅析彭维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3期
论何延之《兰亭记》乃是信史——附论《兰亭》临摹本的变迁王汝涛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5期
索命《兰亭序》李 毅文史春秋2005第6期
形式·人格·《兰亭序》王永钊闽江学院学报2005第6期
《兰亭序》的玄学情怀张金波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第9期
圣帖孽缘谢良福文史天地2005第1期
由《兰亭序》的真伪说开去姜寿田中国书画2005第8期
《兰亭集序》李丽华光明日报2005.06.24
兰亭石沉浮记罗伟国书法报2005.1.10
《兰亭序》原本真意钱今凡文艺报2005.12.15
历史•文化•书法——《红月亮<兰亭序>解读》批判毛万宝书法导报2005.7.27/8.3
《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祁小春中国文化2006第1期
《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问题张传旭文艺研究2006第1期
名士情怀死生感念——解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杨丽学语文2006第2期
元陆继善摹《兰亭序》考王连起文物2006第5期
定武兰亭吴炳本、独孤本考略王连起书法丛刊2006 总第91期
反权威·重思辨·高起点——关于兰亭论辨现象的再认识毛万宝书法导报2006.1.25
《兰亭序》“兰”字笔顺的研究庄希祖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由“兰亭论辩”引发的书学研究方法论及学术精神的思考许义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启功谈“兰亭论辨”启功 口述赵仁珪 章景怀 整理书法报2006.12.20
“兰亭论辨”之反思徐清书法导报2006.2.1/2.8
“兰亭雅集”:历史悠久的文化空间陈勤书法导报2006.2.22/3.29
“兰亭论辨”中的几个问题之我见李启明书法报2006.4.5
“四十之惑”当休矣——《驳议》问世前的“前内幕”辨误毛万宝书法导报2006.4.5
《兰亭序》“癸丑”辨疑赵熊书法导报2006.5.17
支道林《逍遥》新理与王羲之《兰亭序》顾农书法导报2006.6.14
《兰亭序》之述周汝昌书法导报2006.6.28
历史之公示——“兰亭论辨”四十周年感言王德志书法导报2006.6.28
也说兰亭论辨中的几个问题毛万宝书法报2006.6.7
赵孟頫宝应跋《兰亭》张泽民书法报2006.8.2
赵孟頫宝应跋《兰亭》张泽民书法导报2006.9.13
6. 名迹赏评
记黄道周先生手书出山诗罗家伦畅流1951第11期
杨维桢书.张城南诗卷伏见冲敬书品1968第3期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王壮弘书法1980第2期
新见的《赵孟頫临兰亭序》钱镛书法1980第6期
跋苏东坡书《赤壁赋》——退颖题跋叶百丰书法1981第3期
祝允明草书《写怀》诗卷戴敬标南方文物1981第4期
《为友人牟成甫告贷书》——赵孟頫《杂书四帖》之一张蓉蓉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漫谈智永《草书千字文》叶哲民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集锦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及其他杨臣彬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穆益勤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张俊草书《杜诗贫交行》郑广荣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智果《心成颂》的启示马国权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祝允明和他的《六体书诗赋卷》刘九庵书法丛刊1981总第1期
明黄道周诗卷杨宗荣书法丛刊1981总第2期
明文徵明文稿册思蛮书法丛刊1981总第2期
宋黄庭坚书《明瓒诗后题》卷陈乔书法丛刊1981总第2期
宋文天祥书《谢昌元座右辞》卷艾烨书法丛刊1981总第2期
宋代王诜的一幅诗、词行书墨迹穆益勤紫禁城1982第2期
康里巎巎的《临十七帖》萧燕翼紫禁城1982第4期
明宋克章草书《急就章》卷(局部)王颂余书法丛刊1982总第3期
圆活遒媚书《洛神》王学仲书法丛刊1982总第3期
明祝允明草书诗卷穆益勤书法丛刊1982总第4期
宋蔡襄书《诗礼册》单国强书法丛刊1982总第4期
明董其昌临颜书《裴将军诗》卷(全)李锦炎书法丛刊1982总第5期
南宋吴琚行书五段卷(全)夏玉琛书法丛刊1982总第5期
清朱耷临蔡邕书卷(全)钟银兰书法丛刊1982总第5期
元赵孟頫十札卷郑为书法丛刊1982总第5期
陆游五帖萧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第1期
墨迹千载生机不息——观赏《敬胜斋法帖》随感曹世钦紫禁城1983第4期
北宋欧阳修《灼艾帖》施安昌紫禁城1983第6期
明邢侗书札卷罗春政书法丛刊1983总第6期
曹贞秀临《十三行》帖钱太初书法丛刊1983总第7期
元钱良右书《吴仲仁与诸文士春游吴中唱和诗》卷葛鸿桢书法丛刊1983总第7期
饶介《士行帖》傅红展紫禁城1984第3期
俞和与他的《金粟寺诗帖》傅红展紫禁城1984第4期
邢慈静的草书轴郑威书谱1984总第57期
(明)董其昌楷书《松江府制诰》卷林树中书法丛刊1984总第8期
清傅山草书诗轴尉天池书法丛刊1984总第8期
宋十二名家法书简介(李建中《土母帖》、蔡襄《与戈才陈弟扎》、苏轼《一夜帖》、王巩《冷陶帖》、钱勰《跋先起居帖》、米芾《真月禾 帖》薛绍彭《欲出得告帖》、刘正夫《又启帖》、王升《杜门帖》、吴说《赴食帖》、吴琚《群玉堂苏帖》及其他)段成桂书法1985第3期
明董其昌临四家书及行草书苏诗合装卷章津才书法丛刊1985总第9期
赵孟頫的几件行书穆益勤书法丛刊1986总第10期
米芾《评草书贴》评析金鉴才书法研究1987第2期
(北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合卷苏兴钧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明董其昌行草书《昼锦堂记》卷(全)沈谷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明傅山行草书诗轴伯硕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明王宠草书《游包山集》卷(局部)王海滨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明詹景凤草书杜诗轴郁燏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宋人行书诗卷(全)子重书法丛刊1987总第12期
明文征明雨余春树轴王耀庭故宫文物月刊1987.24卷第11期
王铎及其草书诗册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87.55卷第2期
苏轼及其墨迹四种杨臣彬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第1期
翁同和谢盛宣怀馈岁帖陈锲书谱1988第85期
简述张孝祥《泾川》《柴沟》二帖夏玉琛书法丛刊1988总第13期
明唐寅行书诗卷朱恒蔚书法丛刊1988总第13期
明徐渭草书诗卷钟银兰书法丛刊1988总第13期
苏轼《答谢民诗论文帖》承名世书法丛刊1988总第13期
米芾《天一怀禅师碑》与《好事家帖》施安昌书法丛刊1988总第15期
梁同书行书诗卷苏士澍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明姚绶《行草自书诗》永年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莫云卿行草书《五岳诗》学咏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周天球行书诗轴徐无闻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祝允明和他的《怀雪记》李福顺书法丛刊1988总第16期
元张雨《自书诗册》评介夏玉琛书法1989第3期
黄道周及其小楷《孝经颂》册崔锦书法丛刊1989总第17期
文彭和他的草书《雅琴篇》卷杨玲书法丛刊1989总第17期
黄慎草书诗册明泉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明《四家书册》鲁仁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诗人王士祯草书联鲍章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王铎行书《玉庵张公赞》赵志强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张瑞图草书《后赤壁赋》卷赵志强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赵孟頫行书《趵突泉诗》卷昌明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赵执信行书诗册鲁仁书法丛刊1989总第18期
北宋拓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郝承琳书法丛刊1989总第20期
张弼及其杂书卷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89.97卷第6期
读杨守敬行书杜诗《秋兴》卷一鸣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风樯阵马笔走龙蛇——读王铎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卷钟鸣天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邵宝行书手卷《点易台铭》陈上岷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稚而有致秀而不媚——陈继儒行书《月赋》册浅析谷有荃书法丛刊1990总第21期
董其昌与《勤政励学箴》轴罗春政书法丛刊1990总第23期
张即之《杜诗》卷及其它董彦明书法丛刊1990总第23期
记北碚图书馆藏王铎行书卷徐无闻书法1991第1期
苏轼《黄州定惠院月夜偶书二诗草稿》卷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第3期
苏轼《天际乌云帖》卷(即嵩阳帖)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第4期
倪元璐、黄道周书翰合册沙孟海书法丛刊1991总第25期
赵孟頫《吴兴赋》墨迹李文采书法丛刊1991总第25期
胸罗星斗笔委烟云——读王铎《奉孝翁社长》草书卷束小东书法丛刊1991总第26期
董其昌书岑参诗轴浅析蒋静芬书法丛刊1991总第27期
王宠小楷册页《圣主得贤臣颂》李不殊书法丛刊1991总第27期
文徵明《咏花诗》册王冰书法丛刊1991总第27期
俞和及其行书《兰亭记》王连起书法丛刊1991总第28期
苏轼《归去来兮辞》卷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第1期
苏轼《宣德郎刘锡敕草》一页徐邦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第2期
