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父畫稿留下創作軌跡
圖:高劍父《水仙稿》 高劍父畫稿留下創作軌跡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現正舉辦「我師造化──高劍父畫稿」專題展覽,展示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的畫藝真髓,讓觀者藉此體會高劍父對「藝術革新」的主張,以及如何身體力行實踐出來,從作品中亦可見畫家對東西方不同繪畫語言的把握,消化吸收古今中外不同藝術的軌跡。
為深入展示與研究高劍父(1879─1951)的藝術,今次展覽,由廣州藝術博物院聯同畫家黎明、黃詠賢夫婦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薈萃各方收藏高劍父畫稿的精品,亦選展與畫稿相呼應的文物館藏高劍父畫作展出。
高劍父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和代表畫家,存世畫稿為數可觀,其中以寫生稿數目最多,約佔九成左右。當中大致可分為「日本寫生」(1903至1921年前後)、「東南亞和南亞寫生」(1930至1932年)和「中國內地寫生」(20世紀上半葉)幾個分。
高劍父的寫生稿,題材有風景、植物、動物和人物寫生幾類。形式技法方面,有鉛筆速寫、鉛筆素描、鉛筆淡彩、單色水彩和毛筆水墨、毛筆設色幾種。其中鉛筆淡彩是在鉛筆速寫、素描之上,或以西方的水彩畫法施以淡薄的顏色,或以「居派」獨特的「撞水撞粉法」賦彩。
高劍父傳世畫稿中還有為數較少的臨摹稿。主要有臨摹老師居廉(1828─1904)畫作的白描,臨摹由惲壽平(1633─1690)、宋光寶、孟麗堂到居巢(1811─1865)、居廉一脈傳承的花鳥圖式,臨摹日本的昆蟲標本圖譜和日本畫的圖稿,以及臨摹南亞佛教壁畫造像的草圖等。
em2 em1 何时到内地展,期盼中。 em2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