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 发表于 2007-8-22 22:11

流行书风是"流行"还是"流形"(书法导报刊用)

流行书风,是“流行”还是“流形”天生不懂书


贵报2006年1月25日展厅发表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作品选,几十份作品,几乎是相同面孔,如出一辙,中青年名家似乎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喜也、忧耶。以下所言,个人独语,没有贬低名家的意思,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所谓流行,从理论上讲,流行一般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当然也能使那些不是内行的人也能接受才会流行。同时流行也应该是在传统意义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上的创新,代表着当今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流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和一些人自以为是的流行。只有在传统和民族文化上发扬光大的东西,流行起来更加长远,才会被人们所接受。
流行是不是千篇一律才是流行,毛主席时代,一身绿军装是流行,那是一种个人崇拜。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市面上上流行,不是单一的,而是变化了的流行,创新上的流行。
书法的时代性是必须的,从历代的书法家中,各时代有各时代的风格,各个代有各时代的流行书法风格。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是当时的流行;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和战国时期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也同样是当时的流行。在书法史上称为光辉时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流行书风更加突出,化繁为简以便书写,增强其社会性是当时的贡献。点画灵活,而笔画适当削减的楷书,章草发展演变的今草,行书从隶到楷的演变成熟无不是当时的最好流行。
纵观古代书法风格的流行,一是书写便利、适用在很长一段时间流行并且影响至今是流行;二是贴近生活,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文人骚客相聚舒怀而书就的雅集,当时的良好情绪铸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而影响了后世的书法风格。由此得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喜闻乐见,大部份人认可(包括不懂书法的人)的书法作品就可能流行。
今天的时代,流行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学的是简化字,对繁体字不是那么了解,更不要说全部掌握了。难怪会有那么多简繁混用的字的书法作品出现,更有那么多因为繁简不到位而在大赛中落选的人。可不可以整篇书法都是简体字呢,与仙家商榷。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就已经走的路,为何今人不走。是观念还是跟风,不得而知。
再说跟帖,我们经常说,临贴一定要临古人之贴,是不是所有名家的所有书法作品都可以作为范本,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一些大家,在各个时期,因为心情,因为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写出来的东西有好的和不满意的,不满意的也许就在世间流传。我个人认为,在学习总结前人法贴上,不可一味地放大古人的缺点,更不可将古人的败笔引深和发扬光大。不可否认,怪的和故意夸张的笔画、结体在整篇书法作品中灵活运用,少量运用是打破单一布局的很好办法,但并不是唯一办法。古人的名贴,大多是精美的,单个字美,布局也美,气韵相当好。兰亭集序怪吗,不怪,单个字夸张吗,也未必。
当然,以前的大家,大多是重臣,学士之列,写的东西自然必须要帝王看得懂,觉得美。现在的个别书家,自己写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后,自己都不认识,别人可能认同么。个别人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别人不敢在家挂起来,小孩子戏称不如孩子自己所为,还自我感觉良好,美其名为返朴归真。
中青年人有朝气,有能力创新,为何非要写些怪字,学些坏毛病呢,(当然名家写出来的作品应该都是自己认为最好的,不可否认。但我所认识的一位名家,当每每看见自己十多年前写的东西并且价格不菲时,心理并不好过。)年轻人完全可以把字写的更好,完全可以想更多的创新思路。王献之的妻子不是说过一句名言么:“你写你的字,不要拿我的肚子画。”曾让王献之大切大悟。为何会如此跟风,是什么在作怪,个人认为,可能是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别人没有参考评价的范本,不好评价是好是坏,一些人觉得这可是最好的途径,最快走向成功的路。跟了你能做甚,反正没有可比性。我走的是自己的路,我还有前人的贴为证,我是有源可查的,不但可查,我还是正宗的传人作品,不信,你可看某贴的哪个字的写法不就是一样的么。
流行万不可只流于形式。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8-22 23:59

“流形”,不是流行书风的专利,是所有“书风”的问题,难道“二王”书风,以及所谓的“新帖学”、“魏碑艺术化运动”,不“流形”吗?!

王羲之书法 发表于 2007-8-23 14:45

高度关注em2

查学东 发表于 2007-8-23 16:51

em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行书风是"流行"还是"流形"(书法导报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