名篇佳书珠联璧合——鲜于枢书唐韩愈《石鼓歌》行草卷评介沈培方书法1992第5期
《王铎诗帖》及其他段成桂书法丛刊1992总第29期
张仲寿行书《归去来辞并序》郑国书法丛刊1992总第29期
明张瑞图行书《韩愈山行诗》轴阚长山书法丛刊1992总第30期
唐顺之唐鹤徵父子书札钱潮书法丛刊1992总第30期
吴荣光和他的《自书诗十三首》卷韦承红书法丛刊1992总第31期
文徵明《香山潘氏祠堂记》周道振书法丛刊1992总第32期
八大山人为阎若璩书联小考及其它白谦慎故宫文物月刊1992.410卷第1期
文徵明及其《草书诗卷》简介秦化江书法1993第6期
名臣翰墨亦风流——杨廷和、杨慎书札赏析崔锦书法丛刊1993总第33期
吴荣光和他的行书《世说》轴单晓英书法丛刊1993总第34期
徐渭《草书李白诗》轴王洪源书法丛刊1993总第36期
明杜琼致吴宽《荣登帖》艾志高紫禁城1994第2期
简谈王铎的《行书文卷》与《绝粮帖》丕休书法1994第3期
典雅庄重的《集王圣教序》宣海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第4期
介绍祝允明《句曲道中、虎丘诗》草书手卷王新新书法1994第6期
《文徵明诗书真迹》的鉴定周振道书法丛刊1994总第37期
谈梁同书及其行书《东坡诗》卷刘锦书法丛刊1994总第37期
邓文原《急就章》——《古书画过眼要录》一例徐邦达书法丛刊1994总第39期
龚鼎孳的《草书七言联》陈军书法丛刊1995总第41期
汪士鋐与《送秀野南归诗序》卷鲁玲书法丛刊1995总第41期
王铎及其《观帖》行草轴王小红书法丛刊1995总第41期
陈淳草书《咏怀古迹五首》赏析董建平书法丛刊1995总第42期
董其昌两件行书《诰身》卷浅议胡舜庆书法丛刊1995总第42期
黄道周行草五律诗轴严晓东书法丛刊1995总第42期
万寿祺行书五言诗轴徐心智书法丛刊1995总第42期
“元四家”的书法及作品赵志成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沈右《中酒杂诗并简帖》故研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元人书《静春堂诗集》序卷朱家溍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袁桷《一首坐诗帖》廉启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张雨行草书《题画二诗》萧燕翼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赵孟頫《二赞·二诗帖》徐邦达书法丛刊1995总第43期
丰坊及其行书《逍遥游》卷林锐书法丛刊1996总第45期
邢侗的《临十七帖》轴金木书法丛刊1996总第45期
赵孟頫的两件墨迹萧吟书法丛刊1996总第45期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燕然山铭》卷马宝杰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简叙宋慧莹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文徵明暮年行书《西苑诗》卷高志忠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鲜于枢及其《王安石杂诗卷》杨桁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珠圆玉润二王风——怀素《论书帖》简析董文书法丛刊1996总第47期
查士标行书《湖上酬友》诗轴赏析李澜书法丛刊1996总第48期
董其昌草书五绝诗轴王强书法丛刊1996总第48期
读祝允明《草书北郭访友诗》轴黄平书法丛刊1996总第48期
刘墉论陆机《平复帖》行书轴南征书法丛刊1996总第48期
宋曹《草书七言诗卷》赏析黄平书法丛刊1996总第48期
读陆游的《自书诗卷》罗春政书法丛刊1997总第50期
南宋朱熹《书翰文稿》刍议杨仁恺书法丛刊1997总第50期
文彭与行草书《赤壁赋》卷马宝杰书法丛刊1997总第50期
兴逐秋风起愁随秋夜长——读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杨桁书法丛刊1997总第50期
王问和他的《草书诗卷》吕铁山书法丛刊1997总第51期
心中秋雪为谁落笔底清风自往还——评吴宽行书自书诗卷欧阳长桥书法丛刊1997总第51期
姚绶《行书送张文元诗并序》卷于英书法丛刊1997总第51期
《历代千字文墨宝》前言沈鹏美术之友1998第3期
胸有豪气志在笔端——读明代女书法家邢慈静草书诗翰册马大车书法1998第3期
祝允明自书诗卷秦化江书法1998第3期
黄庭坚草书《刘禹锡竹枝词》卷虞浩旭书法丛刊1998总第56期
清净世界的展示——杨凝式《韭花帖》赏析钟伟书法导报1998.12.23
杨凝式《韭花帖》朱以撒书法导报1998.12.23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朱以撒书法导报1998.9.30
跋赵孟頫缩临兰亭序卷徐邦达中国书法1999第5期
补史之阙辞翰俱佳——读鲜于枢《张彦享行状稿卷》戴立强中国书法1999第6期
杨维桢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卷吕钱山书法丛刊1999总第58期
张弼及其行书《苏轼太白仙诗》卷郑华书法丛刊1999总第58期
黄道周《金溪陆氏家制》楷书小议张永康书法丛刊1999总第59期
神形寄托远御乎诗情画意之上的鸿构——云南省博物馆藏王铎五言古诗轴易学钟书法丛刊1999总第59期
明祝允明七言律诗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宋徽宗诗帖王耀庭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宋吴琚书七言绝句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宋燕文贵奇峰万木册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宋朱熹书易系辞王耀庭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元赵孟頫行书赤壁二赋王耀庭故宫文物月刊1999.1117卷第8期
新发现的颜真卿两件手稿拓片《让宪部尚书表》、《广府兼御史大夫表》石瑞书法报1999.5.10
行笔纵横,气势连贯——陈淳行草书《古诗十九首》赏析王晓钟书法丛刊2000总第61期
议论翩翩,笔法古雅——王世贞行草书《乐府词》册赏析王晓钟书法丛刊2000总第61期
陈淳草书自书诗卷赏析钱玲书法丛刊2000总第62期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李凯书法丛刊2000总第62期
祝允明行草书《归田赋等文》册欧阳长桥书法丛刊2000总第62期
邢慈静与《之室集帖》孙建功书法报2000.3.6
文征明书《重修兰亭记》琐谈李郁周故宫文物月刊2000.618卷第3期
安闲·平和·简淡——怀素《小草千字文》鉴赏沈鸿根书画艺术2001第1期
白蕉草书自作诗赏析苏显双书法赏评2001第1期
欧阳询《梦奠帖》赏析陶义德书法2001第1期
智永《真草千字文》赏析何炳武易大东华夏文化2001第2期
邓文原《致景良尺牍》傅申中国书法2001第3期
《王羲之圣教序》字体结构分析张贵江中国书法2001第4期
荡逸神超独辟蹊径——傅山两件书法作品介绍谢丽霓书法丛刊2001总第65期
董其昌及其楷书《千字文》册谷锦秋书法丛刊2001总第65期
浅谈祝允明草书杜甫《古柏行》诗轴马静 刘照华书法丛刊2001总第65期
观王铎《高适诗轴》有感庆旭书法导报2001.11.14
王志《一日无申帖》朱以撒书法导报2001.11.21
苏轼《黄州寒食诗二首》译注王玉池中国艺术报2001.2.2/3.2
张旭《古诗四帖》朱以撒书法导报2001.5.16
高古集成 魄力雄迈——王铎《草书唐人诗卷》评析黄慎明书法导报2001.8.29
《鹡鸰颂》赏析方展里故宫文物月刊2001.919卷第6期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怀素《自叙帖》简析王昕书法导报2001.9.26
张弼和他的草书《千字文》手卷唐冬冬中国书法2002第11期
独树高格的朱耷书法艺术——评朱耷草书五言排律诗轴张飞鹭书法丛刊2002总第69期
文采风流的《楚颂帖》蒋瑾琦书法报2002.12.2
新发现的两件周越书迹水赉佑书法报2002.3.25
枯松卧涧壑快剑斩蛟鼍——米芾《多景楼诗帖》赏析张佃新书法报2002.5.13
《西楼苏帖》的史料性蔡鸿茹书法报2002.7.15
读龚贤《渔歌子》卷漫议汤士东 郑伯阳中国书法2003第10期
垃圾堆里捡出的《上虞贴》刘得凯科学大观园2003第2期
悟得平淡始精神——董其昌《行书杜甫诗长卷》赏析刘一闻书法2003第6期
杨凝式行楷书精品《韭花帖》劳省三当代小书画家2003第8期
北宋拓本《集王圣教序》赏鉴张飞鹭书法丛刊2003总第75期
清包世臣《小倦游阁法帖》帖版及拓本李师书法丛刊2003总第75期
月出天涯星列河汉——浅议《书谱》林飒书法导报2003.5.14
舒卷开合任天真——张瑞图《杜甫饮中八仙歌卷》赏析朱成国书法导报2003.7.16
妍美秀丽疏密有致——王羲之《初月帖》赏析王福全书法导报2003.7.30
乾隆的书法鉴赏何传馨故宫学术季刊2003.921卷第1期
别创其法,率而师心——浅谈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及其影响傅如明书法赏评2004第1期
终生好书又何妨吮毫凝神写《洛神》——赵构及其草书《洛神赋卷》简析陈根民中国书法2004第2期
与一个矛盾的灵魂对晤——王铎《五言诗行书轴》罗方华书与画2004第5期
书法停云铁铸成——观文徵明《行书自书诗卷》单国霖艺术市场2004第6期
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研究海国林中国书法2004第7期
右军遗轨——王羲之书派行书翰札赏鉴甘中流书法世界2004第8期
《草书和张南湖诗卷》辩证张一兵书法丛刊2004总第81期
祝允明《草书卷》黄诗金书法丛刊2004总第81期
杨凝式《韭花帖》赏析南游子中国艺术报2004.4.2
感悟“王铎草书诗卷”的行气特色金日华书法报2004.8.16
班惟志《二体千字文》赏析刘新惠东方艺术·书法2005第4期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三题盛诗澜中国书法2005第4期
手熟为能——王铎及其《行书五言诗轴》司马关中书法2005第5期
刘墉及其《行草书册》刘蔚拉书法丛刊2005总第84期
读王铎《秋暮雨烟》草书帖卜安淳书法导报2005.7.13
苏轼《海市诗》与“卧碑”考辨张永强书法报2005.7.25
黄庭坚小楷气象——《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并诗》解读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5.823卷第5期
黄山谷《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水赉佑书法导报2005.8.10
沉着痛快,气象深远——高二适先生信札赏析徐纯原书画艺术2006第1期
《劭农纪典》册与乾隆御笔书法晓棠艺术市场2006第2期
格高韵古弥足珍贵——流传日本1300多年的唐摹本《丧乱帖》瞻赏臧科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3期
龙腾跳掷气不平笔下难鸣千古名——观王铎《题丁野鹤诗草书手卷》王晓种书法2006第6期
吴玉如致李世伟信札册解小青中国书法2006第6期
魏晋风流——王珣《伯远帖》赏析樊利杰青少年书法2006第9期
质朴至精微无意见真情——读八大山人手札胡丹中国书法2006第9期
《唐建中五年孔目司帖》的书写特点及释读真闻书法丛刊2006总第94期
