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托起了中國藝術品收藏拍賣市場?
到底是誰托起了中國藝術品收藏拍賣市場?作者:崔呂萍 來源:北京商報
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動產拍賣行舉辦了“首屆當代中國名家字畫精品拍賣會”,隨著拍賣的第一聲槌響,中國藝術品拍賣業誕生了,並且風風雨雨走過了15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需要有穩定的收藏群、大量的藝術精品、誠信的鑒定機構、光潔的遊戲規則等作為支撐,本報通過對行業內部的大量走訪,得出以下結論:藝術品拍賣金字塔已經成型,其中每塊基石均蘊涵著巨大的潛能。
■金字塔基石之——
●收藏家:這個市場還有“天漏”
15年彈指一揮間。當年敲響第一槌的拍賣師和參與拍賣的人可能都沒想到,藝術品市場的能量如此巨大。
作為最早進入北京拍賣市場的收藏家之一,秦傑對15年歲月之河頗為感慨:“我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裏接觸到了文物。20世紀70年代初,大家對一些叫做‘四舊’的東西頗為恐懼,都把好東西往外扔,我當時年輕,膽子大,別人扔我就撿。後來,我對古籍文獻的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著一口氣就收集了20年,到1994年中國嘉德古書專場拍賣預展前,我已經有藏書1萬本。”
但是,令秦傑大為震驚和慚愧的是,在嘉德的這次預展中,預展古籍是秦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應該感謝那次拍賣會,它把我作為一名收藏家的那根弦猛然繃緊了。拍品讓我大開眼界,並傳達給我一個信號——古代文物可以輕易拍出100萬元的價格。作為這個市場中的一塊基石,我應該迎合整個市場的精品意識。”此後,秦傑對精品古籍加大了“淘寶”力度,幾乎每場拍賣會必到。“說來也怪,你越重精品,越能夠在眾多精品中撿到‘漏’,有的時候甚至是‘天漏’。”
1998年的某拍賣會中,秦傑在一輪“荷蘭式競拍”(即拍賣師從拍品的最高價開始向下叫價,每一次叫價額度相同,直至第一個人競買者應價,即成交。)中以20元的最低價買到了早年留日學生會的創刊號、一本極具歷史意義的書籍,這是迄今為止古籍拍賣會中最低的成交價。
隨後,秦傑又在拍賣會上以50元的價格買到了一套珍貴的《紅樓夢》佚稿。與此同時,秦傑盯準了連拍賣公司都定不準價格,看不清行情的古代連環畫和小人書,很多時候他用500塊錢能從一場拍賣會上拍到十來件“寶貝”,那時侯很多人不理解他,但是如今,這些當年不起眼的小玩意,已經成了價格不菲的“天漏”。
“我不會輕易為市場左右,投機不應是收藏者的行為。但市場賜予我的‘天漏’我必然要撿,這是金字塔結構的重要環節。撿到‘漏’,我就會認為這是市場告訴我,好東西還在後面,我對這個市場很有信心。”
■金字塔基石之——
●古玩城:做拍賣會的“珍寶館”
“雖然我自己不搞收藏,但是作為北京古玩城的一員,我和所有店主都抱著一個信念——為下游拍賣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寶貝。”
趙亮所供職的北京古玩城是京城最早的古玩收藏交易圈之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主要是為外國遊客提供欣賞和購買中國藝術品的平臺。20世紀90年代後,北京藝術品拍賣日漸火爆,我們的商戶也在完成前期資金積累後積極投入拍賣市場。”
據趙亮介紹,1995年,北京古玩城大樓建成,隨著商戶往大樓裏搬遷,大家與北京文物藝術品主流市場離得更近了。當時,正趕上藝術品拍賣升溫,很多商戶開始結伴去參加拍賣會預展。少部分人大膽參與了競拍。後來,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不斷成熟,商戶們開始向收藏家轉換,幾乎每個精品店每年都會有專人到全國各地去收貨,還承接精品代賣生意。
另外,這幾年回流文物的成交價喜人,古玩城去年專門為商戶開設了回流文物廳。
“從開始時商戶去拍賣公司,到現在拍賣公司定期到古玩城找貨,這是古玩行業最大的變化。我們承擔起拍賣會‘後方援助’的任務,能夠在這個繁榮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我們很榮幸。同時,大家的收藏意識增強了,古玩城的規模從1995年時的300家商鋪增加到了現在的600余家,年成交量也從1995年的幾千萬元上升到2006年的20億元。”
“當然,由於古玩市場贗品難以避免,藝術品升值空間過快,很多以前值幾十元的東西現在賣到了幾萬元,這些可能會造成市場的混亂。如何嚴把‘出口’關,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金字塔基石之——
●拍賣師:“較真”遊戲規則
“熱錢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不應該隨便玩,因為這個市場不缺錢,而是缺乏懂文物的明眼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季濤這樣表示。
