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纸山房 发表于 2007-8-21 18:51

读史札记——妆奁上的泪滴

妆奁上的泪滴

    《太平广记萧旷》篇里叙述了主人公的一段奇遇:萧旷东游,住在双美亭,一个月朗风清的美好夜晚,萧旷操琴,曲调哀婉,夜深时,他听见洛水之上有人长叹,循声而去,是一位美人,自称是洛水神女,萧旷觉得奇怪,问:我听说洛神就是文帝甄皇后,她谢世后,陈王曹植在洛水边遇到了她的精魂,写下《洛神赋》,有这回事吗?美人答道:我就是甄后,因为敬慕陈王的才调,遭曹丕怨恨被幽禁,死后,遇曹植于洛水,向他诉述冤愤,陈王感慨,作《感甄赋》,后改为《洛神赋》。故事里提到的甄后是曹丕的结发妻。她并不是曹植《洛神赋》里的那个美丽的神秘女人。《洛神赋》的另一个名字是叫《感甄赋》,那是因为黄初四年(在曹植的序里是黄初三年),曹植离京师东归,在洛水边写下该篇,感叹命运多舛,志向难抒。托意于美女洛神。在曹植的文章里,他曾自比屈原,屈原咏颂香草美人,情状也当如此。那一年,曹植被封为甄城王,因此,,文章名为《感甄赋》,明帝(甄后唯一的亲生子)整理曹植诗赋时,更名《洛神赋》。甄后与曹植的美艳传闻大约是文人们意兴所致的演绎。但这个故事里甄后令人悲悯的幽怨却是真的。
    和许多身处乱世的女孩不同的是,甄后的童年似乎生活的安定而富足,《魏书后妃传》中记载了她小时候劝说母亲以自家储榖赈济亲族邻里的事。建安中,长大****的甄后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极幸运的事。我们不必去深究她和袁熙之间的感情如何,她在袁府的生活是否幸福,因为在那个丧乱的时代探讨这些是不合时宜的。至少失去父兄的甄后生活自此有了实际的依靠。这也仿佛验证着她小时候诸多暗示着命运不凡的传闻。《魏书》中说甄后出生,每当“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后来有一个叫刘良的术士,给甄家的孩子们相面,指着甄后说:“此女贵乃不可言。”
    甄后的生活随着后来袁绍在官渡意外的兵败发生了陡然的变化,袁熙去了幽州,甄后和袁家的其他女眷留在邺城,曹操攻邺,城破,曹丕率先攻入袁府,在诸多被俘虏的女眷中,“有妇人披发垢面,垂涕立(袁)绍妻刘(氏)后”,这引起了曹丕的注意,“文帝问之,刘氏答:是(袁)熙妻,”曹丕抓起妇人的头发,用巾擦干净她的脸,妇人的美貌令他吃惊。后来由曹操作主,迎娶甄氏为妻。这是《世说新语》中对这一戏剧性变化的描述。文字里充满着对曹丕的戏谑和调侃,然而,除了惊惧无措和暗自的流泪,没有人注意到甄氏的心情,她被遮在了文字的后面。
    在许多史书中,都有甄氏与曹丕婚后生活令人生疑的叙述。《魏书》里记载着一段甄氏劝曹丕纳妃的话,当时甄氏正受宠,按常理,巩固这种宠幸,避免为人所夺才对,或许是对曹丕本性的顺从,或许是对目前这种宠幸的忧虑。我们无法得知。魏书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记载,有一次甄后的婆婆(曹操妻卞氏),身体有一点不舒服,甄氏“忧怖,昼夜泣涕”。后来得到婆婆的信,说病已平复,“乃欢悦”。还有一次曹丕筹建长秋宫,准备正式册立甄氏为后,被甄氏言辞恳切的婉拒。甄氏的意思大致是说国家初建,不宜为此耗费民力,自己愚陋,不能统帅后宫。这些对甄氏美德的溢美的叙述后面,我们看到的是甄氏为求自保自安辛酸的努力。

   事实上在她踏进曹家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要注定被无处不在的险恶的中伤和陷害所包围。甄氏终生并没有被封后,被册封的是一个叫郭女王的女人,在漫长而残酷的对于宠幸的争夺中,她笑到了最后。在魏书中,有一段甄氏为失宠的即将被赶出门的任氏向曹丕求情,曹丕不听,说任氏性狷急,不婉顺,而且到处说怨恨的话,一定要赶走她。甄氏感伤流泪,为任氏,也为自己。黄初二年夏天,甄氏以和任氏同样的理由被赐死。甄氏的小心翼翼和谨慎自持并没有为她换得平安。在《汉晋春秋》里有这样一段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批发覆面,以糠塞口。郭后之毒恶和甄氏的惨死令人发指。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巧合,青龙三年,郭后被明帝所杀,埋葬时有诏令“如甄后故事”,惨状和甄氏一般无二。
   身处在险恶漩涡中的努力挣扎着的两个女人都是可怜的,她们的哀伤常常被历史忽略。

秋蝶 发表于 2007-8-21 19:23

确实,都是可怜的。

张生 发表于 2007-8-23 19:05

em13 em13

庄生梦蝶 发表于 2007-8-23 21:14

em17 em17

如是如是 发表于 2008-1-2 10:22

翻开史册,有多少红颜的冤魂在哭泣!
佳人,历来就是政治与豪门的牺牲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史札记——妆奁上的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