情笃笔畅心歌墨舞——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帖》赏析柏为民书法导报2006.1.25
《阴长生诗并跋》黄君书法报2006.11.22
赤壁遗言:苏轼书前赤壁赋何传馨故宫文物月刊2006.1224卷第9期
《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黄君书法报2006.9.13
7. 技法解析
从王羲之《兰亭序》说起——兼论书法创作“三性”胡立伟书法导报1999.1.20/1.27/2.3
谈临习《集王圣教序》胡问遂书法1982第3期
谈赵字的用笔和结构康伯藩书法1983第1期
“用笔千古不易”吗?候开嘉书法1984第5期
米芾侧锋用笔浅说吴柏森书法研究1984第3期
“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也谈“用笔千古不易”刘守理书法1985第6期
我对“用笔千古不易”的理解崇善书法1985第3期
《黄州寒食诗帖》的一点启示吴域中国书法1986第4期
论草书艺术的现代表现力王冬龄书法研究1987第1期
浅谈沈尹默潘伯鹰的执笔法蔡慧苹书法研究1990第4期
敦煌南北朝写本的书法艺术赵声良敦煌研究1991第4期
回归与超越——“沈尹默现象”与二王书风之再评议曹军书法1991第1期
草书之命运潘岳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
临帖学书 切勿重手轻眼刘鸿禧师范教育1992第11期
临王雅宜诗翰卷补记沙孟海书法丛刊1992总第29期
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白砥书法1992第4期
字须熟后生析杨新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
论“中和之美”对书法发展的制约魏锦光中国书法1995第3期
宋四家行书笔法简论周祥林书法导报1995.4.19
临帖过程中的想象和情感傅合远齐鲁艺苑1996第3期
试论临摹碑帖的科学方法郝文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第6期
刘休始好右军法质疑王学雷书法报1996.11.20
草书浅识曹国庆书法研究1997第3期
草书运动形式论朱以撒文艺研究1997第5期
狂草:说不尽的美学难题王田葵书法研究1997第3期
妙在有意无意之间——从王羲之《兰亭叙》的创作成因管窥书法创作时的心态赵建玉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7第4期
论书法的“中和”美和“冲和”美张金梁书法1998第6期
漫谈字格在临帖学书中的功能朱玉荣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9第3期
学习《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的体会刘彦湖中国书法1999第8期
从赵孟頫临王羲之法帖看其“师古出新”观陈建平书法导报1999.5.26
“匆匆不暇草书”考释刘石书法丛刊2000总第63期
浅论碑帖结合现象刘志宏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3期
与华人德先生商榷——北朝碑刻中的篆隶真书杂糅现象与道教有关吗?王元军中国书法2000第1期
谈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赵泽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也谈怀素自叙帖的临习李敬东呼兰师专学报2001第3期
“永字八法”新解沃兴华书法导报2001.4.25
“天下三大行书”浅说王建民青少年书法2002第1期
狂草与中国“酒神精神”——以怀素为例论中国书法艺术的主体精神邱世鸿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2期
论凉州在草书源起时期的重要地位徐华书法研究.2002第2期
论行书的形成与风格演变何学森首都师范大学2002博士论文2002
论行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曹寿槐书画艺术2002第3期
米、王到底能走多远:[米芾、王铎]周建强周汉标书法研究.2002第5期
浅谈《集王圣教序》之临摹张荣庆中国书法2002第7期
谈临习《集王圣教序》胡问遂青少年书法2002第13期
探狂草的审美特质李永强书法报2002.10.21
米芾、王铎书风到底能走多远周建强周汉标书法导报2002.3.6
关于临帖问题的问答刘星书画艺术2003第2期
画字、描字与刷字——苏、黄、米三家笔法谈甘中流书法2003第5期
晋人执笔、用笔及书风阐释翁志飞书法研究.2003第4期
启功先生临唐颜真卿《争座位帖》张铁英中国书法2003第8期
隶草派生章草今说侯开嘉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2002.8.23
“北凉体”刍议华人德书法研究.2004第3期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导临张晓明书与画.2004第8期
从笔法角度看苏、黄、米书法之不同徐文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第2期
从蔡邕书论谈用笔李昌平美与时代2004第9期
从王羲之、颜真卿书艺风格的形成看书法实践中沉潜心性与张扬个性的重要性杜春侠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5期
略论书法的“古”意与“生”气栾义鹏齐鲁艺苑2004第3期
论历代帝王与王羲之书法喻革良中国书画2004第2期
关于临帖的境界唐辉宇书法导报2003.9.24
草书创作论高昌虎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草书创作臆说吴琦慰阚长山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尺牍书法所见平阙形制研究彭砺志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论草书形象性描述及其重要现实意义温存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
“坼壁路”“屋漏痕”等著名书法审美概念的录存李世文蔡子谔书法导报2004.8.11
碑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初探罗海东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第4期
从掌指之法到肘腕之法:运笔方法的转换与晚明书风的丕变朱桂明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硕士论文2005
对“如锥画沙”的深层次分析焦满金书法2005第7期
敦煌遗书中的行草书法研究张顺琦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2005
古代尺牍的书写格局胡传海书法2005第3期
由“三大行书”看创作主体的悲情意识马亚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第2期
由王系书法的发展看书法传统笔法的继承问题虞晓勇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1期
熟能生奇——王铎临帖启示录天庐书法报2005.6.20
“字组”的概念张天弓中国书法2006第7期
草书性情论徐锡澄中国书法2006第6期
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彭砺志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2006
大草——寂寞的艺术樊利杰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7期
当代大草创作之难点汪永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7期
当代大草五人谈吕书庆 汪永江 张爱国 王忠勇 鲁大东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第7期
汉字草写: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关于草书问题的再认识田旭中中国书法2006第6期
论古代简牍书写方式与今草的形成黄修珠河南大学(2006硕士论文)2006
论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及其实践胡基魁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论字体组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杨嘉麟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2006
“屋漏痕”考陈志平书法报2005.9.19
草书线条论说陈海良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二十世纪百年草书回眸白景峰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狂草论纲常亚钧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论“书卷气”的发展轨迹和风貌特征高军红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06.10
一次关于《祭侄稿》的对话王祥北记录整理书法报2006.3.15
永和书社关于《祭侄稿》的对话王祥北记录整理书法导报2006.3.15
略论草书行气形成的几个重要条件黄玉成书法报2006.8.16
8. 其他
装池的由来章元凤学术月刊1980第1期
饭岛千雄编:《王羲之大字典》宋珉读书1982第2期
山东临沂首届王羲之学术研讨会综述许锋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89第4期
雪堂鉴藏撰著出版历代名人碑帖墨迹记略罗继祖中国书法1990第4期
卷与轴邱振中书法丛刊1994总第39期
古代的上巳节和修禊事考赵维平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第4期
近现代王羲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浅议沈子善先生的《王羲之研究》朱兴邦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8第1期
评《二王书法》何平学海2000第1期
汇集众美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评介张金梁书法2002第1期
中国书法艺术的宏篇巨制——论《中国书法传世极品大幅仿真系列——傅山书法》赵宝琴文物世界2002第4期
《中国法帖全集》序启功书法报2002.6.3
《中国法帖全集》——一道极好的主食王宏理书法报2002.7.8
晋墨留香——访王羲之故居和兰亭程竞明炎黄春秋2003第12期
帖学著作简介佘彦焱上海文博论丛2003第3期
关于王羲之一首《兰亭诗》不同“版本”刍议陈石林中国图书评论2004第3期
卷与轴邱振中书法导报2005.2.2
论文作者索引
说明
1、本索引按照论文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2、同一论文存在多个作者署名时,只收入第一作者。
3、本索引由作者姓名与代码组成。代码第一位数字表示类别,[ ]内数字表示条目编号。
A
阿硕
3.
