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8-26 09:50

兰亭赞 □丛文俊

兰亭赞
□丛文俊   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等名贤、弟子凡四十二人于兰亭修禊,乃啜流觞以赋诗,取吟咏而为叙,以是成就亘古名迹,推蔚而有兰亭文化。发扬笔妙,凝聚精神,历久不衰,于今弥盛,诚不朽之伟业,著翰墨之春秋也。今则欲援其例,雅集豪英,思接千载,志存光大,因为文以美之。辞曰:   文字兴于邃古,笔妙始自炎汉,改易殊体,技乃进道,此则仓颉所难知,鬼神所不测者也。晋室渡江,文物随迁,挟北土之博大,毓南水之灵秀,翰墨菁华,一萃于斯。逮王逸少横空出世,索钟、张之微旨,得天、地之共妙。鹰击鹏举,振羽翮而小云汉;虎踞龙蟠,发威形而肃九州。周道荡荡,聆风雅以正音;神采奕奕,遣骨势于美善。德冠群贤,遗世独立。范围百代,大道行乎简易;楷式千载,风规老于平淡。圭璋特达,物高其品;骐骥逸足,天使其神。兰亭兴怀,山水佳耶?座中走笔,托寄异乎?浩然润色,性情溢出点曳;凛乎风神,心意摇转姿媚。字字意别,画画抽心。妙尽于尺素,神驰乎杳冥。拨云翳,坠繁星,恃惊雷,御长风。锦绣兮斑斓,珠玉兮灭明。弆藏乎金匮,绝迹乎昭陵。宝传乎定武,疑惑乎神龙。万千刻化,小大皆工。其名蜚也,虽妇孺亦知翰墨;其传习也,齐士庶而备典刑。乌呼!籀、斯显于字学,崔、杜朽于荒壕;钟、张泣隅,庾、卫失踪。惟我逸少,独存大统;兰亭草藁,青史辉映。陵谷时迁,墨妙不替;仰之维高,绍之维恒。
  丁亥溽暑于丰草堂

吴亚非 发表于 2007-8-26 12:58

em1 em1 em1

石印文 发表于 2007-8-26 17:37

em1 em1 em1 em1

经天 发表于 2007-8-26 18:28

em1 em1 em1 em2

逸墨斋 发表于 2007-8-26 19:03

em1 em1

王羲之书法 发表于 2007-8-26 19:13

学习.em2

红荆藤 发表于 2007-8-26 19:30

现在的研究兰亭序不在昭陵而在乾陵!!!

新华网:乾陵地宫中有何无价之宝?

    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最少有五百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细说起来,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惟一敢废黜正统,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人。她66岁时掀翻了李唐龙案,宫门外高悬起武周的旗帜,硬是当了15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竖起黑色的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病塌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全部随葬入墓,估计书法大圣王羲之除《兰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带入了棺椁。

韦鹏 发表于 2007-8-26 20:54

写的好,精彩。

莲叶居士 发表于 2007-8-26 22:04

丛文俊教授太有才了!以毛笔书之当更妙!

詹贤信 发表于 2007-8-26 22:07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兰亭赞 □丛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