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普及与提高的一些思考
关于书法普及与提高的一些思考——从陈浩《艺术书法:历史发展的当代责任——关于普及与提高、大众与精英双向联系和区别》想到的。 作者:吴建军
关于当代书法发展的大环境:陈文说:“从对书法的艺术资源的拥有和共享,到书法的艺术美学思潮的活跃和传播,可以说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些的确是当代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是我们与古人的不同,但至于说到对艺术的利与弊,我认为宜做深入研究为宜。如信息社会促进了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开放,个性的多元,人生的彰显,但艺术中所要求的那种“势”,人在一种状态中长久而生而蓄的“势”,即传统中所谓的“养气”。由于社会的丰富与多元,诱惑增多等原因,似乎较古代反倒不及。这是否是艺术史的“二律背反”呢?亦可做深入研究了。古人的眼界并没有我们现代人广,知识也不及现代人丰富,但古人的知识相对我们来说则很纯粹。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人的信仰比我们虔诚,古人一旦相信了一种观念,一种事物,就会以毕生的心血投入进去。并且这种信念是在悠久的传统中集体默认的,个体之间又相互影响。所以古人无论在学术或艺术上可以比浮躁的现代人走得更深,而这个“深”来自于坚定的信仰。再说说现代社会,人类步入工业计会以来,“民主”被提到桌面上来。原来压抑的人性得到了解放。对原来封建社会是一次巨大的解构。这种解构带来了丰富与多元,这也是时代的不同。
陈文说:“学术民主、艺术开放、创作自由的大环境,成为当下无可置疑的现实存在。”学术民主的标志是什么?是否有一个学术的标准,但目前的学术F•B似乎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大问题。这里是否有富贵则淫的深层人性动机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开放使得国家的经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面对欧风美雨的侵蚀,国人对传弘文化再次动摇了,加之“五四”以来国学的失落,及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甚至曾出现了全盘西化的倾向。这些反映在艺术领域即出现了对本民族传统精神的背叛。书法,虽然有东方文化独特的深刻属性,但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即是以展厅为指向的书法较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注重视觉形式的构成,而形式构成却是西方美术的长项,所以书法又自然要去学习西方美术的形式构成方面的优势与理论。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中书法似乎“技”进而“道”荒。甚至这“技”的进化也只是西方美术中形式构成的标准,而东方的书法中最神秘的核心部分的技术在不断的坠落。行文至此,笔者想说的一点是,本人并不反对中国艺术,中国书法与世界进行交流与对话,相反本的认为这种交流是积极的,必要的,有意义的。问题在于交流过程中如何认识,认清对方,如何把握好自己,不失去自身本色,这是根本。
陈文在分析阻止我们向更高层面前行的步伐时提到了“把写字当成书法的传统观念区”这亦是值得分析与思考的。在古代,写字教育即是书法教育,其中己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二十世纪以来的历情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写字”的语境己被颠覆。再谈写字时只剩下写字这一行为了,似乎早己衍变为工业社会的一个部分。但国人由于固有传统意识影响,或说是在新的条件下不能正确解读与理解传统中的精髓,不去分析新的情况,在历史的进步中仍然抱残守缺,所以也就离真正的传统精神越来越远了。传统书法教育是从写字开始的,开始学写字即拿起毛笔;现代则不同,用钢笔写,与传统书法教育中的笔法在完全不同的境界。
陈文中谈到:“对书法的艺术理论科学成果的本能拒斥。导致“泡沫”效应,低水平徘徊。”陈先生“本能”二字可谓用得甚为透彻,同时亦有无限的无奈。笔者认为这个本能的拒斥来自于书坛中的浅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书法家的业余,文人余事的传统观念,社会风气及商品经济的冲击等。
普及与提高的确是不同意义上的事,陈文论之己明,吾想到的一个问题是精英的书法是给谁看的?笔者认为精英层次的书法可以是雅俗共赏的,也可以是瑶琴幽操的,无论是哪一方都取决于创作者本身的知识构成,生活体验及其选择,但都是欣赏中表层的东西,社会应在这点上遵重并盈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争论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来自艺术以外的因素——虽然有时的确可以激发一些思考。
“书法家满天飞”人人都是书法家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没有了书法家。都是书法家也就都不是书法家了。所以这么多的书法家若放在历史中是否还有意义了呢?历史对一个时代艺术的确认是什么?不是艺术家的数量,不是艺术家的头衔,而艺术作品质量,即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深度。
陈文中谈到:“不分普及与提高、不分大众与精英的状况,是书学的理论缺陷和时代的历史遗憾。这种情形,恐怕在其它艺术门类中是无法存在的。”如果这个判断成立的话,那是否可以推衍出书法做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而其中带有的惰性呢?如果诚认了陈先生这种区分,那么要从书法理论,书法文化自身当中可以找到什么根据呢?