阿涛
3.
艾烨
6.
艾志高
6.
B
八幡关太郎
3.
白砥
7.
白鹤
3.3.3.3.
白锐
2.3.
白福春
3.
白吉庵
5.5.
白景峰
2.7.
白丽霞
4.
白谦慎
2.2.3.3.3.3.3.3.3.3.3. 3.3.5.5.6.
白应东
3.3.
百川
3.
柏为民
6.
包备五
3.3.
包佩源
2.3.3.
包献珍
3.
鲍章
6.
鲍树民
4.
北村
3.
毕庶春
3.
卞孝萱
5.5.
表 立云
3.
伯硕
6.
伯炎甫
5.
博艺
2.
卜安淳
6.
C
蔡洪茹
2.4.6.
蔡慧苹
3.4.7.
蔡慧蘋
3.
蔡梦霞
2.
蔡清德
2.
蔡先金
3.
蔡显良
3.3.
曹建
2.2.2.2.2.5.
曹军
2.3.4.7.
曹洋
3.3.
曹洋
3.4.5.
曹宝鳞
2.2.3.3.3.3.3.3.3.4. 4.4.4.4.4.4.4.4.4.4.4.4.4.4.4.4.4.4.4.4.4.4. 4.4.4.4.4.4.4.4.4.
曹础基
5.
曹大民
5.
曹殿卿
5.
曹国庆
7.
曹竟成
3.
曹世钦
6.3.
曹寿槐
7.
曹伟业
3.
曹文漪
5.
曹文柱
3.
曹银虎
3.
曹院生
3.
曹正伟
3.
柴建方
3.
柴建国
3.
昌明
6.
长孺
5.
常汉平
4.
常亚钧
3.7.
车已行
3.
陈党
3.
陈浩
4.3.
陈金
4.
陈经
2.4.4.
陈靖
3.
陈军
6.
陈烈
3.
陈宁
3.
陈乔
6.
陈锲
6.
陈勤
5.
陈文
3.
陈栒
4.
陈智
3.3.
陈炳昶
2.2.
陈代星
3.
陈道义
3.
陈方既
3.
陈复澄
3.
陈根民
6.
陈根远
5.
陈梗桥
3.3.
陈海良
3.7.
陈厚载
5.
陈华春
3.3.3.3.
陈积厚
4.
陈建平
7.
陈靖华
3.3.
陈君峰
3.3.
陈侃章
3.
陈龙国
1.
陈麦青
3.4.
陈明时
4.
陈瑞农
3.
陈上岷
6.
陈石林
8.
陈松长
4.
陈晓春
3.
陈孝宁
3.3.
陈燮君
4.4.
陈新亚
3.
陈训明
3.
陈雅飞
5.5.
陈耀东
3.
陈永革
3.
陈友康
5.
陈友山
3.
陈玉昆
3.
陈云君
3.
陈兆祥
3. 3.
陈振濂
2.2.2.4.
陈志平
2.2.3.3.3.3.3.3. 3.3.3.3.4.4.4.7.
陈治军
3.
陈滞东
2.2.
陈滞冬
4.
陈中浙
3.3.3.3.
陈仲明
3.3.
陈仲明
3.
承名世
.3.3.36.
程渤
4.4.4.4.4.
程不识
4.
程竞明
8.
迟延胜
3.
崇善
7.
仇宏斌
3.
楚默
3.3.3.3.3.
褚保权
3.
丛文俊
2.3.5.5.
崔锦
6.6.
崔伟
3.
崔伟
4.
崔爱武
3.
崔尔平
3.
崔尔平
4.
崔明泉
3.
崔树强
3.
崔延和
2.2.4.
崔自默
3.
D
大江
3.
大施
4.
大真
4.
戴安
4.
戴燕
3.
戴志
5.
戴家妙
3.3.4.4.
戴敬标
6.
戴立强
3.3.3.3.3.3.3.4.4.6.
戴小京
3.3.3.
戴自中
3.
邓宝剑
2.
邓端午
5.
邓国治
3.
丁楠
3.3.
丁正
3.3.4.
丁政
4.
丁国祥
2.
丁宏宣
3.
丁自明
3.
董菱
3.3.
董文
6.
董家鸿
4.
董建平
6.
董路谊
3.3.
董其祥
3.
董秋成
5.
董铁军
3.
董彦明
6.
董治祥
4.
杜巽
3.
杜云
3.
杜春侠
7.
杜萌若
3.3.
杜旭光
3.
端木蕻良
3.
段成桂
3.4.6.6.
段永成
3.3.
E
二泉
3.
F
樊利杰
2.6.7.
范洁
3.3.
范国强
4.
范祥雍
1.3.
方斌
3.
方磊
2.
方爱龙
3.3.3.3.3.3.3.3.3.3.4.4.
方国兴
4.
方尧明
3.
方展里
3.6.
冯光仪
5.
冯贺军
3.
冯小秋
3.
冯意清
4.
伏见冲敬
6.
扶风
2.
福本雅一
3.
付强
2.
傅申
3. 3. 4.4.6.
傅舟
3.
傅合远
7.
傅红展
1.2.3.3.4.3.4.6.6.
傅京生
3.4.
傅如明
3.6.
傅如一
4.
傅晏风
1.
富田淳
4.4.
G
甘中流
6.7.
高翔
4.4.
高昌虎
7.
高二适
5.5.5.
高海欣
3.
高红军
3.
高军红
7.
高明一
4.4.
高木森
3.
高文龙
3.
高秀清
2.
高选树
3.
高永旺
3.
高远树
3.3.
高志忠
6.
葛鸿桢
2.2.3.3.3.4.4.6.
葛献南
3.
葛晓音
3.
耿飞
3.
宫鸿友
3.
宫双华
3.
宫文平
3.
巩绪发
2.
谷川雅夫
4.
谷锦秋
6.
谷衍舟
2.3.
谷有荃
6.
故研
6.
顾骆
4.
顾农
5.
顾行伟
4.
顾亚龙
4.
顾音海
4. 4.4.4.
顾永芝
5.
关金船
4.
关天相
3.
关毓辉
3.
郭珂
3.
郭鸿尔
4.
郭嘉顺
2.
郭名询
4.
郭沫若
5.5.5.5.
郭其程
5.
郭若愚
4.4.4.
郭绍虞
3.
郭守山
4.
郭文卿
5.
郭永安
3.
郭云生
3.
郭占奇
4.
郭子绪
3.
H
海国林
6.
寒山
4.
韩枫
5.
韩德柳
5.
韩戾军
3.
韩敏峰
5.
韩树青
4.
韩文彬
5.
韩行方
4.
韩玉涛
3.3.3.3.4.4.
好虚
3.
郝承琳
6.
郝松枝
4.
郝文勉
3.7.
