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内功之形似与神似
点画内功之形似与神似(摘自田蕴章先生《欧体解析》)
一般说来,形似与神似是临帖过程中初级和高级的两个阶段。形似是初级阶段,力求在形貌体态上与所临帖相同。形似阶段主要解决点画和结体两个方面,对于初学者说来形似阶段是极其关键的阶段。形似不能很好地解决,神似问题便无从谈起。那么,形似的标准是什么?是大体相似,还是酷似乱真?对此,前辈书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指出“形似当重影”。“重影”即是说所临的字放在字帖上可以字影重叠,毫厘无失。乍听起来,这个要求太苛刻了,谁能做到?孰能做到?但一当你静下来,仔细体味,便可感悟到前人的话是金石之言,用心良苦。虽然我们很难达到“重影”的要求,但你一定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所临字样,愈似愈好。逼迫你做到“重影”是针对那些在临帖过程中不认真仔细,乃至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人而言的,故此“重影”之说无疑是积极正确的。并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神似为借口,而忽略形似。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都必然在形似上下过硬工夫,至少在某一本古帖上做到过酷似逼肖的临习,不然,他就是个值得怀疑的书法家。关于临帖的具体方法,前文已有详述,此不重复。
神似是指什么呢?神似是指临帖人在取得了形似的基础上对范本中的精神风采进行体悟。由于神似是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所以对于临帖者来说,往往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一幅高水平的书作,应是以神采居上,而形质次之。宋苏轼《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书也。”风神是书家特有的一种气质和学养在书作中的反映,是自然流露,因此,极难捕捉。南齐王僧虔《笔意赞》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这就说,你的神采焕发的前提是“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当你在技法上达到十分娴熟时,即可不假思索而笔到立成,此时再也不为形似所困扰,而任情恣意,为所欲为。也只有此时,你的神情风采才能自然生发。如果你还是在为技法和形似反复推敲,谨慎下笔,神采问题断然不能出现。但如果你不曾有过形似这个艰苦阶段,妄想神采飞扬,则是荒唐的。然而神似又多指与碑帖的神采一致,而这需要的时间则会更长。因为欲要达到与碑帖的神采一致,必须对碑帖作者的生平、经历、治学、学书过程、品格性情、学识修养等诸多方面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逐步理解和相对接近作者的风神。若对以上一无所知,只是单从字面上下工夫,欲达到与碑帖神情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形似是个基本功,神似则是个修养问题。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任何一位学书者,都希望在书作中表现自己的神气,但这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①扎实的基本功;②渊博的学养。二者不能具备,而要大书特书,所表现出的往往不是神气,而是霸气、野气、俗气,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em9 em9 em6 em6 em1 说的太好了 em1 em1 em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