邱振中先生提出“日常书写”这个概念。那么“日常书写”对于大众与精英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当代以展厅为导向的书法实际己经远离了原有的“日常书写”,这是否可以认为精英书法的提升呢?以展厅为导向的书法相对传统书法所少的正是那种现代化之所渴求的那种“人文关怀”。笔者以为这种“人文关怀”的产生,与“日常书写”这一行为是密切相联的。
陈文说:“精英书法的创作要靠书法精英来完成或实现。离开人的文化素养、学术品位、艺术观点、审美理念、创作思想等主体境界和情感基因,仅从技术或技巧层面去谈论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是不可思议,也是难以想象的。”这的确是目前书坛存在的现状,虽然从历史的高度来看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众口可以铄金,积毁销骨。当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时,时代的大环境己经形成,时代也就失去了反思的能力。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本即缺乏反思与背判因素,使得当代书坛在这一层面更为麻木。所以,文化的碰撞是必要的——虽然碰撞之后会失落许多东西。但也可以新建许多东西。就书法来说,文化的碰撞之后的结果便是带来了新的活力。如近些年来流行书风固然有浅薄的一面,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活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消息又须睿智者的品味了。当然,这个文化的碰撞是两方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并非简单的照搬西化。所以很有必要重新整合“五四”以来国人对国学的认识与把握。
[ 本帖最后由 吴建军 于 2007-7-21 23:25 编辑 ]
回复 #1 吴建军 的帖子
em1 没有想到,建军兄对拙文详加点评,并有深化,老朽表示感谢!我反复阅读了吴文,基本观点我是同意的。然还有可值得商榷之处,当思考成熟了再发言。
再一次向吴建军兄表示谢意!辛苦了!em13 em2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22 00:00 编辑 ]
有关连接:
[ 陈浩 观点 ] : 艺术书法 : 历史发展的当代责任——关于普及与提高、大众与精英双向联系和区别的思考地址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61248&fromuid=44767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21 23:5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em1 没有想到,建军兄对拙文详加点评,并有深化,老朽表示感谢!
我反复阅读了吴文,基本观点我是同意的。然还有可值得商榷之处,当思考成熟了再发言。
再一次向吴建军兄表示谢意!辛苦了!em13 em2
以上只是小生不成熟的一点思考,发在这里请您直言为是
另,不知您有多大年纪,不过看您自称老朽,想必长我许多,我三十岁,是小学生了.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2007-7-22 00:0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以上只是小生不成熟的一点思考,发在这里请您直言为是
另,不知您有多大年纪,不过看您自称老朽,想必长我许多,我三十岁,是小学生了.
呵呵,年龄与智慧有关系,但不可以正比计。你30岁即有如此思想,真乃“后生可畏”呀!可喜!!可贺!!!
不瞒你说,我已“朽木不可雕也”,半百出头的人了,自觉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也就只能“倚老卖老”了。总想假如退后二十年,有网络平台,那该多好啊!
不过那是不可能的~em4 现在有些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一言难尽......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22 00:31 编辑 ] em2 em2 em28 em28 正思考中em2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2007-7-21 23:2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关于书法普及与提高的一些思考——从陈浩《艺术书法:历史发展的当代责任
——关于普及与提高、大众与精英双向联系和区别》想到的。 作者:吴建军
关于当代书法发展的大环境:陈文说:“从对书法的艺术资源的 ...
看好大环境,对于继续发展的书法土壤表示担忧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7-7-24 08:1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好大环境,对于继续发展的书法土壤表示担忧
我们处在同一个时代,关键是个人的努力,作为自我修养是一回事,想要出类拔萃又是另一回事。
后者一定是具有时代责任感、敢为天下先的人,谈何容易呀!
只要耕耘,就有收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