何默
3.
何平
8.
何本安
3.
何碧琪
4.
何炳武
3.6. 3.3.3.3.3.3.3.3.3.
何传馨
3.3.3.4.4.4.4.4.4.5. 5. 6.6.6.6.6.6.6.6.
何家炜
3.
何开鑫
4.
何清谷
5.
何书置
3.
何学森
1.3.7.
何炎泉
3.3.4.4.4.4.
何振宇
4.
贺观清
2.
贺宏亮
3.
鹤声
3.
衡正安
3.3.
洪娟
3.3.
洪亮
5.
洪淦多
2.
洪丕谟
3.
侯镜昶
3.
侯开嘉
7.7.
侯怡利
4.
侯玉新
2.
呼南拜·努尔哈斯穆
3.
胡丹
4.6.
胡健
4.
胡源
2.
胡湛
2.
胡长春
3.
胡传海
3.7.
胡海帆
2.
胡基魁
7.
胡建君
3.
胡立伟
7.
胡明荣
3.3.
胡秋萍
3. 3.3.
胡秋银
3.
胡舜庆
6.
胡问遂
3.7.7.
胡晓锐
3.
胡兴军
5.
胡学举
3.
胡珠生
3.
华人德
1.4.4.5.5.5.7.5.5.
荒金大琳
3.
黄惇
2.2.3.3.3.3.3.3. 3.3.3.3.3.3.
黄坚
3.
黄简
3.3.5.
黄君
3.3.3.3.3.3.3.3.4.4. 4. 4.4.4.4.4.4.6.6.
黄平
6.6.
黄超均
3.
黄复盛
2.
黄港生
4.
黄鸿琼
2.
黄洁琼
3.
黄俊俭
3.
黄苗子
3.
黄任轲
5.5.
黄慎明
3.6.
黄诗金
6.
黄天璧
3.
黄文健
3.
黄文忠
5.
黄修珠
2.7.
黄异庵
3.
黄玉成
7.
J
汲广运
3.
集锦
6.
纪红
5.
季伏昆
3.
季重远
3.
冀美俊
3.
嘉铭
3.
鉴斋
4.
江虹
2.
江红光
3.
姜磊
3.
姜勇
2.
姜澄清
3.5.
姜念思
3.
姜寿民
4.4.
姜寿田
2.3.3.3.3.3.3.4.4.4.4. 4.5.
姜淑丽
3.
蒋炳昌
3.
蒋费初
4.
蒋瑾琦
3.6.
蒋静芬
5.6.
蒋文光
4.4.4.
蒋元卿
4.
焦满金
4.7.
介子平
1.
金丹
5.
金玲
3.
金木
6.
金铮
3.
金炳基
3.4.
金鉴才
3.6.
金日华
6.
金小平
2.
金学智
3.3.
金膺显
3.
金运昌
3.4.4.4.
靳永
4.
靳欣文
4.
井一清
4.
K
凯瑟琳·荣尔
3.
阚长山
6.
康伯藩
7.
寇克让
1.3.3.
L
蓝娥
4.
蓝旭明
2.
蓝玉菘
3.
劳省三
3.6.
雷明
3.
雷雨
3.
雷景春
5.
冷川
4.
黎东明
3.
李锋
3.
李剑
3. 4.
李军
3.4.
李凯
6.
李兰
4.
李澜
6.
李林
2.
李强
3.
李师
3.6.
李松
4.4.
李巍
4.4.
李伟
2.
李娴
5.
李晔
3.
李毅
5.
李炳海
5.
李不殊
6.
李昌平
7.
李长路
3.3.5.5.
李崇建
3.
李楚荣
3.
李东良
3.
李福顺
6.
李刚田
3.
李国强
3.
李海昌
4.
李海珉
3.3.
李惠斌
2.
李慧漱
2.
李慧闻
5.
李建春
3.3.3.
李建民
3.
李建团
1.
李金海
3.
李锦炎
3.6.
李景泰
3.
李景新
3.4.
李敬东
3.
李敬东
3.3.7.
李莱清
3.
李丽华
5.
李启明
5.
李庆绵
3.4.
李绍宗
3.
李世文
7. 5.
李庶民
3.3.
李廷华
3.3.
李万才
3.
李维琨
4.
李文采
6.
李文初
3.
李文河
5.
李文霞
3.
李文珍
4.
李吾铭
3.3.3.4.4.
李贤臣
3.
李学忠
1.
李烟渚
3.
李艳霞
5.
李永强
7.
李永炎
4.
李宇平
2.
李郁周
3.4.4.4.4.4.4.4.4.5. 6.
李遇春
5.
李月梅
3.
李振起
3.
李正伟
1.
李志平
2.2.
李志贤
4.
栗松岭
5.
廉启
6.
梁超
4.
梁继
3.3.3.3.
梁农
2.
梁泽
3.
梁德淳
3.
梁德水
3.
梁焕琨
3.
梁少膺
3.4.
梁腾昆
3.
梁尉英
3.
梁志汉
3.
林岑
3.
林鹏
3.3.
林锐
3.6.
林飒
6.
林桂英
3.
林剑丹
3.
林懋义
2.3.
林乾良
4.
林树中
6.
林文彪
3.
林再成
3.
林振国
4.
林拯民
3.
林仲兴
3.
林祖泉
2.
凌竟欧
4.
凌利中
3.3.3.3.
凌云之君
4.
铃木春彦 5.
刘锋
3.
刘刚
5.5.
刘恒
2.3.3.3.4.5.
刘锦
6.
刘俊
4.
刘侃
5.
刘墨
3.3.3.3.3.
刘诗
4.
刘石
7.
刘涛
2.2.2.2.3.3.3.3.3.3.3.3.3.3.4.4.4.4.4.4.5.5.2.
刘星
3.7.
刘研
3.
刘才昌
5.
刘裁之
4.
刘灿章
3.3.
刘长春
3.3.3.3.3.3.
刘诚华
3.
刘春梅
4.4.
刘得凯
6.
刘鸿禧
7.
刘继庄
3.
刘家骥
3.
刘家任
3.
刘家相
3.5.
刘建华
4.
刘建龙
3.
刘金钟
3.
刘九庵
3.3.3.3.4.4.6.
刘开扬
5.
刘兰芝
3.
刘连香
3.
刘龙庭
3.
刘茂辰
3.3.3.3.3.
刘启林
3.3.4.4.4.4.4.4.5.5.
刘庆华
2.
刘汝醴
4.
刘绍刚
2.
刘守理
7.
刘守瑶
5.
刘寿堂
3.
刘松林
5.
刘陶写
3.
刘天琪
3.
刘铁平
4.
刘同葆
4.
刘拓涛
3.
刘伟生
5.
刘蔚拉
6.
刘文秋
2.
刘项扬
3.
刘笑平
3.
刘新惠
4.6.
刘兴华
1.
刘彦湖
7.
刘一闻
2.3.6.
刘艺林
3.
刘永涛
3.
刘禹昌
3.
刘玉珺
5.
刘再兴
4.
刘兆彬
3.4.
刘正成
2.3.3.3.3.4.
刘志宏
7.
刘志生
4.
刘中澄
2.3.3.4.
刘主巨
2.
刘宗意
3.3.
流泉
4.
柳曾符
3.
六桥
3.
龙潜
5.
龙延
3.
龙瑜珠
3.
娄玮
4.
卢圣虎
3.
卢廷清
3.
鲁兵
4.
鲁玲
6.
鲁仁
6.6.
陆东方
2.
陆家桂
5.
陆依波
3.3.
陆宇宙
2.
路远
3.4.
吕金光
3.
吕钱山
6.
吕书庆
2.2.3.3.4.7.
吕铁山
6.
栾义鹏
7.
罗彬
3.
罗春政
2.3.6.6.6.
罗方华
6.
罗谷雨
3.
罗海东
7.
罗继祖
8.
罗家伦
6.
罗时叙
3.
罗伟国
5.
罗勇来
3.
骆恒光
3.
骆瑞鹤
3.
雒长安
3.3.
M
马刚
2.
马静
6.
马炜
3.3.
马啸
3.3.
马亚
7.
马宝杰
6.6.
马宝山
4.
马成名 5.4.
马大车
6.3.3.
马国俊
4.
马国权
4.6.
马里千
5.
马鹏翔
3.
马世晓
3.3.3.
马行骥
3.
马亦钊
4.
马玉兰
2.
马子云
1.4.4.4.
毛天玕
5.
毛万宝
3.5.5.5.5.5.
茅廉涛
3.
茆帆
2.
梅松
3.3.
梅墨生
3.3.3.3.
孟东
1.4.
孟会祥
2.3.3.3.3.3.3.3.3.
孟庆星
3.
