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答记者问
张旭光答记者问时说:“清代的书法家们也有失误的地方,他们把博大精神的帖学搁到一边了,专门搞这个碑版、碑刻,这样就把书法流美的一面,那种以书写为核心的一面丢掉了,草书、行草、行书几乎可以说没有大家,这样想想,也挺不划算的。清代二百多年,那么多书法家聪明才智都被浪费了,没有在非常深厚的帖学资源中进行挖掘,似乎有些顾此失彼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很感兴趣,康有为作为变法维新的领袖,提出‘扬碑抑帖’,我认为有政治上的原因,当时又是鸦片战争,又是八国联军,弄得国家有一种行将灭亡的感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扬碑抑帖’,就会有矫枉过正的地方。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代如何很好地研究帖学的发展问题,或者说如何借鉴帖学和碑学发展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如何才能做到“新”?张旭光又归纳道:
1、必须坚定地继承帖学的优秀传统。
2、 “新”要体现在表达时代情感上。(一方面是书法本质在古法的运用和碑帖的理解上要有很强的再现能力。一方面我们要研究它作为视觉艺术的表现方法,关注线条和审美心理的关系,也就是要研究视觉对心理的影响,这是一个现代美学很重要的特征。要研究审美心理学,还要研究空间构成,包括线条的组合和生命的律动有怎样的关系。二是在现代审美的范畴中,姊妹艺术也是可以借鉴的。三是在现代生活中发现现代的美,如城市建筑、家具、服装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审美意识,要在生活中打通它们与书法的联系,以增加创作的现代情感。)
3、要新在综合发展上。(“新帖学”的发展,书法家们也要综合发展。不光能够写字,能填词,能作文,还要旁通其他的艺术。)
4、要在技法上表现得更高超。(在技法上来说,从帖学的源头来看,古人大都写小字,写得都很文雅。实际上在中国书法史上,一直就有这个矛盾。文人字比较雅,但气势弱。写大字,气势来了,但又不够文雅,这一直是个难题。新帖学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难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5、要吸收碑学二百年来的新成果。(追求个人面貌)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张先生高屋建瓴,许多观点切中时弊,惟对于清朝书法的评价有失公允。 em1 em1
有关连接:
你好!我在 书法网 | 书艺公社 | 交流论坛 看到了这篇帖子,认为很有价值,特推荐给你。新帖学!你将走向何方?{一痴VS唐朝轶}
地址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62351&fromuid=44767
希望你能喜欢。
页:
[1]