“過去,為了提高拍賣成交價,公司給拍賣師規定了很多細節:什麼時候加快拍賣速度,怎樣運用聲調調動市場氣氛,都是我們需要把握的。十幾年後,我還從事這一行業,發現自己已經把場上的主動權交給了競拍者,我只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主持人。與此同時,我發現台下的競拍者愈漸成熟,他們不願意露富,更不願意鬥富。這跟早期時候的情形大不相同。”
“在市場相對成熟的時候,1997年出臺的《拍賣法》顯得有些滯後。”據了解,在拍賣的最後一個付款環節上,很多熱錢剎住了腳步。一些買家在競拍成功後認為買貴了,就拒絕付款;還有一些買家成交後發現市場前景不好而反悔;更有一些大宗買家到“年關”時資金鏈緊縮而無法結賬。但對於賣家而言,拍品已經落槌,他們有權利在《拍賣法》規定的時間內收回全款。在這一環節上,拍賣公司的角色很尷尬。《拍賣法》需要不斷完善。
“我們認為,這部法律應該在某些條款上進行變動,它的適用性會更高。”季濤稱:“當今,藝術品拍賣過分重視國際上的行業慣例,容易忽視本土的拍賣法律。比如,國際上允許拍賣公司及拍賣師參與本公司的拍賣,而我國法律對此明令禁止;國內有些委託人把拍品委託給拍賣公司後又上會競拍,這顯然違背了《拍賣法》,但是在國際慣例上,並沒有這樣的限制。”
他同時認為,雖然藝術品拍賣市場化程度很高,但是在法律上的限制相對不強,一些行業中的“暗箱操作”已經被媒體不斷曝光。而其他物品的拍賣市場,雖然市值遠不如藝術品拍賣市場,但是在《拍賣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甚至《證券法》的共同制約下,鮮有鑽法律漏洞的案例。
而在採訪中,同為資深拍賣師的劉新惠提出:“如果用《公司法》來管理拍賣市場,會不會更恰當些?”
他認為,10年前制定的法律對現在的市場來說已經不配套了,為了藝術品拍賣市場更理性的發展,應當進一步商討管理措施,同時,應該加大對人才的培養,使市場在各方面都能與國際接軌。
■金字塔基石之——
●評估機構:政策與國際慣例有出入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王鳳海這樣表示,“近15年,藝術品市場在逐步接近國際水準,而在規範市場方面,比國際操作還要規範。但是由於國家的政策與國際慣例存在出入,所以拍賣公司也存在很多局限。但是,隨著《拍賣法》的完善,這些局限都會被打破”。
“中國的藝術品真正的價值還未體現,其歷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遠沒有得到應有的市場反響,價格泡沫無從談起。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拍出1.04億美元天價,而中國宋徽宗,一位皇帝的畫作剛剛拍得8000萬元人民幣,中國的藝術品不是大有泡沫,是大有潛力。相信藝術品市場成交價仍會攀升,並逐漸與國際接軌。”
■金字塔塔尖——
●拍賣公司:重築拍賣格局
作為藝術品拍賣金字塔中的塔尖兒,拍賣公司近年來在業績上的出色表現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從最初單場拍賣會成交量幾百萬元人民幣,到如今單場拍賣會成交額幾十億元,“拍賣行業為國家稅務創收做出了不可小視的貢獻”,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張躍進這樣表示。
而彭振堯則認為,“藝術品拍賣恢復後十幾年,給人感觸最深的就是整個行業在不斷地整合。最開始那幾年很多公司來勢洶洶,可沒過多久,一些實力或魄力不足的公司就銷聲匿跡了”。
據彭振堯介紹,公司之間的重組整合是優勝劣汰的結果,“之前,據國家文物局的統計,北京市有資格從事文物拍賣的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50余個,按照商務部規定,這些公司每年必須舉辦拍賣會。但是官方的統計結果顯示,每年大概有1/3左右的公司沒有上會,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收到任何拍品。“以海王村拍賣公司為例,2006年公司春秋兩季共組織了大小7場拍賣,因此推算,很多公司即使上會,每年也只有一場。”
“個別拍賣公司為完成任務,在沒有集齊或者根本沒有集到拍品的前提下將公司挂靠在別人名下,搞所謂的聯合拍賣;還有公司出租自己公司的牌子,讓別人參與拍賣。”
“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在走過了第一個15年之後,將面臨一次必要的‘洗牌’。不僅行業內部要優勝劣汰,整個拍賣程式也有待完善。”梅立崗認為,除了公司本身資質需要追究外,資金鏈斷裂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em2 em2 em1 em1 em1 em13 高度关注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