孟祥晖
2.
孟云飞
2.2.
孟昭力
5.
苗向阳
3.
闵爽
5.
悯生
3.
明泉
6.
缪哲
3.
缪关富
4.
莫武
3.3.
莫家良
2.
牟建平
4.
牟健梅
3.
慕容海
5.
穆棣
3.4.4.4.4.4.4.4.4.4.4.4.4.5.
穆耕
1.
穆欣
5.
穆益勤
6.6.6.6.
N
南征
6.
南游子
6.
倪文东
3.
倪旭前
3.3.3.
聂崇正
3.
牛光甫
3.3.3.3.3.4.
牛致功
3.
O
欧阳长桥
6.6.
欧阳中石
3.
欧阳忠伟
3.3.
P
潘岳
3.3.7.
潘德熙
3.3.3.
潘景年
3.
潘良桢
3.3.4.4.4.
潘深亮
2.3.
潘味琴
3.
潘运告
3.
潘振元
3.3.
潘忠泉
3.
潘祖炎
3.
庞树根
3.
裴芹
4.4.4.
裴墨石
3.
佩兰
3.
彭维
5.
彭帆江
3.
彭励志
3.7.7.
丕亮
3.
丕休
6.
朴斋
3.
Q
戚世隽
3.
漆澜
3.
漆济明
3.
祁丽
4.
祁庆富
3.
祁小春
2.3.4.4.4.4.4.4.4.5.5.5.
齐江
3.
齐冲天
3.
启功
1.1.3.3.3.3.4.4.4.4.4.4.4.4.5.5.5.5.5.8.5.
钱潮
6.
钱玲
6.
钱镛
6.
钱今凡
5.
钱南秀
5.
钱太初
6.
强英良
4.
强兆康
3.
乔光辉
3.
秦化江
6.6.
秦明智
4.
秦效颇
3.
清水凯夫
5.5.
庆旭
1.3.6.
丘挺
3.
邱少平
2.
邱世鸿
2.3.3.7.
邱振中
8.8.
秋泓
4.
屈立丰
3.
泉印黄
3.
R
冉现东
3.
任平
4.
任政
4.
任志
3.
任博文
3.4.
任道斌
3.
任军伟
3.
任漫丛
4.
任晓明
3.3.
任志录
4.
容庚
3.
阮忠勇
2.2.3.3.
S
桑作楷
3.
沙黎黎
4.
沙孟海
1.2.4.5.5.5.6.7.
杉冈华邨
3.
单国霖
3.3.4.4.6.
单国强
3.3.3.3.3.4.4.4.6.
单晓英
6.
商承祚
5.
邵勇
3.
邵慧良
3.
佘雪曼
3.3.4.4.4.4.5.
佘彦焱
4.4.8.
沈白
4.
沈谷
6.
沈鹏
2.3.3.6.
沈鸿根
5.5.6.
沈鸿鑫
5.
沈厚鋆
4.
沈季林
5.
沈丽源
3.5.
沈培方
3.3.3.4.5.5.6.
沈茹松
3.
沈文中
3.4.
沈锡泉
3.
沈尹默
3.3.
盛东涛
3.
盛诗澜
4..
施舍
4.
施政
3.
施安昌
4.4.4.4.4.4.4.6.6.
施麒俊
5.
十亿
5.
石风
3.
石慢
3.
石梅
3.
石瑞
6.
石建波
3.
石田肇著 3.
史穆
4.
史树青
5.
市川桃子 3.
寿洪
2.
舒华
3.
舒韶雄
3.
舒晓华
5.
舒志福
3.
束景南
4.
束小东
6.
束有春
5.
水赉佑
2.[152
水赉佑
3.3.3.3.3.3.3.3.4.4.4.4.4.5.6.6.
硕图
3.4.
司马关中
6.
思蛮
6.
斯舜威
3.3.
宋廓
4.
宋民
3.
宋珉
8.
宋阜森
2.
宋光诩
3.
宋汉光
3.
宋洪民
3.
宋慧莹
6.
宋开罗
1.3.
苏士澍
6.
苏显双
3.4.6.
苏晓敏
3.
苏兴钧
6.
苏渊雷
3.
苏振芳
3.4.
隋邦平
3.
孙鹤
2.
孙丽
2.
孙民
3.
孙玮
3.
孙洵
3.3.4.
孙治
3.
孙百安
3.
孙伯涵
3.
孙丹萍
2.
孙丹妍
3.
孙丰义
2.
孙福轩
3.
孙国彬
3.
孙海洋
2.
孙稼阜
3.3.4.
孙建功
3.4.6.
孙太初
3.
孙熙春
5.
孙向群
4.4.5.
孙小力
3.
孙学峰
4.
孙学堂
3.
孙永茂
3.
谈惠娟
3.
谭曼瑜
5.
汤士东
6.
汤祥明
3.
汤序波
4.
T
唐风
5.
唐兰
5.5.5.
唐冬冬
6.
唐贵荣
3.
唐辉宇
7.
唐健钧
3.
唐诗祝
3.
唐天佑
3.
陶令
4.
陶梅岑
3.
陶善耕
4.
陶贤东
4.
陶义德
6.
陶喻之
4.4.4.4.4.4.4.4.
陶之喻
4.
滕辉
3.
天庐
7.
田耕之
2.2.
田旭中
3.7.
田有成
2.4.
铁君
3.
铁卢
3.
仝其勇
3.
佟玉斌
4.
涂宗涛
4.
W
外山军治
3.
万方
3.3.3.
万依
3.4.4.
万新华
2.
汪磊
3.
汪庆正
4.
汪世清
3.
汪永江
7.
汪宗衍
4.
王冰
6.
王岗
2.3.3.
王景
3.4.
王菊
4.
王俊
2.
王鼐
3.
王平
3.
王强
6.
王铁
4.4.4.4.
王伟
3.3.
王蔚
4.
王昕
6.
王珣
4.
王琰
5.
王祎
4.
王长水
3.
王承颜
4.
王崇齐
4.
王春南
3.3.4.
王春云
3.
王达钦
4.
王大中
3.
王道云
3.
王德义
3.3.
王德志
5.5.
王登科
3.
王冬龄
3.7.
王福全
6.
王公治
4.
王桂芹
5.
王海滨
6.
王海军
1.
王海燕
2.
王宏波
4.4.
王宏理
3.3.5.8.
王洪源
6.
王鸿宾
4.4.4.
王焕林
4.
王辉斌
3.
王家新
4.
王建民
7.
王建松
3.
王建源
3.
王景芬
3.3.
王靖宪
4.
王俊生
3.
王连起
3.3.3.3.3.4.4.4.4.4.4.4.5.5.5.5.5.6.
王琳祥
4.
王梦庚
3.3.3.
王乃栋
3.4.4.4.4.
王南溟
3.4.4.
王宁邦
3.
王启初
3.3.
王清辉
3.
王庆忠
3.3.
王荣法
3.3.3.3.3.
王汝涛
2.3.3.3.3.5.
王慎行
3.
王世升
4.
王世襄
4.4.
王世征
3.
王瘦梅
3.
王水照
3.
王似铎
3.
王颂余
6.
王素娟
5.
王田葵
7.
王为能
4.
王伟林
2.
王卫民
3.
王夕闻
3.
王祥北
7.7.
王小红
6.
王小莘
4.
王晓家
3.
王晓真
3.3.3.
王晓钟
6.6.6.
王新新
6.
王学雷
2.7.
王学仲
1.6.
王岩松
4.
王艳娣
2.
王耀庭
4.4.6.6.6.6.
王一羽
5.
王倚平
3.
王亦旻
4.
王益知
4.4.
王永平
2.
王永顺
3.
王永钊
5.
王玉池
2.3.3.3.3.3.3.3.4.4.4.4.4.4.4.4.4.4.4.4.4.5.5.5.5.5.5.6.
王裕民
4.4.4.
王渊清
2.
王元军
2.2.3.3.3.3.3.3.3.3.4.4.4.4.5.7.
王月明
5.
王运天
4.
王兆麟
5.5.
王贞华
3.3.3.3.3.
王正文刘久华
4.
王志勇
2.
王忠勇
2.
王壮弘
3.4.4.4.6.
王宗都
3.
韦正
2.
韦承红
6.
卫俊秀
3.
味琴
3.3.4.4.
尉天池
6.
魏锦光
7.
魏平柱
3.
魏小星
3.
魏学峰
3.
魏亚真
3.
温存
3.3.3.7.
文博
3.
文师华
3.3.3.
文永泽
5.
翁鼎
5.
翁利
3.
翁闿运
1.3.4.
翁史纲
3.
翁泽文
4.
翁志飞
3.7.
沃兴华
7.
吴晨
3.
吴聪
3.
吴敢
4.
吴禄
2.
吴鹏
3.
吴晟
3.
吴域
7.
吴柏森
3.7.
吴彩虹
3.
吴大新
3.
吴法乾
3.
吴鸿清
4.5.
吴焕章
3.
吴慧平
2.2.
吴江年
2.
吴克电
5.
吴琦慰
7.
吴锡标
2.
吴彦泽
4.
吴振峰
3.
伍宝娟
2.
伍文林
5.
X
西岩
3.
西游
3.
西中文
3.3.
夏晨
4.
夏斐
2.3.
夏理
3.
夏长先
3.
夏淳熙
3.
夏冠洲
3.3.
夏玉琛
4.6.6.6.
夏镇宫
4.
向彬
2.2.3.3.3.3.3.3.3.3.3.3.3.4.
萧平
2.
萧吟
6.
萧燕翼
3.3.3.3.3.3.4.4.4.4.6.6.6.
小松茂美
3.3.
小野寺启治
3.
晓棠
6.
肖鑫
3.3.3.4.4.
谢荔
3.
谢谦
3.
谢安辉
3.
谢宝富
2.
谢光辉
2.3.3.4.4.4.
谢建华
4.
谢丽霓
6.
谢良福
5.
谢启源
3.
谢生理
5.3.
谢孝思
3.
谢兆麟
4.
解小青
3.3.3.3.6.
辛尘
3.
熊飞
3.3.3.3.3.4.4.4.4.
熊秉明
3.3.3.3.4.4.5.5.
熊任望
3.5.
须羽原一
3.
徐斌
3.
徐华
7.
徐清
5.
徐蔚
5.
徐煜
2.
徐邦达
3.3.3.3.4.4.4.4.4.4.4.4.4.4.5.5.5.5.5.5.6.6.6.6.6.6.6.
徐本一
3.3.4.5.
徐纯原
6.
徐利明
3.3.3.3.5.5.
徐森玉
5.
徐声扬
3.
徐书城
3.
徐文平
2.3.3.7.
徐无闻
6.6.
徐锡澄
7.
徐心智
6.
徐银梓
5.
徐英章
4.
徐玉如
3.3.
徐毓泉
3.
许锋
8.
许义
5.
许宝驯
4.
许国平
3.4.
许宏泉
2.3.
许洪流
4.
许敏雄
3.4.
许外芳
3.3.
许宜兰,
2.
许庄叔
5.[52
許国平
4.
宣海江
3.
宣海生
3.3.6.
薛军
3.
薛夫彬
3.
薛俊明
3.
薛丽虹
4.
薛连壁
3.
薛龙春
3.3.4.
薛永年
3.3.3.
薛元明
3.3.3.
学咏
6.
Y
闫国义
4.
闫精波
3.
严北溟
5.
严晓东
6.
阎浮
4.
阎孝慈
5.
阳恺文
3.
杨尔
3.
杨皓
2.
杨桁
6.6.
杨军
3.
杨军
3.
杨丽
5.
杨玲
6.
杨新
3.4.4.7.
杨泽
3.
杨臣彬
3.4.6.6.
杨臣伟
3.3.
杨程锦
3.
杨春晓
3.3.
杨德明
3.
杨敦礼
4.
杨海中
3.
杨豪良
2.
杨吉平
3.3.
杨继龙
3.
杨嘉麟
2.7.
杨开飞
3.
杨立言
3.3.
杨鲁安
3.5.
杨清汀
2.
杨仁恺
2.3.3.3.4.6.
杨胜宽
3.
杨宪金
3.
杨晓萍
3.
杨晓宇
3.
杨一笔
3.
杨元元
2.
杨远征
3.
杨震方
3.
杨中良
3.
杨宗荣
6.
姚淦铭
3.4.
姚国瑾
3.4.
姚力毅
2.4.
姚山晨
3.3.4.
姚小尧
3.
姚学贤
3.5.
叶俊
3.
叶梅
2.
叶百丰
6.
叶定一
3.
叶培贵
1.2.2.3.4.
叶鹏飞
2.3.3.3.3.3.3.
叶哲民
6.
叶喆民
4.
一鸣
6.
一瓢
3.3.3.
一言
3.
一真
3.
伊沛扬
3.
伊藤滋
4.4.
宜民
2.
怡楚
3.
颐斋
3.5.5.5.5.5.
乙庄
3.
易学钟
6.
逸民
3.
殷娜
2.3.
殷荪
3.3.3.3.3.3.3.3.
尹旭
3.3.3.
尹宁波
2.
尹树人
3.3.
尹堂月
4.
尹天相
3.
尹一梅
4.4.
应成一
1.4.
庸庄
3.4.
永年
6.
由兴波
3.3.
由智超
3.
有威
5.
于硕
5.5.
于英
6.
于湧
3.
于东新
2.
于植元
5.
余辉
4.
余江
3.
余国松
3.
余晋岳
3.
余满生
3.
余清源
3.
余彦炎
4.
余姚人
2.3.3.
俞尔科
3.
俞建华
3.
俞者新
3.
虞浩旭
6.
虞卫毅
3.3.
虞晓勇
7.
庾人俊
2.
郁燏
6.
郁胜夫
3.
喻蘅
5.5.5.5.
喻兰
4.4.
喻革良
7.
喻国伟
2.
喻仲文
3.
原志军
1.
袁芳
3.
袁和济
3.
袁玉红
5.
岳晓泉
3.
云平
3.
云栖
3.
Z
臧科
6.
曾国武
4.
曾卫军
4.
曾印泉
4.
詹八言
3.
张彬
5.
张冰
3.
张帆
3.
张函
2.3.
张进
3.
张炬
3.3.
张雷
3.4.
张连
4.
张弩
3.3.
张卿
3.
张群
1.
张升
3.
张鑫
3.
张岩
3.4.
张勇
2.
张百军
2.
张葆荣
4.
张伯驹
2.4.4.
张伯英
1.1.1.
张长弓
3.
张晨怡
3.
张崇善
5.
张传瑞
5.
张传旭
3.3.3.3.3.5.5.
张达煜
2.3.[152
张德钧
5.5.
张佃新
6.
张多强
3.
张繁文
3.3.
张飞鹭
6.6.
张飞莺
4.
张福民
3.
张光宾
4.4.
张贵江
6.
张国斌
3.
张国星
5.
张海军
4.
张继栋
3.
张嘉霖
3.
张金波
4.5.
张金栋
3.
张金方
3.
张金凤
3.
张金梁
2.2.3.3.7.8.
张俊东
2.2.
张坤山
3.
张娜丽
4.
张丕贺
3.
张其度
3.
张其凤
3.3.4.
张清治
4.
张荣庆
3.3.7.
张蓉蓉
6.
张瑞龄
4.
张润民
5.
张绍卿
3.
张世杰
5.
张书良
3.3.
张淑兰
3.3.3.
张顺琦
7.
张天弓
3.3.4.4.4.4.4.7.
张铁英
7.
张廷银
3.5.
张卫东
4.
张蔚星
2.
张文澍
3.
张小补
3.
张小庄
3.4.4.
张晓明
3.7.
张昕若
3.
张秀铫
5.
张旭光
2.2.3.
张亚新
5.
张洋生
5.
张耀军
3.
张一兵
3.6.
张永康
6.
张永亮
3.
张永强
6.
张云龙
3.3.
张运礼
3.
张泽民
5.5.
张振发
4.
张振濂
2.
张志合
3.
张志攀
3.
张志伟
2.
张忠进
3.3.
章炳炎
3.
章海荣
4.
章津才
6.
章元凤
8.
赵华
5.
赵谦
4.
赵熊
5.
赵宝琴
3.8.
赵丹峰
3.
赵庚华
3.
赵海岭
3.5.
赵洪山
3.3.
赵建玉
7.
赵晋全
5.
赵泾生
3.
赵敬之
3.
赵荣澄
4.
赵声良
7.
赵树功
2.
赵嗣成
4.4.
赵铁信
3.
赵万里
5.
赵维江
3.
赵维平
8.
赵维扬
3.
赵雁君
3.3.
赵一新
3.3.
赵云起
4.
赵泽祥
7.
赵振乾
4.
赵志成
4.4.6.
赵志强
6.6.
赵志伟
3.
蛰庐
2.
真闻
6.
甄予
3.5.
郑国
6.
郑华
6.
郑威
6.
郑为
6.
郑重
5.
郑长安
3.
郑春山
4.
郑春松
4.4.4.
郑广荣
4.6.
郑嘉凤
3.
郑民中
3.
郑珉中
3.3.3.
郑培亮
3.3.
郑丕亮
3.3.
郑启超
3.
郑荣明
2.3.3.3.
郑同修
3.
郑为人
1.2.2.3.3.
郑欣淼
4.
郑祖玉
3.4.
之华
3.4.
中庸
3.
中田勇次郎
3.
钟伟
6.
钟来因
3.3.
钟来茵
5.
钟鸣天
3.6.
钟银兰
4.6.6.
仲威
4.
舟桥明男 4.
周群
2.
周睿
2.3.
周怡
3.
周赞
3.
周道振
2.3.3.3.3.3.4.6.
周德聪
3.
周而复
3.
周建强
7.7.
周俊杰
4.4.
周汝昌
5.5.5.5.
周祥林
3.7.
周新国
3.
周颖南
4.
周永健
3.
周振道
6.
周正平
3.
朱爱娣
3.
朱成国
6.
朱道卫
2.3.
朱鼎荣
3.
朱关田
3.3.4.4.4.4.5.5.
朱桂明
2.7.
朱恒蔚
6.
朱怀宾
1.
朱惠良
3.
朱继功
5.
朱家溍
1.3.4.6.
朱建新
4.
朱金甫
4.
朱乐朋
3.
朱瑞平
3.
朱天曙
3.3.3.3.4.
朱万章
3.3.3.3.5.
朱兴邦
8.
朱以撒
2.2.2.2.3.3.4.4.6.6.6. 6.7.
朱玉荣
7.
朱郁华
3.
诸公伟
3.
祝振东
3.
庄桂森
2.2.
庄素娥
3.
庄天明
3.
庄希祖
2.3.3.5.5.
滋兰
3.
子牧
3.4.
子重
6.
紫溪
2.
宗荣
5.
宗白华
5.
宗成振
4.
宗致远
3.
邹德忠
3.3.
邹华清
3.
邹炯文
4.4. 本目录资料来源一览表 表1:期刊类(期刊364种,收入论文1893篇) 序号期刊名称收入论文(篇)1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安徽史学
23安阳工学院学报14安阳师范学院学报15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6碑林辑刊17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8北方论丛
19北方文物110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1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3滨州学院学报114博古11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6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7常熟高专学报118常州工学院学报119畅流120潮声121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2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23大连大学学报124大陆杂志125大美术126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7丹东师专学报228当代小书画家229当代学生
130党史博采131党史文汇132档案春秋133档案管理134档案天地135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6东方博物137东方艺术138东方艺术·书法1639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0东南文化1041东南学术
142东岳论丛
243读书244敦煌研究345法音146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47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48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9福建文学15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651甘肃社会科学152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53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4工会博览
255古汉语研究156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57固原师专学报558故宫博物院院刊
4959故宫文物月刊7260故宫学术季刊66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2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3广西社会科学164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65广西艺术学院166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广州师院学报168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69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70贵州社会科学171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2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73郭沫若研究专辑174国家图书馆学刊175哈尔滨学院学报
176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7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78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79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80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1河北科技图苑182河北图苑183河池师专学报284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5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86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7河南图书馆学刊188呼兰师专学报189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学报190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91湖北社会科学192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3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4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华夏文化1297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8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淮阴工学院学报1100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1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102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3集宁师专学报2104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5检察风云1106江淮论坛3107江南学院学报1108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109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10江苏地方志4111江苏社会科学2112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113江西历史文物1114江西社会科学1115焦作大学学报1116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117教育文汇.1118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119经济经纬1120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1121九江师专学报6122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23科学大观园1124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125兰州学刊1126乐山师范学院学报6127理论与创作1128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129丽水学院学报1130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31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2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4133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4瞭望1135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136临沂师专学报1137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38零陵学院学报3139领导之友1140柳州师专学报
1141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2龙岩师专学报1143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144毛泽东思想研究1145美术观察6146美术研究1147美术之友4148美与时代1149美苑3150秘书1151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152闽江学院学报
2153名作欣赏5154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55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56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版)1157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158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59内蒙古文物考古1160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161南昌高专学报1162南方文坛1163南方文物316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65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6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167南京晓庄学院学报3168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8169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70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71平顶山师专学报1172齐鲁学刊2173齐鲁艺苑4174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175青海民族学院学报4176青少年书法33177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78求索1179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180泉州文史1181人民教育2182人民论坛3183人文杂志1184荣宝斋
2185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86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187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188山东农机化1189山东审计1190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19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92山东文学1193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94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195山西师大学报2196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197陕西教育学院学报3198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99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200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3201上海博物馆集刊6202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03上海档案1204上海工艺美术1205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06上海文博3207上海文博论丛12208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209上饶师专学报1210绍兴师专学报1211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212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7213社会科学辑刊1214社会科学家.1215沈阳大学学报1216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217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18师范教育1219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20史学月刊2221收藏4222收藏家7223收藏界1224书法184225书法丛刊.253226书法家1227书法赏评. 21228书法世界7229书法研究.228230书法之友2231书画世界3232书画艺术20233书目季刊1234书品1235书谱102236书屋5237书与画3238丝绸之路1239思维与智慧1240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41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242四川文物5243四川戏剧1244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245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46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247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248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49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250绥化师专学报2251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52泰安师专学报
1253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54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255天府新论125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57天水师范学院学报4258图书与情报1259潍坊学院学报1260文博5261文教资料1262文史春秋1263文史精华1264文史天地4265文史杂志
5266文史哲1267文史知识4268文物16269文物参考资料1270文物春秋2271文物世界11272文物天地2273文艺研究
5274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275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276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77武汉文史资料1278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79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80西北美术2281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82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83西泠艺报2284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285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86咸宁师专学报3287湘南学院学报
1288襄樊学院学报1289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90新疆艺术1291新美术4292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93许昌学院学报
2294学海3295学术月刊5296学语文1297寻根1298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99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00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01炎黄春秋3302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03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304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05咬文嚼字3306艺海
1307艺术百家7308艺术市场4309艺术探索2310殷都学刊1311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312语文教学通讯1313语文教学与研究2314语文天地1315玉林师专学报1316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317阅读与写作1318云间文博2319云梦学刊1320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21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22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23浙江档案2324浙江工商大学学报1325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8326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4327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3328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29职大学报1330志与鉴1331治淮1332中关村
1333中国****教育1334中国地名1335中国典籍与文化5336中国历史文物2337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碑帖卷(二)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1338中国人才1339中国书法181340中国书画10341中国图书评论2342中国文化1343中国文化遗产1344中国文化月刊134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346中国宗教1347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348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349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350中学语文教学1351中原文物4352中州今古3353中州学刊2354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355重庆三峡学院学报3356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357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58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359紫金岁月1360紫禁城27361宗教1362纵横2363走向世界2364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
表2
报纸类(报纸19种,收入论文448篇)
序号名 称收入论文(篇)
1
北京日报
1
2
大公报·艺林1
3
大众日报1
4
甘肃工人报1
5
光明日报8
6
美术报2
7
人民政协报1
8
书法报135
9
书法导报
261
10
文汇报3
11
文艺报2
12
协商新报1
13
新华日报1
14
中国电影报.1
15
中国矿业报1
16
中国书画报6
17
中国图书商报1
18
中国文物报7
19
中国艺术报.14 表3
会议(会议9类,收入论文134篇) 会议名称时间收入论文(篇)首届国际书学交流会1991.5.277董其昌世纪展国际书法学术讨论会(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1992.47′92书法批评年会1992.102全国第四届书学理论讨论会1993.101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1993..636《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6.17/6.1920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
2002.8.2322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2004.420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2006.1019 表4
博士、硕士论文(20所院校,论文51篇) 院校名称时间类别收入论文(篇)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1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1贵州师范大学2005~2006年硕士论文1河南大学2005~2006年硕士论文3华东师范大学2004~2006年硕士论文1华中师范大学2001~2006年博士论文1吉林大学2004~2006年硕士、博士论文7暨南大学2005~2006年硕士论文1江西师范大学2003~2006年硕士论文1南京师范大学2004~2006年硕士论文3南京艺术学院2002~2006年博士、硕士论文4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1山东师范大学
2005~2006年硕士论文
3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1首都师范大学2001~2006年博士、硕士论文13四川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1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1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1西南大学2005~2006年硕士论文3西南师范大学2002~2006年硕士论文3 表5
文集及汇编 (文集汇编7种,论文 9篇) 名 称出版社时间收入论文(篇)淳化阁帖最善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淳化阁帖刊刻1010年纪念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2003 1兰亭论辩文物出版社1977.10 1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中国书法全集》18卷荣宝斋出版社
1991.11 2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碑帖卷(二)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1二王法书管窥教育出版社19651 以上资料为中国书法院授权发布! 学习,学习! em2 em2 em1 检索方便,脾益研究,感谢原创! em1 em1 em1 em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